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董大院:具有家国情怀,令人尊敬的家族,抗战中他们捐一架飞机


距云南腾冲县城9公里有个西董镇,这里人们大部分姓董,祖上是明朝洪武十五年来云南腾冲开屯戍边将士,明朝末年董姓又从县城来此定居,有了“董官村”,至今村史已经有300多年。

董官村的祖先是南京人,跋涉几千公里来此为国家镇守边关,董家到了第十四代开始经商,历经三代人努力和打拼成为腾冲的首富。由于董官村位于腾冲城西,于是村内董姓富商被民间称为“西董”。

“西董”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族,兄弟几个非常勤奋,既聪明智慧,又吃苦耐劳,从清末到民国,他们开设了十几家大商号,做珠宝、矿山、纺纱和跨国贸易,是西南的翡翠大王和纺织大王。

然而西董家族又是爱国商人,在抗战期间,他们兄弟集资200万捐献一架飞机,在腾冲光复后的“国殇墓园”的修建中,大部分资金也是由他们捐献的。

“西董大院”就是董家几个兄弟在清末民国时修建的宅院,当年耗资巨大,历经40余年才修缮完毕,现在依然完好的保存下来,几个院落相连,成为当地最有名“西董大院”。

据当地人介绍说在滇西抗战中,远征军第54军军部就设在西董大院,而54军军长阙汉骞就住在这个院子里。

这是当年远征军进驻西董大院留下的医药箱,在腾冲战役中,远征军付出了巨大牺牲,战后由李根源先生提议,由西董等爱国商家出资修建了国殇墓园,来安葬和悼念这些为国牺牲的人。

西董大院现在经过简单修复已经已经对外开放,接待游人参观并不收门票,在几个院落里可以看出当年富家生活的一些影子,这是房角处一个并不引人注目“壁炉”,竟然是当年为了融化白银的冶炼炉,是将细小的银块融化成标准大银块用的。

这是墙壁上枪眼,当年董家为了抵御土匪侵袭而建,滇西抗战中时54军的警卫使用,这样的枪眼西董大院围墙上有多处,都是当年修建的。

据说当年修建西董大院,使用很多用当地火山石打制的石块。为了保证质量,要求每个工匠每天只能打制一块石头,如果你打制两块,第二天就不用你做了,要的是保证质量,精雕细琢。

西董大院很多木艺保存完好,是聘请当时最有名的剑川工匠制作的,使用在门窗、廊壁上,非常的精美,由于整个院落历经四十余年才建成,现在看来整个工程不仅浩大,也是叹为观止。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商人很多,但西董大院的不同,是他们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承担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一腔热血,家国情怀,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