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唐朝貨幣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 從漢武帝元村五年(公元前18年)至隋,在歷經兩漢。續晉南北朝的739年中,五銖錢都被認為是標準鑄幣,我們稱之為“五銖錢制”階段。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廢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此間也鑄造過其他錢文的錢幣,但都行用不久,開元通寶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開元通寶曆時1300多年.它的鑄行開創了“通寶錢制”,對中國封建社會貨幣經濟影響很大。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

根據《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唐初仍沿用隋五銖、綖環錢等惡錢,積八九萬文才滿半斛。公元621年(高祖武德四年)廢除五銖,在北周三泉的基礎上,鑄行“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錢文對讀,其意為開國(開闢新紀元)通行寶貨。也有人旋讀為“開通元寶”,意為流通的大寶。《新唐書。食貨志〉載“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 舊唐書,食貨志》:“開元錢之文, 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可見“開元通寶”是正式稱謂,“開通元寶” 是俗稱。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 ,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 意 指通行寶貨。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五銖錢、刀幣、布幣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 通寶”、“元寶” 等。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多以面文標出重量,均以二十四銖為一兩,而自從開元通寶流通以後,結束了二十四進位的銖兩制,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錢幣的實際重量也不再以錙、銖計量,而以兩、錢、分、釐十進位法計量。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錢,徑約24毫米,重約4克為一錢,每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起用這種新衡制,換算便利,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錢幣鑄造的形制和重量上,開元錢成為唐代以後各代銅錢的標準。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唐朝初年在並(今山西太原)、幽(今北京市)、洛(今河南洛陽)、益(今四川成都)諸州置監鑄錢,次年又於桂州(今廣西桂林)鑄錢。行用錢為歐陽詢所書“八分篆隸”書體,經錢監嚴密督造的一種優質開元錢。主要特徵是:面、背肉好,郭整,錢文深峻清晰,銅質純淨,鑄造精良。極其精美,也是在史書中首次明確記載錢文的書者姓名。早期開元郭精細峻深,文字精美,錢徑24~25毫米,穿徑7毫米,郭寬2毫米,重約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畫端莊沉穩,“開”字間架勻稱,疏密有致;“元”字首畫為一短橫,第二筆左挑,背最初無文,“通” 字的“辶”前三筆各不相連,呈三撇狀,“甬”部上筆開口較大; “寶”字著筆莊重,其“貝”部內為兩短橫,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中期“元”“通” “寶” 三字不甚勻稱,“元”字左、右挑或雙挑, “寶”字較小,背多月紋(月紋相傳出自於楊貴妃或文德皇后,其實早在東漢靈帝時已經出現),間有星、星月紋。後期開元邊郭較寬,鑄造草率,大小不一,常有錯範。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鑄行不久,高宗和武則天接連對外用兵,民財的大肆搜刮使得私鑄蜂起,惡錢問題逐漸湧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麻煩了盛唐幾十年的鑄幣減重問題。江淮以南地區是惡錢的主要出土地點,質惡劣輕錢統稱為“惡錢”,另有熟銅、鵝眼、排鬥等多種名稱。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公元660年(高宗顯慶五年),為了打擊私鑄,整頓經濟,政府下令收買惡錢,其收買比例為5比1,也就是每5枚惡錢兌換一枚新錢,但惡錢造價太低,民間反而收藏起來備用。公元679年,又下令以糙米和粟回收惡錢,但總是越收越多。據《新唐書。食貨志〉,“錢非穿穴及鐵、錫、銅液,皆得用之”由此可見,最後唐政府在對於惡錢的管制上以失敗告終。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毀佛”,廢天下佛寺4600餘所,銷燬銅像法器為銅料,令各道自鑄“開元通寶”,一般稱“會昌開元”,表示為會昌年間鑄造,這也是背文記年號的開始。大小徑寸如開元通寶,背鑄一州名,如京師鑄“京”字、揚州鑄 “昌”字。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多數週郭偏斜,鑄文模糊。時過一年,會昌開元停鑄。會昌開元主要背文為:“昌” (淮南揚州)、“京” (京兆府)、“洛”(洛陽)、“鄂”(鄂州)、“兗”(兗州)、“潤”(浙西)、“丹”(丹州)、“興”(興元府)、“益”(西川)、“梓”(東川)均在穿上,“襄”(襄州)、“福”(福州)、“梁” ( 梁州)在穿上或穿右,“平” (平州)在穿上下,“荊”(江陵)、“廣” (廣州)、“桂” (桂陽)、“藍” (藍田)在穿右,“潭”(湖南)、“宣”(宣州)在穿左,“越”“永"(永平)在穿下,“洪"(江西)在穿四周。“永”字開元非常罕見,“清”“蜀”“西”為偽品。會昌開元的鑄行使錢幣量大增,但不久宣宗繼位,又以銅錢熔鑄佛像,致使通貨直短缺。

唐代錢幣-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還有金開元、白銅開元、花孔開元、銀開元、鎏金開元、開元大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