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交通事故現場

大學同學老徐,為人老實本分,工作也算是勤奮的。不久前因為一個“交通肇事”的官司給“牽”住了。原來啊!那天同學加班到深夜。在回家的路上可能我這位同學下意識的認為深夜路面沒人,抑或是加班到深夜疲勞了的緣故,老徐呢就把這油門踩的比平時快了一些,誰知道行駛到一段轉彎路段的時候,一個拾撿垃圾的老伯突然出現在了老徐面前,等我這同學老徐反應過來緊急踩剎車的時候,已經晚了。這位老伯被撞出去了好幾米遠。這下同學才頭腦猛然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撞到了人。同學停好車,趕緊下車去看到老伯怎麼樣了?走到老伯跟前一看,人已經昏迷了過去,還流了一大攤血。同學老徐意識問題的嚴重性了,迅速的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和交警事故處置電話。並保護現場等待交警和120急救人員到來。應該說,我同學處置的還是蠻妥當的。如果說,老伯送到醫院後救治成功,一切都沒啥問題,那麼這就是一起交通事故。遺憾的是,老伯在送到醫院後治療搶救了三天,不幸去世了。這下問題嚴重性來了,在交通事故中,有人員死亡那就是要定性為犯罪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交通肇事罪。後來,經過與家屬協商,積極賠償取得了家屬的諒解,同學老徐被法院判處了有期徒刑2年緩期3年。判決當天同學老徐就從看守所釋放出來了。重新獲得了寶貴的自由。

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緩刑假釋人員接受社區矯正

那麼,由此我這位同學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如果是這樣想,那思想就很危險,因為在這個考驗期期間未能去做到這些事情,是要重新被抓回監獄進行坐牢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在我們《刑法》規定當中,哪幾種情況可以在判了刑的情況下,可以不用在監獄坐牢,從而重獲自由呢?接下來我就跟大家一起去揭曉答案哈。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從監獄系統工作的朋友中得知,《刑法》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以不用在監獄服刑,在有附加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回到社會上服刑。常見的有:第一種是“緩刑”、第二種是“假釋”、第三種是“保外就醫”。

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司法機關研討會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緩刑”。“緩刑”全稱暫緩量刑。指對觸犯刑法,經法院裁判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罪犯,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社區矯正機關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緩刑”只適用於3年以下有期徒刑。實用對象是:被判處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法院認為暫不執行所判刑罰也不至於再危害社會;罪犯不屬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還有一個特殊點:對其中不滿十八週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週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緩刑”期間要做到哪些: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每個月按照社區矯正機關(司法所)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遵守社區矯正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不得會見同案犯、境外人員);參加社區矯正機關組織的學習勞動,不得少於8小時;每個月寫一篇思想彙報到司法所,彙報自己的動態;不得擅自離開居住地前往其他縣市,如確需前往要向司法所請假。

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假釋開庭審理

其次,我們來看“假釋”。假釋是指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確有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對於累犯和因故意殺人、強姦、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故意傷害罪除外)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假釋期間的注意事項也基本上和緩刑差不多。唯一多一點就是:假釋出獄後,要在15天之內到你戶籍所在地報道,如果超期報道一樣要予以收監的。

假釋緩刑不用進監獄坐牢,但沒有做到這些,很危險,建議收藏轉發

司法機關探望保外就醫人員

最後,我們來了解下“保外就醫”。“保外就醫”指的是罪犯因患有嚴重疾病,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經司法機關批准讓其取保監外醫治的執行方法。是司法人道主義的體現。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因身體患有疾病,經有有關部門批准取保在監外醫治。目前國家又規定對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也予以保外就醫。保外就醫注意事項:遵守法律和有關保外就醫的規定;不得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或者變更居住地,或者有違法犯罪行為;按照規定履行定期複查病情和向社區矯正機構報告病情狀況;每月口頭或者書面彙報一次自己思想、行動動態;(這裡指的社區矯正機關是司法所和司法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