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對對碰 司法巧調和

婆媳對對碰 司法巧調和

魯網棗莊8月4日訊:近日,嶧城區吳林街道某居的王女士來到吳林司法所,向工作人員詢問有關離婚的事宜。但是在王女士的陳述過程中,我們發現她離婚的意願並不是很強烈,更多的是迫於無奈,而這其中的導火索就是——婆媳關係。

原來,王女士有一個6歲的兒子(大寶),一家人都很寵他,婆婆更是視為心肝,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平日裡更是慣得不得了:大寶推搡別的小朋友,她說孩子小不懂事;大寶打她,她說是和她玩呢;大寶要是看見別人有新玩具,婆婆二話不說,立馬就買......久而久之,孩子就慣得像個小皇帝,稍不滿意,就亂髮脾氣,但是,王女士一管教,婆婆就來護著,大寶也長心眼了,媽媽一管他,他就跑來找奶奶,反正奶奶是他的“堅強護衛”。兒子的表現讓王女士感到很著急,可是面對婆婆的阻攔,又無可奈何,沒辦法,只能希望通過離婚,爭取過來孩子的撫養權,再慢慢的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工作人員聽完王女士的講述後,認為這只是家庭內部溝通的問題,完全上升不到離婚的地步,而挽救這段婚姻的當務之急就是打通婆媳之間溝通的阻礙。我們把王女士的婆婆劉大媽叫到司法所,向她詢問這件事情,劉大媽也大訴委屈。她說孫子是早產,身體從小就不好,兒子兒媳一直在外工作,都是他們老兩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帶大,他們也知道孫子脾氣大、亂使小性子,可是孩子小時候一著急就滿臉通紅、大喘氣。他們也害怕孩子出什麼問題,沒法向兒子兒媳交代啊,就只能順著孩子的意願。再加上兒媳他們最近一年才回到家,無論什麼事都要管著孩子,一上來就開始數落孩子的不是,他們看著也心疼。

瞭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張所長把他們一家人都叫到司法所,對他們進行勸導,讓他們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相互體諒、相互尊重,因為大家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對於兒子兒媳一方來說,老人幫你們照看孩子,本身就是莫大的人情,要知道感恩。在教育孩子時要耐心,慢慢引導,儘量避免在老人面前嚴厲管教孩子,畢竟對於老人來說,孫輩不僅代表的是親情,更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是老人寄託在幼兒身上對“生”的渴望。而對於老年人來說,要懂得放手,孫輩的事要儘量留給兒輩,畢竟隔輩容易溺愛孩子,在能幫助年輕人時就幫助一些,在力不從心時要及時放手,老年人也要及時行樂,充分享受晚年的樂趣。而作為溝通婆媳關係關鍵橋樑的兒子,要及時與雙方溝通,做好二者間的潤滑劑。

經過張所長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婆媳雙方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兒子兒媳主動向婆婆道謝,而婆婆也表示今後在孫子的教育上不干涉了。至此,王女士一家又歡歡喜喜地走出了司法所。 (武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