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古代農民起義軍首領,絕大多數都是出身貧苦的農夫,終年勞苦衣食難繼,被迫揭竿而起。如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西漢末年的綠林軍王匡、赤眉軍樊崇,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張角,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莫不如此。而唐朝末年的黃巢卻是個另類,《新唐書》記載,黃巢出身鹽商,家境富裕,自幼飽讀詩書,還多次參加朝廷科舉考試,又有文化又有錢,卻也投身唐末農民大起義中。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黃巢膽識過人,他帶領大軍縱橫馳騁,打遍大江南北,把大唐朝攪了個翻天覆地。唐朝的行政中心長安、財賦重地江南,都曾遭到黃巢大軍的掃蕩,對唐朝的立國之本造成致命重創。歷來對黃巢的評價,出現了鮮明的兩極分化趨勢,一派說他是替天行道的大英雄,挑戰唐朝的腐朽統治,一派則說他是燒殺劫掠的大魔頭,所到之處大開殺戒,城廓為墟。是非曲直,難有定論。直到甘肅沙漠中發現了一首唐詩,才揭開了他的真面目。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三十五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先後來到了位於沙漠中的甘肅敦煌。在考察敦煌文物時,他們發現了著名的文物寶庫藏經洞,其中保存了上至漢魏兩晉、隋唐五代、宋朝、西夏、下至元朝的大量文獻典籍,史稱“敦煌遺書”。當時清朝已經風雨飄搖、行將崩潰,這兩個文物大盜乘機收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獻典籍,偷運回國。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這批來自甘肅大漠中的文獻典籍,吸引了全世界史學界和考古學界的目光,舉世聞名的敦煌學研究由此拉開大幕。各國專家學者都對這批“敦煌遺書”產生濃厚興趣,並對其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細緻研究。民國學者王國維,在研究“敦煌遺書”時,最先在其中發現了一首唐詩的手抄本。王國維經過一番仔細研判,最終確定,這首詩正是晚唐詩人韋莊的名作《秦婦吟》。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韋莊和黃巢是同時代人。《唐詩百話》記載,唐僖宗廣明元年,韋莊進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劈頭碰上黃巢大軍攻佔長安,結果被困在長安城中數年,“三年陷賊留秦地”,是黃巢攻佔長安事件的親歷者,耳聞目睹了黃巢大軍的種種作為。直到中和三年,黃巢在唐軍圍攻下力不能支撤出西北,韋莊才得以脫身,並把幾年來的親身見聞寫成敘事長詩《秦婦吟》,對當時的戰亂局面進行了詳實的描繪記錄。

《北夢瑣言》記載,黃巢之亂被平定後,因為《秦婦吟》中揭露朝廷種種黑暗之狀,引來了唐朝公卿們的不滿。韋莊怕惹禍上身,千方百計把流散民間的《秦婦吟》各種刻本和抄本收回燒掉。結果搞得《秦婦吟》竟然就此失傳,此後一千多年間,史書中只提到韋莊寫過這麼一首詩,但其具體內容卻無人得知,成為文化史上一個千年謎團。但韋莊做夢也料不到,有一卷《秦婦吟》抄本已經流落到西北敦煌一帶,並輾轉成為“敦煌遺書”一部分,在沙漠中沉睡千年,得以倖存下來。

韋莊是黃巢進佔長安的目擊者,並且在黃巢統治下度過三年時間,因此詩中內容都是第一手材料,並非道聽途說的野史逸聞。最為關鍵的是,韋莊站在了客觀中立的立場上,對於黃巢和朝廷雙方不偏不倚,他們的種種暴虐害民之舉都被韋莊如實記錄下來,因此也不存在常見的讀書士人仇視農民義軍、故意抹黑汙衊的現象,凡此種種使得《秦婦吟》成為研究黃巢起義的可靠史料,被譽為唐朝三大史詩之一。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由於原詩長達一千六百多字,故此無法全文摘錄。《秦婦吟》記載了黃巢起義的幾個細節。黃巢攻佔長安後,確實對長安百姓進行過一番燒殺劫掠,“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黃巢縱容部下肆意搶奪民間女子、財產,義軍氣勢洶洶,“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有人不肯從命,義軍立即手起刀落,“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一個婦人為了逃命中爬上房頂,黃巢的士卒居然點燃房屋,“須臾四面火光來,欲下迴梯梯又催,煙中大叫猶求救”,殘暴之狀觸目驚心。

長安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際性大都市,人煙輻輳市井繁華,黃巢來到後數年之內,長安城幾乎淪為廢墟,“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府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黃巢不知收服民心,不知經營鞏固根據地,一味倚仗武力殺戮立威,暴露了其戰略眼光的短淺,已經從義軍蛻變成軍閥,不知不覺失去了民心。

甘肅沙漠發現的1首唐詩,記錄黃巢起義幾個細節,揭開他的真面目

然而黃巢如此兇狠,為何還有那麼多百姓跟著他造反?原因很簡單,朝廷和官軍也已腐壞透頂。《秦婦吟》記載,黃巢大軍來了,“千間倉兮萬絲箱,黃巢過後猶殘半”,多少還給百姓留點,而官軍來了,“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傾囊如捲土。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名為官軍實際比盜匪更壞到了家。百姓畏懼官軍絲毫不亞於黃巢,官軍所到之處,百姓拋家舍業逃散一空,“朝飢山草尋篷子,夜宿霜中臥獲花。”詩人隱晦含蓄地表達,有如此朝廷如此官軍,黃巢起義也是事所必然,朝廷正是催生出黃巢起義的元兇。從這個角度而言,黃巢堪稱一位反抗唐朝暴戾統治的英雄。

清朝史學家趙翼評論朱元璋:“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兼而有之”。《秦婦吟》中也反映了類似觀點。黃巢也不能簡單地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來衡量,英雄的沖天豪氣,魔頭的殘忍暴戾,在他身上合二為一,是一個特定歷史背景下出現的英雄與魔頭的複合體。他敏銳意識到唐朝的沒落崩塌是大勢所趨,但卻忽視了行仁政、收民心的重要性,把改朝換代簡單等同於一場以暴制暴的武力爭霸賽,失敗也是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