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浙江高考选物理考生不到3成,且“弃物理”趋势一直蔓延,你怎么看?

心大压烂肺


自高中开始,物理给我的感受就是难,难到什么程度呢?我曾经在高中考过二三十分,而且还是在快班的情况下,整个班级的平均分也刚好能够及格的样子。而普通班更不用说了,平时物理化学能有几个人及格就非常不错了。

但是对于弃考物理,我个人觉得是弊大于利,之所以为什么这么说呢?

物理虽然难,但是权重比政史地大得多



因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较难的科目其实是基础学科,何为基础学科?拿我现在大学的专业来说,典型的工科。涉及的科目有什么呢?大家看一下

《简明材料力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理论力学》《电工学》《液压气压传动》《工程材料》

以上的几门科目,几乎都可以说是高中物理的延伸,尽管看似和高中物理差别较大(高中主要是宏观,而大学基本学习的是微观)。但是如果没有底子,别说一个学期基本同类型教材了,哪怕就是一年一本都吃不透。

而在大学,需要有物理基础的专业大概有哪些呢?我简单的陈述一下:机械大类(包含机自,农机,成型等七八个小专业),土木大类(同样四五个小专业),计算机大类(没错,计算机也要求物理),化工大类(这个细分更多),农林大类等。可以说,凡是工科,理科类专业,几乎都跨不过物理这个学科。



如果学生弃考物理,那么我觉得更多的是丧失了一个角逐更多专业的机会。我相信到时候录取专业参考书上不仅是限制英语分数,很可能到时候有的专业还会限制物理分数。也就是说,没有物理成绩,你连报这个专业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都知道,相对于数理化来说,历史,政治等科目花费时间较少,根据"3+3"的形式来考查,我相信选择的人非常多,就会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然而等填报学校时,又会被限制专业,从某种程度来说,"3+3"只会更加的精益求精,看似每个人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但是别忘记了,是每个人擅长的,也就是说,你擅长这个科目,别人选择也擅长这个科目,那么你就必须得比被人更加优秀了。


因此,选择弃考物理,其实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我们都清楚,理科转文科容易,毕竟大家的文化涵养基本都差不多,没有谁能是大师级别。但是文科转理科就困难了,理科说不懂就是不懂,因此我觉得,与其去追求大家都擅长的文科科目,不如狠下心来专理科,能够获得更大的权重。


小觅学长


如今,被人们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3门选考科目,考生可以从其他7门中再任选三门。可是,自从新高考改革后,在高考中选择物理的人就越来越少,少至不到高考人数的3成。且这样的趋势一直蔓延,该如何看?



1、物理难。

不难想象,大家弃选物理的原因都是因为物理真的太难了。回忆高中时候,物理真的是班里很多同学最头疼的一门科目了,物理不仅难学,还难懂。物理真的像个恶魔一样,困扰着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这点,我深有感触!



2、高考是优胜劣汰的模式。

众所周知,高考是从总分成绩里挑出总分更高的学生录取,这也就代表着,高考考的六门中,不能有一门拖腿科目。喜欢物理的人肯定有很多,但是有信心能把物理考好的人肯定不多。所以,高考的时候很多人肯定还是要选择更有信心一点的科目。



综上所述,“弃物理”趋势确实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但这样的趋势多少也有巧合在其中。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我在改革之前就作为理科生结束了高考,所以也只能做一个看客了。新高考的改革真的是很有意思呢,就是可惜英语还在必选里面。我一直觉得物理的重要性远高于英语,换个位置就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在7选3之前,还要经过一番心理战术,使得自己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喜欢物理的考生绝对不少,但是选择物理的考生一定不会多。原因很简单,高考是应试教育,是要用分数说话的。而考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在同等的精力上获得更高的分数,就必须要选择低难度的学科才是最优解。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7选3的基础上,加上了赋分制的设定,以此来打消不同学科之间的难度系数差距。打个比方,同精力情况下,你物理考80,单科排名1%,化学考85,单科排名3%。那么在之前,选考物理就是80分,选考化学就是85分。赋分制实行之后,选考物理,因为排名前1%,而被赋分100,选考化学,因为排名前3%,被赋分97。

这个赋分的等级制度粗一看上去是解决了问题。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即物理的难度使得选考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点水平,期望在这一科目上获得高分的人,这样就导致了平均水平过高,打个比方,你考物理能考80,很厉害了,但是由于赋分制,来考物理的都是很厉害的人,结果,你只能排在末尾,最后赋分只能有40-50分。气不气?

当然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为了保证报考物理的人数不会过低,又出现了一个最低保障人数的设定。打个比方,设定该地物理最低保障人数为10000人,如果说该地只有100人报考了物理的话,那么恭喜你,不管你考多少分,只要是过了之间的合格考试,能来参加等级考试的,你就会直接被赋予100分。因为最低保障人数的存在,你已经在前1%了。刺不刺激?你会怎么选,你猜别人会不会选?


简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1.难

那当然是好多学生觉得自己物理学得不够好呗。我周边有太多人,回忆高中,什么英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都不觉得难,唯独物理,真是要了命了。

这个公式怎么背的住?!

这个滑坡上的小车,还用滑轮吊着,小车下面轮子还缓慢下滑了,到底怎么做受力分析嘛?!

这个光束到底从空气射到水里,到底是向下折还是向上折?!

哈哈,物理就像一个梦魇一样,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不过呢,讲真哦,物理你真的是听进去了的话,是高中科目里最简单,最容易拿到高分,且和别人拉开差距的科目啊。

没有数学对你的仔细和细心的要求,没有化学复杂的化合价以及手性对称?!(excuse me?!)

没有语文那种同一个黑夜表达了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含义的内涵,也没有了英语那么多的词汇和范文。

天了噜,真的是最简单的。

2.避开大军

当然,很多人还有这样的考量,那就是避开大军。

大家都觉得,如果别人都选物理的话,我选化学或者历史,是不是占优一些呢?

只不过,这样的策略,不是你一个人想得到。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于是,赶巧儿了,造成了物理考生锐减的现象。

所以,这是个趋势,但多少也有巧合在其中。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希望您可以给我点个赞!花不了多少流量哒!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韩的小韩


新高考改革试点出现的问题,再次表明,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科目改革,而必须聚焦录取制度改革。离开录取制度改革,推进科目改革、考试改革,意义不大,反而会造成新的折腾。


“弃物理”只是新高考改革选科问题之一。新的应试倾向,才是更严重的问题。在新的应试倾向下,学校的教育秩序被打乱,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重要程度都下降,学生选科失衡。而导致新的应试倾向的根本原因,是继续实行总分录取模式。不突破这一录取模式,不管怎么进行高考改革,都难以扭转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而且会诱发其他问题。

新高考改革本来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外语科目考两次)、科目选择权(文理不分科,6选3或7选3)、课程选择权(选课走班)、学校选择权(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实行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专业选择权(大学不再分文理录取,各专业提出选科目要求,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但是,这些选择权,在现实中都存在被功利对待的问题。弃考物理是其中之一。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高考录取,还主要是按3+3总分录取,因此,考生选考、选科的出发点,均是获得更高的分数、等级。很难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基础教育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二是选考等级赋分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不同学科的难度和选考学生的实力差异,也一厢情愿认为等级赋分可淡化每分必究(一个等级折合的高考分数一样)。由于高分段学生选物理的多,因此,中低分段学生担心不能得到高等级优势而不选物理,而由于中低分段学生不选物理,高分学生也担心选物理的学生少难以获得高等级而弃考物理(每门科目获得某一等级的学生比例是一样的)。另外,每一个等级相差三分,也令考生和家长更焦虑——原始分只低一分,等级就低一等,折合为高考分数少三分。

三是大学没有对专业选科要求进行科学论证,有的大学为扩大报考生源,对理工科专业也提出科目不限。虽然选物理科目在新高考中拥有报考大学专业的优势,但是不选物理科目,也影响不大,因为只提必选一门物理的专业很少。

因此,高考改革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就必须推进招考分离的改革,打破总分录取模式。这是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必须做出的选择。

而目前,应该对3+3方案,进行优化。具体优化建议如下:

1、选考次数和时间要合理设计,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考试时间不能安排在高二之前,应安排在高三下学期。防止功利选考冲击高中教学秩序。

2、3门选考的等级分分值,应该为100分,上海和浙江3门选考的分值,包含合格分(40分),令选考等级考的重要程度降低,更多学校和学生重视语数外三门科目。长此以往,对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3、3门选考的等级赋分,不应再一个等级相差三分,要结合学生原始分所对应百分位连续赋分。山东颁布的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已经将等级考分值设定为100分,而且按正态分布,将考生分为8个区间,3%为A,对应分值为91到100分。

4、对经论证认为重要的选考科目,如物理、历史提高A+,A等级赋分比例。比如其他科A+为5%,物理和历史科目A+可为7%。在学生选择前公布方案,由学生选择。

5、大学专业选科必须科学论证。最近,针对浙江和上海试点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公布了高校专业选科要求指引,与之前的选科要求相比,增加了必须考一门物理的专业,以及高校可提出两门必选、三门必选,而非目前的两门满足一门即可,或三门满足一门即可。从具体投档、录取看,真正提出两门必选或三门必选的将很少。按照教育部的指引,还难以彻底解决弃考物理问题,各地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可能会采取浙江和上海“打补丁”方式,设置最低保障人数基数(浙江为6.5万,上海为1.5万)。

我的建议是,大学专业选科不必那么复杂,教育部只需确定基本原则即可,可以要求高校的选科要求只有三类:一门历史,一门物理,再就是科目不限。这样,大部分学生会要么选择一门物理,要么选择一门历史,再和其他科目搭配。


熊丙奇看教育


本人为浙江18届考生,现在是大连理工大学大一新生,下面是我的一些浅陋之见,各位大佬见笑了。首先,我认为物理还是要学的,除非你真的不想学,以后选择专业也会受限制;其次,我认为浙江省的选考非常不合理,高一在拼命赶进度,高二学考考完还要抓选考,高三第一次选考考完,考不好还要再来一遍,这也间接导致了高中学习的重心偏向选考科目,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实在太少,我有几个270分选考的同学今年没上一段线,主课才是王道;最后,也要考虑好三门课的搭配,像我选了物化史,还有隔壁班的物生地和物政生,没有点勇气和毅力都是学不好的,我们这届选技术的优势很大,不知道后届会怎么样。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感悟,纯手打,谢谢了。


tbbhh


我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所在的区域今年也会进入新高考。下学期正好上高一,所以我也马上要加入新高考的大军中。就我个人的观点,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新高考是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弃物理”现象的原因:


新高考“3+3”

一、学生和家长们的急功近利

物理难,这是一个公认的结论。物理考察的是思维,对同学们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对数学运算也较高定的要求。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依然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和物理比起来,别的学科更容易拿分。面对如此残酷的高考竞争,家长和学生都会选择“避开物理”。

课改导致的物理教育缺失


二、等级制度和赋分制捣鬼

物理总共分为11个等级,最高70分最低40分。也就是说,就算高中从来不学物理,都可以得40分,就算物理考满分,总共才70分。也就是说,一个物理顶尖高手和一个完全不会物理的菜鸟的差距最多才30分,与语数外三科比起来,相当“不划算”!这样会导致同学们越来越不重视物理。

等级划分和赋分制

与物理比起来,其他科目更简单,花费较少时间就可以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为了追求分数,大家会选择更容易的其他学科,以及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三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选择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

“物理叛逃”带来的弊端

一、扰乱高校的招生秩序

高校96%的专业都需要学习物理,但高中选择物理的学生却只有30%。以至于,很多高校招到的学生物理基础知识都偏差,甚至出现大学课堂还在上还在讲高中物理知识的情况。更有一些高校还出现招不到生的情况。


二、出现大面积物理老师“无书可教”现象

越来越少的学生选择物理,导致物理老师过剩。很多物理老师选择教其他学科,比如政治、历史;甚至有些物理老师转业卖保险(我有大学同学已经在卖了)。


三、对中国“科技梦”有不小冲击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技术、科技还远远不够强大,大到军事、科研、航天,小到我们使用的电子产品等都需要物理技术作为支撑。大面积的“物理叛逃”,会导致物理人才断层,工业发展后续乏力,这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是致命的。




所以,截至目前,我认为新高考是不完善的。我们确实需要更合理、更科学的高考制度,但是要切合当下中国的教育状况,切合家长们的急功近利。不要一口气把步子迈的太大,高考改革还需细水长流,任重而道远。


并非权威解答,欢迎批评指正。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格物致理,知行合一。我是刘飞老师,与你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


刘飞老师


你以为“弃物理”只是物理本身难?那你太天真了。

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成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了解下当下的“3+3”高考制度。“大三门”语数外,每门150分满分;“小三门”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门中选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其中“小三门”奥妙无穷多,先是需要合格考40分打底,然后是等级考从A+到E,11个等级,满分30分。这就是个王者荣耀的排位赛啊,而且掉级悔终生!

了解了基础之后,咱们来说说这次的“弃物理”事件。物理真的像谣言说的那么容易舍弃吗?你们是真不知道那些舍弃物理的人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在上海高校的招生中,选物理可报考所有专业占比达到99.92%,谁不想多些选择。但是等级考!等级考!

在上海18600考试中5%的人获得A+——也就是900人,600人华二和上中,剩下还三四所实力不差的学校也来瓜分了一些,剩下2.2%是其他学校。感觉能到30%的报考率已经很不错了。不选肯定不用想清华北大,选了可能连1本都没了。

“3+3”比以前的情况更加胶着,真心是七分靠打拼3分考运气,能不能上个好大学,还得拼人品。

“物理”就不劳各位大人担忧啦~想上好大学的,物理一定是不放手的。


乐乐课堂


教育部对于新高考改革的选课制度做了新的要求,下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中给出高校专业选科更大的选择权限,允许高校同时设置2门(甚至3门)科目为必选科目,高校部分专业允许通过情况说明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选考科目范围。


《教育部指引》是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一是为了稳固科技事业的基础,提升物理的选课占比,二是为了调整课程资源。所以学生在进行选课前务必要区分选考要求上的“均须选考方可报考”“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

均须选考方可报考是指考生选报大学专业必须符合该高校列出的2门或3门科目,选考2门或3门科目均作为高考参考标准。

选考其中1门即可参考

比较好理解,就是报考考生只需要符合选报高校专业中列举科目中的任意一科即可,其他选学科目不影响专业选择,灵活性更大,考生可填报志愿也会更多。

无论高考选课如何变革,只要选考学科都开设,表示都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个人建议学生在选课时第一还是要从自身出发,挑选自身强势学科,毕竟分数是最后的标尺。当然,针对参报自主招生项目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优势选择学科,自招条款中有提到:高中阶段在相关领域……


钰霖大帝


作为从教近三十年的物理教师,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浪潮中好象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坐标了。我们山东省是继浙江江苏之后第二批实施高考改革的省份,2017年入学的高一的孩子现在己完成选课。我们这有的高中近二十个班级却只有不到四十人选修物理。即使生源比较好的一中和原来以纯文纯理分班时相比也少了近三分之一的物理生。新高考改革的学科赋分方式刮起了一种好象专家也想象不到的弃学物理之风。一时间就连中等基础学生亦视物理学科为洪水猛兽,敬而远之。如吾等物理教师亦第一年沦落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老师。

中学生弃学物理从高考录取的学科赋分方式看是无可奈何却又理智明确的选择。犹如田忌赛马,只有以已之长去拼他人之短才有获胜的把握。趋利避害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没有一个人在决定命运的高考中甘做分母,甘当绿叶。

有很多人说选修物理选择的专业最广泛,几乎涵盖了大学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专业。可是老师们和家长也清楚限学物理的大学一般是顶级大学,而对于大多数人所录取的一般大学限科极少。所以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首要考虑的是先达到心仪大学的录取线,其次再谈专业。所以弃学最难啃的物理学科便成了绝大部分学生的首选。作为物理老师我无话可说。

有很多这样的观点,凡是选修物理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只要这些人从事国家科技研究已经足够了。其他人即使学了物理也用不着。我不知道专家们怎么想。但我觉得中国的乒乓球、篮球、体操、跳水项目在国际上为什么有其优势,大环境使然。如果没有了肥沃的土壤,能不能结出肥硕的果实,或者说能否结果都未可知。针知拙见,敬请同仁较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