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很多漢語裡沒有的詞彙,為什麼呢?

我不是炎黃子孫華夏族


照題目的語義,粵語不是漢語嘍?廣東人不會同意的,理論上也完全不是如此。

粵語是漢語。粵語裡有的詞,就是漢語裡有的詞。

事實上,各地方言都有一部分當地獨有的詞彙,這是普遍現象。這些詞語,有的可以用常用漢字寫出,也有“寫不出”的,其實其中有不少也有對應漢字的,不過因為極少機會上書面,所以被“遺忘”了。而廣東人有自己的對待方式,就是自己造字,以示區別。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香港報紙上的社會新聞等等當中常有不少外地人看不懂的字。它本是給懂粵語的人看的,外地人不懂不傷大雅。硬著頭皮看一段時間,也可以基本看懂的。

也可以提一提,各地方言裡確實存在一些本不是漢語的詞。例如哈爾濱人說“列巴”、東北人說“撒拉子”、許多地方說“咖啡”,北京人說“膩歪”.....但這些詞早已融入當地漢語,沒覺得那不是本地話。應該說,這些詞至少已經是當地話詞語——當然是漢語啦,要較真的話,加一句:“語源.....”。

添一段餘興:其實要非常嚴格地“揪”出外來成分,是相當難的,會弄得本地人也覺得受不了。比如說,寧波一帶說“宕頭”,就是“這裡”,土得不能再土的土話了。而語言學家考證,這個詞語屬於“偒傣話”遺存。偒傣是哪裡?它包括若干個民族,他們的後裔現在散處雲南和雲南以南,也早已分別融入當地民族了。他們的老祖宗在西施那時候在越地和我們的漢族祖先做過鄰居,我們的老祖宗厲害大大滴,後來把他們趕到天涯海角去了。我們現代的浙江人在網上看見這個說法,勃然大怒:這個話是正宗的寧波話,豈能是比南蠻還要南的蠻的蠻話!


ZBLiu


如果此處漢語指普通話的話,問題應該反過來!

我舉幾個例,注:“()”內為普通話翻譯。

①行路(走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李白《行路難》

②食飯(吃飯)

子曰:色食性也。

③朝早(早上)

子曰:朝聞道,夕可死。

④飲水(喝水)

《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⑤酒樽(酒瓶)

李白:莫使金樽空對月。

⑥走(跑),走佬(跑路)

《韓非子·五蠹》夸父與日逐走。

⑦幾時(什麼時候)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⑧幾多(多少)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⑨今朝(今天早上)

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

⑩望(看)

李白:舉頭望明月。

睇(看)

既含睇兮又宜笑。――《楚辭·山鬼》

渠(第三人稱,他)

《孔雀東南飛》“渠會永無緣”。

著衫(穿衣服)

《木蘭詩》:著我舊衣裳。

蒞(來)

《老子》吾子將蒞之。

落(下)

李白:疑是銀河落九天。

杜牧:借問聲(請問一下)

借問酒家何處有?

得閑(有空)

黃庭堅:都城誰是得閑人?

韓愈 :“得閒無所作,貴欲辭視聽。”

話(說)

蘇軾: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後生仔(年輕人)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打邊爐/打甂爐(吃火鍋)

《廣東通志》:“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

傾偈/謦欬(聊天)

《莊子.徐無鬼》“昆弟親戚之謦欬。”

劃畫(畫畫)

指手劃腳VS指手畫腳,誰更合適更生動呢?

該問題,的的確確是問反了!粵語所含的歷史文化底蘊,真的不是普通話可以相比的。


用戶7093949527


廣東百話有歷史記載是一種野語!不屬於新亞人的語類特徵。那麼問題來了客家方言潮州方言都有自己的國權,族權,在自己的母國土地上為什麼叫外來野語壓迫,不得成為廣東地區主流方言。這是不是欺負人欺負的有點過了,



天史的淚


百話,亦稱白話。古時稱百越話,秦始皇派趙佗征服百越後,它是由百越地方諸多民族群部落土著語融入漢文化的語言,發源地在蒼梧(即廣西梧州),古時曾被稱謂為“蒼梧雅語“等同地方官話。秦在征服百越前,百越各族群部落俚人無統一文字,曾有“劃地為字”一說。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百越地區才算真正納中華“漢“文化體系。現在百話仍保留著古越語的豐富特色,百話,漢語雖經二千年的融入磨合,但百話仍有許多詞彙,字眼還未被中華大詞典和大字典收錄。所以說,百話仍有許多詞彙,字眼在詞典裡找不到應屬符合情理,符合史實。

這裡說的“粵語”亦稱廣東話,它既包括廣東百越語(即百(白)話,同時也包括了廣東客家話和廣東潮汕話。從廣義上說,現在廣東話(粵語)的語言主體包括了百越話語系,客家話語系,潮汕(閩南語)語系。這裡應申明一點,廣東話(粵語)不單指廣東百(白)話,它也包括了廣東的客家話和廣東潮汕話。只要大家搞清楚了廣東話(粵語)的概念,才不致於出現分淆和導致出現狹隘的歷史觀。


手機用戶1740519364


粵語侗傣底層,很多字詞有音無字,所以造出許多類似越南仿漢字→字喃,估且稱為粵造字,如佢、閪、哋、嚟、啱……;或者亂定義漢字,也就是說古漢語根本無該意思,如唔、搵……;或者把諧音字當正字,如丟雷樓母、D……。此等擾亂漢語系統行為,是無文化之體現。


9998人關注


孤陋寡聞,粵語是保留古漢語最多的語言,原因是古代凡有戰亂,都會南下遷徙。北方不斷被胡化,所以現在的普通話,才是古漢語特徵最少的語種。有很多證據,其中之一就是古詩詞,平仄聲調,粵語是正確的,普通話是錯的。還有,傳承自古漢語的日語,有不少發音,也跟粵語更相近。


134198226


當年差一票而已,不然現在就是粵語了


椰子大人


最簡單的講講,秦始皇派南越王趙佗佔領廣州離現在兩千多年了,吸收當地人風土習俗語音融合,當然發生很大變化,清朝辛亥革命後到現在一百多年,廣州話增加的生活新詞組保守估計起碼有幾千個,翻天了,何況兩千多年這麼久,但用廣州話音調唸詩經史記漢斌唐詩宋詞,一字一言是最入韻最好讀的,比普通話好太多了,聽廣州臺男女播音員字正腔圓念正規漢語字詞寫的新聞稿,就明白了,當然!用本地古靈精怪俗語講廣州話,聽起來肯定好神奇,廣州話像大肚佛,將中國各地方太多土話用詞都融合,最後總結兩個字!就是神奇!


嘉哥64


粵語就是漢語,所有文字都可以用漢字書寫的。粵語包含了很多古漢語,例如古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普語一直叫“走路”而粵語叫“行路”。還有粵語區的人對外接觸得比較多也接收了比較多外來詞。


好講D89755989


粵語應該是最接近唐宋時期的官話的!其他地方的方言都不能通讀古文,唯獨粵語和普通話可以,這說明這兩種都是官話,但是普通話是滿清入關,學習漢文化,形成帶有他們民族特色的官話,學習的版本應該是明朝的官話!其實我國當時定普通話時,應該用粵語。粵語好聽因為是正宗的雅言,用粵語來歌唱吟詩好聽,普通話這種不成熟的話語,就是沒有一首好聽的歌!他的發音是有問題的,我就很奇怪,英語歌,粵語歌,日語歌好聽的很多,隨便填填詞都好聽,就普通話,真的上檔次的真沒幾首,普通話的發音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