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同时有多动症,应该怎样纠正多动的行为?

椰里晚照


有一部分自闭症是伴随着多动症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多动的原因,

是因为自闭症的部分孩子有着感统失调的问题。

感统失调是指孩子的综合能力偏离了孩子年龄段的正常水平,常见的感统失调表现在本体觉失调,前庭觉失调,触觉以及视听觉几个方面,而一般影响孩子最严重的就是前庭觉失调!

其实这里有一个判断方法,可以给孩子试试:让孩子头前倾30度左右,然后原地快速转动30圈,停止之后观察孩子眼睛的震颤,如果停止得很快或极慢,都代表了前庭失调。

而刚才说到前庭觉的最基本作用就是感知人体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况,人要保持平衡,就要调动人体的各个感觉系统,而这个时候前庭觉就发挥作用了。

另外,前庭觉也可以保持人的头脑清醒,让人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而不管是孩子的多动问题,还是身体的协调问题,甚至是孩子空间的问题,都和前庭觉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孩子喜欢旋转,都是因为前庭觉的失调导致!

训练方法:摇晃运动:秋千上,旋转木马上,父母抱着孩子一起摇晃。

平衡运动:平衡板,平衡木的运动。

跳跃性运动:蹦床

有速度感的运动:滑板车(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学习!)

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回复,我时间我会一一解答!


孤独症之家


自闭症孩子同时有多动,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多动真的是孩子学习的大敌,如果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孩子一直处于动个不停的状态,那么相信他也是很难学进去的,那又何谈进步呢?

其实大部分的自闭症孩子都伴随着感觉统合的失调。相信这里,家长所要说的孩子并不是具有多动症,而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而造成的多动的行为。多家长并不了解多动症,认为孩子只要出现了一些东张西望,扭来扭曲,动个不停的表现就是多动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动症也是需要经过专业的诊断和评估的,并不是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下面我就来,仔细的跟大家说一下,感觉统合失调到底是如何引起孩子多动的呢?

例如前庭觉失调的孩子,他们总是喜欢动来动去,跑来跑去,甚至喜欢自己不停的转圈,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寻求前庭觉的刺激。我平时的活动量没有让他们在这一方面得到满足,因此他们会,出现各种多动的表现来寻求自我疗愈。触觉失调的孩子,他们通常会用手或者身体去触碰各种不同材质的东西,因此会给人,留下多的印象。而本体觉失调的孩子,他们在姿势维持上面有困难。他们无法长时间保持哥端正的坐姿,他坐在椅子上,会扭来扭去,甚至会滑下去。

因此,希望家长们不要过于担心孩子是否是多动症。既然孩子出现了多动的行为,那我们就先从感觉统合的角度去解决孩子的问题。现在孩子去做一个专业的感觉统合评估,只有我们明白了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部分在哪里,我们才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也才能够真正解决孩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娟说育儿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的疾病,自闭症本身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冲动等症状。有的自闭症儿童是伴随着多动症一起出现的。所以很多的家长对这两种病症难以区分。

事实上,多动症的孩子可以跟人有正常的交流,可以正常的交往,上学、生活问题不太大。自闭症的孩子很少有交流,无目光接触,有智能、语言、社交、行为等几方面的缺陷。多动的孩子他们只是表现得行为多动,而社会交往能力是不受影响的。

另外,从发病年龄上来看,孤独症发病一般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做出诊断的,而多动症的诊断一般要在六岁以后了。在诊断自闭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对多动症的排查,可以为后期的干预提供较好的基础。

所以,在面对自闭症同时伴有多动症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干预其实和一般的自闭症要做的干预是大同小异的。一般分为机构训练、家庭干预、融合教育等方式。

在干预中,我们要注意对孩子行为方面的问题进行着重的干预,从练习孩子静坐开始,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强化物刺激法,让孩子从内心平静下来。循序渐进的改变提高。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基本能力,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孩子的社会化功能。

刚才有朋友提到说药物治疗,其实,配合一定的药物来辅助治疗也是需要专业的指导的,千万注意不要给孩子乱吃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药物不当带来的副作用。

温馨提示: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准确、专业、智能的康复训练工具,进入头条主页,几十组训练游戏,专业认知图库,让您训练无忧;更有全国最全最准确的机构信息供您选择,让自闭症孩子拥抱蓝天,让世界充满爱。


你好children


想要控制孩子的多动行为,其实就是如何调理孩子的多动症。

调理的方法有很多,看你如何取舍。

如果想要效果快,不考虑副作用,可以尝试择思达、专注达这些常用的一线药物。它们对于控制多动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存在因人而异的概率)。

如果介意药物副作用,孩子本身的多动行为自己能够接受,认为尚在一定的度内,那你可以选择家庭特教康复的方法。

第一步,可以用按摩、饮食、音乐等中医保健方法,帮助调理孩子体质。

比如,中医认为多动是“阴阳失衡、心火旺盛”,而我国古典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在中医有五音调五脏的说法。多听《十面埋伏》、《紫竹调》等,可帮助清心、理气。

第二步,是对孩子的行为采用特教心里方法。

不过这个方法需要看孩子的具体特质来选择。因为孩子有同时伴有自闭,这个自闭是轻度还是什么情况,能否可以与人产生一些互动。

需要孩子具体的情况来实施。

第四步,是对孩子实施家庭特教训练。

其实就是教,不停地教,当然需要带技巧。

不管是对自闭,还是多动,任一情况的康复,都不是三两天,或者简简单单一个方法就能解决的事情。

自闭、多动这一系列发育行为疾病,和我们惯常所见的感冒发烧不一样。

感冒发烧就像削水果皮,拿刀削皮就好;

而发育行为疾病却是种水果,你需要除草,锄地、种树、浇水、施肥......等着果树长大,才能看它结果。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并且,即便你将孩子送去康复机构训练,家庭的配合,同样起着举足若轻的作用。


健爸爸李云健


最近自己的事情太多,特别是育儿群牵扯了很多精力,再加上自己面对群里越来越多的复杂的人性的无力感,只有暂时逃避一下,在我家女王身上寻找快乐,中午午休时间答一下承蒙大家抬爱发来的问题吧,抱歉,啰嗦了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情。

多动症是自闭症伴随的一种很常见的共病,其实它真的如自闭症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与自闭症的核心社交障碍到何种程度才算为自闭症一样,多动症究竟多动到什么程度才应该加一个症字,我想这只有医学标准可以界定,而可惜的是这医学标准是否符合也得靠医生的主观判断吧。

所以这俩症,如果不是真的和普通孩子差距很大,还是不要拿的好,它们毕竟不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还有神马BCaBA证那么让人神往吧?

至于对于孩子多动的改善,首先我还是觉得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那个多动症的诊断究竟带给孩子和你的是什么,如果你看孩子哪儿都多动的不顺眼的话那就惨了,如果你只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好为自己日常养育里的一些不负责的处理方式开脱那也好不了哪去,只有明白孩子的现状还正视自己和孩子的问题那才是唯一的路。

其实如果我们如此看待自闭症和多动症以后,甚至孩子的一切都会感觉顺理成章,对他们本身是合理的,比如我们通常都知道孩子只能坐两分钟,我们鼓励他静坐,如果他下一次坐了两分零十秒钟,那就得马上敏感的鼓励啊!这是最直接的可以改善孩子多动情况的方法吧。然后一步步坚持下去循序渐进,再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在孩子身体条件与环境影响和规矩建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多动症的那个“症”字迟早就会理所当然的去掉!

而如果相反家长端正不了对这个“症”字的态度,甚至想通过药物治疗的话,除非很极端的多动我想可以借助药物,其余程度的多动还是要靠家长自己的直接努力,没有捷径。

如果你眼中只有“症”,那孩子这辈子也摆脱不了多动的毛病,即便他实际可能已经不再符合多动的诊断。

其实又好像说了一些云山雾罩的东西,谁能看懂谁看吧,我明白人性的复杂,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就这样吧,就这样吧,呵呵。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头条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孤独行者Noodle


自闭症和多动症的异同

自闭症谱系(ASD)和多动症(ADHD)是不同的疾病,但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并且常常在孩子身上同时存在。


ADHD分为三类:1、多动型;2、注意力缺陷型(常见于女孩,表现为注意力涣散,但行为上并不多动);3、注意力缺陷多动型。

ASD和ADHD都属于精神发育障碍的六大疾病之一。

很多ASD的孩子都符合ADHD的诊断标准,而很多ADHD的孩子也被怀疑是ASD,造成很多误诊,但实际上的确有很多孩子同时是ASD和ADHD。

两者主要区别在于,ASD的孩子多动行为更为极端,而且无所畏惧,而ADHD的孩子有所顾忌;ASD的孩子更加明显的缺乏目光对视,独来独往,也表现出很多典型的刻板行为。


我们都知道目前自闭症的治疗并没有有效的药物,主要依靠康复训练,但如果并发ADHD,会使得孩子更加难以保持安坐,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康复训练的同时,针对ADHD进行同步的康复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在诊断上,就应该同时注意ADHD的排查,及早诊断出ASD和ADHD并发的孩子,为后续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提供基础。

其次,有些孩子的ADHD症状在结构化环境中表现很少,比如在学校,幼儿园,康复机构这些地方,而更多地发生在家庭环境中,那么可以采取行为治疗和家庭为中心的干预。

必要的时候,遵医嘱,使用精神类药物治疗ADHD。如托莫西汀(择思达)和哌甲酯(专注达),其中托莫西汀对于ASD和ADHD并非的孩子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小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