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局出手,抗癌藥大降價

醫保局出手,抗癌藥大降價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張曙霞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通知稱,17個抗癌藥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乙類範圍,藥品的醫保支付價格也一併公佈,藥價平均降幅達56.7%。

至此,第三輪醫保談判塵埃落定。據瞭解,此次納入醫保目錄的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癌種。

“此次國家醫保藥品談判順利完成,給癌症患者帶來福音,意味著有更好的治療、更低的經濟負擔。”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文撰文表示,談判也為藥品供應方強化了新的價值導向,即新技術新藥研發要以臨床治療價值、經濟效率價值和基本醫保基金可負擔價值為導向。

大幅降價背後

本次降價談判成功並納入醫保目錄的藥物為17種,涉及12家藥企。

其中,諾華有4個產品成功入選,分別是奧曲肽微球、尼洛替尼、塞瑞替尼、培唑帕尼,成為本次談判最大贏家。除了奧曲肽,其他3個產品價格降幅超過60%。

輝瑞緊隨其後,入選3個品種,分別為阿昔替尼、克唑替尼、舒尼替尼,其中2個產品價格降幅超過70%。

阿斯利康、拜耳、羅氏、默克、武田、西安楊森、新基、勃林格殷格翰均有1個產品入選。本土企業中,恆瑞醫藥和正大天晴各有1個產品入選,分別是培門冬酶和安羅替尼。

從適應症上看,非小細胞肺癌是入選產品最多的治療領域,有克唑替尼、奧希替尼、塞瑞替尼、阿法替尼以及安羅替尼5個產品。其中,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降價幅度最高,達71.2%。

治療白血病的產品也較多,有尼洛替尼、培門冬酶、伊布替尼以及阿扎胞苷4款產品,降價幅度最高的為尼洛替尼,達68.46%。

整體而言,經過談判,17個抗癌藥價格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高達56.7%。與2017年第二輪國家談判藥品價格平均44%的降幅相比,談判力度更大。而且,其中大部分進口藥談判後的支付標準與周邊國家或地區的市場價格相比,平均低36%。

這與此輪醫保談判由新組建的國家醫保局主導相關。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掛牌,統一管理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及新農合三種基本醫保,而且還集中了藥品、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和採購職能,以及對定點醫藥機構支付和費用管理的職能。由此,國家醫保局成為超級買家,具有醫療服務需求方和支付方的雙重身份,享有強勢議價權。

“這次機構改革為我們這次談判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一方面醫保制度的整合使得我們醫保有了更大的戰略購買力,會讓我們在談判中有更強的話語權,能夠更好地實現以量換價這個目的。”國家醫保局局長鬍靜林表示。

當然,大幅降價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期待通過降價納入醫保,實現以價換量,從而加快搶佔市場份額並鞏固產品的市場地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多個談判品種存在贈藥政策,隨著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企業可能會通過取消贈藥對沖降價的影響。

根據天風證券研報,以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為例,此次談判降價幅度為45%。但參照其用藥說明及患者中位總生存期,在降價前存在贈藥政策條件下,非低保患者總共自購16盒藥品共計99200元后便可獲得終身贈藥。若在降價後取消贈藥,則患者依據中位總生存期的年用藥費用為92140元,相比45%的表觀價格降幅,潛在實際價格降幅只有7.11%。

中泰證券研報則認為,假設進入醫保後完全取消贈藥,17個抗癌藥談判藥品的年費用平均降幅約17%。

支持創新藥取向

“通過2017年和今年兩次國家醫保準入談判有益嘗試,我國基本確立了治療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醫保談判的准入通道。”中國藥科大學教授丁錦希認為。

此次談判,國家對創新藥的重視和支持顯而易見。17個抗癌藥品種中,10個是2017年後在國內上市的高臨床價值腫瘤創新藥,創新藥進入醫保的速度大幅加快。尤為突出的是,正大天晴研發的安羅替尼今年5月獲批上市,9月底即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醫保準入週期僅為4個多月。

“這些品種的專利存續期還比較長,醫保對優質創新藥的戰略性購買,可以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研製更多更好的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胡靜林說。

而且,這些品種大多是全球市場看好的潛力爆款,有較大的放量空間。

例如,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諾華的培唑帕尼全球銷售額超過8億美元,拜耳的瑞戈非尼全球銷售額達3.15億歐元,西安楊森的伊布替尼全球銷售額達18.93億美元,阿斯利康的奧希替尼全球銷售額達9.55億美元。但這幾款藥均於去年才在中國上市,尚處在市場培育期,除了奧希替尼已經取得3223萬元的銷售額,其他幾個尚未放量,去年在國內公立醫療機構銷售額均低於50萬元。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從中短期看,此次醫保談判後腫瘤創新藥將開啟一輪放量新週期。長期來看,醫保未來將越來越多介入到創新藥的支付端,國家醫保目錄將定期動態更新,並繼續加大對高臨床價值創新藥的支持力度,創新藥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從第二輪談判結果看,入圍的36個品種基本實現了以價換量,絕大多數品種在2017年四季度至2018年二季度放量明顯,部分品種如GSK的帕羅西汀、信立泰的阿利沙坦酯、豪森藥業的嗎啉硝唑甚至實現了數十倍的放量。

落地時間表

國家醫保局醫療組牽頭人熊先軍表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加快指導地方執行落地,要求各地在10月底前將談判藥品按照支付標準在省級集中採購平臺公開掛網,醫保部門要調整醫保信息系統,確保患者11月底前逐步能買到降價後的抗癌藥。

截至發稿,湖北、四川、浙江、黑龍江、福建、天津、北京等地均公開發文,著手落實國家醫保局文件要求,開展17種談判藥的採購和醫保銜接工作。

按此前趨勢預測,本輪談判藥品有望於2019年實現較快放量。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進口創新藥上市和納入醫保的速度加快後,將加劇國內創新藥市場的競爭,低水平如me-too類創新藥的市場空間將被壓縮,倒逼國內創新藥的研發升級。創新藥企業的產品立項選擇預計將發生調整,me-better、first-in-class等立項數量有望提升。

此外,隨著更多靶向創新藥納入醫保,腫瘤伴隨診斷企業將顯著受益。例如,此次納入醫保目錄的抗EGFR靶點的奧希替尼、抗ALK靶點的克唑替尼、抗VEGFR等靶點的安羅替尼,將推動相關靶點伴隨診斷的需求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