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有一個詞叫“五穀雜糧”,但是其中的“五穀”是有人不瞭解的。就像我們經常說“三農”一樣,很多人都聽說三農,但是真是三農是什麼,可能完全說不上來,又或許能說出一二,今天借#天南地北大秋收#豐收節這個機會,來和大家聊聊。

一,稻

水稻,稻穀,在脫粒脫殼後叫米,也叫大米。在我們中國種植面積非常的廣,在大米煮熟後稱之為“飯”和“粥”。大米在加工後也有些非常不錯的特色,例如米粉,餈粑,粽子等等

中國土地面大,也就有了南北差異,素有南方大米,北方小麥的說法,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北方則以小麥(麵食)為主食。

隨著農業科技發展,水稻種植技術成熟,產量也非常的不斷在刷新著記錄,這歸功於“袁隆平”袁老,是他無私奉獻和努力的付出得以讓我們國家水稻實現高產。並在前不久成功培育出“海水稻”和“沙漠稻”,其中沙漠稻可以畝產超過500公斤的成果,袁老不愧是中國水稻之父。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二,麥

麥子,北方種植,吃法和大米截然不同,麥子都會加工成麵粉,然後再把麵粉加工成自己需要的品種,例如:麵條,麵包,饅頭,餃子等等,中品繁多,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本人是南方人,但是麵食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曾經在天津一段時間,去之前朋友就說我會吃不慣北方面食,結果回南方後發現還胖了,天天吃麵食,花樣多,百吃不膩。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三,黍

黍,又稱糜子,糜子可加工成糜子面,做出好多美食,還有一種叫法是“黃米”

由於品種不一樣,所以又有大黃米,軟黃米之稱,又或者是硬糜子,軟糜子。

吃貨們是否還曾記得《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裡面其中一集就說到了“黍”,其中一位老漢用糜子面做成了黃饃饃,然後到集市上出售。

除了做黃饃饃,加工成糕點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有黃米糕,發糕,油糕等等特色小吃。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四,稷

稷有兩個叫法,小米和高粱。其實稷和黍差不多,但是它們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小米,可以煮成粥,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而也有人說叫高粱,高粱可以可以釀酒,釀醋等等。稷小米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五,菽

說到“菽”可能好多人不理解是什麼,但是說到“大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如果大豆都不認識,那就說的再簡單一些,那就是黃豆了,豆漿有喝過吧

大豆在中國種植面積也是非常廣的,乃外國也是種植的非常多,在前不久的貿易戰中,一艘滿載貨物的貨輪在等待靠岸的新聞還記得嗎,裡面的貨物就是大豆,進口到中國的,可想而知大豆在中國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大豆,可以直接煮熟後吃,但是一般見到的都是做成豆腐,做成豆腐可比直接吃好多的多了,口感上完全不一樣

還可以做成豆製品,例如提交食用油,也就是大豆油。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隨著社會在進步發展,從前的五穀在現在也有所變化,以稻,麥,玉米,大豆,薯類為五穀。

說完了五穀,說說雜糧,這個就比較簡單了,除了稻,麥,玉米,大豆,薯類之外的,都稱之為雜糧。

中國的主食:五穀雜糧,但是大家對五穀雜糧真正的瞭解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都吃過五穀呢,有吃過那種原材料加工的美食,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鄉村人文風情點擊【關注】,阿凱帶大家瞭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