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PConline 產業觀察】當今這個時代,在我看來,極少有企業和廠商會對數量龐大的開發者群體進行重新的定義和關注,但有一家企業則不同,它對於開發者群體給予了非常高的關注和支持,同時在其整個業務體系當中也能夠非常明顯的體現出對於整個開發者的尊重。它就是阿里雲。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正如在近日舉行的阿里雲棲大會廣州峰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比喻的那樣,“開發者是數字文明的建築師,阿里雲希望與數百萬開發者共同去定義雲計算的未來”。

的確,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獨具特色的特點和英雄,這點對於科技領域來說更是如此,在阿里雲看來,開發者就像是整個數字文明的建築師那樣,對於構建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和雲計算智能化的未來願景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的確,阿里雲一路走過來,在成立的九年當中,已經有超過數百萬的開發者在阿里雲的平臺上去學習、成長,如此一大批的開發者群體成員有的成為了雲計算、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的專家,有的在阿里巴巴集團當中尋求到了適合自己的頂尖職業等等。而阿里雲的開發者社區則一直以來通過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和做法去擁抱大量的創新人才和創新思想,致力於幫助中國雲計算產業和市場謀求更快更強的發展機遇,讓業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合作夥伴享受到雲計算所帶來的市場紅利。

這,是本次雲棲大會廣州峰會上在我看來所釋放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同時也是帶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

雲平臺+開發者=雲計算的未來

早在2016年馬雲就曾提出了阿里巴巴要圍繞“四個共同”的主要方針,自那時之後,阿里雲也圍繞著這一個重要的集團戰略重磅推出了多項計劃和戰略,然而無獨有偶,這些計劃和戰略都與開發者所關心的眾多領域息息相關,這足以見得開發者對於阿里雲的企業業務發展來說究竟有多麼重要。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正如阿里雲開發者中心負責人畢玄在大會中講到的那樣,雲計算的未來是雲平臺和廣大開發者共同去創造的,開發者對於編程模型和核心技術的選型等方面從需求、場景再到真實體驗來說都是非常關注的,而阿里雲作為廣大開發者在平臺和應用端的強大後盾和支撐,一直在持續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技術和服務,從而幫助廣大開發者去定義未來更加強大的雲原生軟件技術棧。

我們都知道,對於雲時代來說,同時也是開源的時代。在阿里雲看來,開源其實也就意味著分享,而分享則代表著快樂,目前,阿里巴巴加入了Linux、CNCF、Apahce等11家全球頂級基金會,累計開源的項目超過400個,涵蓋中間件、開發框架、數據庫和各種工具類軟件。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在我看來,從阿里雲在開源領域所做出的努力我們不難發現,阿里雲不光依託於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優勢,同時在整個生態系統和開源領域也秉承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市場,擁抱競爭,擁抱業務的發展。這點對於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來說,的確難能可貴。

據悉,開發者在雲棲社區、阿里雲大學、天池大賽等一些列活動中快速成長,例如雲棲社區彙集了1萬多名技術博主和100萬優質內容;阿里雲大學提供了4000多個教學視頻;來自24個地區的300多位全球技術領袖加入阿里雲MVP計劃,幫助開發者使用雲計算。

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騰飛

在本次雲棲大會廣州峰會當中,另外一個非常重磅的發佈就是阿里雲的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面世,我們都知道,伴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提出,當前我們國家在新制造、智能化等領域建設和邁進的步伐變得越來越快,廣東作為世界製造業的焦點地帶,理應帶頭構建更加強大的工業物聯網平臺。

此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理念的逐漸成型,廣東省作為中心腹地,對於整個戰略的推進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點從近幾年廣東省大力進行人才引進、進行科技創新等舉措就可以看出些端倪。阿里雲作為廣東省、廣州市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合作企業,通過依靠自身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技術優勢,幫助廣東打造了一系列新能源、電氣裝備等八大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助力廣東打造出了全國優秀的新制造產業樣本。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廣東省作為全國製造業大省,其在信息化轉型升級方面往往需要更多的新引擎去作為“燃料”進行推進,此次阿里雲所發佈的飛龍平臺正是順應了市場化的發展軌跡,將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很好地有機結合,打通製造型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利用工業IoT梳理製造企業的供研產銷全鏈路數據,在雲端構建工業大數據平臺,並通過ET工業大腦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優化製造流程,帶來商業價值。

據瞭解,當前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來說,海油發展、京信通信、瀚藍環境等廣東知名製造業企業均已經在採用飛龍平臺去進行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應用,同時在飛龍平臺之上通過運用ET工業大腦讓阿里雲的上述合作伙伴與開發者能夠共同賦能,使得更多的中小企業受益,感受到技術變革所帶來的市場紅利。

產業互聯網:阿里雲並不是新手

早在2015年,阿里雲就將產業互聯網的應用和優勢看做是推動企業業務行業化發展的重要賦能關鍵點,在2015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胡曉明就已經提出,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斷產業互聯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雲計算等新技術會給各個產業帶來巨大的提升機會,並將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爆發點,已為之進行了六年的技術部署。

技術的前瞻、戰略的超前是阿里雲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市場的重要競爭力和取勝秘訣,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作為支撐阿里雲立足市場化競爭的“三駕馬車”,現在再加以此次發佈的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整合,使得阿里雲在全行業化發展的大潮當中能夠勇立潮頭。

三大核心能力提升產業格局發展

在我看來,阿里雲所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具備三大核心的能力,首先就是工業物聯網服務能力,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阿里雲實現了雲邊端一體化的管理方式,並且已經服務了包括紡織服裝、電子製造、機械加工等眾多行業的企業用戶。


又添“新成員” 阿里的飛龍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其次就是工業數據智能服務的能力,阿里雲實現了工業數據智能化分析應用,服務了光伏、橡膠、化工、電力等數十個行業的企業客戶。最後一點也是亮點所在,那就是工業APP的運營服務能力,我們都知道現在是移動化、智能化迅速發展的時代,阿里雲通過幫助大量的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去構建一站式的工業APP開發、集成、託管、運維等服務模式和平臺化管理模式,使得越來越多的行業客戶真正能夠實現高效的智能化運維和管理,當然,這些行業客戶並不僅僅限制於國內企業,像德國著名工業企業博世、挪威科技公司康士伯、美國汽車製造企業福特、日本日立公司等諸多行業跨國企業均和阿里雲工業互聯網業務和平臺進行了深入的合作。

對於此次重磅發佈的阿里雲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層面,其底層是工業IoT底座通過海量異構數據邊緣計算和物聯網平臺,採集工廠各種設施,如自動化系統、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程機械、紡織設備等全域數據,在雲端構建工業大數據平臺。

中層則是工業ET智能,這一層當中是基於工業智能算法加上工業知識模型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並且以人工智能創作間進行場景定製,對外通過工業SaaS系統反饋到工廠,帶來具體商業價值。整個飛龍平臺的上層包括了半導體、石油化工、鋼鐵金屬、3D打印、電力能源等眾多的行業化應用。

放眼阿里雲未來在工業互聯網以及行業化發展脈絡,正如胡曉明講到的那樣,下一個十年當中,阿里雲希望能夠幫助越來越多的城市去構建、打造新制造的樣本,把現如今的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去應用到製造業平臺化發展當中去,從而為產業的變革和升級發展帶來幫助。簡短一句話,卻道出了阿里雲紮根中國雲計算市場,放眼全球客戶的長遠目標和堅定信念,相信未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行業化應用的不斷深入,阿里雲在工業互聯網這條產業道路上將會走的更加長遠,更加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