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不加入轴心国统一世界呢?加入同盟国是美国良心发现吗?

吧丢



美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其原因就在于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精明的成为一个投机分子。在大战初期,他作为一个中立者,两边供应军事物资和武器大发战争财。而一旦到了战略转折点的时候,他就会立即选边站队,以拯救者的姿态收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初的态度也是一种不明确的模糊态度,冷眼旁观着两大阵营的死磕。随着战局发展的不断深入,美国的态度也在进行相应的微调。因为日本在东南亚的行动,严重的伤害了欧美国家在亚洲的利益。

特别是日本不断攻击美国的殖民地,跟美军开始正面对垒,这让美国政府非常恼火。不得不对日本做一些制裁,来表明一下态度。这让日本深深的感到了美国带来的威胁,特别是太平洋舰队,离日本本土距离并不是特别远,日本军部认为,随着日军在亚洲的攻势陷入僵持状态,美国随时会在日本疲于奔命的时候,突然给予致命一击。为了消除这个隐患,日本军部制定了大胆的偷袭珍珠港计划并予以实施。



这种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深深的刺痛了美国的神经也打醒了美国人。这次袭击让美国明白了在世界性的大战中作壁上观是不可能的,而且此时德国进攻苏联也陷入了胶着状态。德国折戟莫斯科城下,这让美国嗅到了介入战争的最佳时机就是这个时候。


就是在苏联进入战略反攻的时候,美国果断的出手了,领导英法联军在西欧方向对德军予以打击。在苏联发动了对德军的势如破竹的反击当中,苏军很快攻进了柏林,美国也捡了了很大的便宜,几乎没有付出很大的代价,就占领了大半个德国,得到了二战中的最大胜利果实。

随后开始向日本报那一箭之仇。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没有所谓的良心不良心的问题,有的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抉择。如果日本不主动向美国发起攻击,或者苏联根本抵挡不住德国的进攻,美国在欧洲参与战争的可能性就很小。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国埋头继续发展,陈兵备战,准备进行本土防御。



谢金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格局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虽然二战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但今天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而在整个二战期间,前期作壁上观的美国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因为二战时美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具备了决定二战走向的实力,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国选择加入任何一个阵营,那么这个阵营必将能够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比如二战期间美国选择加入了同盟国,因此同盟国取得了最后的辉煌胜利。而在人们普遍的惜败心理作用下,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国选择加入轴心国,那么轴心国也一定能够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

真的是这样吗?静夜史认为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加入轴心国,而只能选择和同盟国并肩作战。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美国和轴心国不是一路人

我们今天所说的轴心国一般认为有三个国家:即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和亚洲的日本。实际上除这三个国家之外,还有欧洲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亚洲的泰国等,它们和德意日共同组成了轴心国阵营。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轴心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国土面积狭小,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国土面积狭小,才使得它们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1929年的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严重打击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日本损失更为惨重。

经济危机是考验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美国因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力强大,能够以庞大的国内市场来缓解经济危机。但是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较少,因此他们不具备缓解经济危机的巨大国内市场,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向外开拓市场,通过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来缓解经济危机,所以他们最终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战争道路,成为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由于综合国力相差悬殊,美国和德日等国缓解经济危机的方法和措施不同,因此美国成功的避开了法西斯上位的社会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不可避免的最终走向法西斯独裁和专制。

一直以来,美国的国家体制都相对民主,而德国和日本等轴心国则具有浓重的军国主义和独裁传统,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美国和德日在对外政策方向上的根本不同。

从综合国力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上来看,美国和德日等轴心国压根就玩不到一块儿去,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不是一路人,他们最终也不会成为同一个阵营的盟友。

2、轴心国阵营结局必败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多次分析过轴心国崛起和衰落的原因。

以德国为例,法西斯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除了希特勒和他的团队非常励志,非常努力。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秩序难以维持。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情形下,西方的大资本家面对市场失灵的情况束手无策,为了能够迅速恢复市场秩序,他们不得不选择剑走偏锋,默许法西斯的壮大,这给了希特勒的法西斯组织迅速崛起的可能性。

另外,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虽然沉重打击资本主义世界,但对于新兴的共产主义国家苏联而言,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使得苏联在西方世界蒙受巨大打击,一蹶不振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西方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西方国家社会开始动荡。

而法西斯具有天然的反共传统,这使得法西斯能够成为阻碍苏联红色输出的一个重要屏障。

基于这样的考虑,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德国有意纵容,推出了绥靖政策,通过牺牲英法在东欧的一些小国盟友来促使德国逐渐壮大,并力图将祸水动引,使德国和苏联出手。

从本质上说,德国法西斯是西方大资本家用来缓解经济危机和对抗苏联的一个重要工具,或者说是一条狗。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有用完即扔的可能性。

在德国法西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大资本家的默许和支持是其能够维持的最重要原因。但如果这个工具或者这条狗完成了他的使命,比如说缓解了经济危机,或者消灭了共产主义苏联,那么它将不再有存在的必要。而我们知道经济危机迟早会过去的,因此大资本家和德国法西斯的决裂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法西斯的本质是掠夺和暴力,他们能够上台虽然是通过民选,但是更多的中产阶级和底层无产阶级是被法西斯绑上了战车,而捆绑他们的绳索,就是法西斯许诺给他们的各项社会福利。我们知道法西斯需要的资金更多的是通过对外掠夺,如果对外掠夺一切顺利,那么这个庞氏骗局就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而一旦对外扩张受到挫败,没有给中产阶级甚至无产阶级带来曾经许诺的福利,那么中产阶级、无产阶级与法西斯的决裂也将是必然事件。

我们知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总打胜仗,所以决裂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大资本家和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法西斯注定难以为继。

从本质上说,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成员,如果选择加入轴心国阵营,就意味着自己放弃了主人的身份而变成工具。况且,美国如果加入轴心国阵营,充其量是为轴心国续了一段时间的命,因为轴心国的畸形架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在战争中决定美国最终抉择的不是良心,而是利益。

从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首先参战的国家,这为美国保存了相当的实力。但是美国能够在战争胶着时迅速加入其中一方,并且在战争胜利后获取最大的权益,这个是美国的一贯做法,和良心并没有什么关系。

德国和日本同属于一个阵营,如果日本不去偷袭珍珠港,或许美国参战的时间还会再晚一点。不过不管早晚,美国的选择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同盟国!

多有疏漏,还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二战的时候,美国不加入轴心国而是加入同盟国,并非是美国良心发现,而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美国人就没有想过统一世界。如果美国人有统一世界的伟大理想,那么他们在从13个州向50个州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不进入苏必利尔湖以北广大地区去开疆域拓土地?把那么大一片地方、世界第二的领土留给了加拿大,羸弱的加拿大呢?

从哲学角度分析,加入历史学元素,统一这个事不可能长久。有句老话说的好,凡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哪来的永久的统一?美国人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二战爆发了,他们加入随机的一方,牺牲几千万军人,统一了世界,然后过了几十年,来个合久必分,他们不是傻子做买卖了?

因此,美国在二战之初就没有参加这次大战的决心,他们关注的是多向参战国卖点军火或其他物资,赚来钱让美国人的整体生活水平略有提升。偏偏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不想让美国人主导太平洋的海上秩序了,那么美国不加入同盟国打日本,难道要加入轴心国打苏联?要打他们美国人早就打了,不用等到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再打。

换一个角度。如果当然偷袭的不是日本,而是英国人,比如偷袭了波士顿,那么美国人有可能就加入轴心国,痛打年久失修的日 不落帝国了。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也没有想统一世界。因为美国人不仅科技发达,他们的战略评估也挺厉害,连我都评估出来,美国人不可能统一世界,难道美国的评估大师们会不知道这个结局。所以,美国人霸道是霸道,但是霸道不是傻,是不会去做统一世界的蠢事的。


军林天下


二战开始之前,美国政府通过了所谓的“中立法案”,也就是美国承诺不会参与欧洲战场上的任何一方。然而当法国沦陷,英军败退英伦三岛时,美国国内曾经产生过加入轴心国的提案。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德国统一欧洲,那么美国就应该加紧占领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同轴心国一起瓜分世界。

然而这个提案瞬间被否认,因为美国的大财阀发现,德日并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也就是说德日一旦占领了欧洲和亚洲,那么美国也注定国将不国。因为美国建国之后,一直是通过贸易和金融来实现崛起,也就是说假如德日摧毁了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最终受损的就是美国。



美国的霸权不是体现在军事上,穷兵黩武的国家一定不能长久,美国霸权的根本在于其金融霸权。一战结束之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也正式建立起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体系。从二战爆发来看,美国时刻在担心德日过度扩张,最终会使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崩溃。


而罗斯福上台之后,面对经济大萧条的无能为力,更是让他明白了美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先控制世界金融,而且开始了对美元体系的探索。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便要求世界贸易必须以美元结算,当时美国的底气就来自于当时只有美国能够援助昔日的那些资本主义强国。

所以说二战美国所做的每一步决策,都不得不令人佩服,二战也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催化剂。可以说德国如果不在欧洲开战,那么美国绝对无法成长为超级大国。二战美国迟迟不对轴心国宣战,其根本就是美国在准备最后割韭菜,也就是等各国实力都半死不活的时候,美国在开始强势介入,趁机夺取最后胜利的果实。


小司马迁论史


美国加入哪一边,首先看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加入轴心国,只能锦上添花。

德、日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没有美国,他们就可以包打天下,美国在轴心国一方,没地位、不重要,最多在后勤方面帮帮忙、打个下手,将来也没什么话语权,让德、日控制了亚欧大陆和非洲,养肥了它们,下一个完蛋的,就是它自己了。

加入同盟国,叫雪中送炭。

西欧国家大多都被占领了,英国也只是在毫无胜算的顽抗,一旦德军登陆,它也只有被占领的命运,英国人求着美国加入,不惜割让了大西洋、太平洋上的众多英控岛屿,换美国的旧军舰。帮助英国,美国可以掌握话语权,让英国可以跟着自己走,自己当老大,德国在欧洲大陆抢劫了大量财富,打败它时,还可以顺手把德国抢到的财富,变成自己的,而其他国家,都己经打成了穷光蛋。战后,还可以利用苏联强大的危胁,迫使西欧国家只能跟着美国,再把从德国人手中抢来的欧洲国家的财富,通过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借给欧洲国家,掌控它们的经济,排除反美势力,还能让大批美国公司打入西欧市场,不仅把贷款又挣了回来,实际所得更多。

然后,看谁能获胜。

在众多美粉、德粉看来,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打不过德国,而实际上,美国却通过莫斯科会战看到,苏联有能力打败德国。它先用少量援助试探,当看到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即将取得重大胜利,扭转战争局面,击败德国己无悬念时,它才加大了援助计划,但它仍只是个计划,运入苏联的援助仍然不多,当苏联在库尔斯克再次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德国败局己定,美国的援助,才迅速以更大的规模到达苏联。为什么这么做?强大的苏联,才能让欧洲的小伙伴们紧跟在自己身后。

就像买股票,看上了一支正下跌的股票,发现可能止跌上涨,先买一点试试看,结果真的开始止跌了,想着还有可能反复,再继续观察,发现有上涨的趋势,又追加购买一些,但仍不投入太多,还是怕反复,一天,突然发现,上涨趋势强劲,己不可逆转,赶忙把计划投入的资金,全投进去。苏联就是这样的股票,美国并不是在苏联这支股票的发行方挣钱,而是用这支股票,吸引欧洲的散户们追涨,散户们被吸引过来,美国偷偷涨价一点点抛售,一步步抬高价格,将欧洲散户们的钱装进自己口袋。


沉140769451


从美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属于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在欧洲和亚洲已经战火纷飞的时候,而美国却在北美,东西两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南北无强敌,生活好好的,谁愿意去打仗呢?当时美国警告日本不要继续入侵中国(可能是影响了美国在华的利益),日本没有听取美国的警告,之后美国停止了对日本的石油输出。战争是一部巨大的石油机器,没有了石油日军很难发动战争,为了夺取石油,日本计划掠夺东南亚国家,可那边有英美国家的利益,如果想掠夺,必须把美海军都沉到太平洋里去。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就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日本这一做法无疑把美国逼到了同盟国的一方,之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


小闫聊天室


请正确认识二战。

美国参战不是因为野心,而是珍珠港。哪怕珍珠港现在看来一片疑云,可谁也不能否认,轰炸珍珠港是日本自己的独立判断。

其次,二战的战场确实是同盟对轴心。可是对于美国而言,战场却主要存在于政治。早在珍珠港之前,美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二战之旅。美国的二战不是打败轴心,不是打败独裁,而是打败垄断和旧有世界的体系。美国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大肆发动侵略,扩张土地。但他可以形成霸权。所以,美国的以完成对旧有世界格局的破坏和建立自己的霸权为目的的战争伴随着整个二战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在珍珠港之后。

旧有的世界,美国经济领先,国力强大,可是世界第一依旧是大英帝国。庞大的殖民地和强大的舰队,日不落帝国的威严依旧。破坏他需要一场战争,哪怕还有一个轴心体系在参合。而拆分他,只需要在同盟和轴心之间搅合几下,一些工业产品甚至只需要一点点的物资就可以。

所以,美国义无反顾的参合了进来。德国在欧洲打得热血沸腾,美国在大西洋买的兴高采烈。如果不是日本参合,美国甚至可能用援助物资将战争拖到苏联卖海参崴,英国当新加坡……

参战这种事儿,不是非得用枪的。打仗的对手也不一定是对手。二战不过是轴心国为了自己的野心开启的一场杀戮,在美国看来这也是他完成自己霸权主义理想的机会而已。

以上均属胡说。请大家笑笑过去。



庆白


二战的时候,美国一开始并没有选边站,而是选择了孤立和中立,但是仗打到一半的时候,美国加入了同盟国阵营,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加入对于二战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变化,但是美国为什么随后加入了同盟国阵营,而不是轴心国呢?

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就是珍珠港被日本袭击,而日本袭击珍珠港就是美日太平洋上矛盾的体现。


原因当然有很多,不过最直接的原因是美日矛盾。日本是在美国之后崛起起来的太平洋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各大列强之间主要存在几对矛盾,包括英德矛盾、法德矛盾、苏联和西方的矛盾、美日矛盾等。在这些矛盾中,英德矛盾和法德矛盾是主要的列强矛盾,这促成了英法组成了针对德国的军事联盟,而苏联则和整个西方存在矛盾,这主要是意识形态问题。

图中的圆圈内就是日本二战时军事力量到达的范围图,当时日本的存在已经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势力压缩到了东太平洋,美国压力也很大。


日本在20世纪崛起很快,在19世纪末击败了清朝北洋海军,在20世纪初击败了沙俄舰队,打赢了日俄战争,崛起为太平洋上一个新的强国,随后日本改善了和英国的关系,从英国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包括海军的战列舰等。英国一度寄希望于日本能够牵制崛起的美国力量,因为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国家之一。

一场中途岛海战,美国打掉了日本4艘舰队航母,对日本影响很大,可以说,正是美国的参战,让日本走向了战败。


美国是太平洋上的传统霸主,即便是在英国一超独霸的年代里,美国也一直独居太平洋地区老大,但是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迅速崛起,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在二战一开始的阶段,日本使劲的进攻东亚及其周边,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权力,日本打到印尼、菲律宾、几内亚地区的时候,美日战争实际上就已经不可阻止了,因为日本必然会因为需要石油和橡胶资源进一步扩大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图为日本二战时的金刚号战列舰,他是太平洋战争一开始,日本联合舰队最活跃的主力舰。


美国警觉的中止了对日本的石油和橡胶出口,这是导致日本走上涉险进攻美国的重要因素,日本本不想拖美国下水,因为美国一旦对轴心国宣战,那么对于日本德国都很不利,但是美国的制裁让日本感到了危险,日本军方开始幻想,如果能够一举摧毁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优势,那么日本就能取得最后的霸权。

正是日本的打击,让美国民间到政府一片愤怒,图为罗斯福向日本宣战的画面, 美国的宣战直接改变了太平洋战场力量对比。


英法一开始也没想要打德国,一开始德国打了波兰等国后,英法虽然宣战,但是抱着将德国注意力引导到苏联身上的想法,并没有实质性的对德开战,但是万万没想到,德国能够杀个回马枪,在打苏联之前先打了法国,于是苏德矛盾和英法与德国的矛盾忽然成为统一立场,形成了英法苏联盟,美国在被日本袭击后,顺势加入了同盟国阵营。

图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合影,其中,美国和苏联能够走到一起,也实在是德国和日本自己作出来的。


应当说,正是德日两国贪心不足,总想着到处树敌,才招致了美苏分别加入了同盟国阵营,本来苏联对德国存有幻想,而美国也并非非要加入战争,但是德日的各种攻击,最终为自己引来了战败,这正是历史的制裁啊。


海事先锋


因为他们知道毛主席的厉害一旦加入轴心国就是与毛爷爷为敌那么他们就必败无疑了。


ZH哼


我来提出一个“造反派”的观点,德国为首的奥匈帝国被美国、英国、法国等协约国打败,德国在“凡尔赛”投降协议上签字,1.德国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在中国的山东半岛,旅顺军港转交日本2.波兰获得独立,3.德国割让了大量土地给澳大尼亚、法国、英国4.德国必须向协约国赔偿2690亿金马克,相当于9.6万吨黄金5.德国交出所有的大洋舰队,陆军重型火炮和机枪,德国不能再生产马克蕊重机枪……

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垮了德国的国民经法,马克贬值,物价飞张,人民苦不堪言,至今德国人民仍然希特赖上台向压迫者、剥削者举起反抗的大旗,在道义上是正确的!我把这一现象取名为二次大战因德国“造反派”反抗而起,谁是剥削者?当然就指的英国、法国,还有大洋彼岸的美国,希特赖发动二次大战的目的,终旨,其实开始就是收回德国一战失地,拒绝支付战争赔款。美国会选择与德国希特赖这个“造反派”这一边吗?根本不可能!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就是美、英、法国是既得利益集团,希特赖的战争锋芒就直指“凡尔赛”和约造成的世界不平等世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