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家新型研發機構落戶南京 市委書記邀更多人才登上創新“南京號”

182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 市委书记邀更多人才登上创新“南京号”

海內外專家在大會上對科技成果轉化、國際創新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南京11月9日電 (記者 申冉)2018年至今,南京新增科創型企業2萬家,增長23%;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0.7萬人,增長66%;新增3名諾貝爾獎得主、52名國內外院士創新創業……9日,在南京舉行的新型研發機構國際合作大會上,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以一連串數據展示了這座科教名城在創新發展上的全面推進。

182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 市委书记邀更多人才登上创新“南京号”

600餘位海內外科技專家、科研機構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主辦方供圖

“新時代的南京,已經駛入轉型升級、創新突破的快車道。今天的大會,開闢了交流合作、攜手創新的新藍海。歡迎大家搭乘創新發展‘南京號’。”面對前來參會的600餘位海內外科技專家,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創新企業、投資機構、新型研發機構代表,張敬華髮出盛情邀請,希望更多國際人才加入到南京創新發展的“快速道”。

182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 市委书记邀更多人才登上创新“南京号”

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在會上簽訂協議。主辦方供圖

4天前,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運行,計劃5年內引入至少20個頂尖科研團隊,集聚上百名一流人才;成立半年不到,德國國家微系統傳感器研究院在南京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已孵化引進了7個項目,並填補了國際上微機電系統單晶硅傳感器的空白;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清華大學姚期智院士,選擇在南京成立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其團隊僅半年時間就孵化引進了12個項目……南京以什麼吸引越來越多的科研創新機構落戶?

對此,張敬華解釋,“作為中國首批創新型城市和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南京最鮮明的氣質是創新,一以貫之的追求也是創新。在南京,從市委書記、市長到區委書記、區長,都在潛心謀創新,帶頭抓創新;從市級層面到各個園區再到基層一線,都有專門的力量在服務創新,推動創新。”

182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 市委书记邀更多人才登上创新“南京号”

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大會發言中,張敬華介紹,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先手棋是啟動實“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推動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是這項工程的重頭戲,主要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通過與各方面合作目前,南京已累計組建182家新型研發機構,其中三分之一有國際化團隊參與,包括諾獎得主、圖靈獎獲得者等頂級專家以及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校院所。”

“我們希望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讓科研人員實現價值,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採用混合所有制方式組建新型研發機構,鼓勵人才團隊持大股,政府基金、投資平臺、社會資本等共同參與、各展所長,形成‘利益共同體’,政府股權收益反哺科研人員所在的高校院所。”據其介紹,南京全市182家新型研發機構中,人才團隊平均持股61%。

除此之外,南京還以“全方位、成體系”的要素支撐,開放、公平、切實尊重國際規則和營商慣例的市場環境等,“致力於為更多國際人才提供一個施展抱負、成就夢想的平臺。”

在當天的大會上,諾獎得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厄溫·內爾(ErwinNeher),俄羅斯院士、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計算機結構設計與工藝教研室主任沙赫諾夫·瓦季姆(VadimShakhnov),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生產設備和技術設計研究所副所長霍爾格·科爾(HolgerKohl)、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先進光電中心主任初大平等專家就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國際創新合作、支持南京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等進行了分享交流。

同時,共有6家海外高校院所簽約新建新型研發機構,12家已建新型研發機構與海外高校院所、知名企業、投資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