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持續了2年多的中國紅牛商標糾紛,似乎正朝著不利於華彬集團的方向發展。但已經這麼久過去,很多人對這次官司的來龍去脈和爭議仍並不清楚,今天知食君講講這段豪門恩怨!

從對戰雙方說起

我們先看看對戰的雙方都是誰?資料顯示,中國紅牛有4家股東,分別是泰國天絲實際控制的泰國紅牛(持股88%)、英特生物(持股7%)、以及由泰籍華人嚴彬獨資的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和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持股1%)。其中,泰國天絲和英特生物均為泰國許氏家族所有。算下來,許氏家族直接或間接持有中國紅牛95%的股權但中國紅牛的真正操盤手是嚴彬,他假借華彬集團實現對合資公司的全權控制。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日前,泰國天絲醫藥保健集團(以下簡稱“泰國天絲”)聯合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特生物”)發佈聯合聲明,聲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10月26日作出終局裁定,確認合資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紅牛”)的經營期限為20年。聯合聲明還指出,終局裁決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這意味著,如果雙方服從判決,那麼,紅牛品牌將不再為中國紅牛的運營方華彬集團使用,國內為其代工生產紅牛飲料的工廠也將停業關門。

第2天一早,中國紅牛隨即發佈“貿仲已駁回泰國紅牛、英特生物全部仲裁請求”的聲明,稱泰國天絲的聲明與事實嚴重不符。然而,中國紅牛不能提供有說服力的相關證據。

針對雙方迥異的說辭,知食君曾聯繫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尋求正式結果,該委員會回覆稱,裁定結果只能向裁決雙方公佈,不可對外。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天絲已於11月初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對中國紅牛的強制清算訴訟。

面對泰國天絲的強勢喊停,中國紅牛是寸步不讓,一樁看似有了結果清晰的官司,逆轉為兩大泰國家族在中國的利益拉鋸戰。

中國紅牛將何去何從?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利益是一切的根源:中國紅牛變“金牛”

1956年,泰籍華人許書標創立泰國天絲,後來研製出一款內含水、糖、咖啡因、纖維醇和維生素B等成分的功能性飲料,取名“Krating Daeng”(紅牛)。1993年,許書標返鄉海南,意欲在當地投資建廠生產紅牛飲料。由於政策原因,紅牛飲料不能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證書,海南紅牛項目擱置。兩年後,嚴彬發現奧地利人迪特里希把紅牛引進歐洲市場後成為該國首富。嚴彬心動了,他相信紅牛在中國市場也會成為一頭“金牛”。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嚴彬找到許光標,兩人為了共同的“夢想”走到一起:1995年,嚴許二人共同成立許家控股的泰國紅牛公司,同年稍晚些,嚴彬拿到紅牛配方和商標使用權,授權華彬集團與泰國天絲等中外機構在深圳成立中國紅牛,中國紅牛依舊為許氏家族佔大部分股份,它面向國內推出紅牛飲料。受限於當時的合資政策,中國紅牛的營業期限為20年。

為了成為“中國版”迪特里希,像加多寶之於“王老吉涼茶”一樣,嚴彬也是不遺餘力地在國內推銷紅牛。僅在1995年,他花了2億元的推廣費,“累了、困了,喝紅牛”,成了各大衛視的洗腦廣告。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1998年6月30日,中國紅牛遷址北京,股東結構出現變更,但運營期限仍登記為20年(1998年9月30日—2018年9月30日)。(知食君注:2002年,中國調整合資政策,外商投資限制被取消,紅牛中國的營業期限可直接登記為50年,但中國紅牛並未做出書面修改

此後,嚴彬愈發高舉高打,營銷攻勢一波接一波,渠道建設也在全國密集開展。銷售數據顯示,20年來,中國紅牛產品累計產量超800萬噸,累計銷售額1453億元,佔中國功能性飲料的市場份額近八成。光是2015年和2016年,兩家的銷售額分別達到230.7億元、221.8億元。嚴陳兩家交惡的2017年,銷售額仍達到196億元。

當然,嚴彬的造福夢想也一步步實現。去年,胡潤髮布全球富豪榜,嚴彬以110億美金的身家,排名第107位,與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等人處於同一地位,紅牛品牌價值則是超過500億元。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段美好的姻緣產生嫌隙,進而惡化至當事雙方反目成仇。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破碎:嚴彬的“利益自肥”和許家的恨

20年婚約,是讓人豔羨的瓷婚,但嚴許兩家的合作,卻在此時碎成一地。

20年來,紅牛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利潤滾滾,在暗地裡,嚴彬不僅在中國大量搶注和紅牛相關的商標,其個人擁有的華彬集團業務在悄然做大,尤其在房地產項目上頻頻出擊。

1998年,華彬集團號稱要在北京昌平區建設亞洲第一大遊樂場沃德蘭樂園,最終由於資金問題及土地不斷縮減而停工荒廢,嚴彬先期投入的4億元資金沒有下文(直到2015年,華彬才動手將其改造成奧特萊斯購物中心)。2000年,華彬集團又在北京昌平投資興建華彬莊園,佔地5400畝,裡面包括一個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此後,嚴彬在湖北、廣東和江蘇成立分公司,這3家公司兼具紅牛飲料的生產與銷售業務,卻均歸屬華彬集團。在嚴彬的輾轉騰挪下,這3家公司的產能佔了中國紅牛飲料銷售的大頭。而荒唐的是,3家公司高管的工資由泰國方面承擔。

嚴彬的自肥行為,許氏家族看在心裡,恨在心裡。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2012年,許書標去世,其子許馨雄接任了泰國天絲董事長。許氏家族和嚴彬的矛盾開始公開化。此時,矛盾的焦點不侷限於嚴彬暗度陳倉,私設工廠,還涉及嚴重的分紅問題。

讓許氏家族費解的是,合資20年,一面是紅牛飲料暢銷中國,另一方面則是嚴彬始終以中國紅牛處於發展階段為由拒絕分紅,且從未召開過董事會。

基於此,許氏家族指控嚴彬利用關聯交易將合資公司的資金轉移到自己名下,開始採取各種手段維護自身利益。2014年,許氏家族委託環球律師事務所調查紅牛中國。或許是受此影響,該年底,嚴彬將自己私自注冊的多個紅牛品類商標以及外觀專利轉讓給泰國天絲,並簽署轉讓協議。

但這沒能喚回許氏家族對嚴彬的信任。2016年8月30日,泰國天絲將華彬集團分佈在湖北、江蘇、杭州、廣東、珠海多地的公司和經銷商同時告上了法庭,起訴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10月,中國紅牛的紅牛商標授權到期,天絲方面表示不再續約,並宣佈2018年9月29日中止中國紅牛經營。這意味著,此後紅牛中國生產的紅牛飲料都屬於非法生產。

有報道稱,泰國天絲為了達成目的,在2017年專心只做兩件事,一是在全中國各地大量起訴嚴彬旗下的3個工廠,以及部分銷售公司;二是將中國紅牛最大的飲料罐供應商奧瑞金包裝告上法庭導致其停牌數日。據統計,僅去年一年,雙方的訴訟多達20起,中國紅牛的包裝、生產、銷售商係數坐上了被告席。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華彬集團沒有束手就擒,它們自始至終以“中國紅牛締造者”的身份自居,堅稱嚴彬與許書標籤署的是“50年協議”,但這個說法一直被泰國天絲所否認,他們一口咬定雙方只有“20年的協議”。而事實上,華彬至今沒有將所謂的“50年協議”公諸於眾。

為了達到目的,

泰國天絲還進一步爆料指出,在2018年初,中國紅牛董事長已由蔡業生取代了嚴彬,但嚴彬未對外公開董事罷免信息,仍以中國紅牛公司董事長名義自居,參與重大事項的管理職權,已涉嫌違規及無權代理行為。

知食君曾多次致電中國紅牛官網上的聯繫電話,對方均以不清楚為由掛斷電話,知食君再將情況發到華彬集團多個郵箱求證,但均未獲回應。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商標背後的商譽分配

對於中國紅牛命運的最終走向,嚴彬心裡沒底,他惟一能搏取社會同情的,是指責許氏家族“枉顧自己辛苦開拓市場的歷史事實,只想來摘桃子”。

然而,法律考慮的向度並非單憑感情因素。

有擅長企業商標糾紛官司的律師告訴知食君,無論是之前的王老吉和加多寶圍繞著“王老吉”商標之爭,還是泰國天絲和中國紅牛就紅牛中國經營權展開的爭奪,實際牽扯到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即:商標許可終止後的商譽分配問題。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依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趙秀輝的論述,商譽是指通過商標使用而獲得的優勢,它包含公眾對商品或服務質量的信心,以及公眾通過商標將該商品或服務與其他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的能力,它能帶來無形卻是直接的經濟效益。

然而,目前普遍可見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只對許可人與被許可人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的約定,但對於商譽的分配,尤其是被許可人使商標獲得巨大增值的這部分利益該如何分配,不僅合同中少有提及,國內法律在這方面的描述也是空白。不過,法律界在實踐中有一個共識: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終止後,商標附著商譽歸許可人所有。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前述律師就此指出,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終止後由許可人獨享商標商譽,似乎對被許可人不太公平,但商譽增值是許可人和被許可人均能預見的事情,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很難說合資協議有重大誤解或有失公平,並且被許可人通常能夠在使用過程中獲得遠遠大於許可使用費用的充分回報,這也從某種程度上是對被許可人的彌補。

在紅牛商標使用權一案中,無論是作為原告的許氏家族,還是被告的嚴彬,都在最初制定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時,沒有充分考慮合同期滿以後商標被許可人所創造的商標價值的歸屬及相關利益分配問題,導致後期需要面對密集的訴訟,極大地損傷企業元氣,甚至導致一個品牌的消失,因此在商標許可使用合同中合理規劃未來的商譽分配,未雨綢繆,能夠有效地防範此種風險出現。

“在商標許可使用合同中,明確約定因被許可人的使用行為而產生的增值及相關利益進行合理分配,充分考慮被許可人為商標的商譽培植所做的貢獻,可達到雙贏的局面。”該律師最後說。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知食君說:

生存還是滅亡,是擺在中國紅牛當前的最大問題。

但基於加多寶和王老吉案長達7年的前車之鑑,無論生或是死,中國紅牛的最後時刻,不會迅速到來。

當前,嚴彬和許氏家族都在為最壞的結局做準備,憑心而論,紅牛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換個維度思考,這也可能成為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事實上,泰國天絲和華彬集團當下的關係,和人與之間,國與國之間一樣,合則兩利,鬥則雙輸,互信則進、猜忌則退。

畢竟,對兩家公司來說,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上,多一個朋友多條路。


  •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
  • 歡迎私信投稿,合作交流。
中國紅牛商標官司打了這麼久,還有人在問為什麼?一文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