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者为何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为别的,只因他“自毁长城”

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他8岁登机,14岁亲政,亲政之后现实铲除了鳌拜,然后又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一举消灭了三藩和明郑政权,让清朝的政权实现了高度的统一和集中,也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外,他击败了沙俄,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三次出征噶尔丹,将西北地区稳定了下来。

有些学者为何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为别的,只因他“自毁长城”

在经济上,康熙重视漕运,注意休养生息,他废止了圈地。轻徭薄赋,实行垦荒免税的政策。在文化上,他注重西学,尊儒尚孔,他本是就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家,他亲临山东曲阜拜谒孔子,创办博学鸿儒科,笼络汉族学子,但是也制造过11起文字狱。

有些学者为何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为别的,只因他“自毁长城”

有学者认为康熙是具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素质的,除了以上的这些正确正政策之外,康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多民族的统一和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691年,康熙率诸大臣,皇子和内蒙王公召开了一次史称为“多伦会盟”的大会,这个大会不仅标志着喀尔喀的归顺,还将漠北一举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自此北部和西北都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统一,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蒙古问题也正是宣告了解决。对此,康熙皇帝曾高兴的说过: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

有些学者为何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为别的,只因他“自毁长城”

在这次多伦会盟之后不久,当时镇守古北口的总兵蔡元上报朝廷,说古北口一带长城已年久失修,希望朝廷可以拨款修缮,但是康熙却拒绝了他,他认为,长城还是废弃了的好,要它根本没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长城在历史上很少能起到阻挡游牧民族的作用,曾经那位被奉为“天可汗”的李世民也曾公开提及过这一点,认为长城作用并不大。

有些学者为何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为别的,只因他“自毁长城”

其次,康熙一生奉行的都是他的爷爷皇太极,他的父亲顺治所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思想,这个思想后来在康熙这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而长城的存在,户无疑问会将北方的游牧民族隔绝在外,就像曾经的柏林墙一样,这是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的。没有长城的话,满汉和“三北”的少数民族才能真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没有了内外之分。清朝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康熙说,历代都注重修建长城,但是都无一例外的灭亡了,可见长城修好了也没多大的用,只要让百姓富足无忧,才是真正的治国安邦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