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文|AI財經社 牛耕

編|祝同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兩天前,網友刷屏“跪求光明冷飲漲價”,將這家17年民族企業推到聚光燈下。人們發現,便利店裡再難尋白雪冰磚、赤豆冰的身影。

“便利店進入成本高,將中低價位的光明擋在門外”,是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給出的解釋。“我們國產老品牌,針對的群體對價格相對敏感,必須更多考慮消費者感情因素。”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情懷背後,光明確實不復榮光。目前,光明乳業的總市值124.3億元,尚不足伊利1674.0億元的零頭,也比不上999.51億港元的蒙牛。2002年光明上市時,市值卻遠超二者,憑鮮奶業務成為民族驕傲。

光明怎麼了?人們不禁懷念起第一任董事長王佳芬,她將光明從養牛場帶成“中國乳業第一股”,與法國巨頭達能斡旋15年保下經營權。最後,這個“乳業女王”卻迎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謝幕。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從養牛場到“乳業女王

王佳芬執掌光明15年,與外資纏鬥的歷史,也成為光明乳業的發展史。

光明創立時,新中國剛建國,外資十分強勢。早在1931年,上海第一支工業化生產的雪糕,就由美國海寧商會生產。等到建國,上海灘已沒有一家中國冷飲品牌。

1950年,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的領導表示:中國怎麼能沒有自己的雪糕?遂起名“光明”,寓意“新中國一片光明”。廠裡專門改裝宣傳車,派漂亮女工宣傳,並沿街一路派發雪糕。年底,光明銷量超過外資,成功突圍。

但串起那個年代記憶的,仍是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的歷史:中華牙膏、活力28、樂百氏、太太樂雞精。當外資攜數百萬美元,和技術、管理經驗伸出橄欖枝,很少有民族品牌能不為所動。

另一邊,中國本土乳業也在悄悄成長。1956年,上海市牛奶公司成立,王佳芬後來在這裡擔任總經理。光明品牌、益民一廠都被劃歸至此。1996年,上海光明乳業成立,由上海牛奶公司和上海實業集團共同出資。王佳芬進入光明乳業,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在光明籌建前,王佳芬就見識過外資的強勢。達能與中方合資建廠,要求公司增長不低於30%,酸奶不低於50%。1995年,合資鮮奶廠建成,達能卻把鮮奶設備換成常溫奶,最終銷量大跌。等到酸奶廠也合併,達能開始指責光明定價太低,擠壓達能市場空間。兩家聯姻從一開始就出現了裂痕。

在中國,光明的酸奶業務一路增長,達能卻日益慘淡。1998年,達能中國區的總裁秦鵬,得知光明一天能生產70噸酸奶,十分震驚。他提出,將達能和光明乳業合營。

王佳芬笑了:你連達能都經營不好,怎麼能把光明交給你呢?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後來光明乳業退股,與達能分道揚鑣。但2000年光明乳業籌劃上市,達能又瞥見了機會。按上市要求,光明需再引進小股東,達能就反覆遊說上海實業:酸奶不好做,達能有經驗,不會謀求控股。最終大股東點了頭。

王佳芬還想掙扎一下。上海家化的老總葛文耀勸她:“佳芬啊,達能這白馬王子都跪下‘求婚’了,你也不要架子太大了。”其他企業家也附和。最終王佳芬同意了。

諷刺的是,後來,上海家化與美國莊臣搞合資,丟掉了化妝業老大的位置。

深知達能本性,王佳芬對達能約法三章:不許在中國做酸奶,把酸奶業務併入光明,光明有權使用達能品牌10年。這一決定十分正確,酸奶在中國增長迅猛,在2017年銷售額已超過牛奶。酸奶也成為光明的一條腿。

後來,達能的十餘年糾纏,始終與“搶回酸奶經營權”有關。

2002年,改制完成的光明乳業在A股上市。憑藉酸奶和鮮奶業務,光明乳業年營收50.2億元,而伊利不過40.1億元,蒙牛4.59億元。王佳芬把光明做到“中國乳業第一股”,也獲得了“乳業女王”的稱號。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鐵娘子”拗不過大股東

光明高奏凱歌時,中國品牌與外資的力量對比並未扭轉。被收購、雪藏的名單還在拉長:北冰洋、天府、山海關、嶗山、八王寺。達能也一直在伺機推翻協定,重啟酸奶業務。甚至增持、控股光明乳業,也在它計劃之內。

王佳芬的戰役還十分漫長。

2003年,達能的亞太區總裁易門生提出,要與光明組建合資公司,被王利芬一口回絕。第二年,易門生再次拜訪,講了一個十分不友好的故事。

易門生表示:如果不配合,光明就是下一個“樂百氏”。前一年,不敵娃哈哈的樂百氏被達能收購,經營管理層全部撤換。“儘管他們都是好人,但達能不會將成熟技術教給外人。”易門生表示,光明要接受達能的技術,也要交出運營權。達能要在中國投入10億美元,佔領40%酸奶市場,希望光明早做考慮。

“光明的經營班子做得很好,但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因此光明乳業的經營應交給達能。”

王佳芬震怒了,丟下一句“按合同辦事”,揚長而去。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樂百氏是一個失敗的案例,被收購後雪藏,產品只剩下飲用水,至今份額寥寥。創始人何伯權十餘年來,也一直因放棄中國品牌受到爭議。當時,光明的份額一直在增長,反而是達能中國屢屢受挫。

但易門生承諾的投資所言非虛,大股東開始動搖。2004年,光明與達能達成新協議,允許達能增持光明乳業股份,在2010年前不超過20%。但合資做酸奶的底線不能動搖。

這讓達能看到,光明的經營層與大股東並非鐵板一塊。2005年達能提出,增持到20.1%也可以談,關鍵是能從大股東獲得股份。甚至可能在5到10年內謀求控股。

達能為抓到了光明的軟肋:能拍板的是大股東,而非經營層。在國營企業裡,這兩者重合度太低了。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2005年,光明還爆發了“回收奶“醜聞,王佳芬的一句“全行業都有回奶罐”,這似乎是行業的潛規則,卻遭到同行圍攻。2005年底,上海實業的總經理表示:他們正在親自物色一位總經理,希望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而不是王佳芬一人兼任。

王佳芬接受了安排。她知道最後的日子就要來臨了。

2003年以來,光明輸掉了常溫奶戰役,蒙牛和伊利卻憑此一路凱歌,佔領全國市場。直到蒙牛達到光明的大本營“華東地區”,光明才不得不開啟“新鮮奶保衛戰”,重新確立重心。此外,光明的酸奶業務也在受到蒙牛挑戰。

2006年底,達能宣佈與蒙牛合作,結束了對光明乳業的15年糾纏。王佳芬的戰役告終,她一夜難眠:保住了光明經營權,卻也把達能推向對手,她做的是對的嗎?

兩年後,王佳芬徹底卸任董事長,淡出公眾視野。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坊間認為,王佳芬功大於過:在1997年開啟了全國目標,帶領光明走出上海。2002年上市時,光明乳業的銷售額位居全國第一。她締造了光明乳業,儘管錯失常溫奶,被曝出回收奶醜聞,依然是這家中國乳業開創者的靈魂人物。

在卸任時,王佳芬留下一句苦澀的話:“光明是國有企業,總經理、董事長的任命均需按照規定執行。經理人生涯終有終結之日,此時是最合適的時機。”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光明為何衰落?

讓王佳芬耿耿於懷的“體制問題”,可能是光明乳業落後的原因之一。

曾經,光明乳業奶源不夠,去內蒙古買了企業後,原料奶又多了。王佳芬意識到,除了產業經營,光明還必須有資本佈局。她把這個意見告訴領導,換來一頓痛罵:“你的利潤都是我的,你就好好抓產業就行。”當時王佳芬情緒十分衰落,第二天上午甚至沒有去辦公室。

在與光明拉鋸的15年中,達能也摸到規律,知悉能拍板的是背後股東,而非經營層。因此達能後來提出,“什麼都可以談,只要大股東同意”。相比民企,王佳芬的寸土必爭並沒那麼有效。

經營者與股東分離,也影響了經營積極性。2004年,蒙牛的牛根生以1.35億元身價躋身福布斯富人榜。2006年底,伊利潘鋼的股權激勵接近2億元。在光明,這不可想象。一則舊聞顯示:2005年,剛拿到流通股票激勵的光明乳業高管們,因為股票跌停,王佳芬一人就損失了28萬元。這與伊利、蒙牛並不在同一數量級。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在懷舊、良心背後,是光明遲緩的冷飲研發。如今,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的官網上,光明冷飲僅有32款。據媒體報道,小賣店敢進貨的,只有受歡迎的白雪冰磚、三色杯等寥寥幾種。低端的產品線使光明失去了進入高端飲品的能力,自然也被便利店渠道拒之門外。

在年報上,光明的產品線是以液態奶、其他乳製品、牧業產品劃分,而非像伊利專門劃出冷飲。

但可以看出,伊利的冷飲毛利率為43.08%,高於全部產品的平均值37.52%。事實上,在2003年鮮奶戰略之後,光明就一直膠著於巴氏奶、酸奶等領域。蒙牛和伊利則憑藉常溫奶、奶粉為基礎的其他乳製品,成為冷飲製造的有力支撐。

一代民族乳企衰敗史:與外資纏鬥15年,現連伊利市值零頭都不到!


夢想不息,充電不止!

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 鏈接,領取學習資料用空閒時間提升自己!

我們整理了商學院MBA課程、得到app付費課程、湖畔大學課程課程、實戰談判技巧、企業管理、員工培訓等一些列的電子書、音頻、視頻資料,方便大家更有效、更針對性的學習!公益大放送,速速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