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高光效樹形的培養

一、二主枝自然開心形(Y形)

1.無側枝Y字形

株行距1.5米~2米×5米~6米。一般樹高3.5米~4米,主幹高度40釐米~60釐米,兩大主枝垂直伸向行間,主枝間夾角50°~70°,主枝長度4米~5米,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和小型結果枝組,盛果期樹相鄰兩行樹枝頭相距1.2米~1.5米以上。該樹形結構簡單,整形容易,骨幹枝少,群體通風透光好,便於規範管理和機械化作業。

定植後苗木剪留50釐米~70釐米,發芽後將地面40釐米以下的芽全部抹去,新梢長到20釐米左右時,選留整形帶內生長健壯的3~5個新梢,抹去其它新梢,新梢長到40釐米~50釐米時,選留2個新梢做主枝,上下相距10釐米~15釐米,用竹竿調整方向方位,按30°斜插兩根竹竿,把主枝綁在竹竿上,使其沿竹竿伸長。垂直行向,分枝角度30度左右,保持旺盛生長,其它新梢全部剪除。

夏季對主枝上的背上二次枝全部疏除,其它枝任其生長。冬剪時主枝頭不剪或剪在上部飽滿芽處,疏除粗度超過0.4釐米以上的枝條。第二年當較旺新梢30釐米時在中部打頭,當二次枝50釐米左右時摘心,即可形成4-6個枝的枝組,冬季再行疏剪。結果枝採取一半結果,一半預備的方法更新。

2.有側枝Y字形

株行距2.5米~3米×5米~7米。樹高3.5米~4.5米,主幹高40釐米~50釐米,兩大主枝垂直伸向行間,兩個主枝間夾角60度左右,主枝長度4米~5米。每個主枝上配置2~4個側枝,側枝角度60~80度,第一側枝距離地面1.2米~1.5 米,在第一側枝的對側選留第二側枝,第二側枝距離第一側枝60釐米~70 釐米,同樣方法培養第三側枝和第四側枝,同側兩個側枝間距為1.2米~1.5米,在主側枝上均勻分佈中小型結果枝組和結果枝。

樹形培育方法同無側枝Y形(見下圖):

桃樹高光效樹形的培養

二主枝自然開心形結構示意圖

在選留主枝時,切記避免夾皮枝,否則結果後大枝易劈裂。

二、主幹形

主幹形有中央領導幹,在幹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或小的結果枝組,枝組不明顯分層,錯落排列(下圖)。一般採用1米×2米、1.5米×3米、2米×3米、2米×4米的株行距。

以1.5米×3米為例,主幹高30釐米~40釐米,樹高2.5米~2.7米。苗木50釐米~60釐米處定幹,發芽後將幹上30釐米以下的芽全部抹去。插竹竿,將頂上旺梢綁直向上生長,成為中央領導幹,距地面40釐米~50釐米處選留生長健壯,東西方向延伸,長勢相近的兩個新梢做永久性骨架枝培養,角度45°~50°。全樹總高度2.5米~2.7米,在這個範圍內上下每30釐米~40釐米選擇長勢好、不重疊、以螺旋狀上升的永久結果枝組8~10個。

如果株距小於1.5米,主幹上直接著生結果枝。對主幹上的新梢15釐米時摘心,再長到15釐米時再摘心。冬季修剪時適當長留或不短截,把1/3枝留做預備枝。樹體總高度依行距而定,一般樹高是行距的0.8~0.89為宜。

桃樹高光效樹形的培養

主幹形結構示意圖(一年生)

也可以用優質成品苗栽植不定幹,立支柱綁直,使主幹頂端保持向上旺盛生長。主幹上芽萌發長至20釐米時摘心,促發新枝,形成大量結果枝。有條件時可以進行架式栽培,根據行距確定樹高。一般在立柱80釐米、150釐米處設兩道鍍鋅鋼絲,使樹幹能直立向上生長,並扶持承擔較高的產量(圖4-4)。當年注意充足的肥水完成主幹培養。

農民資金不夠寬裕時,可以先定植毛桃苗,秋季芽接優良品種,春季剪砧,坐地砧長勢旺,長得直,一年即可成形、成花。

主幹形整枝在生產中常出現一些問題,在培養樹形和修剪時要特別注意:

1.樹幹不直,樹形紊亂。主要原因是定植時樹沒有栽直,以後又不綁扶或支撐物本身不直或沒有插直造成。或苗木細弱,不能旺盛生長,東倒西歪。

2.上強下弱明顯。主要是第一年花芽形成部位以中下部為多,結果過多後衰弱,而上部果實較少,又有頂端優勢,旺盛生長,上部枝疏除又不夠而造成。應該在第一年冬剪時,中下部留好預備枝,並嚴格疏果,上部枝不短截,多疏除旺枝,叫“開窗、疏密”,削弱上部的枝量和生長勢。

3.下部光禿,形成一把傘,衰弱快。主要是前期結果多,不注意上部旺枝疏除,下部光照越來越差,出現枯死,加上多效唑使枝條向下彎曲生長形成一把傘,下部枝見不到陽光而枯死。這就要“去傘”,疏除擋光的下垂枝。

4.黃化現象明顯。主要是採後修剪過重,根系得不到足夠的營養而枯死,使上部得不到足夠的礦質營養,特別是鐵、錳元素,而出現的缺素症,表現黃化。應該注意採後10天去冠,掌握合適的修剪量,同時要修根,還要在重剪之前噴螯合鐵、光合微肥。

三、三主枝自然開心形

三主枝自然開心形的主要特點是骨架牢固,通風透光條件好,產量高,採收管理方便,但前期產量較低,常在3米×5米、4米×5米、4米×6米的株行距下采用(下圖)。

桃樹高光效樹形的培養

三主枝自然開心形結構示意圖

1.定幹:幹高一般30釐米~50釐米。如果定植的為成品苗,春季發芽前在距地面50釐米~60釐米的飽滿芽處剪截,剪口下15釐米~20釐米左右為整形帶。

2.選留主枝:發芽後將整形帶以下的芽全部抹去(注意有些地方春季金龜子危害嚴重,暫不抹芽),待新梢長到30釐米左右時,選長勢均衡、方位適當(儘量不留南向枝)、上下錯落排列的三個枝條做為將來的主枝培養,其餘枝條如果長勢很旺,和主枝競爭養分,即行疏除,生長較弱的小枝可摘心或扭梢控制,輔養樹體生長,冬剪時疏掉。

如果定植的為芽苗(半成品苗),培養主枝更容易。在苗木長到50釐米~70釐米時摘心,一般可分出5個~8個副梢,以後選3個理想的枝做主枝培養,其他嫩梢疏除。

3.主枝培養:第一年冬剪時先對確定的主枝進行短截,剪留長度要根據枝條的生長強弱、粗細、芽的飽滿程度確定,一般留100釐米~120釐米,剪口芽要飽滿,並注意方向。當主枝角度小時留下芽,方位不正時留側芽調整,或通過拉、撐的方法調整主枝角度和方位。一般品種主枝的基角為30°~35°左右,過大將來負載量小,果實離地面太近或接地,影響品質,耕作施肥打藥等田間作業也不方便;角度過小,樹勢旺,內膛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造成“空膛”,結果表面化,產量低,所以主枝角度一般維持在30°~35°間。第二年主枝延長頭剪去全長的1/3,同時選留側枝。不同管理水平的果園,其樹體生長量不同。長勢旺的樹主枝可以長留,根據粗度可以留80釐米~100釐米。

4.側枝培養:生長勢強、肥水條件好的果園,當年冬季即可選出第一側枝。第一側枝距主幹50釐米~60釐米,側枝與主枝的分枝角度50°~60°,向外側延伸,注意不要留背後枝做側枝,嚴禁選用“夾皮枝”。側枝一般比主枝稍短,在30釐米~40釐米。每個主枝可選留2個~3個側枝,側枝在主枝上“推磨式”分佈,不要相互頂住(下圖)。第二側枝分佈在第一側枝的對面,距第一側枝30釐米~50釐米。第三側枝位於主枝的頂部,一般為大型的結果枝組。

桃樹高光效樹形的培養

側枝選留方位

四、四枝杯形

採用3米~4米×5米~6米的株行距,留4個主枝,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或小型結果枝組。定幹高度50釐米~60釐米,選四個方位朝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旺芽做主枝培養,其餘芽全抹掉。生長季除主枝背上的直立枝及時去掉外,其餘枝均不管,任其生長,生長量越大越好。秋季把主枝拉成40°左右。冬季修剪時不打頭或帶小橛,粗度超過0.5釐米以上的枝全去掉,細枝保留。第2年春季發芽後抹去旺芽、背上旺芽,其餘任其生長。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第3年即可結果1500千克/667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