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的大家過得怎麼樣?月薪或年薪是多少?

大山裡的農家人


90後每個月收入多少才正常,看看大家曬的工資,你的工資呢?

看到微博裡這些月入上萬的同齡人們

我就想問問

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90後大學畢業生,工資到底有多高?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麥可思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工作,2013屆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後,他們拿到的月薪平均為8644元。而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薪為5437元。

在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新一線”城市工作,平均工資又是多少呢?麥可思數據顯示,2013屆本科畢業生,畢業3年後,平均月薪為6744元。而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薪為4217元。

這和我想象中的畢業後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生活不一樣啊。

如何提高月薪?

只做一份工作的工資是固定的,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別的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呢,比如跨領域工作,這讓我想到我最近新學習一個詞——斜槓青年,與大家分享。

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槓”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如何成為一名斜槓青年?

第一、先要做好一個領域。

正所謂商而優則仕,唱而優則演,第二領域的開闢的前提,是現有第一領域做得足夠出色。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拓寬視野、學習知識、練習技能。

另外,在一個領域做得越精深,會收穫越多的技能和才幹,將更容易遷移到新領域。他們原本就在各自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他們對於職場的理解和經驗,就可以在其他的領域中發揮作用,兩者相輔相成。

第二,用現有資源突破行業壁壘。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如果每個領域都來一遍從0到1,有點兒不現實。一方面,我們可以用同一個能力叩開不同領域的大門。

例如,如果你文字功底很好,那麼可以做作家/編輯/編劇/自媒體等等各種選擇;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價值提供給同一批人,如果你在電影評論圈小有名氣,那麼他們也不介意你順便討論一下音樂或者電視劇吧。

第三、做想做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

每一個領域的切入都應該是興趣導向,而不應該是金錢導向的。尤其是在新領域的新技能仍不熟練的時候。技能需要慢慢打磨,經驗需要點點累積。萬事開頭難,在開拓新領域的初期,將有一個不賺錢甚至是“賠錢”的開始,只有自己對這一領域的興趣,才能使自己堅持到收穫價值回報的那一天。

作為一個“斜杆青年”,每一個“斜杆”,都是通過自身努力突破行業界限的勳章。每一種工作內容,都滿足自己對該領域的興趣愛好,而這所有的工作的組合,則指向自己的最終的職業理想: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

如果你想做一個“斜杆青年”,卻又不知道從何做起,那麼要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因為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利用科學的理念與手段,瞭解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領域,通過合理的計劃,一步一步修煉技能,打造自己在新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這才是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斜杆青年”的基礎。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成為職場中的“斜槓青年”為時尚早,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現狀、理想等多項評價作出準確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能力,為以後的就業升職打下基礎,與大家共勉!


瘦身成女王


據我瞭解,身邊不少90後, 都是把興趣放在第一 ,工作環境擺在第二,工資待遇放在第三。在明確自己的個人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之後,也不會把工資待遇看得那麼重,畢竟人生職場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打造職場核心競爭力,堅持跑完職業生涯全程,是90後們 最看重的事情。


綻放人生82847334


既然是劃時代的問題,那就大格局點回答[捂臉]。

借用胡歌在獵場裡的臺詞:《時代週刊》曾經引用一位中年作家的話:經驗豐富的領導們長輩們都表示,在他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過,像眼前的這代年輕人一樣,自私無禮和只會享樂。注意,這句話不是今天說的,而是在1911年,大西洋月刊上的一封信。一百多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認為下一代的年輕人不如自己,可是社會發展已經證明,一代卻比一代強。

僅說我身邊的一些90後朋友,有拿著高度茅臺酒“做試驗”的90後兼職品酒師(老輩人真的不一定能品出真假)、作著相當牛X的重金屬音樂而且電腦壞了會自己焊接線路的90後音樂人、2016年負債百萬啃窩頭吃鹹菜2017年大幹翻身買車買房娶妻生子的正經生意人、大學畢業實習期蹲守某全國知名APP公司門口在一個電梯的時間裡說服HR經理隨後跳槽創業且成績不菲的我的上司的90後兒子以及他的試用期未滿就被破格提拔錄用為中層的90後女朋友(這句話好長[囧])。

然後,通過那位有個能在電梯裡說服HR的90後的上司,我又瞭解認識到了很多90後可怕的能力,CEO、創業板、精彩的商業演講。。。

我很欽佩90後,真的。

一代更比一代強,希望00後甚至10後更能讓我們感受震撼吧。

謝謝。


合鵲鴻黃


我旁邊就坐著一個九零後,91年的,做產品設計,年薪10萬,美女,單身,愛打王者榮耀和熊貓鬥地主。


初聞不識畫中意


94年在家繼承父業(啃老)。90後是財富差距最大的一代,大多70後後代。

我身邊有讀完大學出國的,有每天整天開車到處去打球泡吧的,也有初中沒讀完出來幹銷售自己買了法拉利賓利,不過大多都是剛畢業混個基本工資的普通人。

個個心比天高,可沒一個幹出事業。現在各行各業基本7080把握著。還要再等10年再說


少玩手機啊


我們企業的九零後本科或專科生產操作的話一個月4500塊錢左右,本科或專科管理類人員費用是4000元左右,極個別九零後幹到主管7000左右,副部長以上的人員基本上熬10年是基本沒戲的,所以沒有看到90後那,哎,再往上就不提了,不多說了,老闆讓搬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