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标签门” 丑闻不断的盒马鲜生将何去何从?

近日,“麻烦”不断的盒马鲜生再次深陷“标签门”危机。

深陷“标签门” 丑闻不断的盒马鲜生将何去何从?

盒马鲜生“撕换标签卖旧食品”

根据相关报道,11月15日,有上海市民在盒马鲜生大宁店挑选蔬菜,看见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更换胡萝卜外包装的日期标签,经查看,被换下的胡萝卜标签日期为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被换上的标签日期为11月15日。之后其向上海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执法人员当天赶到盒马鲜生大宁店现场检查,门店负责人承认,店员违规操作,更换了“崇明胡萝卜”产品标签。据查,涉事胡萝卜共180盒。截至11月14日,已累计销售107盒,库存剩余73盒。执法人员当即要求当事人下架封存门店所有自制标签的涉事产品,现场对涉事商品及封存情况进行了取证。

11月19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已对盒马鲜生“标签门”事件立案调查,对盒马所有产品标签进行检查,并要求当事人对所有库存产品进行安全自查,对后续现场可能产生的投诉举报安排专人处理。

据媒体报道,事发后,盒马鲜生方面承诺将赔付该市民1000元现金,希望他撤销投诉,但遭拒绝。之后,盒马鲜生回应称,此举系外聘的临时工所为,操作流程有失误,是该员工自己打印的标签,目前这名涉事员工已被盒马鲜生大宁店开除。

“标签门”事发4天后,21日早晨,盒马CEO侯毅在社交媒体发布致歉信,宣布将免去上海区总经理职务,并表示今后“任何人做出有违客户第一的行为,我们将执行最严厉处罚,绝不手软。”

丑闻不断

盒马鲜生是在天猫、菜鸟、蚂蚁金服之后,阿里的重要成员,也是阿里重构线下超市零售的新零售业态。作为超市和餐饮店,盒马鲜生曾被认为是重构了菜市场规则。作为阿里新零售的重点项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盒马鲜生已经在上海、北京、宁波开出13家店,并称开始实现规模化盈利。就在近日的一场高端市场论坛上,阿里董事长张勇甚至放出大话:盒马鲜生在未来是要干掉冰箱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堪称行业标杆的企业,却做出了“撕换标签卖旧食品”糊弄消费者的行为。而无独有偶。近几个月来,盒马鲜生不断陷入丑闻风波。

今年7月5日,一名微博名称为@暴躁的北京小娘们的网友,爆出自己遭到盒马鲜生地域歧视,声称对方“不要北京人”、“北京人有钱,我们用不起”,并贴出微信聊天截图。一时间让盒马鲜生处于风口浪尖,其关注度可以说达到了全民关注。虽然盒马鲜生立即对于此事做出回应,但仍有不少人觉得盒马鲜生是让外包员工背黑锅。

深陷“标签门” 丑闻不断的盒马鲜生将何去何从?

7月17日,盒马鲜生多家店被爆歧视现金支付,很多店内窗口只能用盒马鲜生APP进行支付,现金支付则需要去门口的收银台。在盒马鲜生百度百科中,明确指出下单购物需要下载盒马App,只支持支付宝付款,不接受现金、银行卡等任何其他支付方式。但现金支付不仅仅比线上支付多一个环节,还不能享受店铺的优惠活动,也不能享受退换货的服务。

8月6号,杭州的小余姑娘反映,她怀疑盒马鲜生的韭菜农药超标,导致她出现了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而韭菜的复检结果显示,有一项农药残留超标四倍多。

深陷“标签门” 丑闻不断的盒马鲜生将何去何从?

9月,北京东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就餐厨垃圾规范化存放、收运等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盒马鲜生后厨存在厨余垃圾、塑料瓶、塑料袋收纳于“一个垃圾桶”的现象,面对城管队员的检查结果,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由于疏于管理,缺乏餐厨垃圾分类存放的意识,垃圾桶配备不齐,就图方便省事,便将所有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11月18日,有媒体暗访发现,山东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而曝光品牌“清谷田园”系列的饮品在盒马鲜生也有售。之后,盒马鲜生声明称,已于10月16日通知全国门店下架“清谷田园”系列的饮品,已在该商店购买该饮料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盒马APP或者在门店凭小票无条件退款。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品牌的潜在价值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国际知名企业庄臣公司董事长J·莱汉曾经说过:“如果你心中拥有了一个了解和信任的品牌,那它将有助于你购物时能更轻松快捷地做出选择。” 可口可乐前CEO道格拉斯·达夫特也曾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这是企业品牌形象赋予企业的能量。反之,企业形象破裂也会导致企业危机。德国知名品牌BBA在本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2012年在中国发展后,因为品牌价值破裂和其他内部问题,导致最后形成难以扭转的败局。

事实上,盒马鲜生在品牌形象方面一直是“大手笔”。根据媒体报道,盒马鲜生曾在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投放大量的“我快我鲜说”的品牌形象宣传,并设计系列海报做线下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曾花重金将海底1000米的深海生物“请”到盒马鲜生门店现场,举办了海鲜艺术展,并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和贵阳五个城市同时开启线下门店造势宣传,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在经营模式上,也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门店3公里内无起送价30分钟送达,并接受无理由退货……以上种种,可以说是费尽心思。

深陷“标签门” 丑闻不断的盒马鲜生将何去何从?

然而,就在盒马鲜生不遗余力地打造品牌形象,拓展业务时,负面新闻却频繁爆出,对其品牌形象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不仅如此,面对突发的负面状况,盒马鲜生首先想的不是严肃处理事件,而是将责任推给“临时工”,试图梦混过关。这样的危机公关手段,也引发舆论更大的质疑。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速扩张的盒马鲜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近期频繁曝出的丑闻和其背后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解决,那么,有可能会把消费者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毁于一旦。

“新零售”如何监管?

此外,还有观点指出,盒马鲜生“标签门”曝光的同时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相关部门对于跨界“新零售”的监管,是否也应该跟上?这些新业态的食品安全如何监管?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融合了商超、网络零售、外卖服务等环节,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业态很多旧有模式,其推出的产品也有创新。这些经营上的突破,意味着食品安全的事中事后监管也要与时俱进,要“打破围墙”,跟上脚步。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标签门”事件也可以是对新业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方法的一个里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