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dreamyurong


我79年开始进村小教书,08年退休。应该说小学教材的几次变迁,我都是亲身经历的。

79年进村小,当时我省各小学用的是省编教材。当时教五年级毕业班。(还没恢复六年制)。记得五年级语文课本,很薄,好像是19课。没有现在的单元综合之类的东西,如读读背背等。单价记得是0.19元/本。

大约不久就改了用统编教材,具体时间大约在81或82年左右。统编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课本也很厚。记得三年级语文有四五十篇课文。当时我当教导主任兼校长,老师叫苦,说这么多课文,课怎么上得完?

当时的情况,尤其村小教学管理并不十分规范。于是乎,早读,课外活动,写字课,都被各任科老师用来上语文数学课,陡然课文翻番了,教时根本不够的。语文数学老师,将自己兼的音体美,每周都会占用一节来上主课。

后来,语文教材的改革,将课文分成了三类课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我在另一回复曾经详述过。讲读课文(扶),阅读课文略讲(半扶半放),独立阅读课文不讲,考虑到很多农村小孩根本没有课外读物。独立阅读课文,其实是将学生课外读物搬进了课本(放)。这大约是当时教育部的一个举措。

2001年,我们这儿的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五年的教学内容分到六年完成,教材的内容肯定比以前少了一些。学生,老师也觉得轻松多了。

三类课文的出现,使老师松了一口气。独立阅读课文不考,可以不上。有时间带领学生读一读。阅读课文,不需要像讲读课文那样精讲。

情况大致如上,再罗嗦就篇幅太长了。时间久了,我也只能记个大概。


笨笨潮爷1


80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特别不听话,语文书都掉了3本,幸好语文老师是教过姐姐的,姐姐成绩好,就因此对我特别好,每次书掉了就重新拿一本给我,也不额外收钱。

那时候的小学语文课本,比现在的语文书小一半,我们那时候好像是先学拼音再学汉字,就记得每篇课文都要求会背诵,学语文,基本都是只学教材上的内容,不像现在发一堆什么辅助教材,我们那时候想看课外书,基本是靠借,大街上还有专门出租书的店铺,租一本书一天一毛钱,还要交押金。也因为这样,为了省钱,从小就养成了一目十行的习惯,看书看得飞快。

每天上完课回家也不怎么做家庭作业,什么知识能力训练,那时候是没有的,就光玩,考试只要能考85分以上,回家也没有人训斥,大家都不知道补习为何物,根本就没有现在这些花样繁多的补习班,培优班。

班主任基本都是语文老师,是班上的权威,每学期都会早早的把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上完,预留一到两个月时间复习,等待期末考试。


小学生陪读家长


我是78年生人,改革开放同龄人,1985年读小学;女儿是08年的奥运宝宝,2014年读小学,间隔了30年。有天晚上女儿夜读复习,读这篇课文,我小时候也读过。刹那间像回到了小时候。。。

再说个另外的体验,也是晚上女儿夜读,读的居然是林清玄的散文集。。。那是我高中时才读的书。于是我从书架找出当年我读的那本,那晚我和女儿一起重读《少年游》。


神芬硬湃媚景


86年去小学报道,我也没有学前教育啥的,直接小学报道!发书的那一刻觉得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有那种心明眼亮的感觉,一股将要畅游知识的海洋的暖流,从脚底板儿窜边身体的每个角落!从此这种感觉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光顾过我,苦苦寻找它多年始终不见它……











弓长小玄


90年代国内改革开放的大潮如火如荼,汹涌如潮。而且已经从当初的沿海地区的几个圈,慢慢辐射到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随着科学大会的召开,科学教育界也有了改革的动向。经过几年的研究考查(包括国外考察),首先对沿用了几十年的小学教材(文革中中断了一段时间)进行了颠覆性的,全新的,全面的改版编排,俗称90版人教社教材。传统老教材把学习的重点只放在识字上,而且小学六年才逐步学完2000多个常用字;教材内容编排比较简单,陈旧。小学四年级才开始练习写作文,学制也是六年之长。而90人教社教材,针对旧教材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教材编排思想改革,认为,小学教材不只是识字,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二,一,二年级集中识字,两年内完成全小学的80%以上的识字量。三,在识字的同时,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四,肯定了拼音的学习,认为拼音就是识字的拐棍。五,插入了大量的彩图,供学生识字,看图说话,写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六,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写作要求:一,二年级写好一句话;三,四年级写好一段话;五年级写好一篇作文。七,教材内容也进行了调整,有删减,有新选。版本采用大开本,彩色印刷。90人教社教材,不仅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且为了让广大教师正确使用教材,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人教社的同志提前在暑期,分赴全国各省市,办了大量的新教材辅导班,提前培训了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保证了新教材的顺利实施和推广,铺开。一大批新教材的实施者,后来都成了各自学校的姣姣者。有很多,已经肩负重任,成长为领导者。90版人教社教材,是改革开放后教育界首先刮进来的一股清风。紧接着,初高中教材也紧随其后,掀起了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大潮,为我国教育界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独立绿苑茵草


90年代,我正好小学阶段。那时候对我来说课外读物不是很多,知识摄取大多来自课本。那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语文课本上的抗战时期的革命先烈事迹。课本内容很简单,也很纯粹,给我们那个年纪那个年代的小孩慢慢传导一种红色信仰,也是一种很正很热烈的精神信仰--“我们要好好读书,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概括一点,就是简单、纯粹、热血。


大鱼小王


90年代书本,历史性质感触,最具有早先历史性质


韦冠成说风水


小本书,特别厚,快放假得时候书皮都掉了


CnNancy


90年代,我不清楚,但是5、60年代我有亲身经历。书不厚,但是编撰的很合理,如今只是多了一些形象化、事例多的特点。(尤其小学)我想以后的课本会更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