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故鄉的河南人最想吃什麼?

杏暄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對面食情有獨鍾,在外十餘年,一年不吃米飯可以,但是兩天不吃麵食就覺得哪裡不對勁兒。

想念早餐的胡辣湯配水煎包。那滋味不足為外人道。

中午來一碗燴麵或者羊湯,人間美味。

晚上喝媽媽做的麵糊糊湯 還有媽做的菜饃。晚上做夢都是甜的。夢裡夢到吃了燒餅夾涼粉,筒子雞,小籠包等等等等

人就是這樣,在家時候天天吃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離開了,就只剩下想念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冬天到了,最想念河南老家的燴麵。

燴麵,突出的是一個“燴”,葷、素、湯、面兼有,吃得是一個熱鬧,是河南的特色美食。

小時候,爸爸帶我吃燴麵去的是家附近的伊斯蘭飯莊,那時候2.5元一小碗,3元一大碗。

我常常站在後廚的門口定睛看著師傅扯麵:兩張抹過油的面片,不過成人手掌大小,轉瞬間在師傅手裡扯出了筋道的寬麵條若干,滾進了湯鍋。師傅接著熟練地把豆腐皮、海帶絲、黃花菜過水焯熟,放進純白的敞口大碗裡,麵條煮熟撈出後加入整日咕嘟咕嘟的羊肉湯,覆上幾片紅色的熟羊肉,撒上蔥花、香菜,齊活!

我馬上回到座位,因為店小二用特製的碗口夾子端了面朝我們這桌走來了!

那時候燴麵不常吃,除非家裡不做飯了。於是,我就常常盼著家裡不做飯。

臨近年關,爸媽忙起來,就會遞給我一個紅色的塑料飯桶和十元錢。不用多說,我就熟門熟路地奔向伊斯蘭了,給店家交了錢,乖乖地把飯桶遞給扯麵師傅,退到出飯口等著。一邊等,一邊祈禱師傅今天心情好能多給點肉片。師傅一看我個頭小,擔心我拿不動,湯總是不打滿,好留給我一些晃灑的餘地。我很感激師傅的好意,回家路上,小心翼翼地拎著飯桶,任風雪鑽過我的脖子和袖口,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那種認真勁絕不亞於準備一次期末考試。

在我16歲之前,伊斯蘭的燴麵是心中最愛。直到鎮西頭開了一家滋補燴麵。爸爸帶著我一嘗:乖乖,簡直打開了新味覺。

滋補燴麵沒有羊肉燴麵那麼燥,溫和得多,不論是湯色還是配菜。我尤為難忘的是配菜,除了伊斯蘭的豆腐皮、海帶絲和黃花菜外,還加了木耳、枸杞、鵪鶉蛋。面端上桌的時候,隨帶一小碟糖蒜。

就餐環境也高出伊斯蘭不少,人不多,可以安靜地細品這些食材的交響,吃燴麵居然又成了一種精神享受。

18歲以後,外出求學工作,燴麵更多的成為了一種記憶符號。

爸爸來學校看我,我帶他吃食堂的燴麵,3.5一碗,我不知道爸爸愛不愛吃,只是看他吃得滿頭大汗,走之前又塞給我幾百元。

談了戀愛,請男朋友吃燴麵,8元一碗的。我吃得不亦樂乎,他只是略動了幾筷。

到了廣州,導師說學校附近有家鄭記燴麵,我花了一個星期四處走訪,終於找到,帶著我的兩位好朋友吃燴麵,滿心歡喜地等著她們的讚歎,然而她們發完朋友圈以後,也只嚐了幾根麵條。

看來,不是所有人都愛吃燴麵。那又有何妨?燴麵是我的獨家記憶。

小時候吃燴麵,為解饞;長大了吃燴麵,是享受;如今在外地吃不到正宗的燴麵,才真正知道鄉愁的滋味。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雖不見月,燴麵牽愁腸。



杏暄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小編是一河南人,雖然沒有遠離故鄉,但是姐姐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深圳打拼,做為男孩子的我實在汗顏。

姐姐每次打回來電話,一般都是想家了,想吃母親做的蒸麵條(滷麵)她說在那邊基本上吃不到,想吃只有自己做。但是她做的沒有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很簡單:

1、麵條放蒸鍋隔水蒸,鍋冒哈氣,放置一邊備用。

2、炒鍋加油,燒熱,炒豆角,肉絲。 加適量量醬油、水及食鹽,把前面蒸好的麵條放入炒菜鍋,和菜一起用筷子及鍋鏟配合拌勻。

3、蒸鍋在籠篦上鋪上籠布(無籠布用大片白菜葉子鋪勻也可)隔水蒸20~30分種即可端鍋。


三個步驟:蒸,炒,蒸。可能是水土原因,或者技術有待提高,所以姐姐覺得她自己做的欠缺一些味道…

可能女孩子都愛吃吧,燴麵姐姐也常在電話裡嘮叨

南陽的方城燴麵:湯,面,時蔬,羊肉塊,輔以羊油辣椒,香菜蒜苗或芹菜葉。湯是羊骨架加香料熬製,奶白為正宗。面用高筋粉加鹽水揉制,拍成片狀抹上香油醒面。小編不太喜歡吃,但是姐姐愛吃。


有一種胡辣湯叫逍遙鎮胡辣湯,在南陽吃早餐,胡辣湯配油條是首選,由多種中草藥配製的湯料,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湯汁粘稠,香辣可口,有牛肉的和羊肉的兩種口味。
記得有一次姐姐回來,二天早上小編還在睡夢中就被拽醒,喊去帶路:快起來找一家兒好喝哩胡辣湯,快點兒!!!


嗅色可餐


涮牛肚


涮豆腐皮

涼拌麵筋

燒餅

水煎包


酸湯水餃


滷麵

手工饅頭

紅薯麵條

燴麵

烙饃
只有這些小吃和河南家常飯才是身處異鄉的河南最想吃的,也是最解饞的


再造碧水藍天


常年在外,遠離故土,做為一個河南人,一個靠廚藝打拼的河南人,什麼名小吃呀,什麼高檔菜呀,什麼涮火鍋呀,對我來說一點不感興趣。每天我最想吃的是甜面葉(可不是放糖那種甜,是不放鹽那種淡,我們那叫甜)。把面和的稍硬,餳上半小時,擀薄,疊好,切兩釐米寬麵條,下入沸水鍋煮熟,連湯帶面舀入碗裡,配上一碟香辣芥絲,吃著那叫一個爽。



只想淨淨地讀一本好書


最想吃的,當然是燴麵、胡辣湯,還有黃河大鯉魚,這些都是記憶中的味道。

但在外地,想吃到地道的燴麵、胡辣湯、黃河大鯉魚,幾乎不太可能,技術、工藝都很難找到原汁原味的。



三九隆冬,帶一碗味道正宗的鄭州味兒老燴麵回家!
做法和方便麵一樣容易,味道像老店一樣正宗。

帶回家5分鐘搞定全家人一餐,再放一勺辣椒,一把香菜,一家人的味蕾立馬被你燃起來~


一塊兒開餐廳


根據你們所喜歡的家鄉食物,其實你們雖然是河南人但你們是現代河南人。最原始最古老最正宗的河南食物現代年青人都忘記了(被現代新食物取代了)。改革開放前的家鄉記意應該是;糊棘湯,油茶,玉米粥,小米粥,油條,糖糕,lu面,包子,水餃,大繪菜。記意中的正宗油茶特好喝。可是現在幾乎是沒有了。很想念,這才是家鄉的味道。


心路獨舞42


記得十多年前出去在外省(西部)呆了兩個月,真真的體會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在老家早上習慣吃油條包子菜角,喝豆漿米粥胡辣湯,在別地兒早上淨是拉麵,轉幾條街也尋不到小籠包子,閒時到市場上轉轉買些熟食或小菜,都不是老家味道,那時超級想念家鄉的食物,夾串燒餅,燴麵,涼皮,燒雞。外地的蔬菜比如韭菜茄子西紅柿做出來也沒老家味道香,這些應該和自然條件有很大關係。西部空氣沒汙染,很純淨,天也很藍,回到河南的土地上汽油味很重,但很熟悉,也很好聞,有家的味道,我愛我家鄉,老家河南!


笑春風39697176


最想吃的街頭隨處可見的燒餅夾萊,或是夾上幾片紅油滷湯裡的軟香的豆腐皮,油亮的豬皮肉,或是夾上平底鍋裡煎的焦黃香糯的涼粉,或是奢侈一回夾上二兩片的薄薄的透著香味的鮮紅牛肉!現在身在異鄉,這是我縈繞心頭永不退色的回憶!


雲竹237853207


無論走到哪裡,河南的“玉米糝糊塗”都是喝不膩的,雖然各地都有玉米渣子,但這種情不同。

無論走到哪裡,河南的“糊辣湯”永遠都是不可替代的,雖然很多地方都有各種版本的糊辣湯,但味不同。

無論走到哪裡,河南的“水煎包”仍然是我難以忘懷的,雖然全國有不同的“煎包”,但口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