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武漢的存在感很強?

幾煩楞勒


武漢的存在感並不是武漢人爭來的,而是客觀條件歷史地形成的,爭名不可,爭氣大可。

雖然武漢開埠的歷史可上溯到商周時代,但在中國歷史的較長時段,沒能成為大帝國的首都。這是有地理原因的,因為長江天塹,可分南北。長江以南地區多有少數民族,時稱南蠻。許多王朝建立之初,行政權力不及於江南。例如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鑄造“宋通元寶“標準制錢,並頒佈詔令,整頓幣治,禁絕輕小錢、夾錫錢,嚴禁民間私鑄。又因五代十國未能盡數降服,禁止江南錢進入”宋國“,也禁止宋通元寶流通到江南。武漢地處江漢平原,在冷兵器時代,軍事上無險可守,難以成為政治中心。

但武漢地處華中腹地,魚米之鄉,物阜民豐,是一個必然的物資集散中心。所以,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三鎮武漢,九省通衢。

鴉片戰爭以還,列強為掠奪財富,迫使清庭開放口岸,圈建租界。因而在漢口有江漢(海)關,自江漢關沿江而下,有英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俄租界。至今銀行、洋樓、公館、舞廳、咖啡館依舊。《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稱漢口為Han mouth,並勘測繪製了詳細的市區地圖。

清中晚期洋務運動時,1897年開始修建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若無長江攔腰截斷,當為京廣鐵路,此南北經濟大動脈,與長江黃金水道,在武漢中心十字交匯。又在武漢建鋼鐵廠、兵工廠、紡織廠、(火車)車輛廠。還興辦新式學堂,因有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學院、華中農學院等。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漢奧略樓題楹聯雲:

昔賢整頓乾坤構造多從江漢起;

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

1950年,政務院責成鐵道部勘探設計建造武漢長江大橋,經近5年勘探,2年施工,1957年,萬里長江第一橋建成通車,結束了用輪渡運火車過江的歷史。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在武漢建了一大批國有大型企業,有武漢鋼鐵廠、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昌造船廠、武漢鍋爐廠、國棉一廠二廠、武漢汽車廠、武漢肉類聯合加工廠、武漢拖拉機廠、湖北省柴油機廠、武漢通用機械廠、武漢水泵廠、武漢冷凍機廠……還有六機部、七機部所屬10多個實驗工廠。又有上百家科研院所在武漢成家立業。還興辦了華中理工學院、鋼鐵學院、紡織學院、測繪學院、地質學院、汽車工業大學等。當時的武漢在國民經濟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全國六大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之初,著名文化學家、國務委員費孝通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劃。由於對外開放,優先發展沿邊沿海地區,同時也提出長江經濟帶的構想。

1970年代,作為三峽工程的前期試驗工程一一宜昌葛洲壩水利工程上馬,從武漢抽調大批幹部、工程技術人員、教師、醫生,轉赴宜昌。自此,古老的宜陵,獲得了新生。宜昌市與葛洲壩工程同步成長。之後的三峽工程,不必細說,也是由宜昌為人力財力後勤基地的。

1979年,中央提出深圳特區建設,欲與香港比一比,看社會主義的力量大,還是資本主義的力量大。但是,直到1984年,深圳特區建設仍無大的動靜。深圳市長跑到武漢來要人,經中央協調做工作,武漢承若,深圳要的人,武漢全開綠燈,一個不卡不攔。於是,成千上萬的教師、醫生、工程技術人員紛紛舉家南遷。為此,深圳市市長多次到武漢來致謝,順便再要些人。於是,有了深圳速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漁村,快速成為中國的一線城市。

1990年代初的武漢,在基礎設施上還很薄,老城區房屋狹窄破舊,道路擁堵不暢。需要改造重建,於是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設建設。1960年代敷埋的1.5米直徑的排漬幹管,已不能解決城市面積擴張後暴雨漬水問題,武漢年降雨量1200毫米,因而全部挖掉,更換成2.5米的排漬幹管。架橋、修路、蓋大樓、重建學校、醫院、商場、車站、碼頭、機場、住宅小區……呈現出到處挖的宏大場面,武漢人承受了長時間的泥濘灰塵堵塞擁擠的交通囧境。時人云:中國最大的縣城。中國最大的工地。

如今,四環線內主城區基建大體完成,一個古老的都市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以全新的現代化城市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汽車城、石化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基地、國博館、園博園、軟件城、大型商圈……渙然一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2015年,GDP突破萬億。2017年,GDP1.35萬億。

此中景若無佳景,它處春應不是春。大江大湖大武漢,難道不是一個赫然的經濟存在和人文存在嗎?











華中小隱


作為一個老武漢,老漢口人,我只說一點吧,說多了免得被人噴。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國家必定會全力支持武漢發展,作為中國的中心腹地在戰略位置是極其重要的。武漢會戰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當年武漢會戰足足打了4個半月,武漢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紀錄片中甚至有乞丐都在捐錢,目的是幫助了沿海工商業及人口的轉移,武漢的工業也幾乎都轉到了重慶,為國家工業保留最後的火種。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漢口幾乎一大半的房屋被炸燬,燒燬。然而武漢人是堅韌的,10年後的照片中,武漢又新生了,甚至更漂亮。這一戰也改變了抗日戰爭的局勢,由起初的戰略撤退轉變為戰略相持。所以武漢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九省通衢”不是憑空而來的,這是客觀事實,在前期沿海經濟發展相對飽和及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的情況下,中部的發展也勢在必行,武漢作為中部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是必會在將來快速發展,從而拉動中部經濟,為國家的經濟增長添磚加瓦。


廖旋91509031


武漢漢口百年以來都是四大名鎮之首,也是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武漢的沒落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為打壓沒落的。改革前後,國家為了再次振興東北(東北三省)、西部大開發(四川、新疆等)、沿海大開發(深圳漁村特區建設)等,不惜犧牲武漢(縱使武漢有全球最多的大學生有漢口)。那幾年資金傾斜、政策轉移至:東北、西部、沿海等地,而武漢的所有大型國企、私企紛紛倒閉,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技術、人才,紛紛奔向沿海等地!不然武漢絕對和上海一樣巨無霸的存在。武漢忍辱負重幾十年,現在國家才慢慢復興大武漢!大武漢從來不會讓人失望!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1980年代深圳特區建設,武漢市政府許諾深圳市政府:要人,一個不攔。深圳市的第一代教育界人士,80%以上是武漢去的醫生、教師、工程師。武漢為什麼存在感這麼強,從辛亥革命開始,這座城市一直具有使命感,這座城市可愛而美麗偉大而厚重。中部崛起,復興大武漢,武漢正在征途中。(圖片來自網絡)




I將上下而求索


外國高鐵,中國高鐵,中國各城市地鐵,包括上海地鐵,北京地鐵均為所在武漢的鐵四院設計出來的!航母,及潛艇之父都在武漢設計,上網光纖都為武漢光谷產出,國家芯片中心在武漢建立,高鐵試驗在武漢……!!!!!!說不完!!!


6021294871562


武漢確實存在感很強。武漢的這個存在感,不是有些人認為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作為每個中國人,幾乎都在感受到武漢的實力和作用,享受武漢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武漢,早已經是國家的心臟,中國的大十字路口,世界第一大城市,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工業基地。

在中國,幾乎五分之一的頂尖科研力量和高校都在武漢。上大學去武漢,是很多高中學子的夢想,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大學已經成為世界一流名校。

全國人民都在共享武漢交通樞紐,南來北往,承接東西,武漢作為亞洲之心,高鐵、鐵路、主要的公路幹線,內河航運無不以武漢作為中心。如果你出遠門,幾乎總是必經武漢。根據統計,全國有42%的物流和37%的人員流動必經武漢。可以略帶誇張地說,全國都是武漢的腹地。

武漢還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東風的汽車,武鋼的鋼材,郵科院的通信設備,還有光谷的光學產品,暢銷全世界,你必然用到了武漢的產品,這進一步增強了武漢的存在感。

武漢,還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流通交易中心,十多個省都以武漢市場作為他們的物資集散的交易的市場。你買的一件小小的商品,或者大的裝備,可能都出自武漢市場。

所以,武漢的存在感無需多說,本來都影響著每個中國人。


武大東湖


京九線不走直線,拐著彎的去了武漢,九省通衢,武漢的交通優勢全國各地哪個可以比?教育方面,武漢那麼多大學,除了北京上海誰能比?原先的漢口、漢陽、武昌隨便拉一個出來,在全國都數一數二的排的上號,現在三個合併了,混成這逼樣,這是自我優越感?吸乾了全省,武漢周邊有什麼?黃石、鄂州還在吭自己的老工業底子,咸寧和孝感有存在感麼?只顧著自己了,沒想著帶小弟們一起混,時間久了,誰還跟你玩陪你玩?


徽閣茶葉六安瓜片批發


歷史層面

1.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武昌起義

2.漢口漢正街是中國著名小商品集散地。名氣比義烏長,有一百多年。

3.漢陽造,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中國重要的兵器生產地

4.孫中山先生提出建設大武漢的口號,抗戰時期,要進行了全國性的保衛大武漢的抗日戰爭

5.新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武漢

6.黃鶴樓,中國四大名樓

現代發展

1,萬里長江第一橋,長江大橋,在武漢,建國初到現在依然是重要的國家交通命脈

2,毛主席暢遊長江,常住武漢東湖賓館,接待外賓,有第二國賓館之稱

3,建國後,一直保持著全國前十位的經濟總量。

4,區號027,十大城市專用

5,中國工業重鎮,太多牛逼國企(汽車製造,潛艇製造,船舶製造,橋樑製造,建築工程製造,都走出了過門,為國爭光,不懂自己百度)在武漢。

6,中國第一座高鐵站

7,大學生最多的城市

8,中國長期霸佔3大火爐之一的城市。

9,中國櫻花之都,每年春天各地遊客慕名而來。中國旅遊目的地城市

總結,武漢改革開放後,稍微落後了一些,現在已經迎頭趕上了。雖然有很多缺點,但並不能掩蓋她的光輝。現在城市高樓建設已經全國第一多了,但是太分散。因為武漢是一個沒有中心的城市。商業區四處開花,從一個大商業中心去另外一個商業中心,一般都得橫跨半個武漢,需開車半小時。有的還需要地鐵一小時,給人造成錯覺,認為武漢很大。而北京這樣的放射性城市,中心只有一個點,高樓集中,好看。郊區去市中心,也只是走了個半徑,感官上沒有武漢大。另外,武漢需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爭取趕上東部小城的人均收入。個人之見,望大家斧正


會飛的老柚子


城市不少,各有特色,但不得不說武漢很特別!

應該說凡有點歷史文化知識的人都會這麼認為,武漢這個城市,不說它的黃鶴白雲的歷史,不說它因三國爭霸得名武昌的傳奇,不說它大江奔流沉沉一線穿南北的氣勢,不說它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也不說它科技文教的雄厚實力和現有的規模及國家中心城市和副省級的級別。單說它是辛亥革命的發起地。在此,張之洞興辦教育,培養一代新人。建鐵廠,造漢陽槍炮,武漢新軍用它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推翻了滿清,誕生了共和。又是共產黨的重要發源地,發動黃麻起義為中國革命奉獻了大批兒女,又有洪湖水浪打浪,為革命提供了大批將軍和戰士。在此,八七會議定下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謀劃決策了八一南昌起義,為工農紅軍的建立做了規劃。可以說是武漢孕育了新中國。解放後又一橋飛架南北驚天下。改革開放又建言恢復了高考,培養和為各地輸送了大批人才,武漢是近代中國曆次轉折的發源地。是近代中國的母親及哺化中心,孕育了和餵養了共和民國和人民共和國,有這樣傳奇的歷史和貢獻,它的存在感能不強嗎?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當年偉人毛澤東年輕時就因為這座城市發出感慨。

中國現在剛好現有九座國家中心城市,有北有南有東西,只有武漢是那一座鐵路沉沉一線穿南北的城市。還有一條長江連東西!有沒存在感?你說呢?

在那麼多城市之中,除了經濟發展,科技文化,武漢好象還多了不少特別的精神內涵!






胃幽之友


解放前至解放初期,中國人的順口溜是,大上海,大武漢,是什麼原因(大武漢)就掉隊了呢?扒掉了九省通衢的面紗?還是結構調整有誤?也許是沒有足夠的大智慧,看戲看妄了(沿海城市的發展)?


人生遊戲叄佰年


武漢被髮改委明確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武漢近年來取得的一項戰略層次頗高的政策。在此之前,武漢依託

中部地區中心城市這一定位,使之成為中部六省最受關注的大區域龍頭城市。

隨著國家層面相繼支持武漢建成國際交通樞紐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武漢綜合地位進一步提升,並著力於復興大武漢的重大工程。
之所以武漢
的存在感很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本市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城市經濟十強。

②武漢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排在國內前十。

③常被賦予崇高的戰略規劃及定位,比如中部大區域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

④楚文化、華僑文化以及獨有的三鎮文化都為帶來武漢相應的名氣。還有外國投資商對武漢的重視程度引起國內網友的追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