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收購英國出租車公司錳銅、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箱公司DSI、收購瑞典豪華車品牌沃爾沃,吉利可以說是國內汽車企業參與海外併購最成功的的一個,不僅自身收益頗豐,也讓收購回來的品牌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不過,這些收購案例都是吉利汽車多年之前的舉措,事實上,2010年完成收購沃爾沃之後,吉利汽車基本上就停止了收購海外項目的動作(錳銅雖是2013年才實現全資控股,但2006年開始,吉利汽車就已經開始持股這家倫敦出租車公司),直到2017年。

經歷了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後,吉利汽車儼然已經成為國內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不僅市場表現喜人,品牌向上地突圍也已經初見成效,整體實力也有了質的提升。進入2017年,吉利汽車的目光又開始頻頻聚焦海外,新一輪的海淘行動再次拉開序幕。

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2017年5月24日,吉利集團正式收購馬來西亞國民車品牌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並獲得了寶騰汽車旗下英國超跑品牌路特斯的控股權(吉利持有51%的股權)。

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很多人都說吉利收購寶騰的根本目的就在於路特斯,有了路特斯這個跑車品牌,吉利的汽車版圖就算是從上到下完全打通了。原因嘛很簡單,寶騰汽車這些年的業績實在太差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在大馬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從峰值的74%(1993年)下滑到的15%(2016年)左右。

寶騰這家企業當前的市場競爭力確實一般,但其實想一想,路特斯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可能境地還更糟。幾經易手之後,路特斯早已不負當年在F1賽場大殺四方之勇,其實,在1996年被寶騰集團收購後,基本上這個品牌就已經一蹶不振,目前很大程度上也就充當個身殘志堅的精神圖騰罷了。

其實在日誌君看來,吉利本次收購的核心訴求既不在寶騰也不在路特斯,而是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盟市場,有了寶騰這個合作伙伴,吉利就有了跳過關稅壁壘的跳板,在整體實力突飛猛進的當下,吉利在海外想要的不再只是關注度,市場可能才是更主要的。

接下來,在11月13日,吉利集團全資收購了美國太力(Terrafugia),後者是一家飛行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公司。12月27日,吉利控股發佈公告,將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2010年收購的是沃爾沃汽車,不包括沃爾沃的商用車業務)。

年度大事記:(三)吉利“海淘”

而小道消息還在傳,吉利在收購沃爾沃股權的同時,將戰略收購的目光還投向了更大的目標——戴姆勒集團。消息稱,吉利已經向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表示欲收購其3%~5%的股份,預計將支付近40億歐元。而如果此次收購案成真,吉利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和企業形象勢必會再次水漲船高。而日誌君還想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目前戴姆勒汽車在國內已經有兩個合資夥伴北汽和比亞迪,一旦吉利成了戴姆勒集團的大股東之一,吉利與北京奔馳和騰勢兩家企業的利益關係要怎麼劃分呢?

接下來的大戲是不是更值得我們期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