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儒家文化最缺“人文精神”和“契约精神”?这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艺术就是谎言



古今中外的文化中。最重视人文精神和契约精神的当属儒家。

一、人文精神。

儒家思想可总结为四个字——以人为本。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仁也。亲亲为大:父母有慈、儿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兄长有爱、弟妹有敬。

父母年迈,独子不征。以养父母。

儒家还重视个人的权益。包括受教育权,以及生命权。

受教育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生命权——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时,曾引用《尚书》之言:“大辟,疑,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依据是“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续”,所以在审案时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比古罗马领先了五百年。比西方法治思想的奠基人孟德斯鸠领先了1800年。客观上也体现了儒家对最基本人权——生命权的尊重。【法家主张宁枉勿纵。商鞅谓之;刑用于将过,则大奸不生。韩非子谓之:禁奸于未萌。法家无疑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孔子亦曰:“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这便是荀子“乱世用轻刑,治世用重刑”的理论依据。

孔子又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无论是昔日的缠足。还是今天的隆胸整形手术。都违背圣人之言。违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处处体现了人文精神。

【六七十年的中国最缺乏人文精神。那是一个鄙弃儒家思想的时代。一个泯灭人性的时代。一个说谎的时代】

二、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的基石就是诚信。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次严重违背契约精神的事件——商鞅骗公子昂。

商鞅率领秦军与公子昂率领的魏军交战。商鞅畏惧魏武卒方阵的强大。商鞅怂了。便写信给公子昂。称自己在魏国时,身份低微。经常受公子昂的关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己不愿意与恩人动兵戈。有希望和谈,化干戈为玉帛。 公子昂收到商鞅书信后,就按照约定。与商鞅和谈。商鞅却乘机设伏兵把公子昂拘禁。 商鞅欺骗拘禁公子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严重违背契约精神。

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古希腊罗马文化代表了文明与先进。但古希腊罗马文化只能排第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华夏文化才排第一。


杨朱学派


儒家的“信”与西方的契约精神到底区别在哪呢?说个我做生意的同学跟我说的事~

现在的人做生意,签约的时候如果不留意细节,让对方在合同上设了合同陷阱,对方真能无耻到利用合同陷阱发货坑你。这就是契约精神~一切按合同办,法律也只承认合同内容,根据合同保护权益。

什么是信?说到做到,凭道德约束。

从实际操作中,契约精神更好操作。这也是为什么要契约精神的国家律师受人尊重而中国古代蔑称其为颂棍的原因。

再例如我国的保险行业,是出了名理赔时“这也不保,那也不保”的,就是充分利用合同陷阱达到的效果。

那到底儒家的“信”好还是契约精神好呢?契约精神好操作,儒家的“信”能让人立好根本。就像前面举的保险行业合同陷阱一样,现在已经臭大街了,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生存。而有些诚信的保险经纪,会根据你的情况推荐保险组合,帮你绕过合同陷阱同时他也赚钱,这是诚信,是道德。这类人开始的时候钱可能来得不快,但一旦声名做出来了,大家都选择他当保险经纪,那他的钱就赚得既稳且长了。

至于说儒家缺人文精神,我觉得封建社会就没有一个文明比儒家更有人文精神和尊重历史了~儒家王朝里,连皇帝都不能随便干预史官记录历史呢。相较于西方,很多历史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来说,我还真想不出有哪家封建社会文明能比儒家更尊重历史。

当然了,你非得拿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西方文明来与封建社会儒家文明比较的话~我觉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古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先进。


云出无心David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是财产私有制,政权私有制,依靠暴力维持统治 的专制社会。

封建皇帝把天下视为己有,包括国土,人民,资源,财富。

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封建皇帝的思想文化,完全是为封建皇权服务的。

为封建皇权服务的思想文化,绝不可能有人文精神的存在,也不可能有契约精神的存在。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民权的尊重。

契约精神的核心是对法律的尊重。

这两种精神封建皇帝一点儿也不需要。

人民需要,但得不到。

皇权与民权是对抗性质的。

专制与法制是对抗性质的。

儒家思想文化处处体现着对封建皇权的维护,对等级制度的维护,对统治阶级既得利益的维护。

儒家思想文化反对社会变革,反对社会进步,固化社会关系,完全符合封建皇帝和统治阶级的 利益。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百个封建帝王尊孔子为圣人,唯一的目的,就是用孔子圣人的形象和儒家思想文化训导百姓,按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进行思想教育。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中国封建社会这块土壤上,不可能产生出现代文明。


滨哥


儒家文化提倡的人无信而不立,以诚信为本,这种品质刻在骨子里已形成每个人的潜意识,就象走路不用思考先跨左腿还是右腿,契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儒家为了区别于法家,从理论上就拒绝推动成文的契约精神,全力推动所谓更高级的自我修行体系,导致儒学本质上就是精英文化,修行不易,普及更不易,这也是儒学为何做不到全民教育的原因。而正由于精英文化的本质,所以儒家在野与在朝相比,对于人文精神就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唐宋之前,有其它学派制衡,儒家精英为了获得社会认可,人文精神十足。唐宋借科举一统朝野之后,儒学那种顺昌逆亡、唯我独尊的本质就表现充足,此后再无人文精神可谈!


玉文化珠宝


我认为儒家文化不完全没有人文精神,是没有大的人文关怀。儒家文化是一种好人文化,人之所以被赞扬好人,一定是你身边的人,这种好人就是儒家的德。好人不好吗?看放在什么位置上了。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亲其亲,这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在行为上是对立的。孔子说一套做一套,也可能是这种好人求全,即想天下为公,又想维护亲情“父子相隐”,结果是满口仁义道德,没有一个道德的最后结果。他们的好只能惠及边的亲人,仁义到不了百姓家,反而是盘剥百姓严格要求不认识的人。

坏人有一个特点,得罪人,坏人的名声也是认识的人送给他的。这种人他的秉性非什么大公无私,如有权利因得罪人多,也不敢亲其亲,反而有不独亲其亲的效果。坏人修理作奸犯科者也有办法。好人就没那个本事了。那么管理的有效,百姓们就能得到仁义的结果。老子讲“上德不德,下德似有德”我认为就是这个意思。

儒家之所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小人,我想也是这种好人。当面不好拒绝,只能答应了不去履行。


山坚海阔


说这话的基本没完整研究过孔孟儒家思想,契约精神是现代外来译语,中华儒学文明几千年前就主张”仁义礼智信”为五德,伍德何尝不是契约精神?

文明的前途来源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未来成果,这定律。

西方人失败会找自身问题,

中国人失败会找老师问题。

西方人专注自己的事,

中国人热衷别人的事。

西方人热衷研究未来,

中国人痴迷深挖历史。

西方人注重结果,

中国人专注起因。

西方人重视规则共识,

中国人钟意投机取巧。

西方人好事乐于分享,

中国人好事喜于独占。

还有很多很多,一切都不是我们文化传承出现错误,而是因为人们没有做到圣人要求的那样,几百年前外姨入侵出现了断层,为了生存人们思维行为被世俗九流污染了,儒家的浩然正气荡然无存,不是先祖思想问题而是自身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出了问题不能怨天尤人,立刻改变自己,那么中华民族一定会再次屹立在世界巅峰。


打酱油顺便吃瓜


说儒家文化最缺乏人文精神这一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同世界其他同时代地域文明相比较,儒家文化恰恰是那个时代最具人文精神的政治伦理文化学说。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世俗特性上。那些认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说法是把一种文化学说的逆运用,世俗伦理文化的神秘化回归,"君权神授l"的国家治理形式上所彰显的反人性问题混为一谈了!千年一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制度运行的野蛮性和支撑这个制度运行的文化学说不是一回事!我们许多学者把问题弄反了。特定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肯定要清理封建帝制的一切历史遗留,包括旧有的文化影响,但不是这种否定一切的想法和做法。批判旧文化是一种去伪存真,保留符合现代文化方向合理的部分,而不是否定一切,正如批判封建帝制并不否定其中一些符合社会发展的做法一样,否定一切的想法和做法无助于社会现代化进程!我们不认可非历史的观点!|


梁文庆2


我们先看看人文主义的定义。

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主义在西方,是中世纪兴起的一种思潮,尔后又发展出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西方近代思想家,包括马克思都被划入人道主义范畴。

我个人的看法,我把中国的儒家思想称为“理性人文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我们看上述人文主义的定义,与儒家思想十分符合。这样,儒家可以说是人文主义鼻祖。

人文主义的首要特点是从人出发,以人为天地间至尊至贵,而不是以神为至尊。而西方,除了古希腊,都以神为宇宙中的至尊至贵。“子不语怪力乱神。”说明孔夫子从来不说那些看不见的、不可靠的、未经验证的、容易造成迷信的事物。

从孔夫子开始,有孟子、杨与荀、董仲舒、韩愈、朱熹、二程、周敦颐、王阳明等,号称历代大儒,在不同方面发展了儒学。

西方人文主义大思想家伏尔泰极其推崇孔子和中国的儒学。另一方面,也有激烈的否定者如黑格尔。孟德斯鸠则强烈否定中国的皇权专制制度。

有些西方思想家,否定孔子的人文主义,认为他缺乏理性,称不上“人文主义”,理由是孔子的思想没有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只有很多孤立的观点。这一点,我持反对态度。儒学的理性,并不在于是否形成几何学那样的公理体系,而在于他怎样考察宇宙人生和历史。

黑格尔对中国哲学,不甚了了。当时翻译水平差,他又不能了解儒学和中国哲学的全貌,故而偏见十足。

儒学,从宏观角度看讲,提倡仁爱和平,反对暴力;从个人角度看,内容十分丰富。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作为人的根本,是教育目标,是“五达德”。同时,提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对于“信”这个标准,我没记错的话,是董仲舒加上的。但是孔子已经指出交朋友的中庸道德标准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所谓的“契约精神”,那是后世西方人的观点,来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国古人讲“一言九鼎”,“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君无戏言”等等,讲的是重承诺,守信用,自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契约精神又高一层。

契约精神来自商品经济,把人与人的关系看做契约关系,而儒家所崇尚的是贵族精神。

儒家的重信义,相当于西方人的Promise。看过法国电影《迁徙的鸟》的人知道,编剧高度赞美鸟这种伟大的精灵,那种跋山涉水,不屈不挠的精神。电影指出迁徙的鸟这种精神来自Promise,一年一度,不变的承诺,为了践行这种承诺,不惜忍受一切痛苦和风险。这就是高贵!

我们从儒家传统道德的影响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同样倡导承诺这种高贵精神。《三国演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关云长既与刘备结义,就恪守承诺,绝不变心。且有伯夷义不食周粟,都是用生命去践行承诺和信用。类似例子很多。

现代社会,很多人起自底层,穷怕了,为了钱,什么都不顾,既没有友情也没有亲情,唯利是图。这些人在社会上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不讲信用,钱到手就逃跑(我碰到不止一次)。他们没有契约精神,无情无义,更不用说贵族精神。这种堕落,推不到孔子和儒家头上去。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绝不会做此等勾当。

40年前我说中国缺资本家,现在我说中国最缺的是贵族,缺乏接受过传统儒学思想熏陶、懂得西方人文主义、以天下为己任的贵族。


陶江14


好吧,人文精神的定义很宽泛,儒家不是没有人文关怀,但是和西方的注重点有差异,都是因为权利的介入产生的,神权和世俗君权的干扰造成的文明分野应该是有一定偶然性,没人敢肯定是必然。括号内内容就当是一个无神论者的大胆猜想(以诞生科学的西方和没有产生科学的东方做比对,先看宗教的差异,宗教形成本身就是人文关怀,基督教的创立者必定是身负独门黑科技的大能智者,造神起码得有显个神迹的资本。儒家不是用这种方式,当然也可以说孔子没有选这条路,反而说敬鬼神而远之。造神之路是很辛苦的,撒了个弥天大谎你得一直圆谎,既然当初用了黑科技,那就一直得保持黑科技的领先地位,不断钻研,并且必须垄断这个领域的人才,跟中国的科举一样,建立自己的体制组织也就是教会,形成利益共同体,打击体制外的异端邪说比如哥白尼布鲁诺之流,不能让谎言戳穿。很辛苦,动力也很足,油水也很厚。所以科学的诞生也许只是因为最初的创教的社会基础和意志不同,西方有愚昧的基础而没道德的制约)。脑子里经常有个疯狂的想法,对愚昧的人得吹牛逼,牛逼吹的越大其结果就会越好。华夏文明遭遇的最大挫败一定是唐朝怛罗斯一战之失利,从此之后就没有过好气运,明朝没把握住机遇转变为海权国家,直到新中国成立,中美建交。

契约精神儒家当然也有,但是法制的缺失,单以道德为支柱的约束太理想化,其局限性很明显。法家儒家虽说不对眼,但两家互相借鉴不可能完全没有,政治色彩以儒家为大背景,但治理手段并不是,原因太复杂,个人认为是承担不起法制成本是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专业研究不敢瞎说,出于无知狂妄下的显摆已经闹了太多笑话,丢不起那人了。回头试着找一下看历朝历代有没有著名的合同纠纷官司值得参考。或者建议提问者不要在文化栏目内提问,找政法相关的专业人士回答更有效。但契约精神我看不出来跟科学的诞生有什么必然联系。


一叨侃死你呀


周武王说人为万物之灵。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就是人文主义。在当时马非常贵重,衡量国家的财富就是马的数量比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国。而人相比马来说是卑贱的。马厩烧了会受伤的只是马车夫佣人这些地位低的人,但是孔子只问相对卑贱的人而不问相对尊贵的马,说明孔子心中人比马更重要。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儒家肯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养自己来成为圣人。孟子引述曾子引述孔子的话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己反省如果无理,虽然是普通百姓,我能不害怕吗?自己反省如果有理,虽然前方有千万人要跟我对抗我也向前走去。问题来了,如果无理面对普通人也要害怕,而普通人地位十分低,而孔子学问高,地位高。但是他也同样害怕这个地位低的普通人。说明儒家认为道德理义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儒家人文主义是不缺的。

要说契约精神。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说做人而没有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干什么。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他将要凭借什么来行走呢?但是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话一定去做,做了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鄙陋的小人。假设你的亲人被绑架了,匪徒叫你带钱给他,你答应了。当解救出来后,你会把钱给他吗?不给你违背了言必行,行必果。给了你是助长这种行为。再假设在战争时期,敌人来问你他追的人往哪跑了,而你确实知道他往哪跑了。这时你怎么做呢?说了你保持了诚信出卖了国人、战士、朋友。不说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假设你房子出租给别人,而且签了合同,但是事后你发现这是租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你怎么做?违背合同你背弃了你的契约精神,继续合同你违法了并且你把法律和社会置于何地。再假设你做一件事,不知道是不合法的,但是有人告诉你了或者之后你发现了,如果你停止了,你违背了行必果。不停止你就是故意犯法。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你一定要,你就是小人。所以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合乎义就遵守,就要言必行,行必果。不合乎就停止,就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所以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我没有要怎么样,也没有不要怎么样。等于什么,等于现在应该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民主精神在尚书中就有一定的体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时的学派有几个像这样说的。并且君臣关系也是相对的,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再说儒家对于君的看法,君王贤明,臣要死忠。君王犯错,臣要劝谏,做不到就要辞职(子曰大臣者,以道侍君,不可则止)让位给能让他改过的人来做。比如伊尹囚禁商王,之后商王改过,伊尹继续让他当王。如果君王暴虐无道,可以推翻他。孔子称为汤武革命,孟子称为诛独夫。

科学直接看中国几千年领先世界,而几千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儒家占主导地位。近几百年因为自大等原因导致落后。也是尚书说的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把以前的合乎现在发展需要的接收过来,再发展出来新的理念。这是中国的继旧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