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车子遍地都是,豪车也不新鲜,反观多数大学生家庭却普遍贫穷,这是怎么回事?

美萨皮而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我们家三个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不想表达什么,只想说读书确实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在上学阶段都是由老大给老二补课,老二给老三补课,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到大学彼此独立学习生活。

在我们那里,一般家庭都不会让女孩子读太多的书,在普遍的家庭里,女孩子读书的终点就是初中毕业,无论你读的好与不好,接下来你需要面对的是工作而不是读书。

但在我们家,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只要你学习好,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

也许是三个孩子之间彼此的教育和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三个孩子当中,我的学习成绩算是不好的一下。

当时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想要走出大山,我不想待在这里一辈子种地,也是这个原因一直促使着我从未对学习松懈过。

老大,高中毕业,考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大学第一年,我们一家人一年都没有吃过一滴油,那一年的日子我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每天的菜都是水煮。

老大上大一的时候,老二上高三,老三上高一,当时每天吃饭的时候心里都在埋怨老大,是她让全家人吃不起油。

老二,高中毕业,考到了四川大学,那个时候家里负担更重了,家里所有人都是勒紧裤腰带生活,尤其是爸妈,在那几年也苍老了很多。

老三,高中毕业,考到了中国海洋大学,那个时候老大已经开始工作了,老三的学费由老大负责,家里人负责老二和老三的生活费。

就这样,我们三个在家里人的互帮互助下毕业了,刚工作的时候大家也都很拼命,尤其是节假日加班这种事情,我们三个都跑的很快,毕竟工资翻倍,可以更多给家里补贴。

我毕业那年家里翻新了旧房子,房子是按照家里未来人口规划建造的,所以每家人都有自己的小房子,每家人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了房子。

到目前为止,我们三个都结了婚,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买了房子和车子,爸妈也是轮流在三个孩子家里过,但他们始终还是觉得老家舒坦。

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回去,但是我们从来都是坐车回家而不是开车,从市里面坐车到了县城然后我们步行回家。

从市里面回家,坐大巴2个小时,到站了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家,在我们家始终都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房子买了是自己住的,车子买了是为了代步的,当然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资本,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永远都是生活的附属品。

也许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它却是我们走出大山的唯一一条最便捷的途径,至少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我们的车子虽然不豪但也不便宜,从买车、换车到现在,我们的车子从未出现在村口,在村里人眼里,我们依旧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但每年的除夕夜,我们家都灯火通明,欢天笑语,这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

生活是活给自己感知的,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生活的好与坏自己心里最清楚,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想要看到的样子。


城事观


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你的问题有些鼠目寸光了。说个真实的例子吧。

我小姨家孩子三个都是大学生,老大985博士,老二清华博士,老三复旦研究生。可是跟同村的家庭相比,我小姨家一贫如洗,破烂的房子,家里除了一辆三轮车值钱外就是三个有教养有知识的孩子了。

前年年底,老大进入上海一所外资企业,年薪150万,解决了上海户口,并给予福利房陆家嘴周边。今年1月15号在上海买了一套136平米的房子接我小姨全家过去。

老二清华博士去年毕业,也在上海一家金融公司谋职,金融业的精英年薪可想而知。

最大的距离就是别人一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没有念过书的大多数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所以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一个长远的发展目光


那串紫藤萝


我告诉你,农村豪车多,不是因为家家有钱,而是家家想攀比,攀比之风从来都没消停过。

我有一次回老家过年,一个村里的同学,开了一辆150多万的Porsche,故意在村子里兜了一圈,引起全村一阵阵儿的骚动,街头巷尾开始议论,这家伙不知道怎么发了财,一股子羡慕嫉妒恨笼罩了整个村子。连我爸妈都开始唠叨:看看人家,小学毕业,没啥子文凭,在外面混的多好。。。

然后,不久后的一天,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我回城里上班,正在等镇子上的公交车的时候,看见那个同学也在那等去另一个地方的公交车。我和他聊了几句,随口问了句,你怎么没开你的车,可惜了,开了的话我还能蹭蹭你的车。他,吱吱呜呜含糊了几句,说是车在保养。后来,我从另一个同学那里得知,他的车是租来的!租来的!就是为过年显摆,特意租来的

人,真是为了满足虚荣,什么是都能干出来!!!


大嘴吼吼


首先,那种高考400分以下,给钱就能上的大学就不要算大学生了,现在,211院校,至少得是省重点大学才能算大学了。 如果211院校以上的大学生工作6-7年以上还不如自己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同学,那就真是能力问题了。

我大学07年刚毕业,拿3000,初中同学基本都是6000-7000的水平,2014年,我一套两居室一套小商铺有台10万的代步车,孩子带在身边养。而我初中同学呢,工资1万附近,有台10万左右的车,房子是老家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了。。。

我是211院校,我觉得我比较有代表性吧,我属于混得一般的,有混得好的,都当大老板去了,混得不好的,可能房子还没着落,结婚都费劲。

初中毕业去打工的,混得好的,也是老板了,基本都是作坊式的,或者弄得小买卖,日子挺不错的。混得不行的,那就说不好了,可 能婚都接不起。更多的是混得一般的,房子在村里盖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车子有一部十多万的,这种应该比较有代表性


刘海39739472


就来说说我们家吧。我16年高考是三本,老爸坚持没让我走,又奋战了一年,17年高考上了一个还好的一本吧,我爸那天晚上聊天的一段话让我差点泪奔了,他说:你妈说要不就让你走三本了,我们俩在外面打工也挺累的,挣的也都是辛苦钱,但我还是要给你个机会啊,能读好一点的大学当然更好。我姐,是一个二本大学的学生,明年也该毕业了,她今年考研了,有可能继续深造。她同龄的女孩在农村这会都应该嫁人了,她还在念书。有人说女孩子免那么多书干嘛,但我想说的是:读书增长的是一种眼界,念书和没念过书的完全是两个状态,你接触的社会层面都会不一样。



每年过年,我们村开回家的车子是越来越多。在我们这一片,就我们家两个孩子还全在念书,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要么就是读几年技校出去工作。我们家到现在也没有车子,更别说城里买房了,因为钱都给我姐和我读书了。我很感激我的爸妈,他们真的挺辛苦的,每年过年回家看到他们又见长的白发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心里只想着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常常在过年的听到“某某人没上过大学,今年又赚了多少钱”之类的话,喔的心里其实是不屑的。要知道未来的中国的发展趋势,还是要看知识,随着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人才还是会有用武之地的。



所以,在该读书的年纪还是要好好读书,说大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说小了是为了自己。最后强调一点,说“读书无用论”的人十年后再好好想想吧!


高铁之窗


对这个问题,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因为我本身也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并且我们家不止我一个,而是两个。当年我们家就比一般家庭穷,别人家都起了新房子,而我们家一直都是土坯房。

一、读书的费用让农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家当年本来底子薄,父亲身体不好,但父母要供我姐和我上学。虽说当年上学费用没现在多,但大家都穷呀。我们姐弟俩先后考上大学,也算是当年村里独此一家,是全村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二个本科大学生。但当时收入实在太低,连我姐第一次上大学独自在晚上从郑州转火车去西安,都因没车费没去送。家里每年从地里产出的收入实在有限,左节约右节省,精打细算才得以支撑下来。

而现在上学的费用更高,从高中到大学七年下来,就算节约也需15万左右。基本花光农村家庭每年的收入,再也无力改善生活。如果一个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七年时间,怎么也会有个十万八万的结余。


、农村人攀比心理严重。那些没读多少书的农村孩子,不管是学手艺去挣钱还是学经商创业,也有出去打工的,经过多年打拼,也有了一些积蓄。为了显示自己在外工作、经商成功,往往拼尽全力买台车回家,甚至有人不惜借钱先买台车,打肿脸充胖子。因此农村车很普遍,同时也是农村青年找对象的标配。

、大学生家庭发展后劲足。

在大学毕业前几年,可能因为要在城里买房结婚等,而收入也不太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收入增长很快,远远超过没上大学的同龄人。并且是越往后,差距越大,大学生家庭普通超越其他农村家庭,充分证明了知识就是财富。

长远来看,投资教育得到的回报率是很高的,千万别信什么读书无用论。

以上是我的看法,认可请点赞转发,有不同观点的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我说一下我的经历,我兄弟俩人,哥哥一早就辍学了,在煤矿工作,我2010年大学毕业后在事业单位上班,上了有两三年,入不敷出,家里面是农村人,很穷,后来我觉得单位上班不适合我,我就辞职和朋友做信贷行业,不到一年赔了二十万左右,我很懊恼,好多东西都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办,跟社会脱节,第二年我开始反思自己,从头做起,一步一步来,实践出真理,16年17年,经过我的努力,把欠的外债还完,又在市里面买了一套房,一辆车,今年准备再给你爱人买一辆,同样做在一行的很多人,但我比他们赚的多,因为上学后思维模式不一样,这是我的感觉,所以建议大家多读书,另外从事朝阳的行业,传统的行业拼的事资金与人脉,只有新行业拼的是技术与思维。祝大家在新一年里面都有好的发展


舆论界的喷气机


老家在四川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山区,这几年春节回家豪车一辆接着一辆,前几年都是在外面包工程的老板们买的,这几年包工头不行了,当建筑工人的乡亲们收入上来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子,有的好几套,基本上全部买了车,由于是山区所以基本上全是越野车和suv,我有一个表姐,小时候读书班里倒数,四年级毕业,但是结婚后特别能吃苦,两口子每一年出去基本上都是20来万,但是那个活一般人真干不了,家里孩子上完大学找工作那是挑三拣四,大学毕业两年没上班了,说上班就两千多一个月,还不如在家休息呢!


我说你刚毕业人家给你2000一个月不错了,慢慢学点东西,没有用处反正父母能赚钱,自己不上班怕什么?我想这也是现在招工难的一个因素。我们家是大家族,光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加起来几十个,这几年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靠做建筑赚的钱比较多,几乎都买房买车了,而上过大学的基本上在城市里连买房的首付也都没有挣出来,更别说帮助家里盖房了,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资助才能在城市买房付首付。像我们这样的做生意的前几年还可以了,这两年也比不过搞建筑,跑快递,跑外卖的。
加了一些小学时候的同学群,发现他们生活得特别的快乐轻松,我们每天担心没有生意怎么办?工资,房租,税金如何解决压力特别大,他们没有那些担心,反正到处肯定是需要人工的,这个工地结束有下个工地,但是他们普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做建筑工人,觉得辛苦没面子。读书真的没用了吗?确实社会发展越来越进入到了智能社会,能够吃苦愿意吃苦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吃苦的岗位还真不少,只要能吃苦赚高工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光吃苦要赚大钱显然是不可能,但是赚大钱改变社会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吗?所以读书与否和赚钱没有关系,未来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高,我相信没有读过书的人会拿到的劳务收入也会越来越高,这个北大清华我们读还是不读?


创业特种兵传递快递物流信息分享创业心得!


创业特种兵


这个现象在村里面很普遍,先不说村里面或者读大学生活特别好的,因为那毕竟是少数,但是我们就拿普通的在村里面的和普通的大学生做比较,现在在村里面的可能平均收入不比读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差,但是如果说平均每年结余的钱绝对远远高于城里工作大学生。原因有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之后的很少去做相对吃苦的工作,比如车工,挖掘机司机,工程工地等等工作,但是在村里面的小伙子因为学历不够就可能去学门技术,从事相对苦一点的工作,经过几年的积累,技术过关找一份工作工作也不低,我们村当挖掘机司机的平均工资也在八千到一万,有的干出门道了,还自己购买挖掘机承包小工程,收入会更高;而大学毕业在外工作的,可能也会收入增高,但是不间谍高多少。

2、这个原因可能更重要,在村里的人外出打工,他们的花费相对会少,而且一般包吃包住,对于生活条件要求不是太高,但是那些大学毕业工作的,可能花费就高很多。如果每年收入都是十万,前者可能能攒下八万,后者能攒四万就不错了。

这样经济基础会越拉越大,也就显出差距来的感觉。

无论没读大学留在村里,还是读了大学在外拼搏,其实没必要去比较,因为自己的人生路还得自己走,而且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也都不相同,关键就是自己如何把日子过的幸福!


七号公社张怀书


到农村去看看,谁家最穷?读书的家庭最穷,孩子上大学基本就可以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没办法,农民收入不高。

而家里小孩调皮,早早辍学打工挣钱的,没出息的可以养活自己,有出息的还能给父母钱,根本就没什么花销,自然有钱往别的地方使。

1、所以,第一个原因是,读书很花钱。但是各位还会发现,即使是供大学生读书,家里房子等都简陋的家庭,还是光荣的,大家谈起他家的孩子,无不竖起大拇指,“你以后肯定是享福的,孩子上大学,有出息啊,好日子在后头呢。”所以,虽然贫穷,但是心里有希望。

2、孩子没上学的孩子,更需要坐面子工程。大学生说起来还是大学生,大家觉得至少还是有学历,有未来的。而没上学的孩子,娶媳妇,就更看重有没有钱等。所以,这些家庭买车,建房,也是为了能够娶到媳妇。

很多家庭并不宽裕,也是咬咬牙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买豪车的。

3、所以,没上学的有好房好车,家里供大学生的家徒四壁,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也不讽刺。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得看年轻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