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版《獅子王》,竟然“毀童年”?

迪士尼對1994年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採用CG動畫進行了重製,並將於明年夏季與觀眾見面。在預告片中,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明年的這部“真人版”《獅子王》儘管採用了全新的動畫製作技術和全新的配音陣容,但分鏡及單個場景的表現手法上幾乎與1994年的老版本一模一樣。越來越重視“政治正確”的迪士尼,會不會修正老版本中的那些不那麼正確的表現手法呢?這個疑問恐怕要等到明年夏天才能得到答案。

1994年版《狮子王》,竟然“毁童年”?

新舊兩版對比

1994年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故事脫胎於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悲劇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為了迎合未成年受眾,故事的悲劇結尾被逆轉——在《獅子王》源自莎士比亞另一部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續作中,悲劇結局同樣被逆轉。《獅子王》也是迪士尼動畫第一部“半原創”故事,故事創作上的不成熟,使得這部動畫片回頭看來有三點“不夠正確”的地方。

首先是《獅子王》故事中典型的對君主制和血統論不加質疑的推崇。故事主人公辛巴的爸爸木法沙是草原之王,在辛巴出生當天,在王位繼承過程中落敗的刀疤並沒有出席儀式,刀疤因此遭到了國王的使者以及國王木法沙本人的質問,刀疤在木法沙面前卑躬屈膝的表現,不僅僅出於它陰險狡詐的個性,同時也因為木法沙被設定成為草原上最強壯的食肉動物,他有發達的肌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隨時可以通過暴力鎮壓所有反抗者。木法沙遭暗算離世後,辛巴流落到叢林之中,並沒有受到過任何關於如何統治草原的教育,只因他是木法沙的兒子,便天然地被視為是將草原從刀疤的邪惡統治中拯救出來的英雄。當然這個過程本身仍然被表現為長大的辛巴通過暴力征服年老的刀疤。

1994年版《狮子王》,竟然“毁童年”?

新舊兩版中的成年辛巴

《獅子王》和後來的《瘋狂動物城》一樣,試圖在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之間尋找一種協調和平衡,但作為早期的探索之作,《獅子王》對平衡點的選擇並不算成功,除了以動物界弱肉強食的法則表現人類社會的上層統治權力鬥爭,在獅群形象和人類家庭關係的處理上也出現了錯位。

或許是因為無法表現獅子肉食動物的天性,《獅子王》試圖保留非洲獅群群體生活的形態更多地讓場景變得真實,或者說更像動物。獅子是群居動物,成年雄獅會有一個由多隻雌獅組成的獅群,這些雌獅通常都存在血緣上的聯繫,且都是該雄獅的配偶。雌獅共同狩獵並哺育幼崽,雄獅的主要職責是保衛領地。一旦獅群為首的雄獅在其他雄獅的挑戰中落敗,那麼它將失去自己的領地和獅群,得勝的雄獅為了留下自己的基因,會殺死之前雄獅的幼崽。殺死幼崽的行為也會促進雌獅發情並與領地上的新霸主進行交配。

作為一部需要面向兒童的動畫電影,《獅子王》擬人化的設定需要處理獅群的特徵。在動畫片中,僅有作為辛巴母親的雌獅以相對明確的形象出現,獅群中的其他雌獅以模糊的形象出現在背景中、陰影裡。通過對獅群中其他成員的模糊處理,《獅子王》偽造出了一種木法沙一夫一妻制的假象,以適應美國主流社會的家庭模板。

1994年版《狮子王》,竟然“毁童年”?

《獅子王》中隱形的雌獅獅群

這種模糊處理,也模糊掉了辛巴和它的小夥伴娜娜的關係。在自然界中,由於獅群中的成年雌獅多數存在血緣關係,且為同一只雄獅繁衍後代,這意味著來自同一獅群的辛巴和娜娜,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或姐弟關係。在《獅子王》的表述中,成年後的辛巴和娜娜儼然一對愛侶,在電影的結尾,成為草原之王的辛巴與娜娜有了自己的幼崽,這一象徵著生命輪迴的敘事方式,在結構上與電影開篇遙相呼應,但細究起來實際上近親屬亂倫。

1994年版《狮子王》,竟然“毁童年”?

反派“刀疤”

再次,《獅子王》像所有美國電影一樣使用非美式口音為反派角色配音,反派角色刀疤由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配音,而其他正面角色一概使用美式口音。這種帶有偏見的選擇同樣也出現在了後續的《小美人魚》、《阿拉丁》等動畫電影中,在強調影視“政治正確”的當代也仍然有跡可尋,例如2014年美國演員安吉麗娜·朱莉主演《沉睡魔咒》的翻拍角色時使用的就是英式口音。

雖然1994年的動畫電影是一部在音樂、作畫上都可圈可點的經典作品,但細究起來,動畫電影中的諸多變現方式和手法還是很“毀童年”,希望明年夏天與觀眾見面的新版本不僅僅會呈現出新技術帶來的全新視覺效果,也能呈現出全新的政治和藝術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