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沒有大意失荊州,劉備是否會統一天下?

墨染星塵


劉備成功靠關羽諸葛亮,倒黴也倒黴在他兩個身上。首先談談關羽。關羽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高傲,看不起同僚,卻對手下基層軍官和士兵比較愛護,比如說著名的“不與老兵為伍”的觀點。因此,造成了關羽與同僚之間關係很差,由此引起的直接後果就是關羽伐魏失敗後,一幫同僚全部見死不救,致使他自己身首異處。諸葛亮的大方針還是不錯的,其中核心一點就是聯合孫權,結果孫權派人提親時,關羽一通“虎女犬子”之類的話把和親之路封死,就此也封死了自己的活路。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作為一個軍官,對政治幾乎一無所知,一味好勇鬥狠,荊州不丟才怪。再說諸葛亮。本來三國之中蜀漢最弱,體現在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適合耕種的土地最少等等。但是蜀漢也有優點,就是四面環山,把幾個主要隘口占住,敵人大部隊根本進不來,因此,蜀漢的軍事策略應該是堅守,先站穩自己的腳跟,一旦天下大亂,再出擊不晚。但是諸葛亮卻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六出祁山,自己的兵將越打越少,士氣越打越低,而對方几乎沒啥影響,失敗在所難免。如果諸葛亮採取守勢,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說不定在劉禪執政的末期或者劉禪的兒子一代就有機會統一全國。


文死賤武死顫


首先擺上答案:不會,但是蜀國不會滅亡那麼快。

第一個原因:天時。東漢末年,三分天下,劉姓政權名存實亡,曹魏篡漢已經是大勢所趨。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非個人能力所能扭轉。

第二個原因:地利。蜀漢位於今天四川地區,在當時三國之中面積最小,地方最偏。自保有餘,發展不足。北方曹魏面積最大自不用說;東南孫吳,位於長江中下游,土地肥沃,面朝大海;再看蜀國,面積最小不說,土地大多還是山川險壑,發展空間自然有限。

第三個原因:人和。蜀漢後期人才匱乏,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以至於出現“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這樣的窘境。

這三個原因足以說明,蜀國不能在三國中實現統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只能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但是關公如果沒有敗走麥城,蜀國多一員虎將(雖然關公年老,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說,劉備也不會急於向孫權報仇。蜀國能節省很多人力物力,孫劉聯盟也不會破裂。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歷史的趨勢誰也不能改變。



三分鐘歷史故事


荊州看似因大意而丟失,其實是種必然。關羽當時已面臨險境,前有曹兵,後有東吳,東吳即算不偷襲,也可以採用圍城打援的方法消滅關羽主力,而後再取荊州。東吳早有此意,只是在尋找最佳時期和最小代價罷了。

荊州即算當時不丟失,劉備也難統一天下。當時吳、魏政權相當穩固,軍事和農業發展相當不錯,而劉備的實力有限,孫權絕不會容許擁有蜀地的劉備再在荊州發展壯大,一定會趁火打劫或聯合曹軍。單兵器時代主要靠的是人多勢眾,蜀國人力物力有限,經不起長期大規模消耗。也許是基於這一原因,諸葛亮才堅決反對夷陵之戰。

我認為當時最好是撤荊州之兵往上庸,同漢中方面一起向北發展。可惜蜀國有限的力量大部分斷送在荊州和夷陵,那樣可能還有一線希望。


zhengtao11



徽客傳奇


如果劉備集團的龐統奪益州時不先早死,諸葛亮不可能這麼早的進川,關羽也不會死得這麼慘的。荊州還是留在蜀漢,甚至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奈何龐統的死,諸葛亮過早的進川,從而也打亂了諸葛亮以劉漢統一天下的計劃。關羽的死是其太高傲,如果有諸葛亮在,關羽也不會輕敵冒進。至於龐統,可能功位列諸葛亮前,諸葛亮也不會計較的。因為諸葛亮認為老闆只有一個即興劉定邦。誰去爭這個功名呢。諸葛亮有他的道理,從不跟龐統爭功。大家只要給老闆做好後勤工作就行了。龐統為了爭功而害了自己,也害劉備,也間接要了關羽的命。


風吹著呢


劉備一統天下的機會很渺茫。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經說得很茫然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軍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更何況,東吳這邊,孫權有父兄之基業,文有張昭,武有周瑜,佔據長江作為天險,實在易守難攻,佔據地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百萬將士,文臣武將都是英姿颯爽,佔據天時。只有人和的劉備,完全是依靠諸葛亮才能天下佔有一分。沒有辦法,才六出祁山,想要捉緊時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臥龍,實在是已經臥龍了。累趴了。


用戶在線等



竅灣各朝住一戶獨居李


並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必然失荊州


ye隨心所欲


不可能統一天下,軍事對立武器都是刀矛。如果劉備當時有十挺機槍工輛坦克二架戰鬥機和一百條衝鋒槍那是絕對可能統一的。


王小陽31


天下三分也俱,由於中國文化,自足心態的影響,加之年齡大了了,即使是關羽不死,也不會改變三分天下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