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南方人,为何《红楼梦》中会出现很多北方方言?

灵遁者国学智慧


不邀自来。提问者看来不了解南京,也不了解南京话。本来并不想费时来写回答,但浏览了一遍这里的各篇回答,发现和提问者一样不了解情况的人很多,觉得作为一个南京人,有必要在这里说一说。

首先,曹雪芹算不算南方人呢?也算,也不算!曹雪芹祖上是满洲包衣,属正白旗汉军旗,但曹家自雪芹曾祖父始,在南京江宁织造任上经历了三世四公,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而且曹雪芹小时也是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的。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新中国建国至今也是六十余年,试想一下,一个家族从1949年便从外地来到南京,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家族后代应该已很南京化了,到了第四代出生,应已算南京人了。曹雪芹就是这种情况,他应是一个南京人,但是是祖籍北方的南京人!他自小使用的方言应主要是南京方言!

其次,南京话是不是南方话呢?也算,也不算!说它是南方话,是因为南京地处南方,虽然在南方很偏北的地方,但它的确属南方。说它不是南方话,是因为它属于官话体系中的江淮官方之南京官话,而官话一般来说是一种北方方言。因此,南京话是一种在南方地界上使用的北方话,一如云南话一样。

再次,《红楼梦》中使用的语言是什么话呢?可以确定,该书是用官话体系写成,并以南京官话为根底,穿插使用了北方语言,也穿插使用了一些南方方言,比如吴语。为什么这么说呢?南京官话在历史上影响极广,这主要是因为明初的几次人口从南京大迁移到外地的过程造成的。比如,明洪武年间从南京迁移大量军民到云南、贵州、甘肃等地,至今这些地方还有哭嫁等江南习俗,云南昆明、贵州安顺等一些地方的许多乡镇里人的方言也和今天的南京话极为相像。而随着明成祖迁都北京,大批南京军民,尤其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也被举家迁往北京,因此,终明一代,北京使用的都是南京话。到了清代,随着满人入关,情况渐渐有了改变,人们的语言掺入了许多满洲习语和句式,汉语入声词也没有了,但新形成的北京官话仍然保存了南京官话的底蕴,许多句式和特有词仍是今天南北二京共有互通的。比如巴拉、不拉基的词缀,南京话和北京话都有:淡不拉基的,吓人巴拉的。但也有许多词语和句式差别较大,这也是被各自所处区域长期浸染的结果。

最后,再回到《红楼梦》这部书。本人不是北方人北京人,但作为一个老南京,书里俯拾皆是的浓浓的南京情味让我非常有亲切感亲近感。比如书中几乎提及了南京所有著名的今名、古名和别称及名胜:南京、金陵、秣陵、应天、江宁、石头城、白门、秦淮、钟山、六朝;书中提及南京的许多吃食:鸭肉粥、苏式点心、炒枸杞芽儿、蒿子杆(芦蒿)炒蛋等!尤其是书中比比皆是的南京方言。比如,“呆”字的常用,黛玉常用“呆”来讥宝玉、凤姐骂人时也常用“呆”等,这个“呆”字,至今南京人口语常用,比如著名的市骂“呆X”(北方却常用的是傻X、二X);比如,“吃”字的用法,书中从不说喝茶、喝水,而是吃茶、吃水,而老南京话中所有喝都是说成吃的,吃水、吃茶、吃牛奶、吃豆浆、吃饮料……;再比如,“捶”的用法,书里多人说过类似“捶你不捶”的话,而老南京人教训小孩或和别人发生争吵时也常威胁说“小心我捶死你”、“马捶扁你”等。除了以上这些,书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南京话,下面就再举出一些:

“搛菜、盛饭”:这是至今南京人吃饭时饭桌上的常用话!

“韶”:南京人形容别人话多,常说某人“韶死了”、“韶叨鬼”。《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就能找到“韶”:“贾芸听他韶刀(叨)得不堪,便起身告辞”。

“安生”:南京人讲“安生”意思是“安定,少惹是非”。《红楼梦》第十八回: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呈现的是南京方言的“古貌”。

“孤拐”:上了年纪的老南京人知道,这是指颧骨。《红楼梦》中形容“秦显的女人”长相时说:“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

“嚼蛆”:“嚼蛆”也是老南京话,形容人嘴碎,爱说废话。同样,这也是一个濒临消失的南京话词语,但至今仍有不少老南京城南人在使用。《红楼梦》中出现过多次,比如第九回:李贵忙断喝不止说:“偏你有这些蛆嚼”;第五十七回:黛玉啐道:“趁这会子不歇一歇,还嚼什么蛆。”

“拿大”:第六回,刘姥姥道:“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拿大”即以老大或辈分大自居。说话做事居高临下,动辄以教训、训斥人的口气说话。

“巴巴儿”:第十六回,凤姐问平儿:“方才姑妈有什么事,巴巴儿的打发香菱来?”“巴巴儿”指特地或专门地去办一件事。巴读作Pà去声。南京人对远道或从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抽出时间去看望长辈或办某一件事,感动之余,总会惊讶道:“你巴巴儿来的?”

“今儿”:第二十二回,贾母道:“今儿,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乐,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今儿”“明儿”“后儿”是南京话中的儿化音,即今天、明天、后天。这三个词,仔细辨别分别用的是舌前音、舌中音和舌后音,才能咬音准确,发出标准的南京话。

“毛脚鸡、台盘”:第二十五回,凤姐道:“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上不得台盘。”“毛脚鸡”比喻做事毛手毛脚的,不稳重。“台盘”意即上不了台面,摆不到桌面上来。

“怪道”:第二十七回,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去了。”“怪道”意为难怪呢。“原来是这样,难怪呢。”

“黄汤、挺尸”:第四十四回,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已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灌了黄汤”即喝酒。“黄汤”指一种黄色的酒,盛产浙江绍兴的花雕酒。南京人喜爱喝,上世纪70年代,南京街头烟酒杂货店均有零打。“挺尸”是一句骂人话“翘辫子”,即死的话,南京人常用来打趣形容人睡觉。

“着三不着两”:第四十五回:“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着三不着两”指办事无中心、无目的,不分轻重缓急。

“成精鼓捣”:王夫人这样骂宝玉的丫头。从小我就听许多南京老人这么对淘气的孩子说,通常用来责骂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似乎还有点“精致的淘气”的意思。

“兴”:看她兴得那个样:'兴'是得意忘形的意思。南京话里这个字很有表现力,常常用来对得志小人表示不满。比如“兴死了”、“兴的一头忽子一头包的”等。

“爬高上梯”:晴雯爬到高处将绛云轩三字贴上。老南京常用这词指淘气捣蛋的小孩,就是说一会上一会下,忙个不歇气的意思。

“淘神”:凤姐懒得跟下人们淘神,不想多操这个心,因为这很烦人,这个词在南京话里就是费神、烦人的意思, 不过好像是老一辈这么说,年轻人说的少。

“牌儿名”:凤姐说自己不是祠堂里那些有名有封的人,我觉得她的意思是自己不是哪根葱哪颗蒜,但是在南京话里意思有点不同。老南京常说的“搞什么牌儿名”,是指搞什么名堂,牌儿名这里有像模像样的意思,总之含义有点含混。

据说曾经有人进行过仔细研究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一共出现了1200多处鲜明南京特色方言,这其中有不少至今还在使用,这是由曹雪芹早年在南京的生活经历决定的。经过数百年流传,特别是近几十年普通话运动后,其中不少南京话如今已经不怎么使用了,而《红楼梦》恰好为我们保留了一些已经消失或者濒临消失的南京话。

文末,本人用一句话来总结:《红楼梦》处处南京人、南京名、南京景、南京事、南京话、南京情,老南京人看《红楼梦》异常亲切、别样感受、情景交融、时常代入、自豪无比!


sryzx


曹雪芹不能算南方人。他祖籍辽阳。大约在天命年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当时驻守辽阳的明朝军官名叫曹宝,字锡远,因战败被努尔哈赤俘虏,一同俘虏的还有他儿子曹振彦。后来,父子二人成为满洲人的包衣,归属于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隶籍于正白旗。由于曹振彦在对明战争中作战十分英勇,多次受到多尔衮嘉奖,待至天聪年间,曹振彦已经是正白旗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属下的一名牛录章京,管理300人的队伍,正式成为满洲八旗为数不多的统领者之一。清朝入关后,曹振彦跟随多尔衮东征西讨,尤其在对大同府姜镶的平叛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战争结束后,曹振彦被多尔衮安排做大同府知府。这时候顺治皇帝已经和博尔吉济特氏进陛紫禁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于是入宫成为皇帝侍卫。玄烨出生后,曹玺的妻子孙夫人又成为小皇子的保姆!这说明,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后,曹家已经被爱新觉罗家族看作“自己人”!曹家的发迹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在玄烨登基后的康熙二年,家奴曹玺开始担任江宁织造,这一做就是21年,深受康熙皇帝夸赞。康熙三十一年,曹玺的儿子曹寅——也即曹雪芹的爷爷——又开始担任江宁织造一职,从此,曹家垄断江宁织造长达36年。曹雪芹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到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正好在南京生活了13年时光。随后曹家进京,住在外城蒜市口街十七间半房。自此以后,曹雪芹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北京度过。所以《红楼梦》里有很多北方方言——或者北京话——根本不足为奇!





雪舞冰蓝文史谈



说曹雪芹是南方人,其实是没弄懂他的出身籍贯。

曹雪芹的祖上其实是帝王的胞衣奴才,祖籍为辽阳,地道的北方人。不过是由于家里的祖上在江南当官,才生活在那里。后来雍正帝一个号令,江南织造府成了藏污纳垢之所,被屡次抄家籍没,自然就被遣送回了原籍。但考虑到曹家的背景和劫数,还是网开一面在京城落脚驻马。

曹家被抄是在曹雪芹黄发垂髫时期,还不是谙熟大人的劫波和套路,随着家人辗转流离,回到皇城根儿脚下。

曹雪芹写《红楼梦》这部书,是在其成年以后的一个时期。这期间曹雪芹本人已经由一个诗礼簪缨门第的贵族公子哥变成了饥餐都要斟酌的落魄之人,荣华富贵早已成过往云烟,面对的只有清灯冷灶、蓬牖绳枢。

北京话是公认的儿化音最多的地域。曹雪芹作为一个生活在那里的人氏,自然会受到京片子的影响,写出来的词语字句自然就带了京言的味道。

读者其实透过书中语句的组合运用,就可以发现,其实老北京话还是挺地道的,蛮有韵味的。细细品咂其中的意蕴和影射,真的就是一幅细腻多姿的生活趣味图。



龙吟148119260


曹雪芹是笔名。大名是曹霑,号是芹溪。周汝昌和蔡义江认为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生于1722年。理由是曹家的祖谱里没有曹霑。还有敦敏的诗里有一句四十。认为曹雪芹只活了四十岁。我认为曹霑是曹颙的遗腹子。生于1715年的南京。理由是有曹頫给康熙皇帝的奏折说我寡嫂马氏夫人已怀孕。红楼梦书中也表明马氏夫人生的是男孩。为什么曹霑没有写上祖谱?和当时的清朝制度有关。受到处分的家族子弟不能参加科举,找不到工作。所以曹家为子弟的生存考虑,不再考虑别的面子了。曹家1728年被抄家。曹霑13岁。曹家被遣返回北京。曹雪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1763年逝世,在北京生活了35年。对北京的方言熟悉地写进了红楼梦,是正常的道理。


郝明41


问答题出的很有意思:首先,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作者,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得到甲戌本残本后研究提出来的,从提出到现在,对曹雪芹是否真是其作者和曹雪芹是否确有其人,始终有不同意见。所以,现在说他是南方人,本身是属于沙滩上的建筑;其次,按照红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即使曹雪芹真有其人,他虽然生在南京,但是以雍正前期他还是孩童时,其叔父(也有说是父亲)曹頫以“骚扰驿站”的罪名被罢官抄家后,家庭核心人口已经被安置回到北京,所以曹雪芹的主要生活经历是在北方。《红楼梦》研究的观点恰恰相反,普遍认为,《红楼梦》是北方人写的,书中融入或者夹杂着许多南方方言;第三,《红楼梦》作者和原型有多种说法,包括最初乾隆的“明珠家纳兰性德”说、冒辟疆说、吴梅村说、包括爱新觉罗.弘晓说,等等,南方人北方人都有。《红楼梦》展示的语言,确实南北方混合;《红楼梦》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所以许多研究者倾向于--《红楼梦》不是一个人写的,是先有一个最初的稿本,后来又经过曹雪芹“批阅增删”而成的。


手机用户少年狂


你知道北方方言的范围有多大吗?请问曹雪芹在南方哪里人?


铁蹄蓝马


曹雪芹祖籍辽阳。祖辈为了活命做了满人包衣才得以生存下去,他的爷爷曹寅因尽职尽力衷心耿耿,才被派遣到江南当官。

虽然出生在南京织造府,但他出身时,家里的落败就有了隐患。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一切暗处事情浮出水面,曹家原来为了打理皇帝南巡,不得不辛苦寻觅钱款来应付,可是雍正却执意追查。一将功成万骨枯。曹家被抄,一夜之间,温暖的家满目疮痍,年幼的曹雪芹亲眼目睹,他只知道,家里珍贵的书和爷爷收藏的孤本都没了。年幼时随父亲回到了北京。他先在别人的家塾学习,后入选咸安宫官学。然后,在多年的文学积累和自己亲自贴近生活,开始创作《红楼梦》。

年轻时,曹雪芹被家中亲戚安排管理皇帝行宫,在清雅的环境里,他忘却俗世烦恼,开始创作构思。同时,他也会走访北京百姓,了解生活,积累素材。《红楼梦》前80回完成后,友人纷纷阅读并评注。

总之,南方出生的曹雪芹幼年时就回到了北京,正式教育都是在北京完成的,也在北京考了科举、出入皇帝行宫、广交朋友、感受民风,所以在《红楼梦》中都是北方语言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叶正聆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上就是北方人,曾经是康熙皇帝的家奴(包衣),因为立有战功,被抬为旗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得了肥差~江宁(现在的南京)织造,为皇家采办绫罗绸缎,并且作为皇帝在江宁的耳目,一时间权势熏天,富可敌国。而曹雪芹的祖父正是江宁织造曹寅。后来曹寅故去,曹雪芹的父亲又没有承袭官位,只是在京城得了个闲职,全家就在京城落户了,可以说曹雪芹自小长在北京。北方的方言京调自不必说。而贾宝玉的姑表妹林黛玉,在母亲去世以后,被外婆贾老太太命人接回北京的。这就有了红楼梦的故事脉络。


哈哈95128931


曹雪芹的家庭出身并不是南方人,他的祖上在清朝入关前就是包衣奴才了,那说的肯定是北方话吧。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也是发小,说的是“北京话”了,曹寅因为深的得康熙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江宁织造”这才到的南方,题主所说的“北方话”在当时应该是“官话”,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曹寅的语言肯定没有大的改变,曹雪芹是在“官话”的环境里长大的,语言习惯里缺少了南方方言。曹家没落被雍正皇帝抄家失去权力富贵的时候曹雪芹还是个娃娃,举家又搬迁回了北京,雍正对曹家并没有完全绝情,曹家在北京还有一些不多的产业。此后曹雪芹一直生活在北京写出了不朽的巨著《红楼梦》一直到去世,日常说的听到的自然还是北京话,曹雪芹本人受南方话影响太有限了


立志成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