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日本為何如此有底氣堅決不投降?

吳偉亞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與閒院宮、伏見宮兩親王參拜靖國神社的裕仁天皇


因為當時日本政府已經被軍部綁架了,軍部不同意投降,誰提出投降也沒有用。誰提投降誰就死。


別說二戰後期日本不投降,就是1945年8月14日,日本已經孤立無援,連續吃了兩顆原子彈,昭和天皇和內閣開會已經決定同意盟軍無條件投降的決定後,軍部的少壯派軍官還在陸相阿南惟畿的默許下,殺死了近衛師團長森糾中將,奪取了近衛師團的兵權,帶領近衛師團部分士兵衝進皇宮,準備挾持裕仁堅持”本土作戰“,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宮城事件”。


當時這批軍隊少壯派不但準備挾持裕仁,還準備殺掉同意無條件投降的當時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樞密院議長平沼、內大臣木戶、東久邇宮親王以及當時日本海相米內光政,雖然事變過程中由於太過倉促沒有殺掉鈴木貫太郎等人,但是軍部少壯派軍官裹挾的無知日本民眾還是放火燒掉了首相鈴木貫太郎的官邸(被撲滅)。


從目前資料看,儘管陸相阿南惟畿默許了這次兵變,但是從這場兵變的拙劣程度、愚蠢程度看,這絕對不是日本軍部高層有意策劃的結果;就是單純的日本軍部死硬派軍官不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現實,妄圖發動兵變玉石俱焚。而且從兵變發起者名單看,他們也都是中低級軍官。(陸軍省官員椎崎二郎中佐、軍事課課員井田中佐、上原少佐、東京警備軍橫濱警備司令部佐佐木武雄大尉……)


但是,這些中低級軍官敢於殺死高級將領,而近衛師團作為天皇直屬武裝竟然輕易就被這些非近衛師團中低級軍官假借師團長森糾名義指揮著進攻日本皇宮,這本身就說明了日本為什麼會被軍部綁架。


答案也很簡單,與其說二戰時日本被軍國主義綁架,不如說被極端民族主義綁架,日本從明治維新後開始煽動極端民族主義終於自食其果。


二戰後日本研究者在反思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什麼會走向軍國主義道路時都無一例外的提到日本在明治維新階段,在虛心學習西方技術的同時,另一方面在思想和教育領域有意無意鼓吹“忠君愛國”,“日本特殊”,宣揚日本肩負帶領有色人種打破白人殖民天命等極端民族主義一套。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一系列對外戰爭的勝利不但沒有讓日本收斂宣傳帶有強烈東西方對抗色彩的極端民族主義宣傳,反而使得日本在各個領域的極端民族主義宣傳變本加厲起來。


在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宣傳口徑裡,民國是野蠻的,是忘恩負義,一心做白人走狗的;英美列強則是不公正的,老是在日本與民國爭端中站在民國一方,英美最終目的就是全方位打壓日本……總之,一切都是外國的錯,外國的陰謀,日本是忍辱負重,是含羞忍辱的,英美列強都是青面獠牙,一旦讓英美征服日本,日本國民男的都會被虐待致死,女的會被侮辱之死。


這種極端民族主義一方面確實可以起到加強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而且越是宣傳對抗為主的極端民族主義,副作用就越明顯。


最後,極端民族主義就會綁架整個國家,讓整個國家為一小撮人的野心陪葬。


東條英機這個甲級戰犯,不知道騙了多少日本平民子女到戰場做炮灰,可是他自己三個兒子沒有一個在二戰時應徵入伍的。


克羅採和春天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二戰末期,日本準備執行“一億玉碎”計劃,通過武裝平民,從而大量殺傷進攻日本本土的美軍。日本有底氣堅決不投降?不存在的。最後美國兩顆原子彈一扔,日本還不是乖乖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的協議。日本這不是有底氣,而是一種瘋狂的行為,或者可以說為了把戰爭繼續拖下去。

當戰爭進行到1945年的時候,歐洲戰場隨著德國的投降,已經基本結束,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已經掌握了絕對的主導權。亞洲戰場,中國軍隊已開始進行局部反攻,蘇聯陳兵百萬在東北邊境。面對如此頹廢的局勢,日本當局早已經知道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戰爭的發起者卻不願意面臨失敗,因為戰敗意味著他們將被審判,從而面臨死亡。

日本“有底氣”,只是粉飾出來的假象。常年的戰爭,給日本底層人民帶來的只是災難,生活愈發困難。日本駐紮在各地的侵略軍隊,也表現出厭戰情緒。隨著美國步步緊逼,還有兩個原子彈的加料,日本的底氣也沒了,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


兵說


我是軍事妹子,日本人二戰最後的舉動很好的詮釋了一個詞:喪心病狂!已經沒有了正常的心智、病入膏肓神經瘋狂。

首先,日本還擁有總數達到700萬的軍隊,而盟軍能向日本本島單次戰役投送的士兵不會超過10萬人,所以日本高層當時是有把握對抗美國的“入侵”的。並且,除了700萬正規軍以外,在中國戰場日本還有120萬左右的中國偽軍,在本土還有1億左右隨時玉碎的日本平民,所以日本才一直都沒有接受盟軍的波茨坦公告。

圖為日本投降儀式

而且,日本軍國主義是絕對不會屈辱的向美國投降,戰爭末期的日本政府由於戰況的惡化已經變得瘋狂起來,不僅大量組建神風特工隊用來對抗美國海軍的來犯。而且還命令在中國戰場的日軍趕緊“處理罪證”,而在神風特工隊還能對美國造成“巨大傷亡”,罪行還沒有處理殆盡的情況下,日本一直都沒有投降也就並不奇怪了。

圖為日本神風特工隊

並且,日本除了本土以外,在中國還有朝鮮本地還有大片領土,盟軍想快速的攻佔這些領土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日本高層也曾表示,日本完全可以用人命將盟軍拖死在各大戰場以獲得談判餘地。而且,日本是曾和蘇聯交涉過相應的合作問題的,日本也一直相信蘇聯會幫助日本抵抗資本主義的入侵。

圖也攻佔哈爾濱的蘇聯軍隊

但是,深知利害關係的蘇聯還是在柏林戰役結束3個月後,守時的對東北地區發動了攻擊。這使得本已經遭到美國原子彈轟擊的日本再次絕望起來,日本政府也最終在天皇發佈終戰詔書後最終向盟軍投降。


軍事新觀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日本堅決不投降,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

投降比不投降更可怕!

比如日本的盟友德國,即使到了柏林之戰,也堅決不向蘇軍投降,因為積怨太深,投降蘇聯必然遭到慘烈的報復,所以他們想要等到美英盟軍到來時向美英投降。

再者,對於戰爭雙方而言,抵抗越是激烈,就越能給對方造成巨大傷亡,迫使其認識到對手的強大,從而作出對對手有利的政策。

反正日本是這麼想的,只是不知道美國玩了個更狠的,那就是兩顆原子彈!

所以說,日本不投降絕不僅僅是因為有底氣,而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就像美國斷了日本的資源供應,日本就偷襲珍珠港一樣,是一種兩害取其輕的無奈選擇。

但是我們知道日本確實在抵抗,既然抵抗肯定需要本錢,那麼日本的本錢在哪裡?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日本殺手鐧仍在

從1945年1月開始,美國開始部署對日本的封鎖和轟炸。

柯蒂斯·李梅少將在就任美軍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後,採取了夜間低空投擲燃燒彈的新戰術,史稱“李梅火攻”,從3月到7月底,美軍總共出動各種型號飛機33041架次,轟炸了98個日本大中城市,其中大城市城區被燒燬面積均在50%以上,東京、橫濱為56%,名古屋為52%,大阪、神戶為57%;中小城市中,福井達到96%,甲府為72%,日立為71%。在空襲中死亡約23萬人,傷47.6萬人,失蹤2.4萬人,有244萬幢建築物被毀,800萬人無家可歸。

美國的轟炸給日本的工業造成了極大影響。航空工業廠區被毀60%,煉油工業產量下降83%,飛機發動機產量下降75%,飛機機身產量下降60%,電子設備產量下降70%。可以說,李梅火攻造成的打擊是巨大的,日本的戰爭潛力幾乎被摧毀的差不多了。

但是,日本並沒有因此屈服。雖然美國對日本的大中城市進行了狂轟濫炸,但是日本的軍工生產模式基本都是在鄉村的家庭小作坊生產零件,然後送到工廠組裝,這導致美國雖然摧毀了日本的城市,但是並未完全摧毀日本的戰爭潛力。

此時的日本已經深受武士道精神洗腦,誓死為天皇而戰。1945年之前,日本不僅從東北抽掉了超過40萬關東軍回防本土,甚至還組織了大量的“神風特攻隊”,對靠近日本本土的美國軍艦進行自殺式攻擊,這些赴死的日本士兵無所畏懼,以造成美軍更大傷亡為己任。

最可怕的是,在日本軍部的動員下,日本決定實施一億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日本軍部認為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必然對美國造成巨大傷亡,從而使美國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比如答應日本有條件投降。

一億玉碎計劃雖然瘋狂,但確實對盟軍而言非常棘手,這也是日本誓死不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國際爭端已開始

在美國逐漸接近日本本土時,日本想到的是請蘇聯調停。畢竟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雙方承認了彼此在民國領土上的主權。

在德國投降前,二戰勝利已經毫無懸念的時刻,蘇聯和美國的矛盾就開始逐漸凸顯。其實早在1944年之前,美國在取得對日本的戰場優勢時,就已經顯出想要主導戰後太平洋局勢的野心。

在羅斯福眼中,和美國關係親密的國民政府更適合作為自己在太平洋戰場的盟友,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和國民政府合作,在緬甸反攻日軍,收復緬甸北部和雲南西部,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為儘快打敗日軍奠定了基礎。

由於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和日軍的戰爭進行得異常艱難,因此美國希望同盟國在大陸上儘可能地拖住日軍,並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特別是當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發現了大量關東軍的標識,這意味著日軍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大量抽調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南下太平洋戰場,這使得美軍更加期盼國民政府能夠在大陸上有所作為。

但是,隨後在1944年4月到12月日軍為打通從東北到東南亞的交通線而發動的豫湘桂會戰中,國民政府再次遭遇巨大潰敗。

在此次會戰中,國民政府損兵50-60餘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淪陷。

此戰暴露了國民政府後期深入骨髓的腐敗,也讓羅斯福大失所望。在看到國民政府如此朽木不可雕,羅斯福不得不將目光放在未來的對手蘇聯身上,最終在1945年2月和斯大林在雅爾塔舉行磋商,確定了蘇聯在德國投降3個月後對日軍作戰的路線圖。

很多人說羅斯福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對蘇聯做出了太多的讓步,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不過出於減少美軍傷亡的目的,美國的選擇似乎無可指責。

不過隨著羅斯福的去世和德國的投降,日本戰敗只是時間問題,蘇聯的作用似乎又沒那麼重要。

對於這一切,日本不可能不知道,因此日本寄希望於蘇聯居中調停,最次也是有條件投降。只不過日本不清楚,此時的日本已經不具備和蘇聯談條件的資本了。而且美國和蘇聯也沒有準備在日本投降前就撕破臉。

1945年7月,美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這更讓時任總統杜魯門信心滿滿。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此事件雖然被日本高層隱瞞,但是深深震驚了斯大林,隨後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出兵東北,日本投降進入倒計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二戰後期日本堅決不投降,既有還有一戰的實力,更重要的是日本還對勝利抱有幻想,企圖成功研製一個大殺器,從而扭轉戰局,即使在美國丟下一顆原子彈的時候,他們也要堅決抵抗,企圖以此來換取最大的談判籌碼。

日本實力尚存,還有一戰的底氣,決定放手一搏。二戰後期,雖然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慘重,但日本實力尚存,還有幾百萬的軍隊,而且日本製定了本土作戰計劃,甚至還喊出了“一億人玉碎”的口號,企圖與美國放手一搏。

二戰期間,日本一直在研製原子彈,企圖利用它扭轉戰局。實際上,日本人從1941年就開始由日本物理學家仁科芳雄組織大量的科學家,從事原子彈的開發工作,並且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二戰後期,日本節節敗退,日軍更是將希望寄託在原子彈的研發上,企圖研製出原子彈將美軍趕下海,從而扭轉戰局。

即使美國原子彈爆炸,日本還堅決不投降,企圖換取最大的談判籌碼。1945年8月6號,美軍的第一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日本很震驚,但他們誤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決定繼續負隅頑抗,儘可能地給美軍造成傷害,以此換取最大的談判籌碼。但1945年8月9號,第二顆原子彈的爆炸,徹底打破了日本的幻想,並且8月8日蘇軍進攻日本關東軍,日本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面對“原子彈雨”和美蘇兩國巨大的軍事壓力,日本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二戰後期,堅決不投降的底氣,除了自身的實力外,最主要的是他們對勝利還充滿著幻想,甚至還喪心病狂,企圖來一個“一億人玉碎”來換取換和盟軍談判的籌碼,簡直喪心病狂。


密探零零發


這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厲害”,明知自己不行,卻還能指揮人去甘心情願地為自己當肉彈。

號稱堅決不降的日本並非有實力與盟軍對抗,但彼時的太平洋戰爭已經節節敗退,

當時的日本有多慘:日本國內石油已盡,米糧發佈下來,日本天皇裕仁的老婆在皇宮自己開菜園種菜吃,東條英機禁止任何人吃肉,魚肉也不行,全部拿來支持戰爭。為了懲罰官員偷吃肉,他們每天甚至到人家的垃圾桶裡找魚骨頭,發現骨頭就重罰戶主。

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餓得人吃人,但仍然不投降,為啥?因為軍國主義洗腦,他們不怕死,就怕死後沒有名分,自己幹了一輩子仗,最後什麼都沒有,家屬連個“烈屬”名義都沒有。

再者,天皇是日本的神,天皇號召他們去為日本打仗,如果投降,就是對天皇不忠,從神道教的思想禁錮中,他們無法活著回來,只有拼死在戰場。

堅決不投降,是日本天皇與美國談判中的最大砝碼。

如果美國不答應在戰後保留天皇,他就號召日本軍民與美國大兵拼死到底,所謂一億玉碎,你們不是怕神風特攻隊嗎?如果不同意給天皇留條活路,我就給你製造更多的特工隊員、人肉炸彈。

要知道,這些神風隊員都是一二十歲的年輕人,有的兒童也被徵到戰場,小小年齡就成了軍國主義的犧牲品。

可以說,日本二戰後期堅決不投降,就是天皇和軍國極端分子在拿整個日本國民在下賭注。

所以,麥克阿瑟認為,無論如何在戰後一定要剷除天皇在日本政治中的影響力,徹底剷除。

(史料參考《天皇裕仁傳》等)


飛春讀傳


日本是不打算投降的,不是說他有底氣,而是他想爭取一個籌碼,不然和德國一樣無條件的投降,那麼整個日本都會被瓜分,這個是日本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很顯然日本人的強硬得到了他想要的。

我們可以看看所謂的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去得到了最大的保護,根本就是有條件投降的,當時日本的罪魁禍首天皇被保留了下來,還有很多人本該列為甲級戰犯處死的,但是僅僅只有七個人被處死。其餘的人都得到了釋放。而且日本也沒有賠款,被瓜分。所以日本的軍國主義被保留了下來,也是到了現在日本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反下的戰爭罪。現在的日本人還一直叫囂著沒有南京大屠殺,沒有731部隊,沒有慰安婦等等。其實當時來說如果日本真的堅守下去是最好的選擇。我是指對我們是最好的選擇。

日本人當時根本沒有可能守得住日本的本土,空軍,海軍已經打完了,日本最有優勢的就是海軍了,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幾年,已經把日本海軍打沒了,而且還搭進去了許多日本的陸軍甲種師團。日本的甲種師團大部分都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被消滅的,在中國被消滅的沒有幾個。空軍早就已經打的差不多了,不然當時日本人要一些飛行員開著飛機去裝美國的軍艦。

當時的陸軍主要的就是在中國還有幾十萬的部隊,加上一些朝鮮人,還有偽滿洲國的軍隊,也就一百萬左右。而且當時日本還佔據了中國很多城池,各地都有駐軍。這些人如果全部回撤到日本本土沒有幾個月估計都難。關東軍也就70多萬,蘇聯一個衝鋒就差多了。

這樣的條件下日本拿什麼抵抗。日本人的底氣就是他們誓死的心態,這個真的不是吹的,當時美國人也是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本人打了幾年的,知道日本人不怕死。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是最怕死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上都是一樣的。美國知道如果強行登陸的話,那麼自己確實會死傷慘重。美國也是秘密答應了日本很多條件,當然日本也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日本雖然戰敗,但是基本上是沒有損失什麼的。日本在戰後也是一直跟在美國的屁股後面,得到了保護。


小伍講歷史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洲!

這是田中奏摺中對日本海外擴張的建言。其實,日本不缺乏戰略家,只不過下克上的傳統讓日本的戰略沒有辦法有效執行。

而到了二戰末期,那些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衝到了最前線,並被殺得七零八落。真正戰略家才有機會嶄露頭角。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日本內閣開始討論如何應對。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發表聲明: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

對這份聲明我是這樣理解的:聲明中認為《波茨坦公告》與《開羅宣言》沒有區別,既然日本方面拒絕了《開羅宣言》,也會以同樣的理由拒絕《波茨坦公告》。如果盟軍不拿出足夠的誠意來與日本議和,日本就會繼續戰鬥,直到盟軍給出日本能接受的議和條件。

(鈴木首相)

可以看出,鈴木首相的這份聲明極其強硬。

這份聲明雖然強硬,但也透漏了當時日本政府的戰略目標:以戰促和!

所以,假如美國沒有原子彈,日本會繼續戰鬥,直到盟軍降低要求,達到日本政府能接受的範圍。可惜玩脫了!後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國人在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投下了一枚原子彈,將廣島和長崎夷為平地。然後嚇破膽的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了!

(密蘇里號上的簽約儀式)

當時日本敢這麼應對盟軍,是因為他還有數百萬軍隊,僅國內就有軍隊200多萬,並且武裝起了2300多萬老百姓。面對2000多萬瘋子,當時美軍對攻上日本本土是非常發愁的,所以遲遲不願意登陸日本列島,只是將重要的港口進行了封鎖。

而為了避免過於刺激日本人,盟軍在轟炸東京的時候也特意避開了日本天皇的皇宮。所以,日本政府的那些戰略家正是看到了美軍不願犧牲的軟肋,才敢於拿出拼命的架勢。

(準備隨時和美軍戰鬥的日本女孩)

應該說,日本人的戰略設想完成的還是不錯的,雖然美軍的原子彈讓日本立即投降,但美國展現了極大的寬容。比如,天皇制度繼續存在,很多戰犯避免起訴。


遊者走天下


二戰後期,日本不是多有底氣不投降,而是日本在歷史上就沒有投降的先例,投降,在原子彈沒打到日本之前,是不作為選項去考慮的,極個別理性的高層人物提出過投降,但是被狂熱激進的軍國主義的聲音淹沒了。



當時的日本,雖然再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但本土尚有700萬軍隊,日本高層認為,在本土和美軍決戰,日軍是有優勢的,美軍登陸作戰,將陷入日軍圍攻,從而付出重大傷亡,最終登陸失敗。

況且,日軍大本營認為,日軍在中國戰場仍然有優勢,尤其是佔據東三省,萬一本土守不住,還可以移民到東北。可以說,二戰後期的日軍大本營,已經到了喪心病狂,心理扭曲,畸形變態的地步,竟然準備一億玉碎,聽說用松樹根可以煉類似汽油的東西,竟然號召全國人民,包括學生停課,挖了兩年的松樹根,最終也沒煉出汽油。



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因,日本喪心病狂,四處侵略,最終只能是自食惡果。


毒刺劍客


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二戰中並沒有元氣大傷,其在中國,朝鮮,越南,緬甸,印度等等許多國家戰場,即便在後期仍然


有很大的優勢。在與美國的戰爭中。 雖然失敗。 但也只限制在海軍中的失敗。空軍,陸軍,與美國交戰的軍隊人員的比例並不算很高。,以及國內的生產,經濟,政治,並沒有混亂格局,
為了後期能在談判中得到一些優勢。 會拼死抵抗不能投降。 一旦投降。就只能任由宰割很難再提條見。而且日本戰爭線鋪的太長。同時與多個國家發生戰爭,戰據了了大量的土地 資源。以及培養了很多二鬼子,實力還是相當的強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