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哪些说法?又有哪些新的说法?

太素老道


他这个是以现代医学的角度解释中医的辨证。不能说他不对,又不能说他对。不过有点像象棋盘里摆围棋,不对路数。根据他所说的【证】的表述,其实是果,而不是因。他说的是对的,只不过是他搞反了逻辑推理的因果关系,将果当成因了而已。说明他根本就不懂中医,空挂了一个虚名。

历来中医与西医看待疾病的角度与思维方式,推理逻辑都是不一样的。现代医学还是以现代科学为主导的医学,他们注重的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证实与证伪】,他们所针对的就是疾病本身以及疾病所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西医针对的是疾病本身,根本就不会去探讨引起疾病的背后的原因,像中医这样的玩法,现代医学无法理解。

而中医却是从中国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出发,认为人体是一种阴阳五行处于相对平衡相生相克状态就是健康的,打破了这种阴阳五行平衡相生相克状态,就是病态。而中医认为,引起人体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八纲与五行平衡被打破。当人体平衡被打破了的时候,就有六淫七情对人体进行侵害,中医称六淫这种侵害为【外邪】,而七情导致的损害为【内伤】。那究竟一个人的疾病是由八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五行相生相克失衡【肝心脾肺肾】,是由六淫七情中的哪一个因素引起,中医就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六经论治等等中医的方式方法去探究出来,也就是中医的辨证。事实上中医所说的这个【证】,指的是疾病产生背后的真正的引起疾病的原因。

前述已经说过,人体之所以会得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体的八纲五行失衡。人体的八纲五行保持平衡,那么,六淫七情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六淫就不过是六种怡人的自然现象【风寒暑湿燥热火】,七情也就是正常的人类情绪怒喜思悲恐惊忧而已。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申维玺通过22年的研究发现,中医所说的【证】,是细胞因子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细胞因子表达错误,细胞因子网络功能失衡与失调。【明显的因果关系倒置】

请注意他的表述。这个就是八纲五行失衡。也就是疾病状态。八纲五行失衡之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侵害人体,也就是他说的机体。那好,他说的细胞因子,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细胞,是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人体的新陈代谢基本上都是以细胞的新陈代谢方式完成的。也就是说,致病因素,导致细胞因子病变。也就是说,中医所说的【证】,是这些导致细胞因子病变失衡的致病因素,而细胞因子病变,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更不是中医所说的【证】。

中医所谓的辨证,就是要找到导致细胞因子病变的致病因素。这个致病因素才是中医的【证】。




太素老道


症,即症状,头痛,怕冷,怕风,手热,手冷,脚冷,拉稀,便秘,腹胀,腹硬,打呃,烧心,心绞痛,吐血,吐脓,干咳,咳黄痰,咳血,咳水状泡沫痰,腿肿,腹肿,四肢肿,头肿,全身肿,类似这些都是症状。

症状不是证。

证是产生症状的原因。

学过中医理论才会知道,手脚冰冷,夜尿频多,舌苔白,这是“少阴伤寒证"

手脚冰冷,夜尿频多,舌苔白,脸红,但是不敢用冷水洗脸,必用热水。西医诊为"红斑狼疮"。这还是"少阴伤寒证“,脸红是“虚阳外越“,属"戴阳证"。那么"红斑狼疮“,用四逆汤就可以治愈。附子要用生的。

手脚冰冷,夜尿频多,舌苔白,发烧,温度计测的很高,39一40度,发烧总也治不好,但是,患者本人怕冷,盖三个被子还发抖。不敢喝冷水。西医诊为"白血病",我们不管西医的病名,依然诊为"少阴伤寒证",依然用四逆汤即可治愈。

上述这些不是瞎说,我都治愈过。详见《急淋》贴吧。

如果这个小伙子大便干燥五天一次,脸红舌红怕热,吃冰不拉肚,穿衣很少不冷,吹空调冷风不感冒,喝水多,这是"阳明实热证",用白虎汤+承气汤治疗。

这只是举例。所谓"证"是中医对疾病病因的分类。具体怎么分类,你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

西医病名总共有一万一千种。在中医这里,归纳为八种,即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再辨证,从中选出四种,就好对付了。就可以开药了。

上述怕冷那种人,如何辨为"少阴伤寒证"呢

阴阳,辨为阴。

寒热,辨为寒。

表里,辨为里。

虚实,辨为虚。

归纳为"阴寒里虚"证,少阴伤寒证是具体的证名,阴寒里虚证是个统称。

中医就是这样辨证的,才能抓住病因的实质,才不会被表象所迷感。比如说,我治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这病名我都没听说过,西医治了七年,化疗共计16个疗程,越治越坏,病人想要自杀,不再连累家人。病人找我治,症状有特别怕冷,耳鸣,眼花视物模糊,严重失眠,头疼,血常规数据异常。我辨为少阴伤寒证,用四逆汤治愈,所有的症状全好了。全过程几十副截图,在"急淋"贴吧。四逆汤,关键要用汉代原方,原方用有毒的生附子,所以我们必须用生附子,否则无效。现代三甲大医院中医疗效不好,主要原因是不遵守汉代原方。不敢用毒药。


疑难不再难


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说中医是错误的!科学辩识是有准确的条件限制的。其特征是:一是一。二是二。中医思维不是这样的。它的思维过程是以模块方式进行思维的。如五运六气。这是一种模块式的思维。这种思维有更大的效率。例如一个病有很多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标。方法选择依实际情况而定。这是对付复杂的大系统对象的最佳思维方式!而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问题。中医的症仅是症状。症状也是一个复杂系统!由方方面面所构成。所关连的。西医则认为一定有其准确的特异性因素。我认为二者都有正确性。中医承认疾病某方面的特异性。但还要参考其它关连因素再行决策。这才是辩症施治。


用户63859711


没听你说的电台,不清楚里面所言是什么。

不过,中医一直有“急则先治标,缓则治本”之言。

中医的证不同于症。症为疾病的表现症状,证为疾病的真实原因。

不同的症状后面,可能有共同的证,相同的症状后面,可能有不同的证。即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急则先治标,是为快速缓解让人不适的症状。

缓则治本,是为消除疾病产生的病因。

缓则治本,一定程度,也与中医“治未病”有关联。治未病,必然是和缓期,没有发病的时候。高明的中医甚至可以在没有疾病表现时,或者疾病还没有到来时,根据气运判断出疾病走势。这显然与“症”无关,而是“证”在起作用。


踏雪无痕5141815


你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很值得探讨。

这里我给你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抛砖引玉,班门弄斧不要见笑啊。

证也写作症,也个通假为正。什么意思呢?证明,真正的证明,否则就是误诊。正误是一对的嘛,一对阴阳。

再说中医A为什么要辨证,B证又是个什么东西?

A、辨证是调查是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不对。但凡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前期的工作。比如打仗不都是先派出侦察兵去摸清敌情,采集到情报方才便于决策计划对不对。

中医更甚,因为医药事关人的健康乃至生死,不明察怎么行。当然现今一些中医大夫装模作样就另当别论。

B、证是什么东西?这问题很关键。

证在西医里指各种量化指标,比如血压高多少低多少,白细胞每毫升含量多少等等。其多基于现代解剖学。看得见摸很着,简单直观,普通人也都能理解和接受。

而中医则不同。

缘于上古,理论深奥,且又不能更改或演译。因为中医的症也是一种指标。非专业人士不明其理不懂其要可能误判。专业人士则需经过N多次的反复临床实践与参悟方才能明其理得其要入化境。且中医还有个弊端——留一手。许多东西不说全,保密,一鳞半爪云里雾里。

比如脾胃湿热指标:痞闷恶心,口甜便粘,肢体困重,小便短赤不利,或肌肤发黄发痒或出汗。苔黄腻。

你必须一个一个弄清楚明白,牢记于心,且区分明白。但这只是明面上的东西,还有实践总结就全靠自己,或删减或添加,其靠各人融会贯通了。

那么这些个东西有何理论依据呢?

发乎内必现诸外。

人类繁演千万年,机体各种功能完备,各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且相互关联互相制约。保持动态平衡。

人体很奥妙也很先进,它有监控系统,也有自我平衡(医疗)能力。

若一脏出问题出现不足或过亢,首先机体就会自动修复,如若超出极限则呈病态。其它脏器亦有反应企图抵消补救相关脏器的不足。牵一发动全身。

那么这一系列的变化反应,其外在特征就是证。一个中医从业者就是要去找出来并总结融会贯通以待后用。

现今社会不是有天网系统吗?现代汽车不是有雷达吗?对于人体一样不少。人体潜能远超想象。所以这个症就显得那么难抓那么重要。让一般人望而确步。

简而言之,证就是征兆。某种病所具有的唯一征兆被你抓住了,你就抓住牛尾巴了,牛身牛头就不远了。


原上3草


这个没有看过,不能否定和肯定。中医诸证源候都是中国阴阳五行和六淫及正邪的综合考量,毕竟是中国古文化,应该有所创新。这个也许就是一个创新之举。但是,不能将中医药用西医药来解释,因为西医药功能比较单一,以局部为主,中医药都是综合的以整体为主。可以将西医的病症按主要表现来细分一下,归入到中医的症候群中,发挥中医药的整体综合诊治疗效。找到中西医的更理想的结合诊疗方法。发挥中医的“治未病”的优势。但是,由于中医的传承已经西医化了,造成中医的大衰退,加上药材的非天然疗效不佳,使中医药处于被质疑的“二难境地”。真希望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能够得到国家实实在在的重视!


bdwn东风吹过来


当代中医辩证施治的新学说。

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自从西方医学引进中国,特别是当代检验学,影像学等设备的进步,对诊断疾病有了更细致的认识。从而对治疗后的效果能给出准确的判断。那么中医药的辩证施治学说需不需要重新写说呢?

中医学诊病断症靠望、闻、问、切。每一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为啥把切这一项放在最后呢?大家对切脉的认识如何呢?脉诊靠的是身体脉搏强弱来诊断,其只能大概地预测出人们身体整体或局部器官的盛与虚的问题,但是精准细致就很难确定。为啥把望放在最前面,因为中医理论对望有更祥细的解说,在诊断病症以及判断愈后的体征上,更有直观性,准确性。再结合现代检验,影像的准确判断,就更精准的得到确定效果。

对中药方剂的选择

人的身体器官组织其实是非常之少的,发生的器官病症也是非常少的,但是它们所产生的并发综合征是多样性的。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单靠一种多功能的中药是完全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的。现代中医学,出现很多奇怪的现象,一个病症有千种方剂,许多急症,比如发烧,头疼,肚子涨痛,便秘,闭尿,内出血,痰堵,中风,脑梗,心梗等等,在三甲医院的急救中得不到善用,只局限于社区医院的普通治疗,埋汰了中药的真实作用。现在的社区中医基本和西医一样,只给患者治疗表面的病症。中医的标本兼治是有所讲究方式方法的,不是单一药物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任何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都有个先来后到的顺序。比如先有寒热湿毒的伤害,引起炎症,再伤及血气。所以治疗时也应该循序渐进地给予治疗调理,这才是中医真正所谓的“标本兼治”。


老仙翁急救帮


〈辨证论治〉是中医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四诊)来诊查疾病的本质,给治疗提供可靠准确无误的依据!

很多从中医者,书读五车,经文满腹,最后走入临床实战,败就败在这实战的,经典思想支配下的运用上,也就是〈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中医理论实战的最高经典概括!竟有从医药几十年的大师级人士,诽之无用!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辨证论治的,证,不可能有什么更完美的新说法。证代表着什么?

证一一就是证侯,它是一个或多个症状的病源,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和病性,病位等,它更深刻,更正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证一一是疾病的本源,辨证是论治的依据。


天下可揽


综上各论,各有其理,但是中医,祖国医学的纲领和宗旨是永远不变的,不能把中西医混而偏执,哪怕我身为中医一生,中西医各有所长。你们就一个“证”争论不休,症与证当然有先后之分,比如风寒或风热感冒,头痛,鼻塞,咳嗽,是症,辨别风寒风热的结果是证,根据证而采用辛温或辛凉解表,这就叫立法,处方用药。方可得其效而治其病。这就叫辨证施治。如我的论述有错,请高师同行指正。


出手成方77426605


我觉得这样的研究都没有意义,中医的辩证论治并不是辩症论治,如果是辩症论治那与西医又有什么区别,症是症状,比如:头痛,这是症,但不是证,证是利用中医理论抽象出来的,比如:头痛,可以是肝阳上亢,可以是阳明胃热,可以是气血虚痛,可以是瘀血阻络等等,只有辩出来证才能找出对应的治法,比如:平肝潜阳,清热止痛,活血化瘀;这些东西中医用了几千年临床总结出来,再用几十年去研究他,那岂不是画蛇添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