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公孙胜第一个离开梁山,他看出什么了吗?

花卉果树种植达人


在梁山好汉中,有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这个人不仅能够呼风唤雨兴云起雾,他的很多行为更是神秘的让人捉摸不透。这个人就是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先是与晁盖、吴用、刘唐等人一同智取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

梁山大聚义时,他坐第四把交椅,担任掌管机密的军师。

征方腊前夕,公孙胜以“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为由,毅然脱离梁山集团,成了第一个离开梁山的人。

在其他好汉还在为事业打拼的时候,公孙胜为什么选择了离开?

有书君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公孙胜看透了梁山的复杂形势,决定远离是非。

公孙胜早年是跟着晁盖的,两人谋划智取生辰纲后,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情急之下逃到了水泊梁山,之后火并王伦,晁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而公孙胜则位列第三。

起初,梁山好汉皆以晁盖为尊,什么事都晁盖拍板决定。

晁盖身先士卒,凡是打仗,一定是冲在最前面。

形势的改变发生在宋江入伙之后。其实,早在江州解救宋江之时,宋江不顾晁天王命令,私自手刃黄文炳,就让公孙胜看出了宋江桀骜不驯,目无长兄,眦睚必报的性格。

宋江正式上山入伙之后,晁盖就成了名义上的领导。

曾经是晁盖智囊的吴用也和宋江越走越近,宋江没上梁山之前,晁盖虽然话语很少,但是很有说服力。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盖基本上都不怎么说话了。

宋江成了主要发言人,并且明显的越俎代庖,甚至发号施令。晁盖被一步步架空了。

作为晁盖最亲密和信任的人,公孙胜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猫腻,但宋江曾经救过晁盖的性命,讲义气的晁盖也十分信任宋江。

然而毕竟是“一山难容二虎”。公孙胜不希望看到有一天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局面。看透了这层厉害关系的公孙胜于是决定,以孝敬老娘这个无法辩驳的理由告辞,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二、公孙胜看清了自己跟宋江之间的观念分歧,感觉已没有留下的必要。

宋江的小吏出身,决定了他的思想格局。他迷恋官场,渴望被主流社会认可。上山后仍然一心想着能被朝廷招安。这一点公孙胜早已看的清清楚楚了。

而他公孙胜是世外高人,淡薄名利。他不求官,亦不图财。他的革命理想和宋江主张的政治路线是格格不入的。

公孙胜非常敬重晁盖,但宋江上山后,晁盖慢慢被架空,吴用也倒向宋江,而他作为晁盖最坚定的拥护者也跟晁盖一样被架空,成了有名无实的四哥。

经过征讨辽国、田虎、王庆等一系列战争磨合,梁山实际上已分化整合为宋江和卢俊义两个集团军。宋江、卢俊义屡屡分兵作战,这两支集团军的成员越来越固定,基本形成了两条平行线。

宋江部分,宋江是主帅,吴用是参谋,一正一副;而卢俊义这边,卢俊义是主帅,朱武是参谋,同样一正一副。

这样的权利分配,表面上是削弱了公孙胜的作战指挥权,实际上是他所主张的革命路线被否决了。

他知道,宋江早晚会谋得梁山的第一把交椅,当上龙头老大。

可是他瞧不上宋江,他认为宋江会把梁山带入歧途。

但他无能为力,因为他从来就无意于参与权利的争夺。所以他决定离开,虽然这种选择有很多无奈的成分。

三、公孙胜看穿了梁山的最终结局,并已感到心灰意冷。

在小说水浒中,公孙胜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日行千里的世外高人。

他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跟随二仙山紫虚观的罗真人修习道术。虽然他与大部分梁山好汉一样,都是因为迫不得已才进入梁山。

但是与旁人不同的是,他不单是一个武力高强的武夫,或者如吴用那样是智谋超凡的文士。

他有道士这么一个特殊的身份,而且道法高深。智取生辰纲之后,他们能顺利逃开官府的追捕,正是因为有公孙胜施法。

他呼风唤雨,驾雾腾云,他施法借风在石碣村火烧战船,攻打高唐,与高廉斗法,为梁山开山拓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因为他道法高深,因此他早就看穿了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最终被招安却不会得到好下场的结局。

当然他也看清了出征方腊将会有多么凶险的结果。

这点从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面对宋江,极力挽留徒弟的表现也可证实。

公孙胜看清了一切,罗真人当然也已看清了出征方腊的后果——十有八九会两败俱伤。

这不过是朝廷要灭了他们的套路而已。

他不愿意让徒弟冒险,去做没有意义的牺牲,因此执意将其留在身边。

公孙胜的离队,对梁山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梁山在失去公孙胜的情况下一败再败。这其实都是公孙胜预料之中的事。

公孙胜是一个极富革命理想的人,他劫生辰纲不是为了自己富贵,而是为了实现革命理想积累资金。他的格局不光比一同作案的刘唐、三阮等人高的多,就是晁盖也难以企及。

公孙胜理想中的梁山既不像晁盖主导的那种强盗路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毫无长远目标;也不是像宋江主张的那样被招安,洗白身份挤进主流社会。

他是想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干一番事业。强盗路线和投降主义路线都是为他所不齿的。

作为一个有大智慧的高人,当他已经看穿一切并感到理想破灭时,选择急流勇退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作为道士出身的公孙胜第一个离开梁山,究竟看出了什么?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公孙胜是宋江奉旨讨伐江南方腊的途中黯然离开的!离开了得以保全,跟着去未必就能生还!当时的他究竟看出了什么?个人认为最起码看透看清了以下几点:

一是看清了当下的时局。朝廷里的一招以寇制寇的阴损之招,把梁山的未来陷入了万劫不复!此去江南征讨无论胜负都不会有好的结局!胜了(事实上也是胜了)梁山的风光威风不再,108将死伤大半,生还者十之一二,已算幸运!一旦挫败,更会被打的丢盔卸甲,最主要的是会被朝廷高俅之流抓住把柄,更会借题发挥!这正是成也招安,败也招安!

二是看清了归来的前途。即便是在江南征讨中大获全胜,全身而退,朝廷高俅之流的奸佞乱党怎会善罢甘休,怎会轻易放过梁山和众家弟兄?前途未卜,跳出火炕,再陷泥潭!命运是一样的结局!

三是看清了朝廷的嘴脸。奸臣当道,昏君无能,即便是功高盖主又能怎样?不为心不甘,去干气不顺,在这样的乱世,像他这样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牛鼻子道士又会有多大作为呢?还不如寻得一处清静清净的山野道观去过神仙般的逍遥生活!


冀之笔


很多人都说入云龙公孙胜离开梁山,是因为宋江,因为宋江的招安路线。其实不然。

公孙胜认同晁盖吗?其实,在智取生辰纲之后,入云龙公孙胜就没有主动出手过。几次梁山遇到高人,都是别人请他,甚至逼他,他方才出手。

作为一个拥有真本事的道士,他的人生追求本应当是长生大道,而不是沉醉红尘,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是当大官,为国出力,都不应该是公孙胜的追求。

那么,公孙胜下山走一趟,其目的何在?

其实,翻遍《水浒传》公孙胜主动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联络晁盖、吴用等人,劝说——挑唆,他们劫取生辰纲。

我们因为同情梁山好汉,经常站在梁山好汉的立场上看问题,于是都认为夺取生辰纲是件大快人心,劫富济贫的好事情。其实,按照水浒原著的描写,梁山一百零八将那都是魔星下界,是来搅乱人间的。

十万贯生辰纲被抢走后,晁盖他们发给穷苦百姓了吗?没有,都带上梁山,自家吃喝去了。

公孙胜这个世外高人自然是看不上这些金银的,那么,他为何要劝说晁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呢?

用书中回目来说,叫做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公孙胜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让七星——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中的七星——聚在一起,为以后一百零八魔星齐聚打下一个基础。

那为何要让一百零八魔星齐聚呢?

在《水浒》开篇曾经提到,洪太尉不小心打开了伏魔殿,放走了一百多妖魔。龙虎山道士说道:

此殿内镇锁著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碣,凿著龙章凤篆姓名,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龙虎山祖天师张道陵,相传乃是太上老君弟子,乃天庭四大上相之首。龙虎山张家历代就负责扫荡人间妖魔。因此,一百零八位魔君逃散后,龙虎山以及人家各家仙门,必定会想尽办法将这些魔君擒拿、剿灭。

不过,这些魔君下界之后,已经转世为人,仙家不方便直接干涉,于是,将其汇聚,借助人间势力将其灭杀,就成了最佳选择。

公孙胜的老师叫做罗真人。罗真人传授公孙胜天罡五雷正法。这五雷法,正是龙虎山真传。罗真人极有可能是龙虎山一脉。

罗真人极有可能是某代张天师的弟子,奉了师父命令剪灭魔君。于是他先找到一位魔君,将其收为门徒,即入云龙公孙胜,然后让其下山,引导诸位魔君在梁山汇聚,然后,引动朝局,将梁山好汉逐步灭杀。

梁山覆灭,好汉们被杀看起来是一场悲剧,不过,从全书来看,他们本就是魔君下界,如今被降伏,被镇压,也很正常。


叶之秋


公孙胜在梁山上排位第四把交椅,和吴用同为梁山上正副军事,公孙胜是道士出身,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公孙胜自有他的法力和道术,做事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因此得名“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最大的贡献就是协助晁盖等人策划智取了生辰纲,为梁山集团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孙胜是及宋江,吴用,卢俊义之后,三十六位天罡星排名第四“天闲星”的梁山领导核心人物。

那么就是这个地位显赫的人物,为何会在梁山招安后最辉煌的时刻离开梁山队伍的呢?

主要原因就是公孙胜走的路线和宋江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大家都知道宋江是一心想着招安,为朝廷效力,口口声声说为了梁山兄弟着想,不想一辈子落草为寇,所以带领众兄弟投靠了朝廷。



而公孙胜想的是既然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就要把梁山做大做强,类似于农民起义军那样的,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和宋江的招安路线是背道而驰,因此在招安后公孙胜与宋江等人的关系越来越差,理想不同自然就有分歧,公孙胜似乎也觉察到了自己被宋江架空的感觉。


另外那个时候,梁山兄弟已经暗地里分成了两大帮派,一派是以宋江,吴用为首的宋江团队,另一伙就是以财大气粗的卢俊义,朱武为首的卢俊义团队,这两个集团虽然看似表面很和睦,但是暗地了都叫着劲呢。公孙胜本来就是得道之人,又不想参与其中,因此被孤立出来,自己这个四当家的位置已经名存实亡。

因此在梁山大军征讨辽国成功后,宋江带领的梁山集团正处在巅峰时期的时候,公孙胜毅然绝对选择离开,一走了之,这个时候退隐正是时机,宋江也不能说什么,公孙胜半生为梁山效力,从追随晁盖到辅佐宋江,一路走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宋江和梁山也算仁至义尽了。因此公孙胜以继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颐养天年”为由告别了宋江等人,成为了第一个离开水泊梁山的人。


公孙胜的离开无疑对梁山兄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后来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兄弟在征讨方腊一战中损失惨重,梁山一百单八将惨死一大半多,面对如此惨痛的局面,宋江悔恨当初不应该放走公孙胜,但公孙胜以看破红尘,并且永远不会在回来,事实上宋江是打牙往自己肚子里咽,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是他一意孤行的结果。

公孙胜的离开其主要原因还是在宋江身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家自有定论。


任驰赢天下


问他妈这种问题的人,都是只看电视不看书的!拜托你们读读书好嘛

电视剧里把公孙胜演绎成一个傻逼术士,刚出场就被一个我忘了是谁的看破了,纯属放屁就是为了过审

原著中公孙胜自幼得羅澄真人教习会一身神通法术(并非障眼法!而是实实在在的道法仙术),几次梁山遇会使法术的比如混世魔王樊瑞、妖人高廉这种连卢俊义林冲都无法下手的,都只能叫公孙胜出战,无败绩。

羅澄告诉过公孙胜“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意思就是梁山义气二字形同放屁,打完幽州给你发点工资奖金少得可怜,再往后就要散伙啦,意思就是别呆下去了,公孙胜当然要听师傅的了


七宝棋谋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曾与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入梁山,拥晁盖,坐拥梁山第一集团,在晁盖在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好不自在,且革命理想与晁盖等人一致。宋江来后,权力渐渐被架空,革命的理想也被虚化,道理不和,路线不一致,导致无法与宋江等人融合,其实第一次公孙胜探母就萌生退意,一个高唐州,为了原来的革命战友,公孙胜还是回来并肩作战,也是公孙胜对昔日战友放心不下的一种道家人的表现。

公孙胜是一个道家人,也是一个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人,眼看宋王朝腐朽败落,宋江执意招安,而自己对宋江的做法完全不满的状况下,第二次脱离梁山返回二仙山跟随罗仙人继续深造。我们就脱离梁山的公孙胜列三点原因:

第一:公孙胜梁山四哥地位已被架空,认为没必要留下。

第二:宋江的政治线与公孙胜的革命理想不一致。

第三:征辽成功后,梁山已到鼎盛顶峰,此时隐退正是时机,也有借口脱离

公孙胜的足智多谋与吴用比两回事,公孙胜是更懂政治的又嫉恶如仇的人,吴用则一心安好,得过且过的人!这点深读《水浒》的人应该能懂!



公孙胜用俗人的肉体完成了济世,用过人的仙骨完成了他的终其一生的修道生涯,最后笔者为他的智谋与过人之处点个赞!


湖南大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公孙胜的聪明之处。

公孙胜本来是云游的道士,但还有老母在家,又没有其他亲人照顾。

所以公孙胜其实没有完全离家修行,还是照顾老母。

公孙胜听说有蔡京的10万贯生辰纲会长途运输,就起了歹意。

10万贯,相当于今天差不多五六千万人民币。

即便一个团伙去抢劫,每个人至少能够分到几百万元。

公孙胜显然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他是道士,甚至不吃荤腥,也不能成家。

他之所以去抢夺,估计是为了给老母养老。

结果,翻船了。

虽然公孙胜、晁盖一伙抢到了生辰纲,但随后被官府发现。

万般无奈下,公孙胜只能和晁盖他们一起逃走,还在石碣村杀死了不少追捕的官兵。

至于上梁山,也是被逼无奈。

公孙胜如果不上梁山,恐怕活不过一时三刻。

但是,他们刚刚上梁山,公孙胜就目睹晁盖一伙火拼了王伦。

随后没多久,公孙胜就放弃了第三把交椅,借口回去看望老母,一去不回,改名换姓,隐居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公孙胜走的时候,晁盖送了一盘金银,公孙胜只拿走了一半。

为什么逃走?

主要是三点:

第一,梁山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完蛋。

梁山充其量不过几千人马,全盛时期不过一二万。

而北宋禁军就有五六十万,加上地方军队不下百万之众。

以梁山区区人马,不可能长时间和宋军对抗,不是被消灭,就是被招安做炮灰。

对于这点,公孙胜看得很清楚。

第二,内部斗争太激烈,公孙胜畏惧。

刚刚上山,晁盖一伙就杀了原来的寨主王伦。

按照江湖规矩,王伦好歹是梁山的大哥,晁盖他们此举是不讲规矩的。

既然连王伦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

公孙胜和晁盖一伙其实并没有什么交情,也算是萍水相逢,只是因为抢劫生辰纲才认识。

那么,毫无背景的公孙胜,在山寨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实际上,和公孙胜差不多聪明的吴用,也是万分凶险,关键时候从晁盖一方倒到宋江一方,不然小命难保。

公孙胜认为,恐怕不等官军来打,梁山就会自己火拼。

第三,公孙胜还是能养活老母的

后来我们看到,公孙胜走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分生辰纲,连给的路费也只拿了一半。

这说明,公孙胜放弃了之前抢劫给老母富贵的思想。

回到故乡以后,公孙胜改名换姓,投靠罗真人门下,以道人身份为生。

作为一个著名道士的大徒弟,又是在道君皇帝宋徽宗时代,赚点生活费还是毫无问题的。

虽然老母住在草屋,粗茶淡饭,至少生活没有问题,这也足够了。

其实,公孙胜之前的抢劫念头本来就是荒唐的,属于自作自受。

既然靠做道士,可以实现赡养老母的目标,何必留在梁山和一群土匪混在一起。

别的不说,以李逵为例,完全是变态杀人狂,老幼妇孺一律不放过。

公孙胜好歹也是有名望的人,羞于和这种人为伍。

另外,其他人很难洗白自己。但公孙胜有师傅罗真人罩着,轻松就洗白,连名字都换了,没必要留在梁山避祸


萨沙


小时候读《水浒传》后面几章时,看到宋江一伙征方腊,伤亡惨重,就会想,如果公孙胜不走多好,因为在前面的战斗中,公孙胜表现的实在是太扎眼,太厉害了。可是在打方腊之前,公孙胜就早早离去了。

对于公孙胜的入场,其实一直感到很牵强。首先是刘唐找到了晁盖,说他了解到生辰纲这个发财路子, 晁盖跟吴用说了,不过三个人去劫生辰纲有点吃力,吴用又去纠结了阮氏三兄弟,这样人手就差不多了,刘唐提供消息,吴用出主意,晁盖是老大,然后除了吴用,其余几人也都可以出武力。这时候公孙胜突然非要拜见晁盖,也说了这个生辰纲的消息,这时候他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如果真的说作用,那就是他言语了几句,把白胜给引了出来,然后逼着晁盖一起上了梁山,还引出了宋江。白胜这人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虽说在劫取生辰纲他假装卖酒也出了力,但他的工作却不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他后面被捉,供出了晁盖一伙,引出宋江告密晁盖,最后晁盖他们上了梁山。


虽然出场的时候就说公孙胜会法术,但是没有什么实战表现,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孙胜似乎被遗忘了,直到后面他第一次提出要回家看老母亲,便走了。后来直到梁山好汉打高廉,这高廉会法术,只记得使个法术,变来三百神兵,林冲、花荣、秦明等一干好手遇到他皆手足无措,施展不开,吴用这才想起来请公孙胜赶快回来。公孙胜正在罗真人那修行,请他又破费一番周折,临行前学得了五雷天罡正法。公孙胜一回来就十分给力,先是破了高廉法术,后面又收服了混世魔王樊瑞,后面在与朝廷对阵,讨辽,征田虎,打王庆的时候,公孙胜的法术都是无往而不利,大展神威,期间还收服了乔道清和马灵两个大法师上梁山。

那时候的梁山真是厉害,一百零八将俱全,还有公孙胜、樊瑞、乔道清、马灵等大法师加成,足以纵横天下了。可偏偏这时候,乔道清、马灵离开了,他俩不是水浒好汉到也罢了,不多时公孙胜也离开了。

公孙胜走的时间点很合适,原来公孙胜出山时,罗真人就告诉他“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宋江他们打完王庆之后,进京面圣,确实到了遇汴而还的时候。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还有几个怕才是根本原因。



首先,公孙胜跟随罗真人精修,吴用派人去请他时,恐怕他那时候心里是不愿意的,可以看看罗真人的本事,那是真的仙长法术,远远高于世俗界了,可以学习这样的本事怎还会眷恋红尘?不过呢,一来公孙胜还挂念几分兄弟情谊,二来也是要到世俗历练一番,所以就出山了。果然他出山以后就没怎么遇到正经对手,过得倒也轻松。

其实在招安的时候,就知道早晚有“遇汴”的那一天,公孙胜是可以走的,但是那个时候偏偏他又不能走,因为当时梁山好汉也有几个反对招安的,人家都没走。公孙胜这时候如果突然走了,那人心起码要散一小半,宋江估计要气死,所以那时候就算公孙胜再想走,也不得不顾忌影响。

后来攻辽的时候,宋江、公孙胜还去拜访过罗真人,罗真人很直接,直接告诉宋江公孙胜本来就是修行之人,不过他是一下凡星辰,不得不进行世俗历练,所以等你们立功去汴京领赏时,就放公孙胜走吧。公孙胜想必对自己身世早就了解,所以就勉强在世俗呆上一呆。

当公孙胜跟随宋江南征北战,一直在为朝廷卖命,讨辽征田虎打王庆,皆大获全胜。朝廷似乎找到了一个听话又免费的打手。按理说,宋江立下这么大功劳,似乎无比风光,应该受到大大赏赐,可是由于蔡京、童贯等人作梗,他们的赏赐大打折扣,得到的只是虚名,实在权力很少。公孙胜是何等人,早就看出了朝廷的虚伪和梁山好汉的悲哀,为这样的朝廷卖命,下场一定会很惨的。公孙胜此时再不走,更待何时呢。反正表面上看,那个阶段的梁山好汉的表现是十分完美的,声望实力都是如日中天,公孙胜这时候走,可不算是弃兄弟于危难,只不过是不贪图荣华富贵,寻求修真罢了。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元老,在公司危难时刻为之卖命,在公司如日中天时离职,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

就这样,公孙胜离开了,梁山好汉们随后也遇到了强悍的方腊做对手,损兵折将,不计其数,梁山一百零八将,只剩下几十个。朝廷一举消灭了辽、田虎、王庆、方腊和梁山好汉这几大势力,真是要笑的不行了。



一览众河小


入云龙公孙胜是江山好汉中的半仙。按说他都不是宋朝的人,而是辽国人。《水浒传》说他是蓟州人氏。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蓟州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被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所以,公孙胜,杨雄,石秀都不是宋朝人。在后来宋江率军征辽时,攻打蓟州城,让时迁在城里放火,就是公孙胜帮的忙。

公孙胜两次离开梁山,理由都是家有老母要养。其实,他一个游方道士,四处云游的人,既然能两次上梁山,就说明了养老母是借口。真实的原因还是他看到了招安之后,梁山好汉们必然死伤的下场。



公孙胜曾把这个预言告诉给了军师吴用。吴用由于出于义气,要誓死追随宋江。但公孙胜就不一样了,他一个外国人,只对宋朝的抢劫事业上心,至于宋朝的内部镇压事业,公孙胜自然是可去可不去的。



所以,看到了一个必然死伤的下场,作为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之人,公孙胜当然可以借口养母不去江南。


傅斯鸿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生活。

公孙胜,号入云龙,天闲星。水浒水泊梁山排名第四。

公孙胜,在听说了梁中书为岳父蔡京过寿,送十万生辰纲,公孙胜找到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刘唐,白胜。劫走了生辰纲。后消息走漏,宋江报信,晁盖等投奔水泊梁山,林冲杀了王伦。推举晁盖做了第一把交椅。后宋江因此事牵连。最后也上了梁山。

后来宋江受朝廷招安,公孙胜随宋江伐辽,打田虎,讨伐王庆。立下很多功劳,打完王庆,公孙胜就辞告众好汉,自己云游四方了。也许公孙胜知道梁山没有好下场,本身就是道家,对红尘本就看透了,不如自由自在的退隐山林,修行仙道,远离尘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