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開課”,請來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聊“新科技與未來發展”!他建議要在引進一流人才上多下功夫

都市快報

市委“开课”,请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聊“新科技与未来发展”!他建议要在引进一流人才上多下功夫

杭州是全球首批、全國首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的城市,每一位杭州人,都深知學習對自身進步、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每年,杭州市委都會不定期邀請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給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市直屬單位等有關負責人“上課”。

昨天請來的這位專家,杭州市民都不陌生,他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稱他是“新杭州人”。施一公笑說:“杭州是我的第二家鄉,我的父親就出生在杭州,我對杭州倍感親切。”

施一公圍繞“一流人才與創新發展”,從生命科學的發展及案例、頂尖人才培養與創新文化培育、尖端科研和核心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西湖大學辦學宗旨等方面,給大家作了一場專題報告。

杭州要特別注重尖端科學的研究

美國前總統卡特患有黑色素瘤,後來採用免疫療法配合化療,在短短4個月內便取得了顯著療效。2015年12月卡特的醫生團隊召開新聞發佈會說,卡特擴散到全身的癌細胞已經全部消失……

“癌症的免疫療法之所以成為可能,其原始科學發現是‘抗體藥激發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療法’。”施一公說,當前生物醫藥領域的重大技術應用,都來源於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始科學發現。

比如基因測序依賴於DNA的雙螺旋結構發現和DNA測序技術的發明;轉基因技術,依賴於重組DNA技術、基因編輯技術與生物產業;人工智能技術,依賴於神經網絡能夠有效處理複雜大數據,再往前推是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兩位科學家對哺乳動物視神經網絡的解析。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起源於重大原始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每次重大原始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都孕育著重大產業機遇,這個孕育時間可達二三十年,其影響達五六十年甚至更深遠……”

施一公建議,杭州要特別注重尖端科學的研究。

他認為,沒有重大科學技術的創新,僅僅靠商業模式創新,杭州是遠遠不夠的。商業模式創新短平快,但技術壁壘太低,很容易被複制,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共享單車。

杭州一定要在引進一流人才上多下功夫

市委“开课”,请来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聊“新科技与未来发展”!他建议要在引进一流人才上多下功夫

中國有句老話,嚴師出高徒,施一公認為,名師更能出高徒。

他做了兩個邏輯推理:所有的新興產業,一定來自核心技術創新,沒有核心技術,產業只能是曇花一現。而核心技術創新,一定來自原始科學發現。

“核心技術創新和原始科學發現,一定來自頂尖學者、一流人才。”施一公舉例說,劍橋分子生物實驗室,總共有30多個團隊,每個團隊有十來個研究員,這其中不少是師生關係。而過去40年裡,這裡有14人獲得了諾貝爾獎,發現了單克隆抗體、DNA結構、DNA測序技術等一系列重大原始科學發現。他建議,杭州一定要在引進一流人才上多下功夫,加大投入,培育良好的科研氛圍。

而頂尖學者和一流人才,往往聚集在有文化氛圍的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施一公說,西湖大學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像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那樣小而精、研究型的一流大學。

“請大家放心,西湖大學憋著一股勁,一定會讓大家看到成效,一定要帶動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杭州醫藥港如何發展?

施一公建議:聚攏一批國際一流人才

原計劃一個半小時的專題報告會,持續了兩個小時,與會人員個個坐得挺挺的,聽得非常認真。市發改委現場還向施一公提了問題:

本世紀初,杭州提出發展“兩港”,一個是信息港,一個是醫藥港。

經過多年努力,杭州的信息港發展起來了,變成了信息經濟、數字經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杭州市政府學會了如何為這些產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而醫藥港,目前在杭州還是個小產業。

“您到杭州來,創辦了西湖大學,讓我們重新燃起了加快生物醫藥、生命科學、生物產業發展的希望。杭州醫藥港要從科技發展到產業落地,我們應該提供什麼樣的保障和服務?當前,數字技術和生命科學融合發展,未來的產業形態應該是什麼樣的,杭州應該如何才能把握住?”

施一公說,不管是發展數字經濟,還是醫藥港,都和政府的政策導向分不開,首先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其次要有人才,必須在生物醫藥領域聚攏一批國際一流人才,人才有了,核心技術和原始科學發現就有了;最後,還要看我們能不能留住這些人才,當然就需要好的待遇和各種配套支持。

相信西湖大學一定會成為 杭州的又一張金名片

聽完施一公的專題報告,周江勇書記談了三點體會:

學然後知不足。大家聽得認真,說明大家知道這些學問很深奧,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懂。也說明我們在座的領導幹部,都還有很多的不足,面臨本領恐慌,需要不斷學習。

學然後知責任。我們可以不成為科學家,但我們可以為科學家的創新、創業和發展,點亮前進的路,一起培育創新的文化,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為西湖大學真正成為新型研究型大學,擔當盡責。

學然後知堅信。非常敬佩施校長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情懷。我們相信西湖大學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一定會成為杭州又一張金名片。

這些年來

杭州邀請了這些專家上過這些課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會議邀請相關領域專家來“授課”,杭州已連續進行多年。我們梳理近些年邀請的專家和他們主講內容,發現都和杭州城市發展有著緊密聯繫。

2013年、2014年,說得最多的是“法治”。

2013年9月6日邀請了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後遊勸榮,報告會主題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

到2014年“法治”更成為當年論壇熱門。當年8月26日,杭州先是邀請中國民法學資深專家王利明教授,講授“完善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建設。11月17日,又邀請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胡建淼,作題為《以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報告。

這一年的12月,《關於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杭法十條”。

2015年主題和新經濟相關。

年初邀請了著名經濟學家姚景源,作了《新常態 新發展 新機遇——2015年中國經濟解析》,幫助大家在新形勢下尋求新機遇。

當年7月的市委全會,確定實施“一號工程”,大力發展信息經濟。

7月23日,邀請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作了一場題為《互聯網 數據 計算》的專題報告,讓杭州的幹部對“數據”有了更深刻認識和理解。

也就是這一年,杭州經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GDP突破萬億元大關,杭州邁入了“萬億俱樂部”。

2016年、2017年聚焦國際化,連續3場專題報告會都和“城市國際化”有關。

先是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專家金燦榮,講“特朗普執政後的中美關係”,讓大家進一步增強全球理念、大局理念、開放理念。

又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作題為《城市國際化:全球經驗與杭州戰略》的專題報告。全面分析了杭州在國內及全球城市中的獨特地位,深入解讀了杭州在城市國際化進程中的突出優勢及薄弱環節,可以說是城市國際化建設的全方位輔導。

人工智能來了,杭州志在必得,且要搶佔制高點。

2017年5月16日,杭州請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做了一堂《人工智能技術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的報告。杭州市政府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全力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應用,合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共同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昨天,杭州請來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作主題為《新科技與未來發展》的專題報告,其深意不言自明,給領導幹部們補課,讓大家對未來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和變革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未來,杭州肯定要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技術方面持續發力,成為重大科學技術研發和創新的策源地,為杭州加快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提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