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科書是如何描述美國原子彈事件的?編的,讓人差點都相信了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人們飛上天際,歷史記載了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一個又一個腳印。從二維世界到三維世界再到所暢想的四維世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緩慢的,但是也是迅速的。遠古文明的步伐從非洲大陸跨越千萬裡走到這裡,在世界上留下了四個文明至今只剩一個依舊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帶來每一個生命,請來每個時代的名人講述屬於他們的事蹟,然後留給後人審評與追憶。歷史是博大的又有幾分小氣,從來不會精心排序,只會一股腦全部打包處理。把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歷史放進粉碎機,再把名人大事的歷史放進都塞玻璃櫃裡,讓後人去慢慢處理。歷史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就像大河滾滾看上去沒半點吸引力,但是河底的泥濘裡卻藏著黃金。這就是歷史的美妙。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一起去看歷史上的明星,聽一聽他們的事蹟,看一看歷史上的大事情。

日本對於侵華歷史,在他們的教科書上,沒有太多詳細的記錄,一筆帶過,並且用詞大都是用了一些逃避的詞語,來描繪日本對中國發動的這場戰爭。

日本教科書是如何描述美國原子彈事件的?編的,讓人差點都相信了

那麼日本對於二戰時,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事件,日本的教科書他是如何描述這件事件的呢?日本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慘劇”,來譴責美國的行為。相反他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描述,用詞大都用“據說”,“還在研究和爭論中”,“南京事件”,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一個民族的錯誤,需要讓後世無知的認知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是非常悲劇的一件事情。

日本的教科書上,每一句話都以維護他們的尊嚴為前提,來規避和錯誤的引導他們的國人,學習他們所謂的那些不存在的,不清晰的,不真實的歷史。對於日本在戰爭中的傷亡,日本孤兒尋親活動等等內容……

日本教科書是如何描述美國原子彈事件的?編的,讓人差點都相信了

日本用了大篇幅的介紹,介紹了他們的損失有多慘重,日本人民受到了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讓他們的國家陷入無盡的災難中,讓不瞭解歷史的人,看了都信以為真了。而日本對於它給其他國家造成的損失,僅僅只用一句不確定的話:“全世界死者據說有3000萬左右”,讓讀者認為日本發起戰爭,讓其他國家蒙受災難,日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日本,2005年的教科書上,對於美國轟炸日本事件,日本教科書上,用了“無差別轟炸”這個詞,內容是這樣描述的,“讓我們想一想,調查一下,你對於這種無差別轟炸怎麼看待?”,這種事情還需要調查?孰不知,日本曾經也無差別轟炸過其他國家,當時南京大屠殺時,他們所用的武器只不過沒有像美國原子彈那麼犀利罷了。

日本教科書是如何描述美國原子彈事件的?編的,讓人差點都相信了

想要用歷史教育後人,讓後人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戰爭觀,日本首先得思考是否有過正確的戰爭反思。

在日本的教科書上,對日本無條件投降,重點是“是否無條件”,教科書上進行了篡改概念的行為,似乎在告訴世人,日本當時是被逼無奈,才選擇有條件投降的。

2001年版本的日本教科書,內容描述: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努力最後能夠保住天皇制度,終於8月14日,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翌日,昭和天皇通過廣播,向國民宣佈了日本投降。”教科書中迴避無條件,僅僅寫投降,或者戰爭結束,來訴說歷史。

日本教科書是如何描述美國原子彈事件的?編的,讓人差點都相信了

日本2005年教科書內容:

“為此,日本政府以保留天皇制度為條件,於8月14日終於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第二天(15日)天皇通過收音機廣播向國民宣佈了這一事實。”,日本是否無條件投降成為了日本教科書上面的一個焦點關注的問題,在中國的教科書上是承認日本無條件投降,並且在其他國家的歷史記錄中也是如此描述。並且保留天皇制度,那是美國佔領日本以後,為了方便管理日本才開恩保留給日本的一點尊嚴。

總體來說,日本對於自己發動戰爭的反思,並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信誓旦旦,更多的是對歷史的扭曲,和對戰爭意圖的否認。不過對於大多數日本民眾來說,的確是他們這一輩子最大的災難。

聽歷史,憶歷史,品歷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呢?對於歷史有沒有什麼新認識呢?歷史是屬於所有人的歷史,但是真正能夠在歷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並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難的!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名人也不必遺憾,因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過日子也是一種樂趣不是嗎?畢竟人紅是非也多嘛!有時候愚昧的快樂總比聰明的煩惱要好上許多倍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