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帝都“丐帮”:新店铺开张收白银10两

清朝天子脚下,最为威严的所在,也难免有最为卑微之人——乞丐。晚清时期,国势衰微、社会凋敝,帝都的乞丐数量比此前更多。来华外国人调查数据显示,1878年,北京乞丐数量已经超过2万人。

盘踞在北京的这么多乞丐,自成独立的社会体系,有组织有纪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丐帮”。

晚清帝都“丐帮”:新店铺开张收白银10两

晚清乞丐。

“丐帮”帮主称“丐头”,他负责管理一众乞丐、制定规则,为每个人划定行乞区域,彼此之间互不侵犯各自的领地。乞丐要将每天乞讨收入的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两成),拿出来进献给丐头。若有乞丐生病、死亡,丐头有责任给一笔抚恤金,或者安排后事。晚清北京地安门外的后门桥是繁盛的商业区,也因此聚集着很多职业乞丐,时人笑称之为“镇桥侯”。他们面黄肌瘦,整天蹲在桥边,向过往行人要钱。此地临近步军统领衙门,乞丐们不偷不抢,倒也规矩。

晚清帝都“丐帮”:新店铺开张收白银10两

晚清北京地安门附近的乞丐。

不过,“丐帮”收入的主要来源,还不是蹲在路边讨零钱,而是向店铺、富家大户索要“封赏”。乞丐每天都会向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店铺要赏钱,一般是2个或5个铜板。他不会直接开口说要钱,而是唱着小曲,“以手背向上,执鼓板使平,即为索钱之暗号”。店主为了图个门前清净,都会痛痛快快地给钱,好打发乞丐赶紧离开。

真有那种态度强硬的店主,拒绝给钱,结果会如何呢?只能说,店主将遇到点麻烦。乞丐会把自己的同伙纷纷招来,将店铺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不喊不叫、不打不闹,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店面前,即便如此,你说哪个顾客敢进来?你的生意还做不做?

晚清帝都“丐帮”:新店铺开张收白银10两

晚清北京乞丐。

此时店主仅仅给钱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他必须托人找到丐头求饶,以数千数万个铜板才能摆平。如果有新店铺开张,那就得准备一个非常可观的红包了。1906年,一家中等规模的店铺开张营业,需要向“丐帮”交纳10两银子。对于店铺规模更大的,那交纳的费用就要更多。

富家大户举行婚礼或操办丧事时,“丐帮”也会找上门来,对这个家庭的财产情况评定一番,然后收取一定数量的钱。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不给。

晚清帝都“丐帮”:新店铺开张收白银10两

晚清北京乞丐。

​以上说的是职业乞丐。晚清帝都还流落着一批因家乡遭遇战乱、饥荒而来京的乞丐。他们以天桥为聚点,以裹腹为追求。一旦家乡的灾难过去,他们也就返回重操旧业。晚清朝廷对这一两万人的乞丐无可奈何,既不能将他们驱逐出京,也没有能力为他们提供救济。于是,管理帝都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乞丐没有过分的举动,便不管不问。

参考资料:徐珂《清稗类钞》,西德尼·甘博《北京的社会调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