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虽是梁山之主,鲁智深和公孙胜为何不服?

陈新诗


鲁智深乃快意恩仇之人,一生就图个潇洒自在,只要自己不被约束,有酒有肉那就是快活。所以这种人不会屈服于任何人,哪怕你比他强,他也不会委曲求全,更何况宋老大武功平平,就是打起来也不是鲁大师的对手,尽管他是梁山老大,可是在鲁大师面前,什么老大不老大的,认同你的道就跟你走,不认同门都没有,所以在梁山上宋江唯一不敢得罪的主,就是这位鲁爷。



鲁智深性格豪爽,敢作敢当,而且特别仗义。兄弟有难,他第一个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绝不含糊。林冲野猪林遇险,鲁智深舍命相救,一路护送着林冲到达目的地,这是兄弟情深,江湖道义。金氏父女有难鲁提辖挺身而出,最后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金氏父女得救了,可鲁提辖却因此惹了官司,这是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由此可见鲁智深无愧于梁山第一好汉的称号。


宋江居心叵测而且心思缜密,虽然他仗义疏财,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可是在鲁智深眼里,宋江算个球,对吧!我鲁智深好歹那也是二龙山的大寨主,虽然如今归顺了梁山,不顾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不了我换个山头另起炉灶。所以说鲁智深势力没有宋江大,但这位鲁大师也不是好欺负的。再说了鲁智深身边还有个武二郎,那武松也是敢打敢杀有仇必报的主,这二位要是合起手来那一般人还真就对付不了。况且鲁智深、武松、还有杨志、张青、孙二娘等人,之前二龙山的实力那也白给的。


宋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几位都不是省油的灯,与其说得罪他们还不如好酒好菜养着,起码关键时候还可以为自己效命,所以宋江对这几位是善待有加,敢怒不敢言。

再说说公孙胜,这位神人本来就是江湖之人,习惯了云游四海的生活,虽然屈尊在了梁山大寨,可是“入云龙”那只是图个新鲜,图个悠哉罢了。一旦梁山宋老大不行了,公孙胜自然弃之而去,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独守在梁山。这就是神人公孙胜。一个不把功名利禄放在第一位,逍遥惯了的人,你想啊,他怎么可能任人摆布,听你宋江的话。所以公孙胜在梁山气数已尽的时候,依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公孙胜这是明智之举,这就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叫未知先觉。只有公孙胜做得到。


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他怎么可能怕宋江,宋江又怎么可能驾驭得了他呢?所以说在梁山上宋江对于公孙胜这个人是比较崇拜的,并不是公孙胜不服宋江,只是宋江没理由让人家服你。人家公孙胜上梁山就是来协助你宋江的,说白了就是来帮你宋江的。一句话公孙胜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你又能奈我何,所以后来公孙胜以下山探望老母为由,这叫道不同,不相为谋。宋江心知肚明,最后也只能任由公孙胜下山。

身为梁山老大,手底下有这两位奇才,一个鲁大师不敢得罪,一个公孙胜更不敢冒犯,宋江这个老大做的其实也挺窝囊的。


任驰赢天下


水浒中,鲁智深和公孙胜不服宋江的领导,这个很正常,宋江心知肚明,他们一定也翻不了天,只要大环境稳定,一切都不是问题。

宋江的局限性在于,他以前是朝廷里面的人,在做事情上,不免有些官家味道,虽然大多数人都很是认可宋江,但是有一小部分的人并不满宋江的领导。不过,大家都委身于梁山伯,好赖都在一个锅里搅马勺,都能过得去就算了。宋江很是明白这点,觉得梁山伯毕竟不是久居之地,还是趁早找条明路为好。



鲁智深本来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主儿,因为打抱不平,所以上得山来,看见宋江的一些做法,夹带着官府的气息,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好在有几个弟兄和他的感受一样,所以有气还能和兄弟们发泄一下。不过真正到了宋江带领大家被招安后,鲁智深就不干了,决意自在逍遥去了。


道人公孙胜更是高人一个,虽然鲁智深是佛家,公孙胜是道家,毕竟佛道同理,都属于超然范畴的。公孙胜的仙风道骨岂是宋江能比得了的。于是乎,公孙胜自然不会服气宋江的领导了。

当然,比如武松,公孙胜杨志等人,都是反对宋江招安的做法的,毕竟大家的社会阅历不同,能在梁山伯呆下来已经是很给宋江面子了。

所以说鲁智深们不服宋江的领导,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这些人的人品武艺都不在宋江之下,这样,反而轻看了宋江。


六千年


首先在梁山真正有实力能够挑战宋头领的人,非鲁智深莫属。我们看一下梁山英雄都有什么阶层的人组成的。第一大帮部队军官:鲁智深,林冲,杨志,呼延灼,关胜,索超等都是利害角色,为梁山主力。第二是山大王:打虎将李忠,矮脚虎王英,神机军师朱武火眼唆猊邓飞,九纹龙史进等。第三地方豪强:卢俊义,阮氏三雄等。第三:小官吏小商贩,社会闲人僧道各家,宋江,戴宗等为官吏菜园张清,顾大嫂,白胜为商贩,刘唐,时迁,石俊,公孙胜等为社会闲人道家。纵观以上英雄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虽然同在梁山彼此关系亲厚又有不同。真正是宋江死党的人有:吴用,李魁,吕方,郭盛,小李广花荣,宋清,戴宗而已。后来宋江拼命拉拢卢俊义燕青二人。二人免强是其一党。我们在看一下鲁智深的死党都有谁:林冲,军官代表梁山元老对彼有救命之恩。武松,占山为王的哥们和孙二娘同为死党,名门之后军官代表杨志,占山为王的老铁。史进:是其死粉,占山为王的代表和朱武樊瑞同为死党。同时鲁智深军官出身,并出之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麾下。这一点就和众多军官,出身的将领能扯上关系。同时鲁智深又是占山为王的头领。桃花寨青龙山二龙山的大王都和关系铁。所以鲁智深的江湖地位,及在梁山的实力和宋江比,不弱,甚至略强。我们看一下公孙胜。入云龙公孙胜出身道家,师出名门是梁山元老,也是梁山最神秘的人物。擅长道法修为甚高在梁山颇有威信,当头领并非其初衷。因此对宋江吴用一些颇有微词,而其生性淡泊不想也没有实力挑战宋江,因为看清宋江吴用真面目,只想速速离开。跳出是非之地。那么鲁智深脾气火爆又有实力,为什么没有和宋江发生冲突,或者带领他的部分人离开梁山?因为宋江吴用早已料到这点,就想好了所谓天罡地煞大盟誓,拢住了这帮弟兄,古人都信这个,鲁智深比旁人更重义气,自然就随缘了,待后来一切看明白也就了然而寂,从此江湖在无千里赴难的大哥,义气也成了一种奢望的传说。


笑春风102159742


一个单位里,对老大不服气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能力却无欲无求的,老大要求着他用他,他却不需要依靠老大而生存,就像公孙胜。一种是有能力有实力和老大叫板的,就像鲁智深,其二龙山是梁山第二大势力,有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张青孙二娘施恩曹志等一众高手,还有桃花山等几个小山寨的支持。


撞南墙唱悲歌


这个问题得分开来回答,咱们先说说公孙胜。严格来讲,公孙胜那不叫不服,那叫看得透彻,或者政见不合。

为什么呢,公孙胜是当初晁盖他们那一批的人,生辰纲的事就是公孙胜挑起来的。也是由此而引发了晁盖他们上梁山,夺了汪伦的权。而公孙胜也因此成为晁盖时代的梁山核心人物之一,可以说是元老级人物。

而宋江大家都知道因为梁山众人多次拉拢,后来又出了阎婆惜那档子事情,加上他自己手欠要吐槽大宋朝廷,要提反诗,最后被判了斩刑,还是梁山好汉劫法场给他救上山的。

为什么前面我要说公孙胜是看透彻,而不是不服。这就要说晁盖和宋江的胸怀了,晁盖的胸怀只是吃吃喝喝,兄弟快活惬意。而宋江的胸怀这是被朝廷招安,为大宋朝廷做一番事业出来。所以从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可以说在梁山就开始有了他自己的小圈子。公孙胜可以说是看透彻了宋江的抱负和理想,而又看到了宋江位居二把手之后对着大大咧咧的晁盖的各种拉拢和架空。

所以最后,公孙胜是以回家探母为理由,下了梁山一去不返,直到后来梁山兄弟攻打高唐州有难,请他出山,这才来帮了个忙,而且帮完了立刻又走人了。可以说,公孙胜对于宋江要把梁山带往何方是早已看了个透彻,所以他不是不服宋江,而是不屑宋江。

再说说鲁智深,鲁智深对宋江的不服,那是在明面上的。当宋江提出招安的时候,武松直接反对,鲁智深当时就怼了宋江直接喊了“散伙”的。鲁智深对宋江的不服,那也有多层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那也是对宋江想要接受朝廷招安的不满。对于鲁智深这样的人,他的人生理念就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兄弟快活就行。

而鲁智深敢对宋江喊散伙,以及对宋江不服的底气也是有的:鲁智深当初与杨志他们,也是在二龙山拉了一票兄弟,也是有过聚义的。后来鲁智深、杨志他们的二龙山并入了梁山,但是二龙山的人马还是服鲁智深的调派的。鲁智深敢喊散伙,就是有底气带着一帮兄弟重新立山头。要知道除了原班的二龙山人马,梁山上林冲、武松、孙二娘夫妇那都是跟鲁智深关系匪浅的,鲁智深真的要喊走,梁山核心成员估计要走三成。所以鲁智深对宋江的不服,那是有根据,也有底气。


文中话江湖


一个是法师一个是战士,能服气NPC 吗?


知常知常


谁敢不服,有你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