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北京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终点,元明清时期漕运的最后一站,自古就是京东交通要道,处于京津冀交汇处,位置优越,又处于运河边,是古代漕运、仓储的重要基地,因此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说法。通州历史上因大运河而兴盛繁荣,在北京作为古代都城的几百年里异常繁华,从南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粮食和物资从这里下船,供应皇城。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通州也留下了与运河有关的众多古迹,最有名也最显眼的就是位于运河边的一座古塔,名叫燃灯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佛塔,始建于北周时期,塔身为平面八角形,高53米,共有十三层,中空,塔的基座是高大的须弥座,塔砖上精雕细刻,康熙年间因地震受到损坏发现佛牙和数百颗舍利,所以后来也叫燃灯舍利塔、通州塔,“古塔凌云”也是通州八景之一。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燃灯塔距离运河数百米,每当夕阳西下,古塔倒映入河中,美轮美奂,爱好写诗的乾隆皇帝曾赋诗曰“郡城塔景落波尖”,虽然乾隆爷喜欢写诗也写了据说有一万多首诗,不过他老人家写诗的水平真的很一般,人们能够记住的没几句。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燃灯塔的旁边,大运河与通惠河交汇处有三座庙宇,分别是儒教的文庙学宫,佛教的佑胜教寺,也叫塔庵,以及道教的紫清宫,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红孩儿庙,三座供奉不同人物的庙宇成品字形排列,与古朴的燃灯舍利塔相得益彰,组成了“三庙一塔”的古建筑群,在运河岸边成为一道别致的美景。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古通州八景之二“长桥映月”,这里的桥是一座建在古运河通惠河上的精美石桥,八里桥,也叫永通桥,这个位置距离通州县城八里,因此叫八里桥,而永通桥的名字是明英宗起的,寓意永远畅通。因为这里以前是木桥,经常被洪水冲毁影响百姓出行,明英宗下旨建造了这座石桥并且赐名。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永通桥建成后就成了通惠河上壮观的美景,因为它的造型独特,三孔古桥,中间那个桥拱格外高大,这样的构造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漕运,运粮船要从桥下通过,所以建桥的古代工匠就把桥孔设计的比较高,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为通州增添一处美景,古代匠人的智慧我们不得不叹服。这座桥也成了十分珍贵的历史建筑,集科学和艺术于一身。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由于运河通州段在军事方面的重要作用,古代对这里的安全极其重视,修建城池就成了国防必须的一项条件,现在通州张家湾保存有明嘉靖年间修筑的城楼和城墙遗址,城墙建在运河边,墙厚达3.5米,高7米,中间是夯土外面用砖砌成,当时的周长大约三公里,现在只有一段墙基残存,成为这座京东重镇的见证。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古城门口运河上建有一座三孔古石桥,这条河叫萧太后河,所以这座古桥也叫萧太后桥,应该是和古代辽国的萧太后有关吧。古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改名叫通运桥,桥两边的护栏上都雕刻有精美的石狮子,造型古朴,桥面的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痕迹,斑驳沧桑的时代感让人敬畏。

京杭大运河,一京二卫三通州,三庙一塔古运河,长桥映月

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北京地区里程最长,各个朝代的都有遗存,通州旧城南门外就有一段古长城,大约建于北齐,呈南北走向,虽然略显破败,但古意盎然,是通州地区饱经沧桑的历史印记,尽显人文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