數字貨幣錢包之困境求變

數字貨幣錢包之困境求變

錢包在區塊鏈的作用顯而易見,第一次接觸數字貨幣的用戶,首先要用的第一個工具就是錢包,存儲是它的第一作用,接著就是支付。

當然,這個“痛點”早已被很多進入區塊鏈的開發者看到。而且在錢包領域還分為冷錢包、熱錢包、硬錢包的分類,目前市面上大家能夠耳熟能翔的大不多是熱錢包,即鏈接互聯網、可隨時轉賬。

在這些不同類型的錢包裡,有專屬某條公鏈錢包(比如:imToken剛開發出來時只能存儲以太坊上的代幣),跨鏈錢包、聚合錢包等等。但這些錢包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用戶活躍度底,盈利難,除此之外,錢包的安全也是重要的課題。

盈利困境

加密貨幣錢包,是一種提供加密貨幣存儲和傳遞服務的介質。作為儲存或轉移服務的操作終端,錢包構建起了加密貨幣流通的橋樑。

自2017年以來,在數字資產熱潮洶湧來襲的背景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存儲與轉移,確立了錢包在加密貨幣行業中的重要地位。

不過,由於當下區塊鏈的生態體系還很小,用戶量級也還很少,加密貨幣錢包面臨“工具產品難變現”的困境。當前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有以下幾種:

1.售賣錢包,主要是對硬件錢包;2.To B,輸出安全解決方案;3.推出理財產品,類似於支付寶的餘額寶;4.交易手續費;5.廣告費。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現階段錢包提供的轉賬、收款服務的盈利可能性非常低。

對於鏈上交易,如果錢包服務商收取手續費,首先並不能提高用戶交易確認速度,其次衝擊區塊鏈使用者既有認知,影響錢包產品好感度。

對於跨鏈交易,由於涉及到兩個區塊鏈網絡的信息寫入,錢包存在通過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產生盈利的可能性。但是,由於目前跨鏈交易技術尚不完善,實施難度較大。

現實情況是,單一的存儲功能,使得錢包很難建立場景和生態,所以大部分用戶都是“用完即走”,無法進行深層次的用戶留存與轉化。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熊市的大環境下,大多數用戶的數字貨幣存放在交易所或者錢包中,活躍度非常低。

百花齊放,多元突圍

根據Statista提供數據,自2015年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連鎖錢包用戶數量仍在穩步上升中,已從317萬上升到2576萬人,較2017年同比增長72%。

隨著新用戶的大量崛起,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加註錢包行業:

2018年年初,硬件錢包Ledger宣佈完成了7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5月,以太錢包im Token宣佈完成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10月,硬件錢包Cobo宣佈完成了1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的錢包品已經牌多達上百個。不同的錢包有不同的功能和屬性,在操作難度、安全級別、目標用戶、價格市場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比如,根據儲存設備分類,可以將虛擬資產紅包分為手機錢包、電腦錢包、硬件錢包和雲在線錢包。根據去中心化的程度,還可以將錢包分為全節點錢包、SPV輕錢包、中心化錢包等幾大類。

以目前加密貨幣圈的兩種主流錢包imToken和Kcash為例:

imToken是一款基於以太坊的輕錢包,2016年5月開始開發。imToken可以提供不同交易所、多種交易對的市場行情動態展示功能,同時提供第三方DApp入口。此外,imToken特別提供了冷錢包的導入功能,冷錢包是當前使用較多的一種增強數字資產安全性的一種方式。

Kcash是一款支持比特幣、以太坊以及ACT的輕錢包,2017年9月正式上線,,也是目前加密貨幣圈比較推崇的錢包之一。Kcash錢包運行有Kcash數字貨幣,並依託Kcash提供多種數字資產理財、投資等功能。與imToken類似,Kcash也提供了一些數據查詢服務入口,也提供了第三方DApp入口。

目前,區塊鏈的生態體系還很小,用戶量級還很少,一家獨大的“超級錢包”還沒有出現。未來,如果錢包想要成為互聯網交易體系裡的“支付寶”,對接更多的支付場景,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錢包的“錢途”所在。為了擴大收入來源,很多錢包開始拓展附加功能,涉及理財、社交、資訊、交易、挖礦等。

此外,有一些錢包也開始與交易所合作,升級現有加密貨幣行情提醒服務,豐富錢包功能。還有一些錢包開始尋求為token fund、交易所、項目方、礦場等B端客戶輸出安全解決方案,從而獲取收益。

其實,對於錢包來說,dApp才是最具想象力的。在未來,極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dApp,而dApp裡又有大量的內置支付場景,這會使得錢包的交易和使用更加的頻繁。

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對於錢包研發團隊而言,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之間的衝突,至少在短時期內還是無法解決的。

數字錢包的用戶核心需求是存儲、轉賬、收款各種類型的加密貨幣數字資產。一個靠譜的錢包,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交易者的資產安全。

由於錢包開發門檻並不高,一個普通的開發人員根據網上錢包的開發協議學習一週時間也能開發錢包,這也導致了目前市場上錢包產品魚龍混雜。錢包的安全事故卻頻頻發生。

根據360在2018年5月《數字貨幣錢包安全白皮書》發佈的數據來看,20多種主流的數字錢包,有八成存在安全隱患,而且都是一些很基礎的技術問題。

有的錢包為了強調安全,將錢包設計得非常複雜,用戶的使用門檻非常高。


數字貨幣錢包之困境求變


錢包開發做精很難,開發團隊需要對密碼學有較為深入的理解。為了應對高發的安全事故,越來越多的項目選擇開源,一方面接受各方對其代碼進行監督審查,另一方面也更容易獲得技術極客的幫助,不斷地改進升級。

不過,隨著進場的用戶越來越多,以及網絡安全與管控技術的落地,數字錢包“全民普及”也將水到渠成。到那個時候,錢包或許真的會顛覆人們的生活方式,成為真正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