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為“窮茫”白領族策劃了一場藝術展

有群人穿梭於鱗次櫛比的辦公樓間,曾被認為是精緻、高薪並且天天加班的階層。1951年,他們以“白領”的稱號載入日常生活。中國白領分為兩種類型:年薪10-50萬為新銳中產白領,廣泛意義上提及的白領實際上年薪低於在10萬。薪資水平將兩者區分開來,但是出於一種普遍的生存焦慮,他們身上形成了相似的特性。

通過對289270名職場人士的調查,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打破了我們想象中的白領形象——過著質感粗糲的生活,並且由於對現在和未來都缺乏熱情而充斥著無力感。受技術發展和當代生活的快節奏壓迫,94.5%的白領感到焦慮情緒如影隨形。租房、公交出行、熬夜不鍛鍊,這種特有的白領主流生活方式無異於二次傷害。所謂白領表面上的得體生活,看起來像是一種大眾誤讀。

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

生活圖譜:窮,通過賺錢抵消孤獨感

與佛系崇尚的不溫不火不同,白領的生活現狀其實是舉重若重。智聯招聘的報告發現,對七成的白領來說,他們的一切關注和待解決的矛盾都指向了薪酬水平,現實和預期之間拉開的巨大差距,催生了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不滿情緒。倍感心酸之處是,薪酬和生活質量某種程度上作為同消共漲的一對,使得白領們置身一種不為人知的拮据體驗。總的來說,70%的白領的午餐支出在20塊錢以內,可能一碗麵,一份盒飯或者是一個三明治;北上廣深打拼的白領群體中,半成以上的人住租房並且依賴公共交通方式。這種感覺自然聯想到日本工薪階層的“窮忙族”形象。

重擊之下,是個人防線崩潰後的沉重、是難以復原的創傷。這次報告有兩個意外的發現,首先,從白領習慣性晚睡中顯示出的代際差別:年紀越輕,睡眠習慣差的比例越高,揮霍青春的現象明顯;大多數70後更願意“我想享受一個人獨處時間”;60後則意外的上進,選擇“白天節奏快,利用晚睡自我充電”。 其次,城市孤獨症席捲了一半以上的白領們,被他們排在首位的改善方式並不是結交朋友或伴侶,而是賺錢。39.4%的人認為通過賺錢可以抵消孤獨感,生活重壓線下,產生了“萬般皆下品,唯有掙錢高”的現代心態。

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

藝術和生活:用妄想消解茫然感

白領的焦慮來自脫單、脫貧、父母養老以及子女教育等問題,他們不知道如何通過職業規劃獲得更多報酬,從而改變現狀。有一個詞我們畏懼且越來越少提起——夢想,它的變體是妄想,這意味著人們逐漸失去搭建烏托邦世界的能力。而對於缺乏激情和想象的個體,他們習慣了極度統一、單一、單調的當代生活,難以跳脫庸常,反觀現實。換而言之,想象——啟示——現實的鏈條被生硬斷開後,也就不再有向前推動的力量了。

智聯招聘與55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王春辰教授,獨立策展人富源攜手,5月19-20日於北京798藝術區舉辦了“這不是妄想”藝術展。展出的出發點是緩解當代白領焦慮,關注年輕職場人的夢想與現狀,聚焦職場與生活。策展人王春辰教授從藝術的維度肯定了妄想的價值,認為“藝術的妄想、狂想、痴想為生活帶來了更豐富、廣域的視覺與體驗景象”。妄想讓生活產生奇變,賦予疲倦的日常以神聖性和新奇感。

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
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
智联招聘为“穷茫”白领族策划了一场艺术展

疲於奔命迷失了初心的人們,又該如何對抗這種處境呢?智聯招聘市場總監李強在群訪會上提出了兩種具體的解決方案。他們提供一項名為“智聯優職諮詢”的服務,可以幫助用戶設計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比如從主管到經理到總監需要經歷什麼樣的技能學習,需要跨越什麼能力的培養等等。除此之外,所有的白領職場人士都可以通過“職場競爭力”的免費產品診斷自己的競爭力指數,並瞭解目前是在哪一方面有問題,得到一份相對應的診斷建議書。

事實上,職業建議的引導作用更多表現為戰略經驗上的取巧,加深對職業和行業本身的瞭解和規劃,但是需要邁出第一步的一定是職場人。他們豎起“打破界限、打破規則”大旗,為自己想象並努力描摹未來的輪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