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后,家长发现与孩子亲近越来越困难,沟通也越来越难该怎么办?

徐秦二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标志着孩子从儿童过度到大人了,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不再需要依赖父母了,想要独立和自由,把自己和父母分开来。但是许多父母没有看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依然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管教,引起孩子的不满,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们了。孩子青春期后,家长发现与孩子亲近越来越困难,沟通也越来越难该怎么办?侯妈研究家庭教育十几年,现在和大家说一下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1. 父母要正视孩子,把他当作大人来看,不能再拿他们当作孩子来使唤,要调整管教孩子的方式,以应对正在改变的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

2. 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多对孩子作正面的暗示和评价,不否定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3. 管教孩子要放松,要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对于孩子的事情也不要过多地去干涉,不拿孩子与别人比较。

4. 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帮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就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了。

5. 青春期的孩子价值观正在形成,但孩子的思想还不有成熟,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误入歧途。

各位父母朋友们想学习家庭教育,可以关注我,侯妈每天给你分享。


侯妈家庭教育


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叛逆,他们的独立心、自尊心空前的强烈,所以说教、唠叨、打骂他会觉得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孩子就在用不听、不学、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本来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没用!

所以,对孩子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良好的沟通,如果不沟通,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子的所有空洞教导在他耳中都将形同废话。是无法教好孩子的。

我认为,改变应该从我们家长开始,我们在言语方面不要以家长制的口吻去和孩子说话,而应该以朋友交流的方式沟通,另外,要在生活中做到少念紧箍咒,多做好时而在左右,时而在前后的陪伴就好。


感恩9213


首先,这位家长应该是与孩子已经不在同一个频道,所以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其次,这样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时间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即使要解决,家长要:有爱心、有耐心、用心去对待解决;

解决:

1、重新全方位去了解孩子,包括最近的爱好、关注、有哪些高兴的事情、哪些正在郁闷的事情等;

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情”,和孩子站在一边。家长千万不要再在孩子面前反复诉求、证明自己“有多正确”,你有“多正确,现在就有多错误”,别再错下去了。

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把孩子的高兴与委屈用语言诉说出来,让孩子觉得你已经体会到了他的境地;

3、当你已经与孩子共融,孩子也感觉到了,孩子会给你说很多。你再慢慢引导孩子。用另一句话讲,即是“以退为进”,你首先要了解、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性,用他们能接受的方法去解决,而不是我们已经形成的固化思维与方法去强硬解决,强硬让孩子接受你的管教与观点。这只能适得其反,也将与孩子越来越难沟通,同时也将错过最佳引导期。

您可以查阅我的以前文章,“如何与孩子共情”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亲子心说


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也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困难,这是很危险的。

首先你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其次你的意见不能被孩子接受。这就从思想上切断了与孩子的联系。

家教有几种方式,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应该找找自己的问题。

第一种就是平时不管不问型,孩子出了问题,猛训一顿。孩子没养成与你沟通的习惯。

第二种就是只告诉孩子不要去做什么,至于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你从不教。比如家庭礼仪,为人处事,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等等。你从不去教,孩子从你这得不到有力的指导,有了问题也就不会请教你。

第三种就是既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又交给孩子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孩子把你当成了良师益友,有什么问题会主动的请教你的。

第四种就是言传身教,既有言语教导,又能身体力行,孩子把你当成了导师,处处想向你学习,家里来了客人,向你学习说话待客之道,邻里有了矛盾,孩子想向你学习处理矛盾的艺术。这时孩子是渴望与你沟通的。

如果只是前一两种方式,孩子是不愿你沟通的。更别说整天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你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孩子烦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愿与你沟通呢。

所以,孩子不愿与你沟通,责任在家长,家长应该自己找找原因,从自己做起,改正吧。


天涯明月268


孩子青春期了,身体、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想独立实际又没有独立的能力,他们想认可但却又做出不被认可的事情,他们想被关注却又不想被关注太多了。总之,他们自己都矛盾。

他们以为自己长大了够成熟了,不想像以前一样事事依靠父母,也不想做父母的乖孩子了。因此,他们不再喜欢父母的过于管制和唠叨了。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大了能够决定一些事和能自己选择了。因此,他们会做一些以前不做的事情,交一些不被父母认可的朋友,父母一味的反对责怪,孩子们会认为这是在质疑他的决定和剥夺了他的选择权。

因为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家长也应做出改变。不能像以前一样对待孩子了。尽量做到关心但不唠叨,把握而不强迫,提醒而不责骂。


凯米思琪老师


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就越是感到,有效的沟通,才是第一生产力。很多家长反映出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难沟通,越来越难亲近,其实不然。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做父母的都经历过青春期,当自己孩子处在这个时段的的时候,父母们开始困惑与孩子的沟通有障碍了,这不是孩子,青春期的问题,是父母不了解孩子自身,最喜欢的沟通方式,这是大多数父母所犯的共同错误。

每个孩子,都有其喜欢的沟通方式,这个是每个孩子特有的人格个。不是简单的父母与孩子的简单关系,父母怎么说,孩子就怎么听这样简单,如果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国的父母家长们,就永远不用在说那几个字了,“要听话”。

要孩子听话,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父母的要求,而是做父母的,真得指导孩子需要什么?喜欢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孩子的潜在人格特质是什么?这些太重要,只是这些信息,这些信号,太过隐晦,无法让孩子告诉父母,家长也无法第一时间知晓这些问题。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我们发现了人有很多这样的潜在信息,恰恰是这些潜在信息的我们的不知晓,不自知,

彼此没有进行互通,造成了太多的误会,纷争,冲突。且一直在这样的碰撞中,试探的去理解,理解的效率是非常低,时间也是非常的漫长的。

当家长不知道这样的底层信息之后,只想一味的解决与孩子的沟通,殊不知,要知晓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这是最为重要的,每个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其实是相当稳定,是一个能伴随孩子一生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发出方式。

故,面向孩子(重庆)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潜在人格特性!是老虎,还是考拉,还是猫头鹰,还是变色龙等,如:孩子如果是考拉型人格特性,这样的孩子喜欢做人温和,心地善良,不喜欢意气用事,不斤斤计较,他的思维是非常缜密丰富的,且能体恤他人心情的,有很强的同理心,喜欢听道理,喜欢父母用正面积极的鼓励,拒绝强硬的标准要求……

孩子的培养,一定是个用心的针线活,一针一线都得自己来,解决好这些前置的认知及信息的获取,与孩子的沟通,与孩子的亲近问题,其实与孩子的青春期,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孩子沟通不顺畅,与孩子不亲近,这些都是做父母的,一直在触及到孩子的自我意识底线,孩子的底线被触及了,自然孩子的防范方式,就是降温,少沟通,甚至不沟通。

相信孩子,更是相信自己,相信,就一定会看见哪些被你忽视的信息。


面向孩子


其实方法很简单:一是倾听,二是提问。

1、倾听:青春期的孩子困惑很多,其实有很多困惑。此时,父母如果总是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门。因此,父母只有管住自己的嘴,多听孩子说,孩子才会愿意向父母说自己的心理话。

2、提问:青春期是孩子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时间。父母经常向孩子提问,可以促进他思考,也就促进了他心智的成长。这是父母能够帮到孩子最省心,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


李晶april


一般情况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跟家长交流这是叛逆的成熟表现家长只能通过观察,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视沟通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使沟通变得更有效。

我是一名数学老教师,不懂的数学知识来问我!WX:老刘说数学。

教学课堂


首先要无条件地爱他们。孩子从全身心依赖、信赖父母,到青春期开始独立的意识和思考,发现父母亲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的,不是神,但父母亲仍不愿意走下神坛,所以抵触心、抗拒心特别强烈。

要有同理心,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想想自己当时希望父母怎样对待自己。希望父母倾听自己的心声、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父母亲在这个阶段必须得学着去慢慢放开紧紧牵着孩子的手,让他自己走,相信他自己能走好。


常识日常


小孩随着时间的成长越来越有主见,如果他的主见跟家长的主见不合的话就会有代沟,代沟越大沟通的成本就越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去了解他跟他有共鸣有同观,关系自然就会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