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村的拉幫套傳統到底是什麼?有何依據?

A啦多夢6


"在東北農村,過去有一種罕見的畸形婚姻形式,就是兩個男人共享一妻,俗稱“拉幫套”。

“拉幫套”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依據呢?

有書君首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拉幫套”是什麼意思,再談談為什麼有這麼一種畸形的婚姻形式。

一、拉幫套正解

古時候,馬車起初作為最重要交通工具,後來逐漸改為運輸工具。

雖然馬的用途多,但是一匹馬的力氣不大。如果用馬拉車,或者耕田,最好要用“一副掛”。

所謂的“一副掛”呢就是指一輛馬車,要有一匹馬駕轅,還要加一匹外套馬拉副轅。

副轅馬要套在主轅馬的正前方,叫做“一副掛”。平時這樣的馬車,拉貨就能跑起來了。

如果要拉重貨,或者道路崎嶇不平、泥濘不堪,這“一副掛”拉不動,或者走不了,就要在車轅另外一側掛上一副馬套,再增加一匹馬來拉車。

這樣,這輛馬車就變成了“一主一掛一幫”的套法。

在這輛馬車裡,後加入的馬是幫著拉車的,平時用不著它,只有在“一副掛”拉不動車的情況下,才使用它來“拉幫套”。

一旦困難解除了,就會卸下這個“拉幫套”的。

二、“拉幫套”是引申含義

一個家庭,就好比一掛馬車,男人是主駕轅的,女人是副駕手。夫妻倆勁往一處使,小日子過得也很有奔頭。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眼前平靜的生活,也會因有種不可抗力,而瞬間打破。

比如:男人得了很嚴重的病,或者意外傷害致殘,失去了勞動能力。

過去的男人是一家之主,全家人都靠他養家餬口,頂樑柱倒了,女人獨木難支。

這輛“馬車”陷入泥淖裡,要想度過難關,必須有外力相助才行。

很早以前,據說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方,有一種風俗,就是這樣的家庭,可以加入另外一個單身漢,讓他代替自己男人出力,把這個家的生活維持下去。

這個男人,就像拉馬車裡那個“拉幫套”的馬,過來幫助別人度過難關。

這個男人不是女人的丈夫,被稱為“套股子”。為了讓女人給他傳宗接代,他尷尬的存在於這對夫妻之間。

這種畸形的婚姻形式,跟“一副掛”的馬車,又加了一個幫套很相似,因此人們把這種不正常的夫妻關係叫“拉幫套”。

有書君聽爺爺說過,東北“拉幫套”這種習俗,是山東人闖關東時帶到東北來的。

爺爺說他們那個年代,這種事情是被生活所逼,都是萬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爺爺說他小時候,村子裡就有“拉幫套”的人家。

在解放後,有了婚姻法,只允許一夫一妻制。這種畸形的婚姻形式,也就徹底在關東大地上消失了。

三、“拉幫套”是一部女人的血淚史

有句話叫“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拉幫套”這種畸形婚姻真實存在過,而且還存在了很多年。

歸根結底,是當時那個社會,女人是沒有地位的,是當時封建社會制度的犧牲品。

當時女人被男權主義視作“私有財產”,她沒選擇婚姻的權利,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如果男人能有能力養家餬口,就要犧牲女人給家裡“當牛做馬”,再找一個男人來“拉幫套”。

一個女人在兩個男人間生存,真的跟“牲畜”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現代人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用“拉幫套”這個詞來形容這種非正常婚姻啦。

因為當時萬惡的社會,根本就沒把女人當作人看!她跟“套股子”生的後代,也被稱作“犢子”、“野種”。

在東北,如果罵一個男人,最狠的一句話就是:“你個犢子!”

所以,我們在唾棄萬惡的舊社會時,還是要慶幸自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新中國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俺在遼寧阜新市義縣某鄉某村生活了5年,房東就是拉幫套的實例。

拉幫套源於馬車,中間的是轅馬,後面車上沒有重物,一匹轅馬即可,貨物滿載就需要兩旁配加一匹或兩匹馬,就是拉幫套。

體現在家庭關係中的拉幫套,大都是因為男主喪失了勞動力或因身患重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家裡尚有年紀較小的孩子需要撫養,眼看著家就要分崩離析,無奈之下,徵得老婆同意後,物色個身強力壯的單身漢上門進家,為女主分擔其力不能及的重活。當然,除了同吃同住同勞動,還享有與男主同樣的夫妻權力。

這種現象說不上普遍,但得能靠一己之力維持下去的家庭,哪個願意走到這一步?現實生活的殘酷往往讓道德、倫理標準始料不及,但是,如果瞭解並且稍微有點同情心,就會知道,在那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拉幫套是唯一可以活下去的、不得已的選擇。

房東就是這樣。男主在小煤窯被塌方砸斷了腰,上有老孃,下有兩個6歲和9歲的孩子。女主不過28歲,完全可以扔下這家再走一家,而這也正是她丈夫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只能託人找個光棍進家代替自己的責任。

幸運的是,這個拉幫套的人不錯,經常揹著男主出去曬太陽,家裡加外忙個不停,女主也有了久違的笑容。

在絕望的處境下,什麼能有生存更為重要?


千嬌百媚的虎頭鍘


所謂拉幫套指的是在在過去家庭中丈夫由於疾病,意外等原因失去勞動能力,無法承擔撫養妻子孩子的義務時,妻子在得到丈夫的同意後和另外一個男人組成家庭,和這個男人一起撫養孩子,同時對原來的丈夫也要盡到撫養的責任,也就是說這三個人要同時生活,可以說是一種一妻二夫。

其實這種傳統不僅僅存在於東北農村,在其他地方也是存在的,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於廣大農村,很多不瞭解的人一聽到“一妻多夫”就覺得這種傳統簡直不可理喻,但實際上這種傳統的存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如果想要了解這種傳統,可以去看余男的一部叫《圖雅的婚事》的電影,這部電影很好地呈現了這種傳統。



電影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圖雅一家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年由於乾旱,草場幾乎無法維持放牧生活,丈夫巴特爾打算挖掘一口水井,但是沒想到巴特爾為了掘水井而雙腿殘疾,妻子圖雅(余男 飾)勤勞善良,性格潑辣。她一個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孩子,但長期的勞碌讓她的腰椎病變,甚而也有下肢癱瘓的危險。為了不再耽誤圖雅,臥躺床上的巴特爾決意離婚,在現實面前,圖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堅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條件:新丈夫必須和自己一起供養巴特爾。由此,圖雅開始了艱難的擇夫歷程,附加條件讓許多前來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最終經過不斷地篩選圖雅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結婚,兩個男人都願意跟圖雅生活,但是等真正到了結婚那天,兩個丈夫卻在婚禮上打了起來,一直堅韌不拔的圖雅終於哭了……

這部電影很好地展現拉幫套這種傳統,看完你就會明白,這種傳統的存在就是在過去當一個家庭遭遇意外丈夫失去勞動能力,完全靠女人沒辦法承擔起一個家庭時不得已的選擇,有它溫情的一面,當然也有它無奈的一面,所以我們現在再看這種傳統,不能停留在“一妻多夫”的獵奇上。


陳蘭香老師


東北農村俗稱的“拉幫套”是一種看上去很奇葩的婚姻傳統,但這種家庭模式其實不只在東北農村有,可以說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有,只是叫法不同罷了,有的地方叫拉股子,搭夥灶,小編從小在山東農村長大,小時候就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簡單說一下這種家庭模式就是某一家的男人失去了勞動能力,導致生活難以正常過下去,但是因為有孩子以及夫妻感情比較好等原因,女人不忍心或者無法離開重組家庭,就找一個能幹活的男人來家裡一起過日子,幫助挑起這個家,那麼前來的這個男人就是拉幫套的男人,通常這樣的男人都是因為家裡窮,娶不起媳婦,但為了身邊有個女人,就不得不去給人家拉幫套,這樣的一個家庭裡就成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搭夥過日子,這個女人是他們連繫的紐帶,女人和拉幫套的男人共同照顧男主人,但是拉幫套的男人沒有報酬,但是有和女人有睡覺的權利,所以通常女人是個拉幫套的男人睡在一起,兩者可以生孩子,生的孩子可以跟主人家的姓,也可以跟拉幫套的男人的姓氏。


這種家庭模式雖然很奇葩,但卻是一種合理的存在,參與者即便說不上是為了生存,但至少是為了生活。

東北地區之所以稱這種家庭模式為拉幫套,是因為以前農村的馬車一般是一匹馬駕轅拉車,但是如果車上貨物太多,路不好走,比如上坡或者有坑窪等,往往需要在車轅旁邊再套上一匹或者兩匹馬幫助拉車,幫助拉車的馬或者騾子以及驢等都稱為拉幫套,從這個原始意義上看,拉幫套具有幫忙和臨時性的意思。但是在家庭模式上,這種關係一旦開始就很難再改變,首先是男主人如果不是長期的病或者失去勞動力,這個家庭也不會找別的男人來拉幫套,再就是這種關係一旦開始,幾個人相互之間產生了感情,就不容易再分開了。雖然也有一些家庭因為男主人因為身體得以恢復而結束這種家庭模式,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多。

拉幫套是人們生活普遍很艱苦的時候,某個家庭又因為男主人失去勞動力不得已實行的一種家庭模式,說白了一切都是為了生活,所以這樣的家庭模式並不受非議,在大多數地區也是受傳統倫理允許並認可的。


科普大世界


我經歷的拉幫套:

12歲那年的冬臘月,奶奶對我說:“二丫,快過年了,你去梁家街(gai)看看你姑奶吧。你姑奶會抽菸,帶幾把旱菸,住一宿明天再回來!”於是,第二天一早,我像小馬過河一樣,帶好菸葉,穿好棉布鞋,蹦蹦噠噠上路了。

梁家街離奶奶家有五里路,但要翻過一道山樑。走上山樑很容易,但下山卻很陡峭,踩著一路的積雪踏出的羊腸小道,一直深入兩山之間的大溝裡。由於山高谷深,不見陽光,顯得非常幽暗。小路兩側白白的積雪中不時有小動物留下的足跡,我想只要沒有狼就什麼也不怕。於是加快腳步,拐過山角,就看到梁家街了。

梁家街總共有20幾戶人家,因為80%以上都姓梁,所以梁家街的村名由此而生。姑奶是我爺爺的親妹妹。她有三個兒子,前兩個兒子是和原配丈夫生的,丈夫去世早,我根本就沒見過。兩個兒子老大叫梁元,老二叫梁學。後來,姑奶改嫁後嫁給了老楊家,不久二方丈夫又死了,但又生了三兒子叫楊中。我管姑奶的兒子叫舅舅。

姑奶住的是兩間低矮小草房,看我來了,高興極了。讓我上炕坐著,暖和暖和腳。我在炕上站起來,頭就快要碰到棚頂了。就這麼兩間草房,姑奶和老舅住一起生活。

農村冬天吃兩頓飯,下午3點多就開始做飯了。姑奶點燃了爐灶,在黑鐵鍋裡填上兩瓢水,等水燒得響邊了,然後用剝開皮的蓖麻籽在鐵鍋的周圍使勁蹭一圈,再把和稀的苞米麵貼在鍋的周圍,最後蓋上兩扇木頭鍋蓋,把溼手巾壓在鍋蓋縫隙處,等蒸氣上來了,約莫火候到了就不再加柴了。

姑奶把爐膛中的火扒出來,撮進火盆裡,然後將小鐵鍋放在紅紅的炭火上,用碗量了半碗黃豆,開始幹炒。等黃豆由黃漸漸變糊並且冒出了香味,再把已經溶解了的鹽水倒進去,滋啦一聲響,就蓋上小鍋蓋,一直看著把水靠幹,軟綿綿的鹹鹽豆就做成了。晚飯好了,吃著苞米麵大餅子,就著鹹鹽豆,喝著白開水,就這樣結束了晚餐。姑奶家太貧窮了,一滴豆油都沒有。

飯後,姑奶說看看大舅去吧。大舅家就在姑奶家後面隔著一趟房子。到了大舅家院裡,看到一個年輕的漢子在收拾柴禾。我以為這人是大舅,姑奶說不是,只打了一個招呼進屋了。

屋子裡很黑,大舅躺在南炕上,身上蓋著被子。看我來了,勉強側過頭來和我說話,問我十幾歲了,上幾年級了,願意不願意學習等等。說話期間咳了好幾次,然後把痰吐到地上。舅母進屋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感覺舅母穿的衣服很破舊,而且走路腿腳也不太利落,初步印象有點傻。我坐在南炕炕沿上,一邊和大舅說 話,一邊看北炕還鋪著一套行李,炕稍放著一些凌亂的破爛東西。看看天已經黑了,告別大舅走出屋子,那個漢子還在院子裡幹活。

回到姑奶家,問起舅舅的家事,我才知道了真情。原來,舅舅得了肺結核,有二年不能下地勞動了,一到冬天只能躺在炕上。外面那個幹活的漢子叫李有富,因為家窮說不起媳婦,是個光棍漢子。他有一把好力氣,因此就招來到舅舅家打工。李有富在舅舅家裡一切活計都做,吃住一起。但不掙一分錢,唯一的報酬是晚上和舅母住在北炕的一個被窩裡,對舅母的身體有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在農村叫做“拉幫套”。

農村的馬車一般是兩匹馬,公馬駕轅,母馬或騾子拉套,如果貨物太重,再套下一匹馬幫著拉。因此,把第三匹馬稱之為“拉幫套”。

農村的新婚夫婦如果沒有獨立的房子,和家人居住一起,在火炕邊上是要拉上帷幔與兩炕之間隔開的,這個帷幔實際就是一塊遮羞布。舅舅家的南北炕間隔很近,南北炕沿的上方,並沒有掛帷幔的幔杆。即使掛上了幔帳,也是不隔音的。設想,那個光棍與舅母夜間發出吭吭哧哧的聲音,舅舅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呢?

晚上住在姑奶家,想起大舅家的一幕,心情很不爽。看到大舅一病不起的情景,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振作起來。在迷迷糊糊中,我覺得大舅身體好了,和舅母一起送我過了來時的那道山樑,舅母的腿腳好利落,走路一陣風一樣,粗長辮子搭在後背,像村裡的姑娘小芳。

第二天臨走,舅母一顛一拐拎來了5斤糯米讓我帶走,並說是對我奶奶的一點心意。看著舅母年輕而憂傷的面容,我的心裡好難過。真不忍心拎走這5斤糥米,好象沉重的一塊石頭壓在心頭,讓我喘不過氣來。


yh視野


在說這個故事之情,容我解釋一下“拉幫套”這個詞的由來,所謂“拉幫套”的本意,是指馬車拴馬套的一種形式。一般的馬車由一匹駕轅馬和一匹拉串套的馬組成,串套馬的位置處在轅馬的正前方,叫做一主一掛的套法。引申意是指由於丈夫身體不太好,不能獨立撫養自己的家庭成員,再與自己的老公商量後,在本地又尋找了一位身體健壯的男子,

幫助其一起撫養家庭成員兩人可以過著像夫妻一樣的生活,可以同吃同住,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是由於生活所迫吧,畢竟一個女子的勞動能力是有限的。

我小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對夫妻,下面我憑我的記憶來說一下這個事情,這一家的狀況不是太好,我們就佔時稱呼女主人為秦女士吧,她自己本身身體不是太好,但是長得有幾分姿色,按現在的話來說那也是性感的,前凸後翹的,她自己不能做一些體力活,而他的丈夫身體也別提了,本來身體就不好,個子矮,身體瘦弱,也不能幹重勞動,家裡還有一兒一女,日子過得也很困難,她們的家裡就有一個拉幫套的,這個男的是一個光棍,自己一個人過活,自己吃飽全家不餓那種的。

小時候感覺好奇,心裡想這個陌生男的怎麼天天都在她家,倆人的動作還很親密,時不時地動手動腳的,這個男的身體確實很健壯,平時秦女士家裡的活都是他幫著幹,把他們家打理的井井有條,秦女士的老公也比較窩囊,老實巴交的,聽村裡的人議論有時這個拉幫套的晚上去秦女士家,秦女士老公要是在家的話,秦女士就會把他的老公攆到另一個屋子裡去和孩子們去住,兩物之間雖然隔著一間廚房,但是秦女士和這個拉幫套的晚上做事的時候聲音大的她老公都能聽到,她老公連個屁都不敢放,

每當老幫套的男人到秦女士家裡,秦女士都會好酒好菜的招待,臉上的笑容格外的燦爛,自從有了這個男人的存在,這個家的吃穿都有了保障,就連秦女士的身體也變得好轉起來,村裡人都說秦女士是上這個男人滋潤的,容光煥發的,可就委屈了她的老公了,但也沒辦法,自己給不了自己的妻兒穩定的生活保障,也只能暫時委曲求全了。

後來聽父母說,這個拉板套的男的最後走了,具體去哪了也不知道,因為這個家庭的子女都長大了,有能力贍養自己的父母了,估計這兩個孩子在幼小的心靈肯定留下了陰影,長大了心裡估計容不下這樣的事情了,也無法面對這個男的,這個男的可能也無法面對這對兒女吧,最後選擇了離開,至於去了哪裡村裡人都不知道,倒是秦女士和她的老公仍然在一起生活,現在這一家還在我們村裡居住著,生活條件也有了改善。

這個風俗的出現也是一個時代的烙印,窮苦人們面對困苦生活所做的一種無奈的選擇吧。現在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國家政府扶貧政策的廣大落實,這種情況在東北已經消失了

,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也無法面對周圍人的眼光,孩子長大了,也無法面對自己的父母不是嗎?


勝利女排


那是四,五十年代黑龍江有些地方的時代產物,由於某種原因家庭困難,招一個沒娶上媳婦的光棍漢,沒有名份,晚上睡在北炕,有時和女主人同床,生下小孩和男主人分,如果人家過好了,他帶著孩子走人,如果人家男主人死了,他可以轉正,這就是拉幫套的陃習,現在基本沒有了。



長山紫雲1


東北農村的拉幫套傳統到底是什麼?有何依據?

“拉幫套”這仨字,本來是指上世紀生產隊用的馬車,車杆內套著兩匹馬用來拉車。這兩匹馬是一前一後,前面的馬是拉長套的,後面的馬是加轅的,一般情況下就兩匹馬足夠了,只有極個別的情況下會再加一匹馬。有時候路途遙遠,加上拉的東西太多,僅靠兩匹馬會吃不消,這時候會在套外再加上一匹馬,這匹馬幫著一起拉車,套外的馬就叫拉幫套的。


後來農村的巧人把“拉幫套”這三個字,用在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上。拉幫套的現象不僅東北有,恐怕各地都有這種情況。那生活中的“拉幫套”是指什麼?為什麼會出現拉幫套的現象?任何事情出現了自有出現的道理。

過去農村人的生活很不易,農村女人更不容易,如果丈夫有病或者半路丈夫去世了,那整個家的負擔,就只能落在一個女人的肩上。大家都知道過去的農村很窮很苦,一個女人又要養家又要帶孩子,生活真的是暗無天日。這時候,如果有個男人願意走進這個家,心甘情願幫助這個女人擔起家庭重擔,幫她養活不屬於自己的孩子,農村人就說這個男人是“拉幫套”的。由此,拉幫套三個字,地球人都明白啥意思。



或許,這種情況只是東北多一些,但並非只存在於東北農村,全國各地應該說都會有“拉幫套”的人,直至現在,“拉幫套”者也大有人在。


小十六123


其實拉邦套這個詞不是出自東北,他是出自南方地區,在解放後黃河區域鬧災荒,沒糧食男人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裡種田,沒出去的男人幫著那些沒勞動能力女人。南方地區種地一般都是用人耕地,不用牲畜,女人耕地時鄰家的男人幫著拉拉犁杖。幫幹完地裡的活,再幫沒在家的男人盡點義務。你好我也好。這就是拉幫套。東北地多都用牲畜,那時候東北不唉餓,男人一般也不跑外沒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都是跑外的南方人帶過來的。在外面時間長了想女人,他們就用他們習慣拉邦套試探東北的女人。這裡的人不明白所以就打聽是啥意思。你傳我,我傳他,就傳開了。而南方地區都知道咋回事,心照不宣誰也不說,所以這個詞還沒有北方流傳的廣。


溪畔橫舟


東北農村地區的“拉幫套”傳統是20世紀上半葉短暫存在過的一種特殊婚俗。所謂的“拉幫套”原是牛馬拉車時的一種形象比喻,牛馬拉車時如果車上的貨物太重,一匹馬或牛拉不動,這時會套上另一匹馬或牛一起拉車,稱之為“拉幫套”。

在這種婚俗中,如果一個家庭的男主人喪失勞動能力,而僅靠妻子無法支撐時,會招來另一名未婚的男子來一起撫養子女、支撐家庭。新招來的男子稱為“跑腿子”,他跟女主人可以共同生活,但沒有夫妻名分。

過去東北地廣人稀,很多異鄉人為了生存去“闖關東”,但到了東北後無親無故,生活沒有著落,這時就有很多窮困的單身男子跟當地家庭結成“拉幫套”的關係,共同維持生活。當主家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解除這種婚約關係,即為“砍套股”。

“拉幫套”有悖於傳統的倫理及婚俗形式,所以常被人貶低、歧視。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拉幫套”這種已經婚俗已經消失了。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