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文|鄰章

從2016年Q2財季騰訊首次在財報中列出其他營收板塊,提及雲業務相關字眼,到2018年Q3財季騰訊首次在財報中公佈雲服務在本年首三季的收入愈人民幣60億元。騰訊雲似乎是領到了騰訊頒發的畢業證。

而從一項業務數據被獨立披露其就代表了這項業務將成為這家公司下一輪的戰略重點方向的歷史經驗來看,顯然雲業務將成為騰訊接下來的戰略重點方向之一。特別是在騰訊股價今年遭遇下跌、網絡遊戲業務監管趨嚴以及騰訊第三次戰略調整開始大力擁抱產業互聯網發力B端的現實下,雲服務顯然會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乃至是被騰訊視作是推進股價與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推手。

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從現實來說,市場送給騰訊20歲的賀禮,並不那麼友好。

首先體現在公司股價方面,與2017年股價的欣欣向榮不同,進入2018年,受限於整體國際大環境、移動流量紅利日趨見頂、遊戲審批趨嚴總量調控等內外多種不利因素影響,騰訊股價已從年初475港元的最高點下跌到了如今的290港元左右,超過三成的下跌幅度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都將使其面臨投資者不小的壓力。

但相對於股價下跌,事實上騰訊在2018年面臨的更大壓力可能是市場對其是否還有創新能力,是否還具備改變世界夢想的質疑。自3Q大戰後,騰訊明顯改變了過往那種碾壓一切的做法,轉而以投資的方式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但在一輪輪投資獲得頗豐收益時,市場卻猛然發現,騰訊似乎成為了一家投資公司,錯過了許多市場新機遇,在信息量、短視頻等領域反而被今日頭條佔據了先機,自己成為了追趕者。

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如此種種,都使得騰訊在2018年陷入了某種被動乃至是被市場看衰之中。而從某種層面來說,今日的騰訊似乎與四年前尚未開啟雲轉型的微軟有著相同境遇。

回望微軟,能看到,在納德拉2014年接手微軟並開啟云為先的戰略轉型前,雖然微軟Windows系統在PC端依舊牢牢佔據統治地位,Office業務也在源源不斷的為微軟貢獻鉅額現金流,讓微軟躺著賺錢。但在市場明顯從PC端向移動端轉移的現實下,對於錯失移動互聯網的微軟,業界對於微軟的未來也是一片悲觀,體現在股價上則是微軟股價一直在30多美元徘徊,不足3000億美元的市值,被蘋果、谷歌等公司甩開了一個身段。

如今的騰訊似乎也有著相同的煩惱,雖然騰訊的營收依舊在不斷上漲,社交根基依舊牢固,遊戲等核心業務依舊在貢獻可靠現金流,但在“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的現實下,騰訊這種依靠遊戲等躺著賺錢的模式似乎也有些不被更為追求創新的時代所接受了。當然,與微軟當年在市值上被蘋果、谷歌大幅超越不同的是,騰訊當下市值在中國市場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但在微軟身上我們也看到,隨著納德拉擔任CEO,開啟“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轉型,微軟用四年時間上演了一場大象起舞、涅槃重生——四年來微軟股價已經上漲近三倍達到108美元,市值如今更是達到了8000億美元一線,超越谷歌、亞馬遜成為僅次於蘋果的存在,被市場視為是下一個市值破萬億的有力選手。

而微軟能從四年前市場認為的垂垂老矣到如今的生機勃勃、競相追捧,這與微軟大舉轉向雲計算市場並取得的顯著成效密不可分。Synergy Research數據顯示:當下亞馬遜的AWS控制著34%的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微軟Azure以1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那麼對於進行了第三次組織構架調整,著力發展雲與智慧產業,增加技術投資,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騰訊,能否如微軟上演大象起舞?

個人認為騰訊擁有廣闊機會,但要從機會變為實現,也必然會經歷一番腥風血雨。

從現實來說,這個新成立的囊括了原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等業務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是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實際舉措,其也毫無疑問將成為騰訊在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力重點。而市場也很可能會將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的業務具體表現視作是騰訊轉型成功與否的重要判斷標準,所以其也是騰訊重塑魔力,乃至是未來衝上萬億市值的重要助推器、支撐點。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騰訊在雲計算和智慧產業市場,或許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但市場現實則是:在雲與智慧產業市場,玩家早已不止騰訊一家,而是群狼環伺,甚至可以說騰訊是這個市場的後來者。諸如在中國雲計算市場,阿里雲目前正佔據主導地位,併成為全球雲計算五朵金花之一。中商產業研究院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廠商份額排行榜TOP5中,阿里雲位居榜首,市場份額達到45.5%;騰訊雲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0.3%;中國電信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7.6%,同比增長51%;位居第四的金山雲,市場份額為6.5%,增長82%;AWS首次進入IaaS市場前五位,市場份額為5.4%。這與此前IDC公佈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阿里雲佔據47.6%、騰訊雲佔據9.6%的市場份額數據相差無幾。

騰訊要做雲業務,能否發展起來?

當然隨著近一年的時間過去,這一數據會發生新的變化,但阿里雲的領先優勢依舊存在,這從阿里雲創造的營收數據也可見一斑。

在阿里公佈的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阿里雲計算業務當季度營收達到了56.67億元,前三季度收入總計147.5億元。作為對比,騰訊在Q3財報中披露的數據是,騰訊雲服務在今年前三季度收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

這種規模差距,使得騰訊雲需要付出更的的努力才有可能追趕上阿里雲,畢竟雲計算市場是一個典型的規模性市場。而更不容忽視的是,中國雲計算市場不僅有阿里雲和騰訊雲,還有天翼雲、金山雲等玩家,而華為的強勢加入也為中國雲計算市場增添了更多的變數。

並且各家對於雲計算市場都擺出了一副兵家必爭之勢。諸如在當下佔據主導地位的阿里雲,此前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就表示,阿里雲未來將成為公司的“重要業務”,顯然對於“重要業務”阿里不會輕易讓其玩家去佔去市場份額;再如華為也是欲將華為雲打造為全球五朵雲之一。

這些顯然使得騰訊在轉型擁抱產業互聯網,搶佔雲計算市場時,會面臨對手們更為強力的狙擊。可以預見的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一場腥風血雨又將到來,當然,最終受傷的也很可能不是他們,而是目前市場上一些更小的玩家們。

當然騰訊而言,其當下的利好在於騰訊雲在中國市場已經是目前市場份額第二的雲服務廠商,也已擁有了2000多個合作伙伴,能夠提供六十多種行業解決方案,並且騰訊雲的付費客戶以及營收增速均處於高速發展期,依然保持著三位數百分比增速,而同時整個中國公有云計算市場也尚處紅利期,企業和政務的滲透率仍在一個比較基礎的階段,整體規模也正在不斷擴大。

此前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00億元,佔國內雲計算整體市場的比重提升至45%,形成公有云和私有云分庭抗禮的局面。 而且對於騰訊雲們而言,其不僅有中國市場,在未來也必然會走向海外市場,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IBM等搶市場。

而從這些因素來說,騰訊雲的發展雖然會面臨諸多的挑戰,但在未來其實還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畢竟中國市場很大,世界市場更大。所以個人認為,只要騰訊下定決心擁抱B端,發展雲業務和智慧產業,擁抱產業互聯網,在不久的將來,騰訊也將與四年前的微軟一樣上演一場大象起舞,更有可能會比微軟的大象起舞更為精彩。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