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一亩地产多少麦子?有哪些依据可以证明?

liuliudaner1


清朝的小麦亩产量是很低的,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培育小麦优良品种,也没有化肥。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七十年代培育成功,化肥也是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使用的。现在优良品种的小麦亩产1千多斤也有,但清朝的小麦亩产量多在一百多斤,好的田亩产二百斤左右,差的田亩产几十斤也有。这样说的小麦亩产量也是正常年份的,灾年收成更不好。一些历史也有记载:如清安徽《凤台县志》说:“亩所收者,当其穰时,黍麦可二石。”清康熙《江阴县志》说:“麦、菽、黍、稷亩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说》一文中说:江淮以北“农夫一亩之所获,通丰耗而权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给富民交租1石,对半租,还是亩产2石。根据这些记载,可认为清朝时期北方旱地麦、粟、豆等亩产量为2石。

石这个记量单位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也不一样。在秦代,一石约218斤,在唐朝,一石约108斤,在宋代,一石约194斤,在清代,一石约56斤。

亩这个记量单位也和现在的不同。清朝时一亩地等于现在0.92亩.

清朝以5方尺为步,以240步为一亩,而清代的一尺约合32公分左右。计算可得清朝时一亩约为614.4平方米。现代一亩大约666.67平方米。

这样计算下来,清朝的小麦亩产量约为122斤。


八岁数清五


问题:清朝光绪年一亩地产多少麦子?


答案:凡是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清史里面对农业的记载,特别是全国粮食产量的描述,都没有明确的数据,只有个别地方志中有些关于当地农民在种植业上的简单描述粮食产量问题,那也只是单家独户或局部粮食产量情况,不能代表整体,更不能代表全国粮食产量情况。


在清朝,关于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这样的大数据,是无法统计的。当时生产力不是象现在这么发达,没有现在的计算机电脑和健全的统计部门以及遍布全国的统计网络系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一个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平均亩产小麦是多少的数据。依据当时的国家经济状态,一年政府所有的开支都用在统计当年全国小麦平均产量上,都不一定做得好。在当时,是没有条件,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做这个不切实际的事情。


据本人在有关清朝地方志、文学作品等书籍中得知某些地方,某些农民亩产小麦多少斤的描述,一般都是描述因灾绝收和风调雨顺丰收的基本情况。我记得河南某地农民三亩土地收了一千四百,传为佳话。当然不是光绪年间的事情。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旭日东升付先


应该说,当时各地因为气候、土壤、年成等各种原因,各地平均亩产有很大的差异。

麦子是清代是南北都种的,在南方主要是稻麦连作的耕作形式,而在北方旱作区,则是以豆麦为主。

【小麦】

旱作农作中,我们暂且以山东为例,因为在山东孔府档案中,记载有明确的亩产产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当时孔府的田有屯厂和官庄之分,屯厂土地大多质量较差,因此以750步为一亩,叫做大亩,一大亩相当于240步官制亩的三倍;而官庄的土地比屯厂的质量高,多数是六百步成亩。当时1官制亩相当于今天的0.9216市亩。

【孔府】

而以当时孔府最常用的石斗为例,每斗小麦约等于17.4斤。顺治十二年,邹县各庄小麦的平均亩产为8.7斗(合151斤)、6.45斗(114斤)、2.15斗(37斤);汶上县各庄小麦的平均亩产最高为胡成口庄7.49斗(合130斤),最低为高家庄3.96斗(合69斤,当年小麦遭到水淹)。

康熙十八年到三十八年这些年中,毛家堂庄平均亩产最高为康熙三十一年9.04斗(合157斤),最低为康熙二十七年1.66斗(合31.26斤);下涧铺庄平均亩产最高为康熙三十一年4斗(合69斤),最低为康熙二十七年1.8斗(合31斤)。

【康熙】

乾隆年间,汶上县美化壮,平均亩产最高309斤,最低44斤,乾隆元年到乾隆四十年的平均亩产为104斤。

通过以上的数据,清代鲁西南地区的小麦最高产量有超过三百斤的,多数在100斤上下,也有二三十斤的,当时高粱和谷子的平均产量要明显高过小麦。

在河南地区,情况也有变化,比如有一份清末南阳府南阳县的资料说明,当时南阳的小麦熟年每亩的收成只有三斗,如果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即开展多熟复种的耕作方式,加上别的作物,那么每亩的收成应该在6、7斗之间。

【乾隆】

山西的农业条件不如河南,正常年景高产可以达到7、8斗,但是晋北的高寒地区和山区,亩产在1、2斗,3、4斗之间。

陕西是传统农业区,正常年景下,小麦的收成可以达到亩产一石(即十斗)

新疆地区有军屯,在乾隆四年的报告中说,绿营士兵年收小麦等粮食9254石,平均亩产0.925石;二十三年,屯田侍郎永贵报告说,新屯田33045亩,平均亩产一石四斗到一石九斗不等;乾隆二十六年,伊利田屯收麦子平均每亩高达两石。新疆屯田的产量很高,只是地力下降得非常厉害。

相信说到这儿,大家对清朝小麦的产量应该有一个粗略的感受啦,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浔阳咸鱼


一直到清朝末期,主产优好小麦黄河长江间黄淮关中地区小麦高产也就四百四克计量每市斤(才禄标准称》到五百二十克至极限不舍计水份含量与少量杂粟掺杂得六百壹拾克每市斤吏红地主称!!/-\\ 三百五到四百六拾斤/每亩地。

亦是讲八斗亩产量算高产!

💐💐🌻🌻 再说山西河北山东现在全国小麦产量最高地区才惨了丁,旱三年涝两年,🌚不早涝旱蝗虫麻雀各三年!

实际平均亩产长年拉平怎都不过百斤/亩才是事实产量


天翼用户176140665


六七十年代,割麦不叫割麦,叫拔麦.麦子连根拔回家,你说亩产能有多少’二三百斤就不错了.过年待戚走亲才能吃上白膜,在家吃上两面(小麦十玉米面)膜就不错了,吃最多的是豆渣饼


荣平37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土地的肥沃程度不一样,它产量就不一样。在古代他们是靠天吃饭的,风调雨顺的时候,产量自然就高。遇到干旱或者天灾什么的产量自然就低。正常清朝光绪年间的小麦亩产量大约一亩地400斤左右(清朝相当于咱们现在的1.2斤)。


盛世大唐古钱币收藏


好多人评论,可是大家都忽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地理位置,一个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史记记载秦国郑国渠修完以后,小麦亩一钟,一钟大约6.4石。秦一石大约60斤,那秦时小麦亩产就已经近四百斤。所以地理位置和种植条件很重要。所以产量没法说。再说一下,当时北方种植的基本上是春小麦。


青衫客23


我小时候听奶奶说一亩地才80斤,我家80亩地只是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平常都是吃不到馒头的。


一路顺风47429716


庄稼庄稼,一亩地大约产一庄“一口袋大约一百二十斤左右”,这是正常年份的产量。土质不同,地区不同,种子,浇水条件不同,很难说具体多少斤,大约就是一百多斤,歉收的话就是几十斤。


用户8075219233055


甩手高的麦子,一亩地收成一般是一口袋,最多百十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