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真的是女人的保險箱嗎?


01

似乎從來也沒有哪一個時代,女人活得像現在這樣糾結,這樣辛苦。

想甩開膀子大幹一番事業吧,怕家裡照顧不到位,孩子教育抓不好,後院起火。

想做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小女人,一門心思相夫教子吧,怕一旦婚姻解體,韶華逝去一無所有。

想享受單身的自由,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吧,怕敵不過家人催逼、輿論口水。

自從生育政策逐步放開以來,這種糾結更甚。

體制內,真的是女人的保險箱嗎?

從生理角度來說,25歲到30歲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然而,對於職業人群而言,這個年齡段正是生命潛能全面綻放、事業上負重爬坡的關鍵時期。這兩者的矛盾,在職場女性身上就像兩個對立的小人,時不時要跳出來格鬥一番。

二孩政策乃至不久後很可能進一步放開的自主生育政策,對於緩解我國老齡化危機、改進人口結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實中,它對女性職場空間的擠佔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篇熱文《年輕媽媽41次求職遭拒:有孩子了你還出來幹嗎?》,讀來真是令人滿腹辛酸。很多企業開始減招甚至不招女員工、不提拔女性高管,特別是對未婚女性避之不及,一些用人單位在面試時單刀直入地詢問女性應聘者的婚育計劃,還有一些在女性懷孕生育期間,採取調整到不適合其身體狀況的崗位或讓其“坐冷板凳”等方式變相逼女員工辭職。新一輪的職場性別歧視已然有抬頭的趨勢。

這樣的情況確實令人氣憤和擔憂,但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考慮,用人成本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一名女性從懷孕、生娃直至娃的嬰幼兒時期極其繁瑣的照料任務,至少有兩年時間不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狀態。如果生育過程不太順利,比如多次流產、採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或者要生育二胎的話,這個時間又是翻倍的。

在這樣的現實下,“體制內”成了眾多女性就業的首選項。因為安全,因為穩定,只要不犯大錯不可能捲鋪蓋走人。至少在生育問題上,體制內女性可以高枕無憂。

確實,比起體制外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體制內女性還算幸運。然而,如果把這種“穩定”和“安全”理解成保險箱,那就錯了。

02

還是先從我身邊的一些真實故事說起吧。

小鄧是我們上級機關的一名女公務員,82年出生,最初從事黨建工作。她和老公是校園初戀,畢業入職和領證完婚這兩件人生大事,兩人相隔不過三四個月就都完成了。婚後第二年,剛過見習期的小鄧懷孕了,24歲時生下了女兒,四年後又生了兒子。不到而立之年已是兒女雙全,在外企工作的老公帥氣多金,自己的身材、顏值也保持得宛若少女,照例她該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了吧。

可是,每一位我接觸到的熟悉小鄧的領導,提起她都是一臉惋惜的神情:“她呀,自從進了單位就沒見她正經工作過,不是在懷孕就是在休產假,要不然就是為了孩子的事隔三差五請事假。現在三十大幾了,眼看很多同齡的同事都提拔上去了,可她還是個科員,而且因為兩個孩子事太多,總請假,崗位調整了好幾次,越調越邊緣。可惜了,其實挺聰明的一個姑娘……”

每次聽到這些,都讓我不勝唏噓。但是,能怪組織苛刻、領導無情嗎?機關雖然不像企業那樣凡事與經濟效益掛鉤,但也絕不是“養人”的地方,特別是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女公務員,在入職僅一年、剛過見習期時就啟動了長達四五年的懷孕生娃模式,從此陷於育兒和家務的無盡瑣碎中,自然是不可能保持滿血的工作狀態了。然而工作不等人,組織上除了安排更有精力、更能保持專注的同志來代替她,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平心而論,這已經算是人性化的考慮了,要是在體制外,恐怕直接就不再續簽合同了吧。

當然,小鄧屬於那種沒什麼事業心、以老公孩子熱炕頭為最高理想的姑娘,所以她對自己的現狀也並沒有多大的不滿和遺憾。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這工作嘛,混個60分就OK了,家裡收入反正主要靠我老公……”

體制雖然沒有拋棄她,但是也不可能再向她伸出橄欖枝了。

03

所謂的家庭事業雙兼顧、雙開掛,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不存在的。人的時間精力就像一塊固定尺寸的蛋糕,分給這裡多一點,那裡就不可避免地少分到一點。那些看起來極具勵志意義的“完美平衡”,不是有家人在背後無私、給力的支持,就是一再透支自己。

我的高中同學彥菲,就是這樣一個事業家庭都想要做到完美的“貪心”女人。

彥菲性格要強,頭腦聰穎,各方面能力都很出眾,讀書時是學霸、團支書,畢業當了公務員又迅速成長為單位的棟樑之材。四年後就提了副科,三年後又成為當時系統內最年輕的正科級幹部。35歲時被調到開發區,又提了副處。

由於彥菲年輕時太過專注事業,連戀愛都沒正經談過,34歲才通過相親結了婚。第二年她剛提副處沒幾個月,就懷孕了。

體制內,真的是女人的保險箱嗎?

大齡女性的孕育之路充滿了坎坷,彥菲的第一胎流產了。當時正逢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高峰期,她只休息了五天便重返崗位。來自丈夫、公婆、親戚長輩的壓力接踵而至,她不趕緊生個娃好像對不起全世界似的。幾個月後她再次懷孕,反應劇烈到喝口水都想吐。但是她是個才提拔不久的領導啊,正是壓擔子的時候,手頭多少重要工作,每天請示彙報的人能來十幾撥,就這樣回家待產怎麼說得過去。於是她每天吃了吐、吐了吃,硬是挺了下來,一直工作到產前一週。

產後,又逢開發區產業結構大調整,她沒休完產假就提前上班了。公婆幫忙帶孩子,但晚上下班後的時間必須是她接手的。遇到加班、出差,她得提前把娃的一應事務準備妥當,向家人交待清楚,事後又懷著一顆負罪的心,百米衝刺趕回家陪娃。

每天晚上把娃哄睡後,她還要挑燈夜戰,完成白天來不及批閱的文件、來不及看的資料,睡眠時間只有可憐的四五個小時。長期的過度勞累,導致她的健康狀況一路下滑,今年剛剛39歲的她,血壓已高到160/120。醫生警告,再不積極治療,心腦腎的併發症分分鐘找上門來。

有一個長假,彥菲的媽媽把孩子接過去住兩天,她難得地來找我敘舊。就在我到廚房給她切水果的這一會兒工夫,她竟然靠在沙發扶手上睡了過去。我看著她蒼白疲憊的臉色,瞬間心疼到無以復加。

我問她,累成這樣,到底值得嗎?感覺自己還能撐下去嗎?

她半開著玩笑說:“值得,因為我是個有點貪心的女人,魚和熊掌都想要,自然就只能多付出一些。我現在就是憑意志力撐著、靠一口仙氣吊著,能撐多久算多久。真要是哪天撐不住過勞死了,那也算個烈士,這輩子沒白活了,哈哈。”

04

我對彥菲的掙扎和辛苦感同身受,因為我自己的情況和她比較接近。也是因為太愛這份事業,不想過早陷入鍋碗瓢盆的瑣碎中,年過三十才結婚;也是大齡懷孕,掐著日子休的產假,一天都沒有多休;也是經常在加班夜歸的路上,想起家裡嗷嗷待哺的娃、被迫放棄了晚年清閒來幫我的父母,愧疚到止不住落淚。

我們都是有點貪心的女人,既想要事業開掛,又想要家庭美滿、娃兒成才。

單身時,我們以為,憑我們的能力和意志,一定可以把兩者平衡兼顧得很好。等到真正身臨其境,才親身體驗到,什麼叫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一直在不斷提高,既要做得項目、又要燒得好菜,既要加得了班、又要哄得了娃,既要在職場氣場強大,又要在家中溫柔體貼。而婚姻法新司法解釋的出臺,又使得女性對於婚姻的安全感前所未有地降低。我們必須拼命奔跑,拼命做大屬於自己的那塊蛋糕,才能擁有任何人都奪不走的尊嚴和底氣。

沒錯,因為我們在體制內,有更加規範完善的保障機制,免除了因為懷孕生育而導致飯碗不保的風險。

但體制並不是風雨不侵、無限包容的保險箱。女人在體制內面對事業與家庭的兩難選擇,下面這些別樣的苦楚別人更是很難理解和體會的。

查看全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80後空間(id:kongjian_80),後臺回覆“保險箱”獲取內容!

點擊下方藍字查看《22歲到鎮長,30歲做縣委書記,42歲晉升省委常委,這背後的玄機是什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