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明亡清興的歷史大勢不可能避免?

靜夜史


對於這個論調環環表示不能苟同,漢人是華夏的主體民族,自上古時期炎黃二帝至今,以農耕為主的漢民族儘管遭受過周邊遊牧民族以及其他國家的入侵乃至一定時期的統治和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但是漢民族的文化傳承從未中斷。從古至今,漢人在經濟、文化、藝術、政治以及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五千年文明的傳承,放到世界民族之林中也是熠熠生輝。

自古以來,漢人就形成了勤勞、善良、寬容的民族文化心理,再加上封建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儒家思想中“忠、孝、仁、義、禮、智、信 ”以及“以及“禮之用,和為貴”觀念,漢人從來都不以侵略荼毒其他民族的方式生存。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因為統治者的腐朽和民族中的“敗類”漢人王朝被異族取代,但是異族能夠長期統治漢人的前提是融入漢文化,即被“漢化”若以此來得出漢人被歷史拋棄是歷史的必然的論斷,顯然思路不清,邏輯混亂。

大明亡實乃天道,因為明朝走到崇禎年間確實是氣數已盡,不管崇禎如何努力,明朝還有多少文臣武將,都逃不出歷史的週期律,這一點從,崇禎即位一直持續數年的自然災害可以看出來,一兩個省發生災害可以救,連續一兩年發生災害也可以救,可是一連十數年數百年未遇的洪災、澇災、雪災、蝗災、地震連續發生,實在讓朝廷疲於奔命。於是就有了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然後就是饑民揭竿而起。大明滅亡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明朝滅完的必然性並不意味著“大清興”的必然性,清軍入關有著很大的偶然性,明末重臣楊嗣昌曾斷言“大明若亡,必亡於流賊之手”他主張先與後金(清的前身)以後,掃平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再對付後金,但是因為朝臣的反對,並沒有得到實施。李自成攻入北京給了清軍入關的可乘之機,吳三桂更是敢當清軍的馬前卒,這才有了清軍入關,但是清朝能統治漢人275年的前提不是他的軍事實力有多強,而是他行漢制,主動融入漢家文明,早在清軍入關前,皇太極就重用范文程等漢人官吏開始了融入漢家的腳步。


環球網


這個問題說過無數次了,明亡清興有偶然也有必然。

偶然的是明末時滿清遠遠不具備入主的實力,光人口這一項就不可能。試想滿清十萬人,就算它二十萬,就算漢人不反抗,把這二十萬分攤到全國去管理也是難以為繼的。滿清在獲得機會前不可能想象到自己人能入主,可能頂多就是如金遼割據一方。

從明朝開始新作物傳入人口就已膨脹,漢地的人口對滿清就是汪洋大海。這種情況,它怎麼入主?但歷史詭異的就在於此,什麼問題都在明末集中出現了。天啟大爆炸這麼詭異的事件就發生了,而且發生在帝都,這在舊時代很容易讓天下人對這個政權的合法性產生懷疑。舊時代建立新朝都會傳說有神蹟,比如劉邦斬白蛇,這種事就是為了告訴天下人,我登基是順應上天的。帝王自稱真龍天子也是這個意思。在帝都發生這麼詭異的大爆炸,這對這個統治政權在老百姓心中的損傷是很嚴重的。而且天啟帝第二年又遭遇詭異事件落水受到驚嚇,接著就駕崩了。而且天啟大爆炸還伴隨著小冰期,伴隨著各類天災。這樣民間到官方都會質疑這個政權的合理性。

滿清這幾百年剛好夾在天啟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之間,這是偶然的嗎?更奇怪的是明朝這邊叫天啟,滿清努爾哈赤那邊叫天命。瀋陽也叫奉天。從天啟到天命、奉天就詮釋明亡清興的必然。今天回顧那段歷史,真的只能這麼說,滿清是躺著拿到政權的。是把最不可能變成必然。

回顧滿清入主,如果沒有小冰期絕無可能;如果沒有天啟大爆炸也不可能;如果明朝加強軍隊保障,杜絕兵變也不可能;如果沒有李自成這個被命運詭異地一步步推到造反結果的人也不可能;沒有成圓圓和吳三桂也不可能,尤其成圓圓竟然與一個神秘遠古文化重合了,這裡我還不想劇透,只能說我因此而篤定存在神秘力量推動歷史;沒有崇禎留在京城也不可能,如果崇禎去南京,很可能就是形成割據了;如果南明不要各自為戰,也許也不可能;更重要的是不要有那麼多漢奸,那就根本不可能。然而這一切就如同被精密設計的程序一般,精準地完成了他的使命。李自成建立大順,完成他的摧毀使命也就瞬間灰飛煙滅。完全就是不可思議。入主的滿清也叫順治。回顧滿清帝王,你會神奇地發現,其帝名年號竟然將中國古歷史鏡像反應了一遍。滿清從今天看,他們就是大鯀時代北逃東北的大鯀後裔之一。所以返回時必須是多爾袞主政,順治就相當於後來的帝舜,帝舜按我的破解其其實是代表日耳曼人,也是大鯀大禹族的聯姻對象,也就是夏啟驅逐的有扈氏。白種數理為24,剛好順治24歲結束性命。康熙相當於夏,雍正則連滿族民科都發現其名字像極了贏政。乾隆被懷疑為漢人,然而乾隆的名字弘曆正是漢人來源的黃匈奴的名稱鴻尼。就是說整個滿清從帝王名字、年號、數理就像一個歷史鏡像被安排著重現。圓明園是滿清的龍脈,這是我說的,因為它與成圓圓一樣符合一個神秘的古文化。圓明園被焚燬,又被老百姓破壞,就是徹底粉碎了這個龍脈。滿清自己如何認識自己的龍脈是另一回事,我定義的龍脈就是圓明園。

從滿清意外入主到各種詭異現象,明亡清興確實是不可理喻的,但又是大勢所趨。清末民初袁世凱又間接救了滿清貴族,因為袁世凱讓矛盾轉移了,讓滿清貴族免受報復。這就像上天刻意這麼安排,讓其在科技時代來臨前回歸,讓其耽誤華夏三百年,讓其留在華夏大家庭中。這就是我對那段歷史的總結。我認為這個世界既是自由的,又是受控的。大勢面前都有神秘力量驅動。


國病


看歷史就要站在客觀公正得角度,對於提問者,我想說:用什麼拋棄漢人這樣的詞彙,除了居心不良,用心險惡,本身就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滿清滅亡又說,歷史又拋棄了滿族嗎!都是中華民族,說這些,除了無聊的互噴,沒有任何意義。

女真族,包括滿族(建州女真),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的維護者,認同中華文明,清世祖追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也是孔子最長的一個封號。金和清均視自身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元滅金後,留在中原的女真族被元統治者直接稱為漢人。

清(後金)崛起時,吸收儒家文化,政治清明,軍事革新,建立了滿、蒙古、漢軍三個八旗,作為漁獵民族,在大小興安嶺漁獵生活,爬山涉水,如履平地,身體強悍。在冷兵器時代,戰鬥力強大,有句話叫“女真不滿萬,滿萬無人敵”,即使對戰草原民族(蒙古族),也不落下風,將蒙古黃金家族最後的林丹汗,從蒙古一路追殺到青海,林丹汗直接被氣死。團結在一起的女真族恰好遇到了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的明朝,對於廣大的漢人來說,同樣認同中華文明的皇太極比腐敗透頂的朱明王朝要好的多,所以,取而代之是必然的!


歲月似指尖流沙


誰說的,有木有順風打旗之嫌?

自朱棣之後的明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生活腐朽,工作懈怠,政治腐敗,沒了一點開國之君勤政愛民的影子。這是忘本吶。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國之主都不愛國,不愛人民,靠特務治國,不尊大道而專愛小智,豈不自撅墳墓。

有人一定會說,崇禎不是那樣的。可是,他也不是好領導。在位17年,親手葬送了江山。縱然有歷史遺留的問題,但是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問題。

倘若換成朱元璋,不會敗。即使敗,也不會是城破身死,江山一潰萬里。二分或三分天下,未可知。崇禎哪有他老祖宗的身體,智謀,膽識啊。


大桶礦泉水


歷史長河中,王朝的興盛衰亡,無論理所當然還是意外之故,都有它內在的客觀必然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王朝的興亡,都屬當時當地大勢的結果。這種大勢,不是外星人攜來的,也不是歐洲人的上帝投下來的。而是王朝內外因素造成的。明亡清興當然如此。而明亡清興的理所當然的必然性更多。一個龐大的明王朝,竟被東北那旮瘩的一個小民族的小地方政權,在短短時間內,就勢如破竹地給滅了。說這是意外偶然,誰這麼認為,誰的智商就嗨嗨了!


簡直簡直


明朝到了後期,賦稅很重,連年災荒,老百姓已經很難活命了,起義烽煙難以撲滅,後金虎視眈眈,明朝還是要加強稅負,後金屢屢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疑心重重誤殺很多戰將,自毀長城,最後李自成打到北京,都沒有大將來勤王了!崇禎只能上吊自殺!南明內鬥也很嚴重,最終不攻自破!大順軍和大西軍也不堪一擊,都屬於流寇,還有一些漢奸走狗,如吳三桂耿精忠那樣的藩王,助攻清軍!所以清軍取代明朝,潮流不可阻擋!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喜歡,謝謝!



翠樓看天下


現在的政策法規,社會福利,誘導漢人分崩離析,是不是漢族對於老百姓來說不是很重要,只要能享受到相應的福利待遇,老百姓可以拋棄表面的假象。。。


憤怒的道


題中邏輯不成立,漢人就是漢人,沒有單一的宗教傾向,有人說漢人沒信仰,其實沒信仰才是最大的信仰,使得幾千年來漢人不受宗教禁錮奴役。漢人就在那裡,文化包容,從未被歷史拋棄,直到今天仍屹立在世界上!


大憨子822


漢人沒被拋棄,而是滿人沒了,這是歷史的必然。

滿請入主中原,是由一系列偶然的因素累積而的,不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

凡發生了的事情,就是歷史必然?


bindong1


漢族人多勢眾,拋棄不了。內亂內鬥不休,滿清藉機乘亂而入主中國,也屬天時地利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