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总的来说一句话:不是日军太无能,而是盟军太强大,鬼子很少有机会接近对方施展刺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代刺刀最早并非日本人的发明,而是欧洲人的专利产品。在残酷的战场上,欧洲的三段式射击战术一旦被敌军的步兵和骑兵突破,就只能选择与对方拼刺刀。因此拼刺刀战术也是由欧洲人发明,只是后来传到了亚洲。中日两国军队其实都喜欢拼刺刀,清末组建的北洋新军操练的项目就有拼刺刀。但日本却是把拼刺刀发扬到极致的国家,鬼子从小就训练拼刺刀,无论性别的差异。

由于长期训练拼刺刀,日军的基层部队拥有许多拼刺刀高手。在抗日战场上,日本非常喜欢与中国军队拼刺刀。日本人觉得与对手拼刺刀是尚武精神,中国军队则是被逼无奈,没有弹药只能拼刺刀。有充足的弹药,直接拿枪突突鬼子更加痛快。这里讲个干货,日军拼刺刀前是关闭三八大盖保险,而不是退子弹,别被抗日神剧骗了。鬼子的三八大盖伤害不高,但穿透力强,日军测算过,由于拼刺战场敌我密集交错,三八大盖射出的子弹很容易贯穿对手身体后再击中自己人。因此,关闭其保险其实是为了避免伤害战友,而不是所谓的“武士道”。

如果一对一进行拼刺刀,中国军队其实是处于劣势的一方。日本觉得拼刺刀发起冲锋具有相当强的气势,毕竟打起仗来,士气高涨非常重要。在人高马大的美国人和苏联人面前,矮小的日本人拼起刺刀来也不会吃亏。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在太平洋战场上,苏军和美军根本不给鬼子拼刺刀的机会。二战时期的苏军和美军机械化程度高,装备大量的自动化武器,日军很难进行近身作战。所以我们经常会从影视剧中看到,鬼子发动人海冲锋,直接被美军收人头,这倒是真的。

太平洋战场的日军都是鬼子精锐,大部分是甲等师团,这些官兵的作战意志毋庸置疑肯定是效忠天皇。日军不是不敢和美军等拼刺刀,而是非常想与对手拼刺刀,因为这样可以发挥其优势。不过,苏军和美军则直接用强大的火力教日军如何打仗。二战时期,美军的一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步枪,一挺勃朗宁轻机枪,一把春田狙击步枪,还有数量不等的威力强大的自卫手枪。在后期作战的时候,美军基层步兵班居然拥有三挺轻机枪。这样强大的火力可以压制鬼子一个小队。火力强大和持续性也有个弊端,那就是对后勤过度依赖。苏军和美军与鬼子拼起刺刀,只有一种可能——没弹药了。反过来看,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更差,最后还是难逃发起万岁冲锋的结局。

参考文献:

1.儿岛襄:《太平洋战争》

2.赫英斌:《二战美国单兵装备》

“许述工作室”成员“醉卧沙场”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二战中,日本兵是最喜欢与对手拼刺刀的,而且日本兵也非常擅长拼刺刀,曾经在中国战场,倒在日本兵刺刀下的中国士兵及平民是不计其数。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步枪前端都配得有刺刀,而且刀身比较长。可见,日本兵已经把拼刺刀作为了他们非常重要的一种战术。这与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是分不开的。但是,在二战后期,日本兵却不敢与美国大兵和苏联士兵来拼刺刀,这是有原因的。

在太平洋战场,当美国与日本在东南亚一些岛屿上面做殊死搏斗时,因武器装备不如美国大兵的那么精良,所以日本兵就想办法寻找与美国大兵拼刺刀的机会。刚开始,日本兵也曾经与美国大兵拼过刺刀,而且取得了很多优势。日本兵仗着身材矮小,东南亚的岛屿上又丛林密布,日本兵借助丛林的掩护悄悄向前推进,然后出其不意地端起刺刀叫嚣着向美军猛扑过去。美国大兵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在他们平时的训练课程中并没有拼刺刀的练习,而且也没有像样的冷兵器。所以牛高马大的美国大兵面对日本的刺刀冲锋是根本就不知所措,被捅死了很多,剩下的只有溃逃,损失相当严重。

后来,美军指挥官痛定思痛,便制定了一套便于近战的战术方式。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人手配备一把手枪。因手枪体量小巧,携带方便,射击角度又灵活,而且射速不如步枪,所以就算穿透了日本兵的身体之后也不会误伤自己人。所以, 下次再遇上日本兵哇啦哇啦冲过来时,美国大兵抬手就是一枪给他直接崩了,根本不给其展示刀法的机会。但手枪有一个弱点,就是每个弹夹只有6发子弹,而且有时会子弹卡壳,所以后来,美军便自发地结为几人一组,同伴之间相互轮流掩护装弹。因此,日本兵以后就不敢与美军近战了。

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在诺门坎进行战斗时,面对苏军的机械化部队毫无胜算,所以也曾经想过用拼刺刀的方式来进行战斗。但诺门坎地区是清一色的广阔平原地带,非常适合苏军机械化部队作战。每次作战的场景一般都是前面是厚重的钢铁怪兽坦克在前隆隆推进,天上有飞机嘶叫着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进过坦克飞机的清理之后,剩下的日军也就是残兵败将了。如果还有日军不知好歹向苏军进行刺刀冲锋,很简单,苏军的冲锋枪可不是吃素的,还没近身就像割韭菜一样给直接突突掉了。【阙兴明】


大国策


事实恰恰相反,日军十分想和美军、苏军拼刺刀,但人家不愿跟他玩儿,各种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就给鬼子给突突了。

经常看抗战剧的都知道,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在日军近距离交战时都会选择拼刺刀或者大刀片砍鬼子,这并非神剧情节,而是因为我军装备太差,普通士兵根本没有手枪、冲锋枪等近战武器,像八路军连人手一支步枪都达不到,一旦鬼子冲进本方阵地,只能选择拼刺刀。


美军、苏军就不一样了。这两位堪称二战期间最富裕、火力最猛的军队。当中国战场的武器装备还停留在一战水平时,人家已经是二战中的顶尖土豪了。

先说说最擅长割韭菜的苏军。

苏联和日本的交战时间很短,因为鬼子实在太不经打。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军好歹还和苏军拼了一把,双方互有伤亡,但鬼子此后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以后,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经历过德军考验的苏军堪称地球最强部队,面对号称日本最精锐之师的70万关东军,苏联根本不用主力,坦克集群在开阔的东北平原上突击猛进,打得关东军屁滚尿流,拼刺刀?根本不给你机会。

即便是步兵冲锋,鬼子也是送死。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射程200m,容弹71发(弹鼓),射速900发/分,鬼子们还没冲过来,就被割韭菜了,子弹吃不完兜着走。

再说命最值钱的美军。

美国和日本主要在太平洋战场打仗,岛屿登陆作战时的主力是海军陆战队,美军士兵除了配备最基本的单兵武器——步枪外,还有汤普森冲锋枪、手枪,最后才是刺刀或匕首。

由于武器装备落于下风,日军就喜欢近战拼刺刀,一开始,美国大兵面对狂叫着冲上来的鬼子也曾拼过刺刀,但他们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鬼子的对手。

美国大兵很爱惜生命,也很畏惧鬼子的拼命精神,所以美军给士兵每人标配一把手枪(通常只有军官才配手枪),尽量避免和日军近距离接触。如果避免不了近战,美国大兵的汤普森冲锋枪一阵突突,让鬼子没有拼刺刀的机会;冲锋枪没子弹了,可以用手枪;手枪换子弹时,战友可以相互掩护,轮流换弹;最后都没子弹了,才拼刺刀或匕首。

试想一下,如果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拥有美苏两国的精良武器和无限子弹,我们的战士还需要饿着肚子和日本鬼子拼刺刀吗?所以说中国士兵不是喜欢拼刺刀,而是不得不拼刺刀。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我是军林纵横!

事实上,这个问题严格地说来,是个伪命题。不过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尤其是看当年日军的凶悍,正视当今“神剧”不无好处!

对上美军、苏军,日军不是不愿意,而是很愿意拼刺刀,因为重装备不如人,如果以拼刺战胜对方不是很合算吗?

装备也适合拼刺

二战时期的日军,拼刺是其一大优势。要知道,日本兵的训练简直就是按照特种兵的标准来训练的。(战争后期因兵员严重不足素质下降不算)当然这不是指日军的身高,确切地说,当年的日本兵个子小得很。

有资料显示,1927年,日本颁布的《昭和2年兵役法》曾将适龄青年分为5种。身高超过150厘米,且各项身体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甲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50厘米以上,身体大部分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乙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45厘米以上的属于“丙种”,有精神异常或者身高不足145厘米的属于“丁种”,而完全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员一般被划为“戊种兵役人员”。

这身高

日本军方针对这一特质,进行了一系列训练工作,把每个青壮年培养成能够单兵的作战军人,不仅武器操作课程抓得很紧,更重要的是单兵体能训练、刺杀训练更是强项。

其专业军事素养,吃苦、耐劳、不怕死,负重长途行军等在战场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度令交战对手头疼。

日军之所以如此喜欢白刃战,原因就是因为国小资源匮乏,他们认为装备冲锋枪不仅造价太高,实际作战效益赶不上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长途袭击是其惯用打法

许多日本部队队倾向于白刃格斗。很多日本男子从小就接受刀术训练,以至于许多老兵(到抗战后期后源素质就整体下滑了)对于人体的肌肉都十分熟悉,可以巧妙地直接将刀尖插入敌人的心脏。

当年中国抗日战场,很少有部队在白刃格斗中能战胜日军,其实美俄也怵。

比如说美军,刚开始也被其气势吓倒,伤亡较重,非常头痛日军的这种打法。后来,美军研究发现,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理想武器。

美军白刃格斗也怵

实战证明,手枪在白刃战中作用最好。它的长度短,可以轻易转向任何一方射击,射击姿势也可以五花八门,装药少,即便近距离击中第一个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威力远超过刺刀。一旦遇上短兵相接,美军更是将三个人编为一组,如果出现其中一个人子弹打空的情况,其他两人可以掩护装子弹。美军短枪对刺刀的战法一出,日本人再也不敢随便找美军拼刺刀送死了。

到后来,美军发现火炮、飞机、喷火器的效用以后,干脆近距离作战也尽量回避了。

俄军同样不愿近距离缠斗,坦克集群冲锋,大量火炮的轰击,令日军的白刃格斗根本没有市场。


军林纵横


美军、苏军的装备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经济实力的差异决定装备上的差异,让日军在诺门坎战役惨败,那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

长期以来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日军在进行白刃格斗前都要先进行一轮齐射,也就是要尽量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否则至少也要打乱敌人队形,以便在肉搏中占据先机。用刺刀进行白刃战,这也许跟他们的信仰有关,很多日本男子从小就要接受刀术训练,在战场上有白刃之战的必要时,也是彰显他们对武士道精神的忠诚,以及拼死一搏的决心。

▲二战日军三八式步枪

尽管如此,由于二战时日军的单兵装备落后,同期的英苏双方可算是强国军队,已经进入速射武器时期,日军仍旧使用仿造德国1898年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三八式步枪,而美军、苏军的装备都是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美苏双方的军队都有配备适合近战的枪械,试问当手上有更好的保命利器,怎么会用刺刀比拼呢?除非万不得已,基本上不会与日本进行白刃战的。相对而言,日军的手动式单发步枪确实不适合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同美军及其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进行的军事行动。当时美军 在 近身武器装备上就没有日军那么精良。日本兵又仗着身体矮小,在岛屿上的草丛中埋伏,丛林密布有效地掩护了他们的前进,美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没有任何防范,所以被捅死很多,最后只能溃逃,损失相当惨重。

美军在后来研制了一套近身战术,也给士兵配备了手枪。那种手枪的射速没有步枪快,但是方便携带和使用较为灵活。虽然在中途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但过了九个月后,美国航母与舰载机的数量都将是日本两倍,经济实力的差异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美军击败日本的手段,全靠强大的空中优势,战争后期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并且日军的战术思想也不如美军,日军不装备冲锋枪,总强调近身肉搏,其结果就是人还没有接近,就被美军的M1汤姆森冲锋枪发射的弹雨扫倒。后期就是装备上的差异让他们不敢跟美军拼刺刀。




血战诺门坎事件,那是日本东线厮杀损失惨重后还是没有善罢甘休,再次向苏军发动进攻,其第一次炮火急袭就发射了200吨弹药,蒙古大漠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日军步骑兵开始冲击苏军阵地,这时关东军炮兵团团长内山突然临时决定延长炮击时间一小时,结果猛烈的炮火准确地落在了发起冲锋的日军队伍中,加上苏军从正面铺天盖地压上来的毁灭性炮火,日军的进攻部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诺门坎战役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败,这场战役树立了苏军对日军的心理优势,也奠定了苏联远东边境地区的稳定,它也是日本放弃“北进战略”,美军的军事力量又不容小觑,这也许就是日军不敢再想跟美苏双方拼刺刀的原因吧。


协虎战争史


二战中,日军擅长白刃战,特别是在中国战场一言不合就拼刺刀,但是不敢和美国和苏联拼刺刀是由于双方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主要使用的三八大盖的步枪,由于中国武器装备落后,日本的三八大盖在中国战场显得威力很大,日本本就尊重武士刀精神,一言不合就拼刺刀,于是面对当时军事素质弱的中国军队,喜欢拼刺刀;

而二战时期,美军和苏军的士兵普遍装备的都是冲锋枪等自动为武器,甚至坦克都很普遍,在战争初期,日军也尝试过与美军、苏军拼刺刀,但他们发现在他们还没冲到强大的美苏军队面前,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于是日本人学乖了。在后来与美苏军队的作战中,日军大多都躲在要塞和坑道里与美苏军队作战,这样也使美军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时,日军为了躲避美军强大的火力攻击,竟然把整座山掏空来抵御美军的进攻,使美军死伤惨重。


密探零零发


美军表示:凭本事就能冲锋枪扫射,为啥要用刺刀?

二战时期,日本的拼刺刀战术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其白刃战的能力,让中国军队在内的许多国家付出重大代价。但是,为何日本偏偏就不能和美军和苏军拼刺刀呢,其实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他们没有办法。

美军和苏军与中国军队不一样,他们都是拥有大量的自动火器和重型装备的军队。日军如果试图进行白刃战的话,势必要在近距离内和美军苏军交战。日军和美军苏军的火力差距实在太大,基本上日军步兵难以前进到距离美军和苏军步兵极为接近的距离,在这之前就会被对方的重型火器所消灭,或是被对方的自动火力所拦截。

即使是到了比较近的距离,美苏双方的军队都配备有适合近战的步兵轻武器,例如手枪和冲锋枪。不到万不得已,美军苏军都不会和日本进行白刃战,基本上可以使用枪械来对付日军。毕竟冲锋枪和手枪在近距离的使用还是非常好的,相比之下,日军的手动式单发步枪实在不适合近距离战斗。

最后,日本士兵在亚洲还有着身体素质的优势,但是面对苏联或是美军时,这个方面的优势完全没有了,手持工兵铲的美苏士兵也不是好对付的。


科罗廖夫


日军:我们蝗军士兵,就是被冲锋枪扫成筛子,就算是被喷火器烧成烤肉,在军官的一声令下也要板载冲锋! 诶呀妈呀堑壕待着真安全(真香)。

刺刀冲锋和白刃战这种一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澎湃的战术在日军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战术意义和精神意义,在奠定日本列强地位的日俄战争中,鬼畜乃木希典大将就成功的让数万日本年轻人向俄罗斯帝国军队发动刺刀冲锋。虽然战斗获得了胜利,但是损失的人数一度让所有士兵的母亲恨不得把乃木希典剥皮抽筋。

日俄战争根本就是拿人命堆出来的

但是乃木希典作为日军武士道的集之大成者,虽然作为一名军人他就是个傻子,但是作为一名臣子拉出来作为正面典型还是非常不错的。因此日本人在一战和二战的战术训练中非常重视“武士道”精神体现的白刃战和刺刀术(日文为銃剣術)

(在中国战场小太爷这种瘸子还能拿刺刀捅死日本兵,只能说小太爷战术素质太过硬了)

从物质方面讲,日本的工业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在军队进行武器设计制造时为了减少后勤的压力,尽量使用友坂6.5mm子弹。军队中的轻武器子弹一律使用8mm南部手枪弹和6.5mm以及7.7mm弹药。武器也是尽量从节省弹药减轻后勤压力下手。因此从一战结束之后,日本就建立了以38式步枪、大正十一式机枪和92式重机枪为体系的轻步兵装备体系。(虽然这些武器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更换,尤其是歪把子早早就撤装了)

从精神方面来讲,日本士兵训练时虽然格外重视高精度射击,但在平时训练的时候非常重视刺刀见红的精神,在日本士兵看来刺刀拼杀是一种公平且武士的决斗。因此从基层士兵到上层军官都非常重视刺刀术,实际上对于高层来讲,刺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弹药消耗和后勤补给压力,这才是最主要的。

刺刀见红对于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非常好用,大兵团战斗的时候日军的火炮对中国军队有着绝对的压制,面对缺衣少弹的中国轻步兵,发动刺刀冲击收到的火力压制比较少,反而还能取得不小的战果,甚至比高精度步枪射击好用。

然而面对高度工业化的美国的苏军的时候,无论是冲锋枪还是火焰喷射器,亦或是钢铁洪流,任何一个战争机器面前日军的万岁冲锋也只能变成自杀冲锋。在战争彻底变为后勤上的战争和工业上的战争的时候,日军贫弱的火力已经无法用万岁冲锋弥补了。因此即使发动了刺刀冲锋,也只是给对面送人头。莫不如从中国战场学习一下游击经验,化整为零逐个杀伤。

二战日军在太平洋地区取得的战果实际上都是从中国学习的经验:瓜达尔卡纳岛的战斗证明了大规模刺刀冲锋没有任何作用,于是使用中国军队的游击战术,隐藏起来,利用诡雷、陷阱等发动偷袭;而硫磺岛战斗使用了中国的地道战,将整个折钵山作为一整个构造严密的工事,美军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才取得了硫磺岛的胜利;后来的冲绳战役更是让美国人了解到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听说你们日本人向我们坦克发动刺刀冲锋?你刺刀有我装甲厚吗?

天闹黑卡板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成为焦炭)

听说这里有日军?机枪准备好了没?


军事观察员东旭


受到传统武士道影响,以及多场战争的实战经验,包括西南战争和日俄战争,日军对所谓的白兵突击情有独钟,这不仅仅是因为此前,刺刀冲锋显示出了很强的战斗能力,而且还认为刺刀能显示军人的勇气,这一点,跟当年的三十米内刺刀见红很类似。

但他们完全忽略了战争的变化,从一战开始,自动武器就已经大规模出现在了战场上,在无法压制对方自动武器的情况下,刺刀冲锋完全就是大屠杀,事实上,日俄战争中日军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乃木希典的满洲军第三军,在旅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因为战争的胜利,以及日本需要对军队形象的维护,反而让这种古典战术得以保留下来。

中国战场上,对面的中国军队基本都处于绝对劣势,这里指的是火力上,日军配备的大量火炮能轻松敲掉中国军队的轻重机枪。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刚从中国战场过来的日本南方军,很快认识到了欧美列强们的威力,除了更多的轻重机枪外,还有大量的冲锋枪,大量自动火器,让美军在战场上能编织其吞噬一切生命的火网,充足的后勤让其不必担心弹药补给问题。

事实上,如果您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太平洋上,日军发动的刺刀冲锋,大多都是陷入绝境后的行动,粮弹耗尽,外无援军,在无法投降的情况下,是病饿而死,还是选择冲锋被打成筛子?后者无疑更有吸引力,何况还能落个忠君报国的名号。所以,与其说是刺刀冲锋,不如说一死求个痛快,美军根本不必与其拼刺刀,只要不断扫射就可以了。日俄战争的经验也表明,虽然欧美人更高大更强壮,但与受到长时间刺刀训练的矮小日本士兵相比,拼刺刀的时候是一边倒。

至于苏军,情况也类似,唯一的不同时,苏军的冲锋枪更多,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战争末期,日本即将投降,谁都知道打不下去了,多年被洗脑的皇国美梦破灭,很多太过于忠君爱国的日本人受不了刺激,有的选择自杀,有的选择让苏军给个痛快罢了。


鹰眼防务观察


我是历史先森,我来回答。日军也想跟美军、苏军拼刺刀呀,但是人家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因为美军和苏军手里可都是配备着半自动化武器的,双方一靠近,日军在百米外就被突突了。

我们都看过国产的抗日剧,里面就有日本兵和中国士兵拼刺刀的场景,日本兵那个凶猛,手里的三八大盖比中国士兵的枪支还要长那么一点,中国士兵在这里就吃了亏,并且日本兵的白刃战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二战时期,中国士兵的伤亡很大,几乎要两人才能对付一个日本兵。



反观太平洋战场,就没有什么日军敢和美军拼刺刀了,因为美军手里吧,都配备了汤姆逊冲锋枪,还有M1911的手枪,汤姆逊冲锋枪比三八大盖就厉害的多了,太平洋的众多夺岛战役,日军每次都想上来近身,还在百米之外就已经被射成筛子了。


再来看看苏联,在二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一样,军事都是比较厉害的,苏联攻破了柏林之后就来帮中国打小日本,苏联士兵手里拿着那时最自动化的波波沙,波波沙就是那种弹夹是圆形的(与汤姆逊类似),射速900发/分,听名字就知道射的快了,日军一旦想上来,百米外就尸横遍野,而且苏联还直接用坦克和大炮开路,日军连边都碰不到。

所以美军和苏军都配备了这么自动化的武器,日军根本就冲不上来,不是日军不想拼刺刀,而是没这个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