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工资上涨与职称有关吗?

手机用户81225197710


现在的教师退休工资制度与原来的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2014年10月以前,教师的退休工资是原来工资的85%、90%、95%。即在职时的工资越高,退休后的工资也越多。

2014年工资改革以后,教师退休分三种情况,老人、中人、新人。老人老办法(按原方案执行),中人有10年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退休教师的退休工资基本上是按老办法,在加上增长的一部分执行。到现在国家都没有明确的计算办法。笔者认为,应该与所缴纳的社保有一定关系。

不论那种方案,退休工资都会与在职时所领取的工资有关,与职称有关,职称高,工资就高,所交的社保就多,当然,退休工资就高。


小眼看教育


无论在职教师还是退休教师的工作上涨,都与职称相关,而且是正相关,职称级别高,工资涨幅大,职称级别低,工资涨幅小。

举例来说,初级教师的薪级只能是十一、十二级,中级职称的薪级档次,只能是八、九、十级,最高就是八级,而评上副高后,就可以晋升到五、六、七级,最高是五级。正高呢,套在一、二、三、四级,最高为一级。

各个薪级的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越往高处,差距越大。具体见套改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职称带来了教师工资上很大的差距。

说到退休教师的工资,现在叫养老金,是以其在职时的工资通过加减一些项目核算出来的。具体怎么核算,我不是做工资核算工作的,虽然懂点皮毛,但不敢乱说。

不过,有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在职时职称越高,在职时的工资也就越高,在职时工资越高,退休后的工资也就越高。这种极差,跟随教师一辈子,而且,工资的差距会随着养老金的提高而越来越大。

这是个基本的常识,因为养老金调整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普调,大家都一样,没人加若干元。这种情况下,退休金不同的教师,调整后退休金差额没有变化。另一种方法更为常用,就是按照按照退休金的百分比上调,这种情况下,退休金六千的,肯定比退休金三千的涨的更多。

综上,退休教师工资上涨,跟退休前的职称密切相关,职称越高涨的越多。


教师妹子一枝花


由于目前正处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过渡期,所以这个问题得分情况讨论。

第一类:老人。

2014年10月以前退休的教师是养老制度改革中的“老人”,他们还处于并将永远处于“两轨制”,即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的时候,他们不涨;而在职教师调资的时候他们跟着涨。简单来说,14年10月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钱叫“退休工资”,和在职工资一样由财政负担,随在职一起调。

老人退休时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会核定退休工资,这是和职称有着极强相关性的;退休后,当在职教师工资上调时,他们也会上调,这同样和职称相关。

下面找了份2014调资的实施方案,可以看出退了也是按职称涨。

第二类:中人和新人。

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属于“中人”;2014年10月后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属于“新人”。新人和中人都在2014年10月以后退休。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教师(包括其他机关事业单位),跟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一起调整;但在职教师涨的时候,他们不涨。 简单来说,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们的钱叫“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由社保负担,所以随着退休人员一起调整。

中人和新人的养老金在退休核定时,和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有很大关系,而历年的缴费基数又和在职工资有关,所以和职称有关系,但相关性没有老人们强,是透过缴费基数作用的弱相关。他们退休后,每年养老金调整一般会是组合拳,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而“挂钩部分”又往往与职称相关。

各省的挂钩方式差不多,下面以2018山西养老金调整为例。

其实2014年10月之后退休人员就不存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分了,算法基本都一样了(中人稍有不同),都叫退休人员。

总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定和职称有关系,但是2014年10月前退休的,养老金和职称是强相关;2014年10月以后退休的,养老金和职称是弱相关。






foxfairy


退休教师工资的上涨一直都和职称的高低“同频共振”——职称越高,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退休教师在涨工资的时候涨幅就越高,这是一条铁律。

那么就有人纳闷了:既然都退休了,都没有再参加工作了,凭什么高级职称的退休教师比中级、二级教师的退休工资要高好几百?传说中的职称,真的能体现出退休教师在职期间的工作能力吗?部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连语数英这三门主科都没有碰过,甚至连班主任都没有当过,但是他们评起高级职称来却如同搭上高铁,拿着比一线教师要高得多的工资,这种“暗箱”,想必当过教师的人都懂。

职称评审过程中,如果一直都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那么职称和教师待遇挂钩自然无可厚非,但职称评定过程中无法把其中的“水份”拧干,则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大部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拿我自己来说,从2008年到现在,中级职称一直未评上。有些人可能会说,肯定是你教学业绩糟糕透顶,否则这么多年不可能评不上中级职称!这么跟你说吧:这两年,我的考核分都是满分;近十年,我的考核分也全部接近满分,而且在学生参加每一次的统考、教学业绩评定的等级全是名列前茅。但是,无论我如何努力,就是评不上中级。按照我目前二级的职称,相对应岗位设置等级中的最高级11级。换句话说,如果我无法评上中级职称,那么意味着11级将是我一直无法逾越的鸿沟。因为在我们这边,只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老师,才能享受10级及以上的岗位工资。

我曾经多次咨询职称管理人员何时才能评上中级,他的回复一直都是这三个字:没职数!按照那位管理人员的说法,和我同一届毕业的、同一个地区的老师都没获得中级职称。刚开始我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后来,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三个月前,一位同一届同一地区的老师打电话让我帮忙写一篇论文。写论文干嘛?在我的“软硬兼施”下,他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他获得通过“绿色通道”评上中级职称的机会,这是在他动用了很多“人脉资源”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的。据我所知,他这些年来从未当过班主任,教学业绩也捉襟见肘,但人家有“绿色通道”,确实让人艳羡。

我不屑通过“非常规”的“绿色通道”来为自己的职称评聘清淤排障,我不晓得自己在退休的时候能否通过正规渠道拿到中级职称,但我真心希望,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会一直萦绕在我的身旁,职称评聘的流程不再走形变味,不合理的职称工资趁早魂飞魄散!

赞同取消职称的朋友,请点赞并关注;有不同看法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谢谢。


微雨润苗


2018年8月份开始,各省份已经陆陆续续发布对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方案。从目前各省发布的方案可以看出,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进行调整的。

从定额调整看,都是直接增加一定金额的养老金,这种和职称没有关系。

从挂钩调整看,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按缴费年限增加养老金,这种和职称没有关系;第二是以本人去年底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按比例增加,这个看起来也和职称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有职称的人员退休后一般相比没有基本的人员养老金会更高,因此增加的金额也会更大一些。

从适当倾斜看,主要是对高龄老人、军转干部、艰苦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倾斜,与职称也是没有关系的。

综上,职称对于退休教师的工资调整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因为职称对在职时候的工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如果养老金挂钩调整中涉及按比例增加,则会间接影响到退休后的养老金上涨。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退休教师工资上涨与职称的关系非常密切。就这一点而言,只要教师的技术职称存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教师的退金都与职称有关。大家知道,教师的职称分为员级、初级、中级、高级,其中:初级有十一、十二、十三三个挡次;一级(中级)有八级、九级、十级三个档次; 高级(包括副高、正高)有一、二级至七级七个档次。在职教师职称越高工资就越高,一般而言,中教副高教师职称五档的级别工资比中教一级教师职称十档的级别工资每月要高1500元左右,一年下来要多18000元。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其实就是本人的工资总额。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参保人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ⅹ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累计额÷计发月数。通过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很清楚了解到,在职时的岗位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越高,其个人养老保险的平均指数化缴费工资就越高,指数化缴费工资越高,不但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越高,单位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也越高,个人保险账户内所累计的储存额也就越高。因而在退休时计算养老金时对每个人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取着关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退休教师退休金的高低与其所评聘的职称有着多么大的关系呀。

有关系的还不仅仅在于计算退休时养老金上,即使在退休后每年基本养老金的上调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上调中,各地都釆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挂钩调整环节,大部分地方都根据本人上年度12月份基本养老金绝对数来增加1.5%至3%左右的月基本养老金。这样,技术职称高养老金额高的教师,在挂钩调整这个环节中又占了很大的优势。


叶公来帮忙


退休教师的工资上涨跟职称有很大关系。

首先我们退休工资的计算,就是根据职务职称来的。

根据我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退休工资计算办法,我们的退休工资等于基本工资乘以计发比例(根据工龄年限发放),再加上退休后职务所确定的生活补贴。

2015年以前,我们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方案也都是按照职务职级确定的。

比如2015年的退休金调整方案县处级增加460元,办事员和退职人员只能增加260元。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使用企业退休人员的计算公式,养老金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待遇越高。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待遇也越高。

而实际上,2014年10月之前的退休待遇还是基本维持老计算模式的原则,职务越高,相应的待遇越高。

由于我们职务较高,人员的退休金一般越高。我们国家养老金调整的时候,主要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

挂钩调整有一部分就是按照本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比如山东省是按照2017年本人养老金水平的1.7%进行增加。这一部分当然退休金越高,增加的待遇就越高。

另外,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还会按照本人的职务层级不同划分若干档次,分别乘以31元的相应调节系数,确定增加的工龄养老金。

所以,我们的职务级别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影响退休前的工资,退休后的工资也一样影响。


暖心人社


职称是让老师们又爱又恨的一个东西,因为职称的高低与每个月拿到手的钱是挂钩的。职称越高,每个月拿的的工资就越高。而且职称是伴随着老师一生的,所以退休以后的工资还是与职称有关系。

首先教师的基本工资就是职称越高,差距就越大。教师的职称分为员级,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级别。这四个级别之间又为多个档次,哪个档次拿多少钱都是规定好了的。而退休之后的工资,是按照你退休前的基本工资为基础进行计算发放的。你说与职称有没有关系?



虽然说现在养老金进行了改革,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方式进行计算。这三种方式与职称的没有什么关系的,而这三种方式只是针对“新人”来说,而这些新人距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呢。2014年之前退休的仍然采用以前与职称挂钩的方法进行退休金的发放和调整。

职称这个东西破坏了学校的清净,搅乱了老师们平静的内心。有多少老师为了评职称把上课都抛在了脑后,一心扑在职称的评比上。而在职称的评比上又出现了买,要职称的现象,有失公平。到最后很多顶着中级,高级职称的老师,却忘记了该如何上课,如何教学了。一个老师丧失了作为老师最基本的东西,空有一顶高帽而已,职称已经变了味。

老师水平的高低不应该以一个职称来衡量,衡量老师最好的尺子应该是学生的成绩,家长们的赞誉才是最好的标准。


大三老学长


2014年10月1日起,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纳入社会职工甚本养老保险,教师也不例外。虽然此项工作进展缓慢,但退休的原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5年起,每年都随着国家给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政策增加了养老金,当然退休教师也在内。

从近三年国家为退休人员调整增加养老金文件看,调整办法大多是从定额调整(每个退休人员都增加一样额度)、挂钩调整(与缴费年限挂钩、与退休人员上年12月份养老金挂钩)和倾斜调整(一般都是为七十岁的老年人和到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另外增加一部分)三个方面进行,并没有专门对有技术职称的人倾斜调整的政策规定。我们这里2014年以前,每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时,都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人员单独增加一部分,但从2015年起,每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文件中,就不再提及此事了。因此,我认为近三年退休教师的工资(应为养老金)上涨跟职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你提的问题对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教师应该还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因从2014年10月1日起,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纳入社会职工甚本养老保险工作进展缓慢,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大多省份以2014年9月30日工资为基数,临时按原来参加工作年限老办法计发了养老金。待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纳入社会职工甚本养老保险工作完成后,要重新按参加社会职工甚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时确定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计算办法重新计算。这样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教师退休前领取的工资(包括与职称挂钩的工资)作为参保缴费基数按规定比例缴费的多少会影响到退休时按月领取养老金多少的。但这是确定退休时按月领取的养老金多少,不是“退休数师工资的上涨”。这可能也是你想问的。



我爱我家214230147


退休教师工资上涨与职称有关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职称是教师退休工资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在退休之后,其在职时的职称就会随之取消。在当前的退休工资发放中看似与职称的关系并不大,因为职称没有,退休之后的工资上涨也是按比例上涨,并不是按照职称或者职务进行调整。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前的退休工资上涨中虽然大家都是同一比例进行调整,但各自的基数是有所差异的,基数越大,他能涨的工资肯定就越多,而且与基数低的退休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肯定会越来越大。

因此,不管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改革,如何推进,只要我们在退休时不同职称之间工资有差距,在退休之后肯定就会出现工资差距。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教育、体制内问题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