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一切終究在於錢?沙特王儲會被廢黜嗎?

隨著沙特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死亡事件愈演愈烈,33歲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下稱MBS)正在面臨其政治生涯迄今為止的最大危機,有關罷黜王儲的討論不絕於耳。

但儲君廢立,自古以來都是世襲王朝的根本大事,稍有不慎甚至可能亡國,如周幽王。對於全球市場而言,王儲被廢引發的沙特內亂和中東地緣政治動盪,可能導致油價一飛沖天,全球市場風險顯著升溫。

各位期待沙特政局出現重大動盪的看官,他們可能想錯了。沙特廢儲可能也並非列強想看到的。

分析丨一切終究在於錢?沙特王儲會被廢黜嗎?

01

“國王把一切都託付給他”

根據MBS的成長經歷來看,王儲從小便被父親薩勒曼國王寄予厚望,他受到的寵愛遠超其他幾位傑出的同父異母的兄弟,是其父唯一一個帶在身邊貼身培養的王子。

與大多數沙特王子不同,MBS沒有去西方而是在沙特國王大學(King Saud University)學習法律,畢業後MBS在房地產和金融等私營部門任職。

MBS和父親的關係從未中斷,一直得到重用,他從父親的“私人顧問”做起,進入王儲辦公室任職,到擔任王儲法院部長級的法院院長,不斷被委以重任給予鍛鍊的機會。

2014年4月,年僅29歲的MBS被任命為國務大臣,掌管了最為重要和敏感的兩個部門——經濟和國防部,逐漸掌握沙特國防和經濟實權,羽翼漸豐。

而在MBS被確立王儲的過程,更體現出薩勒曼國王對他的器重。

嫡庶之分和年齡是無可爭議的硬性條件,可以避免因爭儲引發內亂,因此成為世襲王朝確立儲君主要參考標準。沙特王位過去兄終弟及的王位傳承方式,得到王室上下的認可,具有合法性。

薩勒曼國王2015年登基之後,憑藉個人的權威和資歷,甘冒重大政治風險打破祖制,連續廢掉兩任王儲之後,強行將小兒子MBS扶上位,不服者不在少數,這埋下了沙特政治不穩的伏筆。不過,這也從側面上反映出MBS在國王心中和沙特國內分量舉足輕重。

薩勒曼國王將權力集中在自己父子二人手中,並將行政大權充分交予兒子,自己退居幕後保駕護航。

在成為王儲之後,MBS成為沙特和世界溝通的“橋樑”,通過天文數字般的軍購案與投資和特朗普政府綁定;對內大力推動雄心勃勃的經濟改革,實行高壓反腐;在中東事務上,採取強硬的政策對抗伊朗,在中東和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華爾街日報》曾援引一位沙特高級官員表示:““國王把一切都託付給他,他認為只有MBS才能真正改變這個國家。他絕對是國王的守門人。”

MBS如今身為王儲,大權在握,羽翼已成,建立了自己的權力班底。而薩勒曼國王已經83歲,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考慮此前將MBS扶上位的不易,以及國內外政治風險,薩勒曼國王估計很難下決心廢掉王儲。

在“出事”之後,薩勒曼依舊帶著MBS共同接見卡舒吉的兒子們,並委派MBS主持“沙漠達沃斯”,會見各國政要。由此可見,沙特國王並沒有放棄王儲。

02

列強怎麼看?

沙特依附於西方國家,王位的傳承不可避免要被列強左右,尤其是美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公開放話,沒有美國的保護,沙特王室政權撐不過兩週。沙特在確立MBS為王儲前後,也沒少拜碼頭。

沙特記者被殺案引起全球公憤,即使是特朗普也不敢過分偏袒,而歐洲英法德等強國發表最強烈的譴責,並要求嚴懲真兇。德國已經暫停對沙特的軍售。

但是西方在沙特擁有巨大的利益,誰當國王或者王儲,西方可能並不是多在意,但關鍵是沙特必須維持穩定和統一。如果沙特陷入分裂,出現軍閥混戰,連代表沙特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代理人都找不到。

而且,沙特是中東和全球油價穩定的基石,沙特出現動亂,整個中東將更加風雨飄搖,油價也將一飛沖天。這並不是歐洲和美國等勢力目前所需要的。

深陷債務和難民危機的歐洲,也承受不起沙特因廢儲引發的中東亂局和油價飛漲。雖然歐洲希望教訓沙特(無論是基於道義還是因為沙特過度親美),但是如果沙特出現內亂,油價很可能再度暴漲,中東將出現更大動亂,會有更多難民湧入歐洲,這都是歐洲經濟難以承受的代價。

對於特朗普政府而言,王儲更是非保不可。特朗普早已明言,制裁沙特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這將導致軍事訂單黃了肥了歐洲和俄羅斯的軍火商,數十萬就業崗位將泡湯,數千億美元投資打水漂。而且,特朗普推動的降低油價、巴以和平進程、制裁伊朗等中東政策,都需要沙特配合。

現在,根據沙特的內政情況,保王儲就是保沙特,保王儲就等於保中東穩定,保王儲就等於保特朗普。因此不但沙特著急,特朗普可能比王儲本人更著急。美國方面緊急派出財長和中情局長分赴沙特和土耳其瞭解情況(調停)。

03

關鍵在土耳其

目前,西方媒體一方面是基於道義,一方面也是因為借打擊沙特,影響美國中期選舉結果,打擊特朗普。

但沙特和美國,想要“擺平”記者被殺案一事的關鍵在於土耳其。因為一直以來,對外放料的都是土耳其,西方媒體主要是風借火勢。

沙特記者在土耳其境內被沙特情報機構虐殺,對於土耳其而言是報復美國和沙特千載難逢的良機,土耳其必然將案情證據作為殺手鐧。

一方面,土耳其和沙特關係素來不佳。土耳其以突厥後裔自居,而沙特則自詡為阿拉伯領袖,兩國在美國面前爭風吃醋,在中東和伊斯蘭世界爭權奪勢。

沙特背靠美國,到處揮灑支票簿,組織聯軍對抗伊朗,儼然以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自居,更不會將土耳其放在眼裡。有仇必報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自然恨地咬牙切齒。

另外,蘇聯解體之後,在美國眼裡,土耳其已經“人老珠黃”,動輒外交施壓,甚至以經濟制裁相威脅。而埃爾多安近年連續遭遇政變,2016年那場政變要不是俄羅斯給了情報,埃爾多安差點身首異處,土耳其國內認為美國在這些政變中脫不了干係。

更讓土耳其不滿的是,美國對土耳其境內尋求獨立的庫爾德人曖昧態度。美土兩國雖然仍為北約盟友,但漸行漸遠是不爭的事實。

土耳其會不會接受美國調停?

土耳其國內也是危機重重,亟需外資注入穩定金融經濟形勢,沙特有的是錢。而且,扮演土耳其政治“監護者”角色的軍隊長期親美,美軍依舊駐紮在土耳其,美國對土耳其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埃爾多安在里拉暴跌中應該有切身感受。

美國給的面子夠足,沙特出的價夠高,土耳其逞夠了威風,拿足了好處,很可能會順水推舟。一旦三方完成交易,推出替罪羊,這出戏可能就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