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呂純陽大概是道教裡最可愛的神仙吧。

不僅僅是他的丹法簡易可行,而且是他佛道兩家都有很多信眾,各類影視作品裡常見他的灑脫不羈的形象,遊戲人間毫無掛礙的性格。甚至,他寫的丹道的書籍中能用很惡毒的語言,描寫那些不堪學丹的人,說寧傳畜生不傳非人。除了他的修道傳說,點石成金傳說,還有戲牡丹傳說之外,也有他與佛教相關的故事。

佛教徒認為,呂洞賓「是由禪宗開悟的,以後奉黃龍南祖師之命,生生世世永遠為佛教的外護。」,這點佛教典籍如《聯燈會要》、《五燈會元》、《佛祖統紀》和《指月錄》等均有記載。著名民間小說集《醒世恆言》,明傳奇《飛劍記》的主要情節、觀點與燈錄基本相似。

據《五燈會元》載:

“呂岩真人,字洞賓,京川人也。……道經黃龍山,睹紫雲成蓋,疑有異人,乃入謁。值龍擊鼓升堂。龍見,意必呂公也,欲誘而進,厲聲曰:‘座傍有竊法者。’

呂毅然出問:‘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

龍指曰:‘這守屍鬼!’

呂曰:‘爭奈囊有長生不死藥。’

龍曰:‘饒經八百劫,終是落空茫。’

呂薄訝,飛劍脅之,劍不能入,遂再拜,求指歸。

龍詰曰:‘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

呂於言下頓契,作偈曰:‘棄卻瓢囊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全唐詩》作‘水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故事以呂洞賓落敗認錯而告終。雖然這則公案說的只是呂洞賓與黃龍(誨機)禪師的一段機鋒交涉,但呂是內丹道公認的大成就者,也是道教最有影響力的祖師之一。通過道教“神仙”人物與禪宗祖師之間鬥法而折服的過程,公案表現的卻是道教內丹修煉與禪宗修行的勝劣,佛道兩教的高下也就一目瞭然了。

而道教徒則喜歡說是呂洞賓折服了黃龍禪師。內丹南宗傳人白玉蟾在《平江鶴會升堂》中回憶呂洞賓生平事蹟時,以“大笑歸從投子山,片言勘破黃龍老”,提出與燈錄正好相反的交鋒結果。“伍柳派”的創始人伍沖虛在《仙佛合宗》認為呂當時已能大定出陽神而脫生死輪迴,怎會再去向有死之凡人求教?他指出此事是偽造的,不可信以為真。近人陳攖寧在《揚善半月刊》專門撰文《呂祖參黃龍事考證》提出了十七個疑問對此公案予以反駁。

不管怎麼說,呂純陽因考不取功名,黃梁一夢醒來以後就出家去了。他修的是道家,形成著名的鐘呂丹道派,在唐末到五代之間非常有名。他有名的兩句詩:“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關於呂洞賓這首《百字銘》,修行界都非常認可,且捧為珍寶,南懷瑾曾做介紹如下:

那個時候,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這時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百字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呂洞賓丹法傳自漢鍾離,兩人合成鍾呂丹法

養氣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剛經:降伏其心,為而不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為而不為,見地、功夫都告訴我們了。

動靜二句,把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放進去了,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亂,自己能夠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個方法。對人處事,自己要能不違背本性,這裡都是講功夫。不要做什麼功夫,心氣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頭空了,“氣自回”,自然會氣住脈停,達到二、三禪。

這裡講丹,並非肚子裡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打開了。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打開了。

“白雲朝頂上”,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

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養氣功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祝“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

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祖。動靜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並不是叫我們做功夫。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

大家不要用宗教界限觀念來看這首百字銘,他本來也是禪宗的大護法,是黃龍南真正得法弟子之一。如想健康長壽,照他的話去做,絕對夠了。

大家不妨好生珍惜,背誦呂洞賓這首《百字銘》,能有心抄寫默誦也是好事:

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南懷瑾在《我是參同契》中還有更詳細解讀如下:

這是很正統的道家修養方法,“養氣忘言守”,第一句話就很難。如何養氣?不是練氣哦!不是做什麼密宗的九節佛風、寶瓶氣。各種氣功,講練氣是靠鼻子嘴巴的,據我個人統計,有兩百六十多種方法。所以人類真會玩花樣,就是兩個鼻孔跟一個嘴巴漏氣的地方,產生兩百多種的花樣,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可是養氣不是練氣,上次我們提到過養氣同養心的工夫,最好是孟子在《盡心篇》上的說法。現在真講養氣,就是要“忘言守”,“忘言”並不是不講話而已。言語是表達於外的思想,思想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語言,兩者是同一個東西。所以“忘言”並不只是不說話,它包括無思無慮,思想都清淨了。“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心為不為”, “降心”這兩字,呂純陽大師是取用《金剛經》中須菩提問佛——一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問妄想心怎麼樣寧靜下來。把妄想心寧靜下來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為的工夫。其實這個有為就是無為,有意把妄想心寧靜,反而寧靜不了;如果是無心,此心自然寧靜下來,所以為而不為。

動靜知宗主,無事更尋誰”,這一段呂純陽所講是最高的禪啦!不動心並不是道。禪宗也說“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動靜之中都是道。在靜中不亂,在動中也不亂;靜中也無事,動中也無事;出世是無事,入世也無事。日應萬機,此心無事,在這個時候更尋誰?不要像禪宗參唸佛是誰,不要找誰了,因為“動靜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一個修道的人,不是跑到深山茅棚裡頭,躲開了一切叫清淨,而是要在人世做人處事之間,保持那個真如不動、恆常不變的那個道心,能夠應物處世,自己不迷失本來清淨的本性。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自然回來的,氣自然定了。

氣回丹自結”,氣住脈停,久而久之就定,佛家講得定,道家講結丹了。“壺中配坎離”,人的身體,道家比方像葫蘆,密宗拿兩重寶蓋代表這個肉體。坎離是卦名,“配坎離”其實就是水火既濟。這樣定久了,身體上起變化,就會脫胎換骨。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整個氣脈自然震開了,一陽來複,地雷復卦。雷是震卦有震動的現象,佛經常說大地有六種震動,並不一定是講這個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時候是形容身體上六種震動,沒有說八種震動,這也是六根轉化。一般密宗、道家修氣脈的,這個時候,氣脈一下子自然都開了。所以一脈通百脈通,就是講中脈一通,百脈自然都通了。

當時的境界,“白雲朝頂上”,這是道家的形容,就是從頭頂開始身心內外一片白光,是有相的光明。 “甘露灑須彌”,頭頂上自然有一種甘露流下來。這裡頭還帶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在佛家《禪秘要法》,白骨觀第十六、第十七觀裡頭都提到過天元丹。佛也說,修持到這個境界加上虔誠的恭敬心,有成就的天人,自然會給你灌頂。連釋迦牟尼佛都吩咐,到這個時候特別要注重營養,要吃好的飲食,而且避開一切人的困擾。

到了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風的地方,甚至到沒有鳥雀聲音的地方,一切聲音都沉寂了。這個階段才是道家所講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這個時候,“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佛家講是解脫了。

坐聽無弦曲”,就是觀音圓通的境界,沒有弦哪裡有音樂呢?這個音樂是天樂,莊子所謂的天籟之音,不是地籟,也不是人籟。

明通造化機”,這個宇宙生命的根源,萬有的根源都知道了。

都來二十句”,最後這兩句湊成二十句。“端的上天梯”,這是唐末宋代的土話,現在用白話來說,就是講真的上天梯了。也就是說,這個人可以昇華,超越這個現有的生命。

從普通人修到長生不老的超凡丹法-《百字銘》

請關注(lungl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