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

1195125793


作為黃埔系的一名戰將,胡璉戎馬一生,從一名普通士兵做到陸軍一級上將,其軍事水平和作戰能力,自然是很高的,尤其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多有勝績,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將才。

胡璉,陝西華縣人,1907年出生,1925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四期步兵科,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曾在關麟徵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二團任連長,後編入陳誠的第十一師,從此,胡璉便長期在陳誠部下任職,一再受到陳誠的賞識和重用。而且,這個十一師,就是後來成為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十八軍的基礎。

在十一師,胡璉先後任過連長、營長,還任過特務營營長。十八軍成立,他任特務團團長,後來,特務團改編成十一師步兵六十六團,胡璉仍任團長,之後,曾經參與對中央蘇區的幾次圍剿。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胡璉率六十六團,隨十一師開赴上海,參加對日作戰,隨後升第十八軍六十七師一一九旅旅長,先後參加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第二次鄂西會戰、第三次鄂西會戰、湘西會戰,尤其在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確保了鄂西會戰的勝利。

1943年,在湘鄂邊境的日軍佔領漁陽關後,日軍第三十九師團主力沿長江進犯石牌要塞(湖北宜昌)。石牌是湖北西部的重要江防要塞,石牌丟失,日軍可直接進逼四川,國民黨認為“石牌要塞是中國的斯大林格勒”,命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守衛石牌,阻擊日軍任務落在時任十八軍十一師師長鬍璉的身上。

大敵當前,惡戰在即,胡璉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隨時以身殉國,當時,他曾給父親寫信說:“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 面對武器精良、兵馬眾多的日軍,胡璉與敵人浴血奮戰,最後,十一師殲滅日軍一千餘人,有力阻擊了日軍,保證了鄂西會戰的勝利,石牌要塞阻擊也被宣傳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胡璉因功十八軍中將軍長,獲“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期間,胡璉隨蔣介石參加內戰,先後指揮十一師和整編十八軍,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同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作戰。後任十二兵團副司令官,十二兵團最後全軍覆沒。1949年,胡璉在江西重建十八軍,在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挺進江南時,胡璉率部先撤退到潮汕,後撤退到金門,解放軍先頭部隊追到金門,登陸與胡璉部作戰,遭到重大犧牲,胡璉因此在臺灣聲名大振,被蔣介石重用為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

1954年,胡璉到達臺灣,任陸軍第一軍團司令,後任陸軍司令部副總司令,晉升陸軍一級上將。1977年6月,胡璉病逝於臺北。


帝國的臉譜


提到胡璉,筆者內心就不由得想起了1949年10月的金門戰役,此役,解放軍上島9000餘人,4000餘人死難,餘下5000人左右被俘,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幾乎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全軍覆沒的案例。而指揮國民黨軍隊的正是這位胡璉。

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在連接遭遇三大戰役的打擊後,士氣異常低落,不少軍隊被打散,且內部分崩離析,而短時間內,胡璉能夠集合軍隊,調整士氣,阻止解放軍進軍臺海,從軍事角度來看,胡璉水平不低。這或許也是胡璉死後,要求將他的骨灰灑在金門海域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說胡璉的軍事水平怎麼樣,恐怕不必多說,金門戰役固然有解放軍輕敵因素,但是胡璉指揮得當,也是一個原因。而翻看胡璉之前的戰例,也令人膽戰心驚。抗戰時期,胡璉指揮了著名的石門保衛戰,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主席多次提醒解放軍注意十八軍和胡璉。從這裡應該能說明問題了。

我記得劉亞洲有篇文章專門提到胡璉,從其文中可以看出劉亞洲對胡璉是比較欣賞的。事實上,在國民黨將領中,能與胡璉相提並論的,似乎不多。這也說明了胡璉的能力。


張傑談史


我認識一位受過毛主席接見的華野老戰鬥英雄。他說,胡鏈的11師,還是很有戰鬥力的。當年中野挺進大別山時,他所在的部隊華野8縱4師 為了堵住追擊中野的國民黨王牌部隊胡鏈的11師,奉命在魯西南的一個什麼河阻擊了三天三夜,和敵人拼了兩次刺刀。他當時任副連長,全連損失過半。直到中野走遠了,上級才命令他們撤退。試想一下,假如我軍也像國軍一樣各自保存實力,袖手旁觀,倘若堵不住胡鏈,讓他追上劉鄧大軍,那歷史恐怕就要改寫了。同樣,轉過年來,華野攻打開封,中野又死死地堵住前來增援的胡鏈11師,才使他們破城殲敵。這位老英雄當時任連長,親自架梯子攀上城牆,全殲敵一個加強營而全排無一傷亡。他榮獲一等功。


海上清風8070


胡璉,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重要軍事將領,軍事家,黃埔四期畢業生。他在國民黨內部和胡宗南並稱為“二胡”,其中胡宗南被稱為“西北王”,而胡璉被叫做“金門王”,蔣軍裡面流傳著一句話“十個西北王比不上一個金門王”,那麼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這句話是不是隻是吹噓的呢?

其實胡璉的軍事水平的確很高,毛主席就曾經對胡璉有過這樣的評價“狡如狐,猛如虎”的一個人,在國民黨將領中能夠得到毛主席這麼高的評價的人沒有幾個,胡璉的能力可見一番。



抗日戰爭時期,胡璉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石牌保衛戰,湘西會戰等一系列戰役,均取得了一定戰果。尤其是石牌保衛戰,胡璉率部殲滅了一千多日軍,保證了鄂西會戰的順利進行,胡璉也因此獲得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並升任第十八軍副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胡璉又率部參加了對中原解放軍的作戰,當時胡璉的部隊在國民黨軍裡面有一個“救火隊”的稱呼,哪裡需要就去哪裡。1947年的南麻戰役,粟裕將軍率領華野四個縱隊再加上魯中三個團的優勢兵力圍殲胡璉部,結果還是讓胡璉逃脫。1949年的金門保衛戰,胡璉親自指揮阻止瞭解放軍部隊的推進,並給我解放軍帶來重大傷亡。

所以我個人認為胡璉的能力在國民黨將領中應該算是拔尖的了,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胡璉,原名胡從祿,陝西華縣人,1907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成為第4期學生,與他同期的還有林彪、謝晉元、張靈甫、李彌、劉玉章、楊傑、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帥自不必說,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輩,可見黃埔四期依然出色。


從1928年起,胡璉就一直在國民革命軍第11師,先後擔任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職務。在“九一八”事變前,胡璉已經是國軍第11師第66團團長,是陳誠麾下的大將之一。抗戰時期,胡璉先後帶部參加了淞滬會戰,羅店之戰,之後又轉戰江蘇南部、湖北等地區,表現傑出,因此升為11師的師長,但真正讓他在全國聲名鵲起的還是1943年的“石牌防禦戰”。

1943年5月,日軍集結二十萬大軍進攻湖北西陵峽南岸的石牌要塞,這裡是通往國民政府臨時首都重慶的重要門戶。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國民革命軍第十集團軍十八軍第十一師擔負起了保衛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師長正是陳誠麾下的胡璉。


在這場決戰中,中國軍隊共投入兵力15萬人,日軍投入10萬兵力。其中,胡璉所率領的11師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璉更是指揮士兵與敵軍進行慘烈的白刃戰,做好了全軍殉國的準備。最終,由於西進重慶的計劃受挫,日軍在抗戰時期的迅猛攻勢開始驟然降溫,同時也使得首都重慶轉危為安,這場戰役後來因此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4年,胡璉升任國軍第18軍軍長,成為國軍核心將領之一。1945年抗戰結束後,胡璉率部在長沙接受日軍投降,並被授少將軍銜。解放戰爭開始後,胡璉的18軍整編為11師,是國軍的五大作戰主力之一,在大別山等地與解放軍周旋多年。毛澤東也評價說“

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後期最大的軍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門戰役,此戰的勝負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過多地敘述了。只是可惜,這樣一位將才選擇了不同的信仰。總體而言,胡璉是一位鬥志高,作戰能力強的戰將級人物(軍團級單位),雖然在軍事成就上無法同林彪、劉伯承這樣戰略級人物相比,但他善於陣地戰和防禦戰,而且有豐富的經驗,是為國軍後期的虎將之一。時人常謂:“十個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個金門王(胡璉)”。


(胡璉晚年擔任臺灣駐越南大使)


歷史的荒野


現在對胡璉吹捧太多了,在國民黨學者和果粉眼中,胡璉成了古今中外四野八荒最牛B的將領,但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

胡璉的軍事才能分析

胡璉參加過國民革命戰爭,也參加了新軍閥混戰,石牌要塞守衛戰成就他的戰神美譽,金門王稱號讓他升級為國民黨第一神將。

胡璉屬於陳誠土木系,黃埔四期畢業,他帶領的18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被稱為吃人部隊。

蔣介石軍隊中,還有一個人物是胡宗南,很早就擔任第一師師長,最後成為“西北王”。可是國民黨軍隊中有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胡璉在黃埔讀書時,和謝晉元、張靈甫、唐天際、袁國平、劉志丹、伍中豪都是同學,胡璉一開始投靠了老鄉關麟徵,關麟徵隊伍併入陳誠部隊,胡璉也成了土木系一員。

中原大戰時,陳誠十一師面對馮玉祥,士兵們準備逃跑,被胡璉這個連長震住,從此胡璉成了陳誠的親信。

抗戰後期,日軍攻陷宜昌,國民黨政府陪都重慶暴露在日軍攻擊之下,唯一的屏障就是石牌要塞。

此時的石牌要塞是18軍駐守,主力正是胡璉的11師。為了攻取石牌,日軍投入了10萬軍隊主力是日軍唯一野戰部隊11軍。胡璉守住了石牌,擊斃日軍7000人,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胡璉的黑點。

胡璉原先在馮玉祥的軍隊裡當文書,有人介紹他去黃埔讀書,但苦於沒有路費。結髮妻子賣掉嫁妝,買了孃家的青苗,湊齊路費讓他去黃埔。胡璉很受感動,發誓一定報答。


胡璉發達後,當了陳世美,娶了曾文瑜,曾文瑜是國民黨軍官曾粵漢的妹妹,和蔣經國夫人蔣方良關係很好,成為胡璉飛黃騰達的賢內助。


歷史知事


《亮劍》中楚雲飛的原型就是胡璉,這個人被老總評為“猛如虎,狡如狐”,是國民黨內少數幾個又吃得開、又會打仗的將領。而胡璉的吃得開,體現在他的不瞎摻和上,也可以說胡璉兩面三刀。不過正是胡璉這種性格,使得胡璉一直未身處高職,也從未因才被他人打壓過。



胡璉的成名之戰是“石牌保衛戰”,此戰爆發在武漢會戰之後,也是日軍進軍重慶的第一戰,石牌保衛戰的勝利保證了重慶的安全,可以說胡璉功不可沒。胡璉也成為了第一個同日軍野戰獲全勝的國民黨將領,石牌保衛戰也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雖然已經銳氣大減,但還是希望借餘威攻取重慶。不過在重慶門戶石牌受到了慘敗,至此日軍對於重慶只能是採取空中轟炸的手段。一直到日本戰敗,日軍都沒有再發動一起大規模的會戰。胡璉打完這戰之後,也一直沒有參與其他軍事行動。

1949年10月金門戰役,解放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9000多名人民子弟兵犧牲在金門的灘頭,對方指揮就是胡璉。從這場戰役一開始前的頻頻示弱,到先頭部隊登陸之後的隱忍。胡璉這隻老狐狸確實讓人防不勝防,不過好在胡璉終究是不能在國民黨黨爭之中獨善其身,一直沒能像張靈甫一般掌握絕對兵權。


小司馬遷論史


胡璉的一生追隨蔣介石赴湯蹈火,征戰無數,死裡逃生,血滿弓刀,人生跌宕。



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的確比其他國軍將領略高一籌,有人評價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卻比黃百韜多。他麾下的十八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部隊,蔣軍中有“二胡”—胡宗南與胡璉,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1943年,日軍集結了10萬純種日軍,準備通過石牌進攻重慶。守衛石牌的任務落在胡璉的身上,這一仗如果失敗,日軍則可拿下重慶,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改變兩國命運的一戰。最終日軍大敗,胡璉在此次戰役中表現沉著,冷靜,視死如歸,此戰國軍參戰人數達15萬,消滅日軍2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最終他的部隊獲得了“吃人部隊”的稱號,此戰後他被提升為十八軍的軍長。



1945年參加雪峰山戰役,將日寇進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線湘黔公路截斷,與友軍配合將被圍之敵悉數殲滅。



抗日戰場上勇猛異常的胡璉,在解放戰爭中也表現不俗。他和他的部隊被蔣介石視為“救火隊長”,哪個地方情勢危急,蔣介石就派胡璉去,以至於我軍的很多部署被胡璉打亂,毛主席稱他“狡如狐”,七次電令要活捉而不得。



1947年5月,張靈甫整編74師在孟良崮全殲,緊接著,胡璉本打算為他的老鄉報仇,不料卻被華野三個縱隊包圍在南麻,華野準備以優勢兵力“吃掉“胡璉的整編11師。但胡璉剛進入包圍圈,便明白過來,他趕緊命令部隊立即停止前進,就地挖掘防禦工事,並憑藉地勢設計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壘設施,戰鬥打響後,他與數倍於己的華野部隊展開了搏鬥,最終不僅沒有被打垮,反而堅守住了陣地。




1949年胡璉指揮的金門島戰役讓解放軍損失慘重。




保健醫生


說到這個名字,我馬上想到的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評價,可見其軍事水平的厲害。 毛澤東也對他印象深刻,每次中原作戰,毛澤東總是特別強調要拖住18軍,鉗制18軍,使其不得加入戰場,對其十分顧忌,《毛澤東軍事文集》中有7篇專門針對18軍及胡璉的電文,如《鉗制敵十一師等部以利劉鄧主力休整》等等。可是胡璉打仗真的是很猛嗎?


大家看胡璉打仗其實沒有那種,氣吞萬里如虎的感覺,像彭德懷將軍那樣。(不過說實話彭總好多仗都是虎頭蛇尾)而是很精明,自保第一,胡最得意的傑作就是研究日本的工事後創造自己的佳作環形地堡,子母堡!但是打仗不狠不行嗎?當然不是,石牌胡璉就能守住!( 抗日戰爭中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榮獲青天白日勳章)

後來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胡的18軍118師“老虎團”33團(該團全部是由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組成,作戰時兇狠頑強,罕遇對手,堪稱是18軍之精華)與解放軍兩個團血戰大王莊,殊死肉搏,攻守雙方几乎都拼光,此戰為整個淮海戰役中最殘酷,激烈的爭奪之一,戰況之激烈,以至嚇得旁邊85軍一個主力團直接投降了事!你說胡璉不猛?他的猛不是氣吞山河的猛,而是有精有韌勁的猛!(華野和中野對胡璉一直非常忌憚,基本無勝績)


再說幾個小事看胡璉,大家胡璉戰場上打仗就不怎麼聽招呼,保守是第一。(甚至還關閉電臺)胡璉的戰場感觀在國軍中屬於前列,比如胡璉在戰場上聽槍炮聲音就知道什麼級別在指揮,在金門,一聽就知道沒有師級別在指揮,打的一團亂,後來國軍喊蕭峰的名字,很多人冒認。此役我軍9000將士全部戰死,成為解放軍建軍以來首次成建制全軍覆沒的敗仗,同時也是胡璉對我軍的最大勝仗!這是一個用腦子和勇氣打仗的人,你說他軍事水平如何?!


李三萬的三萬裡


胡璉是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

他曾經指揮過號稱抗戰時期最大軍事轉折點的石牌保衛戰,成功擊退被稱為“鋼鐵猛獸”的日軍第十一軍,也就是當時日軍放在中國戰場上的唯一純野戰部隊。

後來,“石牌保衛戰”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胡璉也一戰成名,成為有名的軍事將領。

解放後,跟隨蔣介石退守臺灣,因參加過金門海戰,被稱為“金門王”,與號稱“西北王”的胡宗南並稱“二胡”。

蔣介石曾直言,“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評價之高無人出其右。那胡璉的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呢?有書君用了三句話來總結。

一、“虎”性十足,悍勇無雙,馬革裹屍終不還

臺灣史籍曾廣泛流傳毛澤東給前線部隊的一封親筆信函,稱“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

事實如何,已無據可考,但胡璉的“虎性”,確實是知情人對其的一致評價。

初出茅廬之時,胡璉參加新軍閥混戰,因關鍵時刻臨危不亂,拔出手槍嚇退潰兵,守住了陣地,得到直系領導陳誠的看好。

當時,胡璉的“虎性”已經暴露無疑問,個人也因此被直接提拔為了營長。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胡璉奉命守衛上海北面的羅店地區。

恰好,日軍也選擇了羅店作為突破口,又是飛機轟炸,又是大炮狂轟,煙幕彈遮天蔽日,坦克輕易夷平城市。

人人都道羅店肯定失守,可胡璉組織敢死隊,一邊重火力封鎖日軍前進通道,一邊主動出擊與敵人進行肉搏,愣是打退了敵人十幾次的進攻,守住了陣地,堪稱悍勇無雙。

這還不算什麼,到了1943年,日寇進犯石牌要塞,嚴重威脅到了整個西南地區。唇亡齒寒,蔣介石嚴令死守,重任落在了胡璉身上。

他面不改色,誓與要塞共存亡,甚而直言,“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做好了隨時以身殉國的準備,虎性可見一斑。

通過智取+硬拼的方式,帶著“馬革裹屍終不還”的決心,胡璉最終帶領第十一師殲滅日寇純野戰部隊一千餘人,保證了鄂西會戰的勝利。

也是在這場戰役後,胡璉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

二、“狐”氣滿分,多疑善變,攻戰必先求穩

除了“虎性”,胡璉在軍事上還是個“狐”氣滿分的將領。

他多疑善變,攻戰必先求穩,一旦發現端倪,則會明智地做出選擇——保存自身實力。

內戰開始後,胡璉的這一點軍事作風,曾令解放軍極為頭疼。

1946年,蔣介石擬定了一個兵分四路大規模進攻蘇北、魯南的作戰計劃,其中一路由胡璉和戴之奇負責。

戴之奇急功近利,覺得胡璉認為陳毅將軍會“先我而動,主動南下蘇北與粟裕配合行動”的想法太過多疑,不夠決斷。

胡璉呢,倒也沒有多言,可當事情果真如他所料發展時,他一看雙方兵力懸殊,便自覺地選擇了“坐山觀虎鬥”。

一邊假意救援,一邊默默撤退,終令戴之奇絕望自殺,自己卻保住了強勁實力。

胡璉一生頑固反共,參加過多次“圍剿”。胡璉與解放軍數次交手,更與大將粟裕、陳毅等人是宿敵。

可因為胡璉戰場嗅覺極其靈敏,一有風吹草動立馬桃之夭夭,解放軍付出巨大代價,都對胡璉的十一師無可奈何。

南麻戰役華野9縱,更是傷亡4600餘人,仍沒有撼動胡璉的根基。

雙堆集作戰之後,“三楊”之一的楊勇更是坦言,“我們寧願俘虜一個胡璉,不願俘虜十個黃維”。

在其後解放軍組織的多次“獵狐”行動中,胡璉極其整十一師都避免了被全殲的命運,胡璉的軍事水平,顯然所言非虛。

三、一半是謀略,一半靠運氣,超智超勇,千古難覓

然而,饒是胡璉虎狐傍身,超智超勇,仍有人說他“只是運氣好罷了”。

因為,1947年,胡璉被解放軍“甕中捉鱉”,圍困於包圍圈,而援軍根本無法接近,只能坐以待斃之時,突然天降大雨,並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

解放軍彈藥受潮,華野部隊總攻嚴重受阻,只能被迫撤圍,胡璉因此得救。

據知情人回憶,絕望之時,胡璉曾率領司令部全體人員焚香跪拜,祈求老天爺保佑。說來也巧,老天竟真的降了“及時雨”,讓胡璉僥倖逃出困境。

也是胡璉命不該絕,老天賞命也罷,天性謹慎救了他自己也罷,胡璉最終也沒有達成“馬革裹屍”的夙願。

後來,粟裕再次圍殲胡璉的十一師,又由於援軍及時趕到而功敗垂成。蔣介石曾數次對左右說,“有胡璉在,我可高枕無憂了”。

但是,任你“九尾狐”命數再多,遇到“正義之師”,也只能玩完。

最後一次“獵狐”,陳毅、粟裕高度配合,胡璉一敗塗地,身負重傷逃往臺灣。雖然胡璉的軍事才能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自己心裡很清楚,若非運氣好,自己恐怕早已魂歸黃泉。

胡璉一生,征戰無數。

在戰場上,他時而“虎”性十足,悍勇無雙,立志“馬革裹屍終不還”,時而滿分“狐”氣,多疑善變,攻戰必先求穩,但一半謀略,一半運氣,超智超勇,仍是千古難覓。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