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家機構,4045只產品掀起清盤潮!

1、一哥”王亞偉旗下私募提前清盤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私募產品清盤總數達到4045只,涉及機構1942家,創出5年來的新高。而在這些清盤的私募產品中,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就有2087只,佔比達51.59%。

目前私募行業平均清盤線在0.7左右,淨值數據在0.7元以下不包含已清盤的產品合計有1116只,涉及619傢俬募機構,清盤風險較高。另外,淨值在0.71~0.75之間的私募產品有346只,涉及246傢俬募機構;淨值數據在0.76~0.8之間的私募產品有471只,涉及私募機構339家。也就是說,目前仍然處於清盤高風險以上的私募產品合計達1933只。

王亞偉旗下私募產品被提前清盤,旗下的產品有最新淨值展示的合計有19只,平均收益為虧損14.5%。

點評:曾經的公募一哥走下神壇,讓人唏噓。一般來說,私募產品整體倉位虧損幅度在30%時,就會觸及清盤線,現在有1933只產品遊走在清盤線上,也是市場裡一個暗雷,監管層應該也看到裡面的風險,所以這輪政策救市引發的反彈,主要是拯救這些雷區。

2、已有28家央企先後納入三批國企混改試點

高層表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良好態勢,取得四方面新成效。首先,梯次展開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項試點。2016年以來,國家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重要行業領域,先後選擇三批50家國有企業開展混改試點,其中中央企業28家。2016年8月,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正式啟動,目前全國已有近200家企業開展這一試點。總體看,上述相關改革試點進展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點評:還是太慢了,效率跟不上,即使改革了,也是換湯不換藥。

3、暴增1000億之後 ETF再傳大消息

今年“風光無限”的ETF基金,除了股票ETF規模突破3000億大關,相比去年年底增幅超5成,在制度層面也傳來大消息。監管層擬對做市商分層機制及做市量化指標等做出修改。業內人士表示,儘管ETF等上市基金規模能否最終做大取決於市場需求,但做市商在其中也起到了類似潤滑劑的重要作用。未來,在提升做市商報價要求的基礎上,激勵機制也需要同時跟上,這樣有助於提升做市商的積極性,最終提升場內基金的流動性。

4、監管層:本週將出臺有關支持民營經濟的指導意見

現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比較突出,監管層現在正在制訂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案本週將上報頂層。對於出現股票質押融資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應採取補充抵質押品的增信方式緩釋風險;允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股票質押的流動性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市場化法制化的債轉股,幫助企業降低債務負擔。

5、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進一步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

將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減稅降負放在首要位置,要依法依規執行好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利息收入及擔保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收入免徵增值稅等主要惠及民營企業的優惠政策,持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確保民營企業應享盡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